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870章巴尔干火药桶

澳洲风云1876 第870章巴尔干火药桶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870章巴尔干火药桶

“卞将军,一个坦克装甲师的编制如此之大,几乎每一个装甲团的战斗力都超过了目前的装甲师,若是按照你的编制计划实施,等于无形中扩军三倍之多,你想过这个问题吗?”李福寿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当前装甲师的编制大而无当,并不能够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应该进行重新整编。

任何一个装甲集群的战斗力上限是恒定的,在超水平发挥的情况下,能够打出令人惊艳的战果,但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卞春松少将脸上丝毫不慌,沉声说道;

“微臣以日俄战争和未来欧洲战争为模板,考虑到欧洲工业国家的实力,适当增加了各种火炮,机枪配属,规模限定为10万人的精锐步兵军团。

在沙盘推演中;

我军现有的装甲师力量无法突破10万人精锐步兵军团的全力防守,这已经超出了战斗力上限,一头撞在墙壁上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身受重创。

经过计算,微臣提出的大编制装甲师是当前的最优解。

在体现最强战力的时候,新型装甲师能够突破10万人精锐步兵军团的全力阻截,在执行分割包围任务的时候,每一个装甲团都能抵挡对方二~三个步兵师的全力反扑。

装甲师可以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配,同时应付2~3个方向的战斗,依然游刃有余。

在执行大纵深穿插任务的时候,每一个装甲团都是无比锋利的利刃,能够直插敌后完成任务。下属的每一个坦克营都有能力攻陷敌人重兵防守的小城镇,攻坚能力极大的增强。

以坦克排为单位的小规模装甲力量,有能力坚守单个桥梁,码头,交通要道和隘口,抵挡敌人营团级规模步兵进攻。

合则是无敌铁拳,分则是锋利刀刃,能够应对战场复杂局面。

装甲师属摩托化炮兵团配属的大口径陆军重炮,则为装甲师提供了攻克敌方坚固筑垒要塞的能力,弥补了攻坚火力不足的缺陷,

总体看坦克编制是增多了,但是战斗能力倍增。”

这样的解释李福寿并没有完全释怀,他锐利的眼神盯着卞春松的脸庞,似乎能够看穿他的心里活动,沉声问道;“这个装甲兵重新编制计划规模惊人,似乎是冲着刚刚批准的T-2坦克装备计划而来的,你否认吗?”

“请陛下恕罪,为臣不否认确实有这样的因素,所以推翻了原先并不满意的每个坦克排三辆坦克的编制,增加到了5辆坦克。整个坦克师的编制也从原本的240辆到250辆之间,增长到了400辆,这仅仅是出于完善战斗力的考虑,恭请陛下圣裁。”

听到这样的回答,李福寿忍不住嘴角抽了下;

敢情自己所猜没错,果然如此。

刚刚批复不久的装备并存储550辆T-2坦克计划,八字还没有一撇呢,已经被人惦记上了。

李福寿问道;“那你测算中的10万人精锐兵团,以哪个国家士兵为模板?”

“回陛下的话,是德国精锐步兵师。”

“既然如此,在你原先的沙盘推演中,240辆坦克编制的装甲师应该也能突破敌人的防御吧?”

“回陛下的话,以德械10万人重兵集团的防御强度,已经超过了原先装甲师的能力上限,在沙盘推演中10次有8次失败,一次平局,一次超水平突破。微臣设想再增强坦克师2/5的兵力,那么自然轻轻一捅就破……”

好吧,这是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问题。

卞春松少将的回答足够坦诚,但小心思也真的不少。

比如那个沙盘推演中的10万人精锐步兵军团,竟然以德国精锐步兵师为模板,你咋不上天呢?

现在李福寿无心斥责他,卞春松少将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发展壮大装甲兵力量,虽然耍弄了些小聪明,但现在不是追究敲打的时候。

“嗯,此事我已知晓,回去以后将两份整编方案都呈报上来,交由陆军部慎密论证,你退下吧。”李福寿被他的话勾起了心思,,一时间兴趣缺缺,挥手让卞春松少将退下了。

张立秘书长见陛下眉头紧锁陷入深度思考中,无声的对李孝祖招了一下手,两个人悄然退下了。

宽敞明亮的殿阁中

李福寿的目光落在地球仪上,心中细细思量……

来到澳洲已经30年了,大洋帝国发展到如今的体量基本上陷入瓶颈,向东找机会拿下新西兰,独占大洋洲。基本上就圆满了。这几乎已经是瓜熟蒂落的果子,只要推动一次全民公决就可以了。

