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127章我宣布

澳洲风云1876 第1127章我宣布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1127章我宣布

澳洲风云1876

在大洋帝国皇帝李福寿访问北欧挪威王国时,克里米亚共和国公投好消息传来,该国九成以上公民投票赞成加入大洋帝国,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欧洲舆论对此评论不一,英国泰晤士报以《狼来了》为标题,详尽介绍了这个克里米亚共和国所具备的实力;

这个新划分出来的克里米亚共和国,是大洋帝国奖励给自己大礼包,将令未来的东欧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它占据乌克兰南部1/3的土地,包括前沙俄煤炭和钢铁工业集中区马里乌波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克里米亚半岛,传统黑海大港敖德萨,以及大片肥沃广袤的乌克兰黑土地,以盛产各种农牧业产品闻名于世。

目前,大洋帝国在克里米亚共和国驻有成建制的第2集团军,共计二十余万人,并且拥有不少于7万余人的白俄警察部队。

除此之外

大洋帝国远征军约有44.3万名退役官兵在这里安家置业,连同家眷约有140余万人,他们大多是中小农场主,囊括了该地区政府,商业,工业和运输业等主要经济命脉。

该地区还安置了超过70万白俄退役士兵及其家眷,全部实行军屯制,一个连一个村,一个营一個镇,一个团一个城市。

因此,克里米亚总人口超过390万人,8成以上比例是32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口,整体年龄结构偏年轻。

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山岭深处,修建了无数规模宏大的仓库,储备了海量战后物资。

据悉;

大洋帝国远征军所装备的重型武器,包括大炮,坦克,装甲车,半履带式输送车,重机枪以及自行火炮,在撤离时,绝大部分通过海船运输到克里米亚岛仓库内储存,所以数量非常惊人。

据估计,仅步枪一项,便高达170余万支,火炮数千门,包括缴获奥匈帝国和德国制式149毫米火炮600余门,皆在储备之内。

整个克里米亚海陆空军武器配备完整,战斗动员能力极强,在全球大裁军的背景下,在整个欧洲都很罕见。

消息人士透露;他们有能力在三天之内动员起50万人的军队,一周之内这一数字达到80万人,战争潜力极其可观。

考虑到大洋帝**队在战争中体现出来的顶级战力,可以认为这是两个不逊色于德国野战集团军的兵力,足以独步东欧地区。

与之相比较

近邻的罗马尼亚,波兰和乌克兰乃至沙俄都能感受到威胁,克里米亚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强大军事力量。

更遑论在克里米亚的身后,站着世界级经济和军事强国大洋帝国,欧洲局势从此再不平静,让人们不得不惊呼“狼来了……”

《泰晤士报》的报道非常鸡贼,看起来仅仅是罗列了简单的数据,但实际上在渲染“大洋帝国威胁论”,“东方威胁论”。

什么“据估计”“消息人士透露”这些模棱两可的话,半真半假之余又有些道理,深谙捕风捉影造谣之道。

出于国际性大报的矜持,《泰晤士报》内容相对严谨,而一些英国地方性报纸就完全无所顾忌了,各种“东方威胁论”信口胡扯,甚至煞有介事的将“克里米亚威胁”排在苏俄工人运动威胁之前,位居第一位。

虽然英伦三岛吵翻了天,但欧洲大陆媒体报道相对要拘谨的多。

这一来是在法德两国土地上,帝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远征军部队,这包括奥地利,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都有数量不一的驻军部队,正在按计划有步骤的撤退。

二来嘛,尊贵的大洋帝国皇帝正在欧洲各国访问,相关舆论报道不能呈现出过于敌视抹黑,刻意影响两国间关系,需要营造轻松友好的氛围。

三来嘛作为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欧洲大陆现在千疮百孔,急需要恢复重建,急需要大洋帝国的经济和金融支持。

退一万步说

即便英国人和法国人有底气得罪大洋帝国,那么德国人呢?奥地利和匈牙利呢?那些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小国家呢,也能直言不讳的得罪大洋帝国吗?

大国有大国的荣耀,小国有小国的生存之道,即便英伦三岛的舆论媒体拼命的煽风点火,欧洲绝大部分国家也不敢跟风。

在伦敦抹黑大洋帝国的相关报道集中出台之际,在大卫-劳和-乔治首相内阁里,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两项职务的丘吉尔跳了出来,强硬的表示;

在伦敦的太平洋地区伙伴中,大洋王国是坚定支持英法意联盟的国家,为战胜反动同盟国集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个不可否认。

但是在战后

大洋王国很快暴露出贪婪的嘴脸,在邻居家的院子里随意划分范围,不告而取的拿走了克里米亚和利比亚,把手伸到欧洲的盘子里来。

这样的行为,与强盗有什么区别?

