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856章不一样

澳洲风云1876 第856章不一样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856章不一样

海面上

“苏沃洛夫公爵”号战列舰火焰滚滚,仅仅两轮炮火齐射便被重创,隔了一分钟之后,日军第3轮炮火又呼啸而至,在这艘去年刚刚下水的钢铁巨舰上炸开了几朵巨大的火团。

在日方炮火的凶猛蹂躏中,“苏沃洛夫公爵”号战列舰被炸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整个舰体歪歪斜斜的冲向一侧,已经脱离了战列线400米余远,打着旋的横移开去。

傻子也看出来了,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已经被打废了,不但动力尽失,而且方向也无法掌控,左侧干舷因为大量涌入海水倾斜,舷侧5座76毫米速射炮被浪头覆盖,已经完全丧失了开火的能力。

此时夜间

海参崴外港浪高9米,风速50节,在西太平洋沿岸属于恶劣气候,但是在风暴肆虐的大西洋也只是平常。

作为一艘设计目的用于远洋的战列舰,应该能够克服这样的恶劣天气持续作战。

“苏沃洛夫公爵”号战列舰直接被三轮炮击打废了,主炮副炮全部无法开火,因为大量进水,一边侧舷浸入海水中,一边侧舷高高的抬在半空中,距离水面20多米高,彻底完犊子。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设计缺陷,属于胎里带的毛病。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一型5艘,是沙俄帝国第1次大批量建造的新锐战列舰,其设计图纸脱胎于法国为沙俄建造的“皇太子”号战列舰和法国人自用的“索芬”号战列舰,这三者的设计一脉相承,相差不大。

法国“索芬”号战列舰的干舷很高,但是由于舰艏部内倾,适航性能却不好,也就是说~甲板上浪严重。

据说,有时候舷侧遭遇到三角波浪拍打的情况下,海浪甚至能冲刷到上层建筑物顶部。

在这一点上

师从英国的大洋帝国的“大都会”级战列舰面向远洋海区,为了适应恶劣的海况采用了高干舷,舰艏大角度外飘设计,就很好的抑制了舰艏部上浪情况,做得比法国人好得多。

法国设计师为了要降低船体的重心,于是对“索芬”号战列舰的长艏楼船型进行改进,省去了半层甲板的重量,干舷的损失对适航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沙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同样传承了这一缺点。

问题在于

俄国同法国并不一样,法国海军的主力是在基本风平浪静的地中海,同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一较长短,而俄罗斯面对的是广阔的远洋。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在照搬了法国人牺牲干舷为代价的稳定重心设计后,在设计上还受到了旅顺港干船坞的尺寸和容量的干扰,舰体变得更窄和更短,对火炮布置造成了严重影响。

旅顺船坞只有14000吨,所以“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最高只能建造到13500吨,是一个不能突破的死杠子指标,否则一旦舰船需要进船坞,只能南下马尼拉港维修。

俄国人不仅降低了后甲板的高度,他们也削减了主装甲带的厚度。

7.5英寸的侧装甲带其实并不是出于俄国人本意,虽然由于新材质和技术的运用,装甲强度已经有了飞跃,但是尚未能够达到只要那么如此厚度就能确保无虞的地步。

原本的设计,是给“博罗季诺”安装上10英寸厚的舷侧装甲,但是这个期望还是因为吨位的原因而告吹。在削减了2.5英寸的主装甲带厚度并大大降低其覆盖面积之后,侧装甲带仅高出水线1.83米。

“博罗季诺”的设计已经使它可以勉勉强强挤进旅顺那已经显得狭小的船坞了,这番修改为它的命运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在遭受日军第二轮猛烈炮击之后,“苏沃洛夫公爵”号战列舰左舷涌进大量海水,仅高出水线1.83米的侧装甲带没入水下,成为水下装甲带。

在第3轮炮击中,日军打出的305毫米炮弹在舰艇附近轰然炸开,最大的水压瞬间撕裂了无装甲防护的左侧舰体,形成一个长达17米的大裂口,最终造成左舷侧5座76毫米副炮全部没入海水中,丧失了最后反抗力量。

在4分多钟的时间里,扶桑联合舰队打出了三轮炮击,重创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战列舰,沙俄舰队陆陆续续打出了两轮炮击,寸功未立。

日军随即将第4轮炮火集中到“博罗季诺”号战列舰身上,对其展开猛烈轰击。

炮声隆隆,令这个漆黑的夜充满了杀戮和血腥。

扶桑联合舰队抢占了T字头以后,利用较高的航速和侧舷能够发挥全部火力的优势,对排入战列线上的沙俄战舰疯狂倾泻火力,在轻伤了“博罗季诺”号战列舰后,又集火攻击第二战队旗舰“奥斯利雅维亚”号,其遭到6艘日方主力舰的集中轰击,遭到重创。

