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978章打铁还需自身硬

澳洲风云1876 第978章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978章打铁还需自身硬

自1890年建立帝国以来,掌控朝局业已22年,李福寿应对国际风云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处理国内政务也是手到擒来。

无他,唯手熟尔。

帝国方面刚刚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廉政风暴整肃,处理了上万起贪腐案件,数千名官员纷纷落网,他们的去处就是帝国刚刚建立的狱政系统,情节严重的直接上绞刑架,家财尽数抄没上交国库。

这其中牵扯到数十名贵族,分别由贵族院审理完毕后上交圣上裁定,或是削爵或是惩罚,不一而足。

帝国上下的吏治为之一清,上层贵族也安分了许多,连带着行政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好处多多。

李福寿把这种5年一次集中司法打击,10年一次的廉政风暴称之为“打扫除”,时间长了就要清洁一下,才能保持屋子长期的干净卫生,整洁亮堂。

在当今世界风云激荡,战乱频仍的时期,大洋帝国重新进入了和平发展的黄金期,潜心于内政建设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夯实国家底蕴,为世纪初的大动荡做准备。。

大洋帝国立志于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国际强国,在李福寿不断修改的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以太平洋安全联盟为基础,悉心经营环太平洋贸易圈,太平洋沿岸南北美洲国家和远东,南亚以及大洋洲,都属于势力范畴内。

从本质上说

大洋帝国划定的势力范畴除了与全球性强国英、法两国有冲突之外,与地区性强国扶桑和米国也有冲突,与刚刚苏醒的民国和尚在沉睡的印度等潜在势力亦有冲突。

前者与后者暂且不论,单纯迅速崛起的扶桑和米国就足以让人头疼,这两个都不是好惹的主,崛起之路只能迟滞,不可能完全遏制住。

以大洋帝国的实力想要遏制日美两国,基本上属于空谈。

但是在两广总督顾致学遇刺案之后,李福寿盛怒之下丢出去的新墨西哥地区这块肉骨头,却成为无意中的绝妙之计,现在想来不禁拍案叫绝。

一个新墨西哥地区问题,就引得日美两国人头打成狗脑子,大洋帝国居中左右逢源,简直妙不可言啊!

所以,新墨西哥地区这篇文章还要深入的做下去,令其成为日美两国心中永远无法回避的伤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巨大障碍,这才算遂了李福寿的意。

他心中还有一个深层隐晦的打算,从来没有向外人提过,那就是极力将米国推向德国人的怀抱……

英德之间军备竞赛真正原因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是发展壮大后的德国不甘雌伏在英法制定的国际框架中,束缚住了自己发展的手脚,希翼通过武力打破这一旧的世界格局,为“世界的德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同样有自己的扩张需求,意大利在西北非,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同样受制于现行国际格局,束手束脚难以尽兴。

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砸碎英法等国施加的枷锁,打开上升的无限空间,在这一点上与德国不谋而合,所以才会被绑在德国战车上。

在这一点上,米国应该与德国有同样的切肤之痛。

其在“羊毛战争”中惨遭肢解,陆海军备全都被阉割,大洋帝国如今就是笼罩在北美上空的那一片无法吹散的阴影,想要打破它,只有奋力一拼。

说句不好听的话

以英法为首的旧有世界格局中,大洋帝国很清楚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维护者,大英帝国实力的有益补充,帮助大英帝国编织出更加严密的牢笼,死死困住德美等新兴工业强国的手脚,是现行秩序不折不扣的获益者。

而扶桑国,则是英国扶持起来的另一个打手,在远东地区遏制沙俄势力南侵,在西太平洋地区防范大洋帝国,令其势力不得越过胶东半岛,局限在东南沿海一隅之地。

与此同时

以英国海峡总督府和印度总督府势力范畴,联手法国在中南半岛的强势地位,将大洋帝国势力排挤在南亚地区外围,难以深入。

不得不说,在战略谋划方面,英国人乃是世界级的绝顶高手。

想法是一回事儿,真正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大洋帝国这30多年来也并非啥都没做,数10年间不断的通过向南亚移民掺沙子,通过有实力的南洋商人组织商会,形成明里暗里千丝万缕的关系,润物细无声的施加影响。

一位颇有实力的华裔天然橡胶种植园主,就可以雇用上千名华工,一位有影响力的贸易商,就能直接间接影响数百人的生计。

据1911年末统计;

英属海峡殖民地范围内,华裔人口已经超越当地土著人口数量,跃居第一大种族行列,并且全面掌控了当地主流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巨大影响力。

