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836章模范牧场

澳洲风云1876 第836章模范牧场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836章模范牧场

万宝山

进攻的沙俄军队集中了二十几门火炮,大多是40口径和75口径的陆军野战炮,对准万宝山顶日军阵地就是一阵猛轰,炸的烟尘弥漫,土石纷飞。

炮击持续了5分钟就停止了,然后是黑压压的俄军进攻部队向山顶阵地突击,战场上立马枪声大作,日军展开反击,将冲在前方的俄军士兵割韭菜一样的打倒在地。

进攻的俄军士兵也举枪还击,清脆的枪声爆豆子一般不绝于耳。

仔细聆听

能够发现日俄双方的交战枪声断断续续,绝大部分都是步枪单发射击,偶尔掺杂一些重机枪“哒哒哒……哒哒哒”的点射,没有那种疯狂宣泄火力的扫射。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日俄两军都不缺少重机枪,但是他们缺少充足弹药,没有办法放开手脚使用。

原因很简单,穷呗。

沙俄如今是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在大量法郎贷款的帮助下,刚刚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不久,主体还是农业社会,生产力落后,贪污**现象严重,社会矛盾相当尖锐。

沙俄统治阶层善于对外发动侵略扩张战争,以此转移并缓和社会矛盾。

扶桑国自明治维新以来,大力引进西方先进工业科技和科技发展文明,也踏上了工业化进程,但是由于国内基础薄弱,资源贫乏,发展速度一直不快。

改变来自于甲午战争,在从大清国获得巨额战争赔偿之后,扶桑国得到了英美两国的青睐,对其发展给予了巨额贷款,使其国内工业化得到长足进步。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扶桑国再次通过战争获得巨额资金,工业经济就像吃了大补药一样飞速发展起来,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但毕竟时日尚短,扶桑国如今依然是半工业化半农业社会,工业多集中于纺织厂和缫丝厂等轻工业领域,赚的是辛苦血汗钱。

相比较英、德、美、法、洋这样的工业化强国,日、俄、奥匈帝国、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工业化进程都差了许多,最多只能算站在工业化的门槛上。

所以,在日俄战争中,士兵正常携带的弹药量就是20~30发左右,子弹打完了,最常见到的就是白刃冲锋,因为武器弹药还要花钱去买,而人命不值钱。

战斗激烈的时候,不但白天发生白刃战,夜间视线不良的时候敌我双方遭遇,双方均不使用炮兵,而是以密集队形发起白刃冲锋,杀的尸骸遍地。

为了在夜间识别敌我,沙俄军队经常会在胳膊上缠上白布条,用这种近乎原始的方式投入作战中。

很多时候

外**事观察团军官们会认为,这是一场介乎于热兵器和冷兵器之间的战争,冷兵器使用的频率高的怕人,很多战斗都是用刺刀最后解决。

前几日战斗中

日军西翼的各部队进行了浴血奋战,第八师团立见尚文中将所部子弹全部打光,被迫进行了一场世界最大的白刃突击战,2万多名日军士兵挺着雪亮的刺刀冲锋,突破了俄军对秋山旅团的重重包围,硬生生打开了一个大缺口。

那个令人血脉贲张的宏大场面,可真是蔚为壮观。

万宝山阵地上

俄军的连续三次攻击被打退之后,毫不停顿的又发起了第4次进攻,可以看出俄军将领的进攻态度十分坚决,一定要消灭这个威胁后方司令部的制高点敌人,发狠派出了二个加强营规模的攻击部队,从正面和侧面同时发起进攻。

俄军士兵挺着雪亮的刺刀,高喊着“乌拉……”,潮水一般的涌上山顶,清脆的枪声不绝于耳。

站在后方能够看出来,山顶上日军士兵枪声稀疏了很多,眼看着俄军士兵凶猛攻势难以遏制,很快接近了山顶。

山顶上的日军士兵发一声喊,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挺着雪亮的刺刀便猛冲下来……

一黑一黄两股人流凶猛地撞击在一起,咒骂声,惨叫声,刀枪撞击声,混合着兵刃捅进血肉里头皮发麻的闷哼声音,宛如血腥屠戮屠场一般,转眼间便躺倒了一大片尸体。

“唉……看不下去了。”周立志少校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望远镜。

这时,其他几名军事观察员全都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神情凝重的默默不语,大家是差不多的心思;