伦敦方面的种种杂音,终于引来大洋帝国的强烈抗议,帝国皇帝在挪威王室参加公开活动时,强硬的回应到;

我对伦敦某些人的贪婪嘴脸感到极其震惊,甚至有些恶心,从上到下无节制的狂吠,没有半点领袖国家绅士风度。

在世界大战后

英国人在第一时间按照自己的意愿,主持肢解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派兵占领柏林,伊斯坦布尔,约旦,伊拉克,汉志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摩苏尔,巴勒斯坦等众多地区,并且试图将占领区扩展至黑海沿岸,可谓欲壑难填。

英国人的胃口不仅于此,他们在非洲还占领了原德属多哥,喀麦隆,纳米比亚和坦桑尼亚,面积达到120多万平方公里。

这样一个贪婪成性的国家,占有几乎遍及全世界的殖民地,却公开指责别人是强盗,简直厚颜无耻到一定的程度。

大洋帝国珍视与大不列颠国数十年如一日的亲密友情,并且愿意在抗击欧洲同盟**事威胁时,倾尽全力予以帮助。

但一切的善意,换来的却是可耻的污蔑,这是帝国绝对不能够忍受的事情,必将做出有力反击。

我宣布;

自今日起,大洋帝国正式退出英联邦国家,并且不承认英国在北美的特殊利益,一切相关行动,不需获得任何国家谅解。

无论是在海洋上还是大陆,大洋帝国有充足的军事能力保卫自己的利益,不惧与任何人一战。

所有试图挑战大洋帝国战略利益的险恶企图,必将得到可耻的失败。

……

这番讲话,预示着英洋两国关系面临着濒临破裂的边缘,形势急转直下。

在发表强硬谈话之后,大洋帝国皇帝李福寿即登上军舰,在舰队的护航下结束了此次欧洲访问,启程返国。

在一天一夜的高速航行之后,便抵达了大西洋舰队控制的亚索尔群岛。

这番公开强硬讲话发表以后,顿时令全欧洲哗然,一股可怕的战争阴云重新笼罩在英吉利海峡上空,令欧洲人心惊胆战。

刚刚结束世界大战硝烟未散,新的战争威胁又来临,这简直让饱受战争折磨的欧洲人要发疯了,到底还有完没完?

消息传到大洋帝国,经过媒体的公开报道,社会民众顿时沸腾了。

《世界日报》在头版头条用加粗的文字报道;明犯帝国者,虽远必诛之!

《墨尔本观察家报》报道;

英国强盗反咬一口,两国关系濒临破裂。

澳新社在社论中指出;

大洋帝国与英国的全球竞争中这一天开战,这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全方位竞争,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是争夺国际海洋霸主的竞争,是争夺全球领袖国家的竞争……

在各城市,群情沸腾的民众举行的大规模示威游行,他们高举着各种标语,浩浩荡荡的走在城市街道上,经过英国人开设的商店和银行时,愤怒的冲进去一阵打砸,然后放火付之一炬。

在各地的公园和广场上,游行群众高喊着“ok,那就给他们一场战争”“伦敦政府道歉”“帝国荣耀不容侮辱”“拥护皇上,拥护帝国”的口号,当真山呼海啸一般。

各地忽然爆发的大规模示威行动,令政府方面措手不及,一些过激群众的行为,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混乱。

政府方面启动了应急预案,通过报纸和通讯社连篇累牍的宣传,号召社会公众理智看待欧洲局势的复杂性,现在还没有到最坏的那一步,竭尽全力降低事件热度。

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对声浪汇集到伦敦,其调门之高,反对最强烈完全出乎大卫-劳和-乔治首相的预料,也出乎白金汉宫的预料。

首相先生被紧急召见到白金汉宫,乔治五世对他大发雷霆,直言不讳的指出他必须对当前英洋关系大幅度倒退,时刻面临破裂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内阁必须实行危机管控。

而在此之前,先把那个害群之马踢出内阁,让大洋帝国的怒火稍微平息一些。

次日,唐宁街紧急召开记者会,大卫-劳和-乔治首相公开表示;

对英国相关媒体不负责任的言论将追究到底,内阁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的丘吉尔已递交了辞呈,他将为自己轻率的讲话承担责任。

唐宁街对当前的局面深感痛惜,对大洋帝国退出英联邦表示遗憾,对由此造成的两国关系严重损害表示歉意,并将尽力采取措施弥补。

大洋联合王国是英国太平洋地区的好伙伴,双方关系经过战争的考验历久弥新,一时间的挫折代表不了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