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1124章巴黎和会

澳洲风云1876 第1124章巴黎和会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1124章巴黎和会

澳洲风云1876

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其内容基本上与原来历史类似。

唯一不同之处

就是大会没有支持日方代表诉求,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扶桑,此举令日方谈判代表愤而离场,没有参加之后的对德合约谈判。

《凡尔赛合约》在英法洋三国首脑主导下,大致体现了以英法洋三国为首的战胜国利益,划分了利益边界,形成了新的战后秩序。

意大利在和会中再次提出了利比亚问题,结果被大洋帝国首相张立断然拒绝了,压根没有商谈的余地。

英国人和法国人也没有支持,气得意大利代表拂袖而去,成为继扶桑国之后,第2个离开正式会谈的国家。

而这并没影响到什么,英法洋三大国也无人出言挽留,过不多久,意大利自己灰溜溜的又回到了会场,但是变得沉默了许多。

在利比亚问题上

大洋帝国开价很高,不但涉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安排,而且还涉及东欧,北美,西亚众多利益交换,英国思来想去觉得不划算,这事就耽搁下来了。

英国确实想将大洋帝国势力从地中海排挤出去,但是花费大代价却让意大利捡便宜,心里面怎么着都不得劲儿。

意大利手中没有足够份量的筹码,又净想着空手套白狼的好事,没人搭理他。

法国人更不想节外生枝,因为法国在北非阿尔及利亚拥有非常广袤的殖民地,加上国内实力大减,对利比亚兴趣不大。

一来二去,这事儿就搁置了。

巴黎,距离凡尔赛宫不远的一所奢华宫殿内

李福寿在这里接见了帝国远征军代表,在座的二十几名军方高官,职位最低的都是海军中将,即大西洋舰队副司令暨亚速尔分舰队司令何家本中将。

职位最高的是三大陆军元帅,帝国远征军总司令李栓柱元帅,副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司令卞春松元帅,副总司令兼第2集团军司令段祺祥元帅。

“臣等恭迎圣驾,愿吾皇威加海内外,隆恩浩荡。”

“免礼,都坐下说话吧。”李福寿神情和煦的走出来,轻抬了一下手示意免礼,然后率先在上首龙榻坐定。

他的目光在一屋子将星闪烁的将领们身上掠过,看着这些气宇轩昂的战将,满意的神色一闪而过。

“臣等谢座!”众将恭敬的施礼过后,这才分左右坐了下来。

首先,由李栓柱元帅向圣上汇报驻欧远征军总体情况,以及接下来的撤军安排。

根据计划;

驻英法两国的远征军部队,在征询个人退役意愿之后,一部分与当地女子成家立业者就地安置,可以获得部分货币补偿,也可以退役士官兵的身份申请银行优惠贷款,帮助在英法两国立足。

一部分愿意接受前往克里米亚共和国安排的退役士兵,陆续乘坐客轮前往敖德萨。

剩下的官兵将在本年底之前,通过大西洋航线撤离,有意定居弗吉尼亚共和国,北美领地或巴拿马州的官兵,都会有妥当安排。

另外一部分是驻扎在以德国,奥地利及原奥斯曼帝国为首的战败**队,还没有具体撤军时间表,尚待上峰安排。

克里米亚共和国已经正式运转,战争期间俘虏的五十余万德奥士兵,也通过陆路组织返乡,每人安排可供10日的口粮以及少量现金,做到仁至义尽。

参加俄国干涉军的一个机动旅部队已经撤回,暂时在克里米亚共和国休整。

这样一来

在俄国欧洲疆域领土上,就没有大洋帝国干涉军参与,这是连表面工作也不愿意做了,完全撤离了俄国。

在远东边疆区驻防的119师,在千里出击剿灭谢米诺夫匪帮之后,再度全线回缩至海参崴周边地区,计划于8月开始陆续撤军。

西伯利亚的寒季可不好过,气温9月下旬就会下降到零度以下,然后是几乎长达半年的冰天雪地,对人员和装备都是严酷考验。

预计在10月底之前,119师全员撤离,结束此次干涉沙俄内政的武装行动。

目前在外蒙地区,哲布尊丹巴召集盟旗王公,高层僧侣召开会议。

会中全体决议:

取消“外蒙古自治”,不赞成“独立”,恢复前清旧制,领土和行政完全统一于中央,外蒙古是华夏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条件是:

民国大总统除任命1名驻库伦大员外,应增设蒙人帮办大员1名,襄理蒙族事务。

外蒙一切行政权归二位汉蒙大员总揽,消除喇嘛势力,打击外国分裂势力,由二位大员任命蒙,汉二族人重组地方政府等等。

徐树贞任命自己的副手顾维少将担任驻库伦大员,主持外蒙古一应事务,并且留下3000人的军队长期驻扎库伦,以保证民国对外蒙古的军事控制。

至19年底

帝国远征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将全部撤回国内,并且取消临时集团军番号。

第2集团军所属20余万部队驻扎克里米亚共和国,将会有序补充新兵,裁撤老兵,维持10个师的战斗序列。

即皇家陆军所属第2集团军保留9个步兵师,一個装甲师编制,军队总员额为21.5万人。

皇家海军设立以敖德萨和雅尔塔港口为基地的克里米亚分舰队,归属大西洋舰队统辖。

皇家空军在克里米亚共和国派驻4个联队,共计460余架战机规模,以维持地区和平安全。

当前驻扎在德国,奥地利,伊斯坦布尔等地的第1集团军所属部队,总数约20余万,部分将陆续撤往利比亚,部分继续执行军事驻扎任务。

具体撤军时间表还有待商定,这主要就是法**队的动向。

在参与巴黎和会的29国中,要说谁最恨德国佬,自然非法国人莫属,用“切齿痛恨”来形容非常恰当。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是巴黎和会的另一主角。在这次巴黎和会上,作为东道主,他以法国首席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大会主席。

克里孟梭是法国人情绪的一个缩影,对德国怀有极其强烈的复仇情绪。

出席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以建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为此,克里孟梭在十人会议上提出;

法国不仅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要将法国的边界东移到莱茵河,并主张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各省合并成一个独立国家,叫做莱茵共和国。

但英洋两国并不同意大幅分裂德国,在这一点上,与法国发生了激烈争吵。

英国倡导的“欧洲均衡政策”,大洋帝国作为域外大国非常赞成,这也符合其本身利益,力图避免一家独大。

保持德法之间的力量平衡,又想利用德国对抗苏俄,因而,英洋两国都反对这种过分削弱德国的建议,这简直把克里孟梭气的胃疼,在争议中直接砸碎了几个杯子。

张立首相提出,由英洋两国来保障法国东部边界的安全。

若法国边境遭到侵犯,英洋两国将立即援助,可以就此签署一份国际间协议。

在压力下没辙,克里孟梭只能被迫放弃了建立莱茵国的要求。

作为交换条件,他又提出由协约**队占领莱茵河左岸30年,并将萨尔矿区交给法国。

参与会议的李栓柱元帅对法国这项新的要求非常恼火,不耐烦地说道;

“帝**队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占领莱茵河左岸30年,孩子们都想回家,我从来没有听到还有个什么萨尔问题?”

对此,克里孟梭气得暴跳如雷,并强硬地宣称:“任何一个法国总理都不会签署一项不把萨尔并入法国的条约。”

李栓柱元帅也不示弱,他冷冰冰地讥讽道:“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法国得不到它想要的东西,就会拒绝同我们合作?这样看来,你是希望帝**队提早回家了?”

克里孟梭回答说:“我并不希望盟**队回家,我本人倒是想回去。”

说完,便怒气冲冲地离开了会议室。

僵持了几日

克里孟梭不得不降低了耍价,建议萨尔区先由法国委任统治15年,盟国共同驻军,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命运。

他同时扬言,这一要求如得不到满足,法国将退出会议,这就是准备翻脸不玩了。

张立首相考虑到协约国集团的团结,以及帝国方面准备与法国建立紧密关系,不好得罪太深,便在这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也正是因此,令驻军问题迟迟明确不下来,帝国远征军撤军也就遥遥无期。

为了彻底削弱德国,法国还提出了三项要求:

第一,在德国东边建立一个包括波兹南和但泽在内的强大波兰,对付来自俄国的红色威胁。

第二,尽力掏尽德国人的腰包,要求德国必须赔偿6000亿—8000亿金马克的战争损失。

第三,彻底摧毁德国的军事机器,特别是要限制德国的陆军数量和军火生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