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968章廷议

澳洲风云1876 第968章廷议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968章廷议

“哈哈哈……政府各部门做的都不错,我们在人口政策上是在做减法,比如北方联邦,有白人,有黑人,还有华裔移民,白人来自各个国家,黑人来自各个殖民地,华裔移民来自各个省市,乱糟糟的摆在一起难免产生矛盾。

如今米国南方庄园主劳动力匮乏,那我们就把北方联邦的黑人都给他送过去,一分钱不要,而且旅途费用全包,这有利于极大的赢得南方各州的善意,增强我们在当地社会的话语权。

最大的好处,就是快速利落而没有隐患的简化民族矛盾,由三方变成二方,民族矛盾极大的简化,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白人和华裔这就像两头牛拔河,力量大的牛肯定会赢得胜利。

现在看来这项政策执行得很得力,我们建设北方联邦不需要黑人奴隶,这正是米国南方州广受诟病的地方,这种坏榜样我们不要学,也不屑于利用,以后妥妥的黑历史啊!

事实证明

凭借勤劳而朴实的民众,照样可以建设起富裕繁荣社会。”

李福寿笑着做了总结,听的张立和范仲斋频频点头,感到由衷钦佩。

闲聊片刻后

首相张立问道;“陛下,北方联邦是帝国范围内,唯一当地人口比华裔更多的地区,白人数量超过300万,而且白人的自主性极强,这是一个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啊!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问的好,确实值得商榷。。”李福寿点了点头,端起青瓷茶杯喝了一口,目光有些出神地看着袅袅上升的雾气,有条理的说道;

“北方联邦的人口问题要深入的看,各州的情况不一样,采取的对策也就不一样。

要看到

当地白人并非是铁板一块,也不是来自同一个国家的移民,以德裔,意大利和英裔移民为主,在英裔移民中,爱尔兰人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争取拉拢一批,中立一批,打击一批。

要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对应的政策,强化已方的力量,因为时间在我们一边,政权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一切围绕着我们的指挥棒在转。

拉拢的这一批不用说了,在米国社会普遍受到打压的德裔群体,爱尔兰群体和部分意大利裔,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尤其是曾经参军过的白人退役官兵,享受帝国的功勋授田奖赏,手中有米国人的鲜血,他和他们的家人是我们先天的盟友。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政府方面可以通过组织预备役军人训练,退役军人联谊会,当地农场主协会等多种渠道,加强白人退役官兵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让他们融入到帝国主流社会群体中。

对于主动靠拢和较为亲近的白人社会团体,要善加拉拢,可以通过社会上一些民间组织,比如说码头工会,各种商会去做工作,不要排挤和打压。

相信只要他们不傻,自然就会靠拢过来。

中立的一批应该以英裔米国人为主,这些英国佬傲慢而又自大,你就是把一颗心的热情都捧出来也难以融化,索性不做这些无用功,顺其自然罢了。

政权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他们也闹腾不起来。

孤立和打击的一批人,就是那些上蹿下跳试图分裂社会,制造矛盾和摩擦的一小部分人,政府方面要动用军警特力量予以严密监视,实施重拳打击,绝不姑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裔移民人口不断增加,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民主程序加以解决,少数服从多数嘛!”

圣上抽丝剥茧的分析,让张立大感获益,对彻底解决北方联邦的问题充满了信心。

如今在北方联邦领土上,帝国驻有36万余人的大军,在今年最后一次大规模退伍复员后,依然将保存26万人的军事力量,足以威慑米国人不得轻举妄动。

随着跨太平洋贸易热潮的涌动,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华裔移民登陆北方联邦,每年高达35万至40万的规模,有数万人选择前往加利福利亚共和国淘金。

这是帝国内部人口流动,直接来自神州的移民很少,对于整体人口规模增加没有益处,但是却对改善北方联邦人口结构助益极大,政府方面也出台了北美移民费用补贴法案,每人次可以直接补贴35金洋,以优惠传票的方式发放。