这种惨烈场面的细节还是不用看了,免得晚上做噩梦。

这些日子看的太多太多,整个人都不好了。。

虽然对日俄两国这些狗强盗极其不满,但毕竟士兵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就这么填进血肉磨坊一般的战场中,一场大会战下来动辄死伤几万人,十几万人,谁看了都会心生不忍。

十多分钟后

万宝山顶传来一阵阵欢呼声,俄军士兵被凶猛的日军白刃反击了下去,这一次进攻又失败了。

但日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肉眼可见的就有两三百具尸体交错横叠,鲜血染红了山顶,这一次的胜利是付出了几百条生命取得的,代价高昂。

以日军薄弱的兵力,又能支撑得了几次?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到了下午3点左右,在连续打退俄军6次进攻之后,第7次进攻,俄军终于攻上了山顶,与剩下的日军士兵进行贴身白刃格斗,双方杀成了一团。

见此情景

俄军指挥官不失时机的投入后续部队,终于一举攻占山顶阵地,胜利的俄军士兵兴奋的将帽子抛向天空,狂喊着“乌拉……乌拉……”

坚守万宝山阵地的高村旅团残部退了下来,2000多名士兵只剩下不到400人,大部分带着轻重不一的伤势,还有1600多具尸体留在了山顶阵地上,永远的长眠此地。

进攻的俄军也不好受,他们付出了3000多人伤亡的代价,攻下了山顶阵地,稍事休息之后,立刻开始重新挖掘坑道阵地,准备应付日军的反攻击。

10月16号和17号激战两天,日俄两军在万宝山阵地上反复争夺,数易其手,一直打到双方都精疲力竭才停下了手。

然后,日俄双方各自巩固既得阵地,加修工事,向前方紧急输送后备兵员弥补损失,高度警惕的互相对峙,偶尔出动侦察部队或进行炮击。

这仅仅是此次反击战中的一个缩影,日俄两军在50公里宽的阵地上日夜奋战,断断续续打了一个多月,直到双方精疲力竭。

俄军无法攻破日军的防御,日军也无法一口吃掉俄军,这就像角斗场上两个拼死相搏的壮汉,互相用刀枪棍棒给对方放血,打累了就歇口气,缓过来以后就冲上去继续玩命……

澳洲本土,墨尔本星星湖牧场

一辆最新型的银色皇冠轿车轻盈的行驶在柏油马路上,道路两侧的树荫飞速的闪过,在银色的车身上变换出明暗不定的流光溢彩,车头前方的标志性盾形前脸,彰显出奢华不凡的气势。

卞春松准将身穿着一套白色的西服,头上戴着白色礼帽,鼻梁上架着墨镜,嘴里面叼着一根雪茄烟,双手悠闲的搭在象牙质地的方向盘上,享受着疾驰的乐趣。

他的这辆车是皇冠汽车公司最新出品的流星系列运动轿车,搭载领先时代的6缸5.8升汽油发动机,能够驱动轿车行驶到105公里的时速,这是当今时代令人惊叹的数字,远远的把所有竞争对手抛在身后。

教堂屋脊造型的发动机舱盖奢华大气,高高拱起流线型的车轮罩盖充满了力量感,赋予了这款“皇冠流星”卓尔不凡的气势。

同样,价格也是很感人的,他的这一辆“巴伦西亚风格定制版”售价19600金洋,差不多接近1万英镑。

谷 若论档次,仅次于“皇冠-御天下”系列尊荣座驾。

汽车驶入星星湖牧场范围后,卞春松有意的放慢了速度,牧场周边田野麦浪滚滚,眼看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道路顺着河边蜿蜒前进,几分钟后就看见了牧场的围栏,沿着围栏种植了大量的苜蓿草,这是马、牛、羊最爱吃的肥嫩牧草,牧场里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从而能够承载更多的牲畜群。

汽车一路前行,几分钟后就看到骑在马上的牛仔们扬了马鞭打招呼,卞春松同样也挥手致意,汽车一刻不停的向前驶去。

迎面驶来几辆满载粮食的宝马牌三吨货车,这是牧场日常向墨尔本输送粮油产品的车队,车厢上印着“星星湖牧场”5个显眼的汉字,下面还有一排英文对照,看起来简洁明了。

货车队远远地便减速了,鸣笛致意。

双方在道路边停下,卞春松把车停在一边,探出头去问道;“这是给哪家送货?”