于战斗发起1小时45分钟左右沉没,全舰900名官兵,仅幸存300余人。

失去了指挥,又畏惧日方主力舰凶猛打击,排入战列线的沙俄主力战舰早已经队形散乱,发射的炮弹零散而又没有准头,无法给对方造成致命伤害。

在夜色浓重的海面上

扶桑第三、四战队和俄国巡洋舰分队之间展开混战。在战斗中,扶桑3艘巡洋舰被重创,俄国数艘辅助船被击沉,

海面上航线混乱,炮火硝烟弥漫,炮声隆隆不停,简直打成了一锅粥,双方开始了大混战。

扶桑第五、六战队随后投入战斗,不久之后,俄国巡洋舰“斯维特拉娜”号被击沉,另一艘旧式巡洋舰“顿斯科伊”顽强地抵抗了6艘扶桑巡洋舰的围攻,并击伤了其中的两艘“浪速”与“音羽”号,最后被对方围殴击沉。

混战中

“鹰”号战列舰冒险靠近漂浮在海面上的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将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及其他数十人救出,然后仓皇躲避日舰发射的密集炮火。

身负重伤的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在昏迷之前,下达了“各舰分头突围”的命令,这一命令救了不少战舰。

此时,被日渐集火被打得千疮百孔的“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沉没,舰员全部遇难。

十几分钟后,“博罗季诺”号弹药库被日本“富士”号击中,弹药库被摧毁,并引起了锅炉猛烈爆炸,高高的火团直冲云霄达百余米,战舰当即下沉,仅仅几分钟就沉入冰冷的海底,全舰官兵仅1人获救。

在海上顽强漂浮的旗舰“苏沃罗夫公爵”依然遭到日方炮击,日方驱逐舰发射鱼雷将“苏沃罗夫公爵”号最终击沉,全舰幸存20人。

无论日军炮火如何猛烈,如何精准,毕竟这一场海上大战爆发在视线不良的夜间,炮火发射后的浓重硝烟弥漫,加之日方主力仅仅是4艘战列舰和6艘巡洋舰,305毫米口径主舰炮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敌舰都拦截下来。

“尼古拉一世”号,“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号,“海军上将谢尼亚文”号,与“鹰”号等4艘战列舰趁着夜色逃入海参崴港口,

“西索伊-维利基”、“海军上将纳西莫夫”、“纳瓦林”“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号,旧式装甲巡洋舰“莫诺马赫”也都趁乱突出重围,进入海参崴港口。

“金刚石”号,“绿宝石”号巡洋舰以及部分驱逐舰在凌晨时分,也先后进入海参崴港口。

截止6月2日清晨7:15

这场历时6个小时的海上惨烈混战终于落下帷幕,这一战,沙俄远征舰队主力舰损失过半,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博罗季诺”号,“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先后战沉,“尼古拉一世”号重伤,“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号,“海军上将谢尼亚文”号与“鹰”号等3艘战列舰轻伤。

七艘战列舰,三艘战沉,一艘重伤,剩下三艘都带着轻重不一的伤势,在海参崴港口没有能够修理战列舰的船坞,而能够修理战列舰的旅顺港船坞已经落入日方手中。

这意味着舰队实力无法恢复,就像受伤的野兽一样,只能躲在海参崴港口里苟延残喘。

此战38艘俄国战舰被击沉16艘,被俘7艘,被中立国扣留4艘,回港11艘,损失舰艇共17万吨,阵亡2730人,被俘1106人;日军仅损失两艘巡洋舰,一艘驱逐舰,3艘鱼雷艇,亡525人,伤413人。

扶桑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举国为之欢腾。

凭藉海参崴海战的辉煌战果,扶桑国海军从此踏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获得欧美列强的一致认可,位次仅仅排列在大洋帝国皇家海军之后,位于英,德,法,洋后面,居于世界第5位,排位还在花旗国海军之前。

而沙俄军被这一战打回了原形,遭到世界各国列强的耻笑,多次引爆了国内的大规模内乱,一时间让圣彼得堡焦头烂额。

澳洲本土

大明宫

李福寿手上拿着这一份远东战报,脸上却露出令人难以琢磨的神色,他的嘴角弧度微微勾起,似乎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儿?

不为别的,就是这一份战报上的损失原来历史上大相径庭,依然为沙俄海军保留了部分骨血。

原来历史上

对马海峡之战中,38艘俄国战舰被击沉21艘,被俘7艘,被中立国扣留6艘,回港3艘,损失舰艇共27万吨,阵亡4830人,被俘6106人。

经此一战

沙俄海军实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一蹶不振,一直到第2次世界大战都没有缓过气来,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大洋中也再没有沙俄海军的身影。

而日军仅损失3艘鱼雷艇,不到300吨,亡117人,伤583人。

两份数字相比较,确实很有意思。那么后面的发展是否会与原来历史上不一样呢?

沙皇尼古拉二世可是死鸭子嘴硬的脾气,看看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就知道,向来是要一条道走到黑的,就像赌鬼一样只要手上有点本钱,绝不会轻易认输。

要是真这样的话,那就该扶桑小鬼子头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