除此之外

为了帮助移民安居乐业,帝国各大银行纷纷出台了移民优惠贷款政策,鼓励移民北美和南美,主要就是在年限和税率上优惠,其他的……就没有了。

政策持续下去,只需要10年的时间,华裔人口在北方联邦就将形成2:1的优势,成为社会主流族群。

而华裔移民能够娶妻纳妾的政策,先天就决定了比白人繁衍得更快,更多,更有优势。

在国会有很多议员极力倡导一夫一妻政策,倡导男女平等,倡导人权,要求社会平等。

在短时间内,帝国不会考虑取消旧政策。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分歧,有革新派自然就有守旧派,政府任由一批守旧派议员和贵族院议员冲在前面去打擂台,去撕逼,去争吵,从三皇五帝到华夏血脉传承,从祖宗律法到斥为异端邪说,当真是吵的不亦乐乎。

政府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敷衍以对,这种事儿,吵个十几年只能算暖场,想要吵出个输赢出来,那就得几十年以后了。

现在嘛,一切照旧。

首相张立说道;“陛下,同样是出于北方联邦相关问题考虑,帝国在刑狱制度方面应该做出大的改革,顺应国际广泛趋势,采取服苦役和牢狱的两种惩戒手段,这方面的呼声很高。”

“你们准备怎么做?”

“那个组织了专门的委员会深入研究了英美和德荷等国的形狱制度,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参照英美法条,并且根据帝国现实情况,制定独属于帝国的刑狱制度。这也是文明国家的一个鲜明特征,帝国发展到如今,此项制度已经刻不容缓了。”

“嗯,那就责成内阁由专人组成委员会,从刑法修订到典狱制度完善,政府人员编制,经费拨付等各方面形成规范制度,送交议会讨论通过,颁布实施。”

李福寿挥了挥手,一言而决。

以前是实施严管重罚的手段,严厉打击帝国内的违法犯罪行为,排除异己,震慑宵小,并适当补充矿山和大型基建工程的苦力短缺,不得已而采取的非常手段。

如今帝国政治,经济,民生走上了正轨,已经到了还本溯源的时候了,适时开启民主法治化进程,是顺应时代和文明发展的需求。

动辄服苦役,施以鞭刑,绞刑,确实不人道。

“微臣等谨遵圣命。”首相张立躬身领命。

仙居殿里

当今圣上与二位政府高层坐而论道,饮着茶,或是聊聊贵族上层婚丧嫁娶的闲话,或是聊聊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儿,显得从容而优雅,彰显出不凡仪态。

不一会儿

话题聊到福远伯爵吴墨舟和潘守道子爵这两位功勋老臣先后病逝,李福寿不禁神情唏嘘不已。

这两人是1879年就跟着自己的开国元勋,一路辛勤创业,经历无数风风雨雨坎坷历程,情谊深厚。

30余年恍若一梦,音容宛在却天人相隔,怎不令人心痛?

“请陛下节哀,自古生老病死乃天定,两位老大臣能够追随陛下创出偌大的功业,福泽后世,纵然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首相张立劝说道,稍微停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微臣进宫面圣之前,听说广远伯爵吴学文重病在身,缠绵病榻恐不久矣!”

“哦……广远伯爵还不到60岁吧?”

“回陛下的话,广远伯爵吴学文今年58岁,他据说是在香格里拉岛工作期间染上热带疾病,多次反复以至于身体大亏,到年纪大了,这些疾病也就压不住了。”

“孝祖,传我的话,着皇太子李思元殿下携宫廷赏赐人参宝药,御用太医前往广元伯爵府探视,厚加抚慰。”李福寿立刻下旨,令秦王李思元殿下代为探视。

李孝祖躬身领命,立刻命人传圣上口谕。

掐指算来

从当初御临布里斯班码头,光阴似箭,恍惚间三十六载一晃而过,当初年仅16岁的李福寿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而原本追随自己的一帮老臣,年龄已经到60多70的样子,大多隐居二线。

帝国政坛一帮新生力量崛起,将星闪耀,让人心生欣慰的同时又不免嗟叹岁月无情,年华易老。

首相张立和议长范仲斋看到圣上神情寂寥,不免又多劝说了几句,然后告辞离去。

李福寿长身而起,乘坐仙居殿内的塔楼电梯来到塔顶书房,从这里俯瞰壮阔无比的红河谷大都市区,心情为之一阔。

每次看到这座由自己亲手打造而成的雄伟大都市,都让人有纵声长啸,不负此生的快意感觉,那种浓浓的成就感洋溢出来,仿佛喝醉了酒一般。

此情此景,夫复何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