如今新西兰的人口增长到44万6000人,其中华裔人口达到73.7%,这一比例还在缓慢增加中。

这些年明面上看不出来,暗地里可没有少埋钉子,新西兰当地有声望的华人侨领,商会领袖和积极参政议政的华人,大部分都是受帝国控制的傀儡,隶属于不同的社会团体。

英国明知道大洋帝国阳奉阴违,但鞭长莫及,也无法阻止人口结构向有利于华人的方向改变,只能装糊涂。

向南越过浩瀚大洋就是南极洲大陆,除了科研性质的探索和实验极寒环境下的坦克及陆军兵器,暂时没啥大的用途。

向北扩张到吕宋群岛已经是极限,再向北就是台湾,琉球群岛和扶桑列岛,基本上没戏。

向西的话,也就是苏门答腊岛属于潜在的目标,印度洋舰队一直叫嚣着要将其纳入囊中,作为面向印度洋的母港使用。

这些地方都没有大规模用兵的可能,真要说的话,那么就是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对欧洲用兵了,才有可能让战斗力强大的装甲兵团派上用场。

对于欧洲必然爆发的第1次世界大战,李福寿还是很有想法的,他的第1个目标是代替花旗国出兵欧洲,堵死花旗国跑到欧洲卖人设,谋好处的路子。

走花旗国的路,让花旗国无路可走。

真要说起来花旗国相当鸡贼,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捞足了好处,第1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爆发的,花旗国面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第一时间宣布中立。

为啥要这样呢?

自然是两边卖武器卖物资,大发战争财啦!

第1次世界大战让花旗国赚得盆满钵满,从负债200多亿美元的债务国一跃变成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欧洲财富大量流向北美地区,促成了花旗国战时的繁荣。

直到1917年4月战争末期,花旗国才借口邮轮被德国潜艇击沉,从而对德宣战,然后慢腾腾的进行战争动员,慢腾腾派兵到欧洲,当美国兵踏上欧洲大陆的时候,持续4年之久的第1次世界大战已经快要结束了。

花旗国的这番作为让英法俄气的牙痒痒,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英法合作一脚将花旗国踢出了划分利益的核心圈,就是在这时候埋下的心病。

在原本的世界历史上

欧洲没有选择,为了战胜以德国为首的三国联盟,维护传统的利益格局,英法等国只有捏着鼻子动员花旗国参战,忍受这些可恶资本家的剥削,因为欧洲需要花旗国的海量物资,武器装备和经济支持,为了打赢战争他们需要动员一切力量。

现在不同了,以英,法,俄为首的同盟国有了新的选择。

在大洋帝国崛起之后,李福寿一直在引导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科技发展,发展经济,积累深厚的工业力量,为这一天做准备。

他的目的就是在欧洲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加入战争中,并且提供海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提供大量贷款,从而取代花旗国在历史上曾经扮演的角色,夺取花旗国的气运,顺便再狠狠的踩一脚。

只有身处在世界牌桌上,才能清晰的知道当今欧洲的局势是何等的危险,德国在经济超越英国之后愈发的狂妄,公然挑衅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这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

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热点地区巴尔干一直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引发战争,从而把周边世界大国都卷入进去。

巴尔干地区这个欧洲火药桶名副其实,该地区在20世纪初才萌发了强烈民族意识,各种民族独立的呼声不断,反抗压迫,反抗异族奴役,争取民族自由的大潮风起云涌,令该地区的形势愈加复杂化。

若原来的历史没有改变

1908年爆发了波斯尼亚危机,周边各大国勉强压下去没有引发大规模战争,侥幸逃过一劫。

1912年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英法为首的强国再次出面调停,又被大事化小压下去了,没让战争扩大化。

仅仅时隔一年,1913年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这次又被强压下去,使得两次巴尔干战争都限于局部战争范围内。

可最终,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彻底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尔干的棺材板一而再再而三的顶起来,最终酿成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生灵涂炭,这几乎是欧洲的宿命。

能够想象到吗?

如今在欧洲大地数百万全副武装的重兵对峙,任何一点的火星都可能引爆,致使天崩地裂,人民陷入连绵战争的苦难中。

这根本不以某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为转移,欧洲各国无论有意还是被迫的都会被卷入到这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中。

欧洲的严重危机蕴含了巨大的机会,在花旗国人看来,富裕的欧洲是个肥的流油的目标,一场战争是重塑世界格局的好机会。

所以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在巴尔干地区上下其手。

否则怎么解释巴尔干地区一而再,再而三的爆发危机?

一次两次是巧合,三次,四次还是巧合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