海峡总督府在治理殖民地期间,不得不大力仰仗华裔族群的力量,才能够以较少的人口控制广大地域。

在香港,在新加坡,在槟榔屿,在吉隆坡,华裔人口最少占据七成以上,控制九成以上的经济活动,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很多源自于帝国的商人在外经商,通过各种名目的同乡商会,同业商会与当地华裔商人串联起来,背靠着护犊子的“海外华人移民利益保护者”……大洋帝国皇帝李福寿,即便是英法等老牌殖民者也不敢贸然侵犯华商利益,给予大洋帝国发飙的借口。

自从1888年那阵儿,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辖地发生的“泗水事件”中,数以百计的华裔商人死伤,引来当时自诩为“海外华人利益保护者”的昆士兰伯爵大为震怒,派出舰队来到爪哇海威慑巡航,一副一言不合就开战的架势。

当时的荷兰总督不得不捏着鼻子退让,甚至不惜壮士断腕送出了西加里曼丹省,才避免了又一场地区间战争。

从那会儿起,在南亚地区经营的西方殖民者就小心翼翼的避免伤害华裔商人的利益,给予较高的公平待遇,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纷争。

谁也不傻,会自己找个硬茬碰的头破血流。

李福寿对此有清醒的认知,打铁还需自身硬。

所以趁着美日两国争夺新墨西哥地区的良机,大洋帝国接连出台了支持工业和科技发展的政策,在金融、税收、厂房土地规划,水电配套政策,勋衔嘉奖各方面,大力扶植新兴的动力设备制造,交流电机及电站配套设施,电子管工业,远程输变电设备,材料工业,飞机制造,无机化工及医药等新兴产业。

只要符合国家新科技规定的产业门类,一律予以三免五减半税收优惠,企业建立前三年所有工商税收全免,政府还适当的给予科技扶持资金,不足部分还可以帮助申请贷款,以助力企业的成长。

三年免税期满后,执行5年的税收减半优惠政策,特殊情况到期还可以延长,但一事一批。

政府对申请延长优惠政策的企业资质有极其严格要求,包括企业规模,雇工人数,每年投入科研经费数额,曾经取得的专利成果多寡,是否属于国家重点引导产业门类,科技水平,企业主历年风评,是否曾受嘉奖等等,这其中既有硬杠子,也有软目标,可操作性很强。

别的不提

仅以皇室基金全盘控股的皇家昆士兰银行,皇家红河谷银行每年发放出去的科技扶持免息贷款,总金额就高达3000万金洋之巨。

这极大的推动了帝国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涌现出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科技新企业,其中仅新兴电子,医药行业就有数百家。

很多医药领域的企业,已经探索中成药规模化,工厂化之路,在某些特效中成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比如云南白药,小儿止咳糖浆,伤湿止痛膏,跌打损伤红花油,以及厂家生产袋装粉剂中药,纷纷出现在市面上。

这些琳琅满目的袋装粉剂中药,包含头疼脑热胃寒,体虚各方面,经过卫生署审批之后,有专门的厂家品牌保证质量,消费者购买回去之后只需要煎熬一番即可,实在来不及用开水冲泡也行,使用方便多了。

如今帝国内商业繁荣,百业兴旺,各种新科技新发明层出不穷,是建立在全民七年制基础教育基础上的知识型高素质社会,正在焕发出非同寻常的发展后劲。

要说李福寿在哪个方面投入的精力最大,无可置疑的要以教育为主。当初的雏鹰学校发展到雏鹰学校,育才学校,益民学校,新星学校四大系列,在帝国及海外拥有4200余所学校,几乎遍及每一个乡镇,从建校到办校补贴,内务府每年要支出高达3000多万金洋,目的就是要补贴全民教育,提升人口整体素质。

而在中等和高等教育上,皇家基金也不吝大额投入,在数十所大专院校中,都是位列校董会名誉董事长,是教育界的最大金主。

这些钱可以说是皇室独家投入的慈善基金,不但极大的减轻了平民百姓的教育负担,而且惠及千万人,为帝国皇室赢得了巨大而崇高的声望,桃李满天下。

仅是最悠久的雏鹰学校一家,培养的人才何止百万计。

在如今的帝**队中,行政及科技界,教育界,司法和工商业各方面,从雏鹰学校毕业的学子不知凡几,几乎充斥了帝国每一个层面,这些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只是在家里供奉着一幅皇帝的圣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每日焚香祭拜。

若有风吹草动,则瞬间火山爆发,天摇地动……

整个环太平洋地区,由此崇高威望者,唯大洋帝国皇帝李福寿一人而已。已故的明治天皇影响力仅限于扶桑岛一隅之地,远不能与其相比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