“爵爷,眼下快到元旦节了,墨尔本各大企业节日期间都会发米发油发面,还有发猪腿,咱们这一趟是给印染四厂送货,是二总管在外面接的单子,这已经是今天的第3趟货了。”

“哦,这阵子辛苦了,咱们牧场过节也发东西,让大伙都快乐的过元旦节。”

“多谢爵爷赏,咱们大伙干劲都很足。”

“那就好,早去早回吧,路上注意安全。”

“好嘞!”

打过了招呼,6辆货车先后开动起来,一辆又一辆的呼啸而过,向着墨尔本的方向驶去。

卞春松开着车继续前行,从这里远远的能够看到星星湖微波荡漾的狭长湖面,高耸的城堡与原来完全不同,这是后期重新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墙面用大块红色山岩铺砌,高高的尖顶分外显眼,在碧水蓝天下宛若画卷一般。

皇冠-流星轿车很快驶入星星湖牧场的中心街,这里早已不是旧日光景,宽阔的柏油马路贯穿中心街,道路下面修建了完善的下水设施直通星星湖,完全就是一个小集镇的规模。

中心街两边有很多商业设施,全长约有700余米,居住着千余人,全都是牧场的雇工,其中七成以上都是从大陆移民的卞氏族人。

原本的木质城堡并没有废弃,转而用作牧场管委会工作场所,管委会主任是远房族叔卞守礼,他是一个非常讲规矩的老派生意人,把牧场经营得相当红火。

星星湖牧场总面积28.4平方公里,约7700英亩(4.6万公亩),在墨尔本算是较大的牧场之一,如今开垦的耕地约占牧场土地的一半,差不多有4000英亩,种植核桃、苹果、葡萄,大麦和油菜,广泛使用了农业机械生产,极大的节省了人力。

牧场拥有自己的小型农机修理站,铁匠铺,面粉厂和榨油厂,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葡萄酒厂,生产星星湖牌葡萄酒。

说起来,卞春松男爵不愧为学霸,对经营牧场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一步步的开垦土地将效益最大化,已经将这里经营为远见闻名的“模范牧场”。

这个荣誉可不是自己封的,而是维多利亚州“美丽新农村运动领导小组”颁发的荣誉,有一个算盘那么大的铜牌子,就挂在牧场管委会门口。

星星湖牧场之所以能够入选“模范牧场”,还在于其规划合理,环境整洁优美,牧场居民幸福感高,邻里关系和睦,从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能反映出较高水平,代表了未来牧场发展的方向。

在维多利亚州数千家牧场中,星星湖牧场算是规模较大的牧场,能够与其相媲美的也只有不到100家牧场的样子,但做的比他更出色的屈指可数。

在维多利亚州,它是最早大规模引用农业机械化设备生产的牧场,最早开展多种经营的牧场,最早在居民聚集区建设下水设施的牧场,各项工作都做在了前面。

其种植的2600多英亩大麦,每年能提供超过3000吨优质面粉,面粉厂大量收购附近牧场的粮食加工,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创造近十万英镑纯利润。

榨油厂每年生产能力470多吨,葡萄酒厂每年卖出数万瓶葡萄酒,这都为牧场带来了丰厚收益。

星星湖牧场还有一家存栏三千头猪的大型养猪场,定期向墨尔本屠宰场供应活猪,充分利用了牧场的桔杆饲料,面粉厂的大麦糠,酿酒厂的葡萄酒渣也是非常好的猪饲料,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牧场羊群和牛群的规模连年压缩,但是却有一个140多匹马的马场,圈养着从西亚地区高价购买的阿拉伯纯血马,每一匹都价格不菲。

卞春松在南非做军事观察员期间,与索马里州方面的很多头面人物搭上了线,通过关系弄到了30多匹阿拉伯纯血马,万里迢迢地运了回来。

几年的辛勤打理,才有了如今马场的规模

要说卞春松经营牧场的眼光犀利,周边的牧场主没有一个否认的,他是第1个种植核桃的牧场主,十几年下来已经发展到400多亩核桃园,生产的核桃皮薄肉厚,果肉紧实,可以榨油,而且是食品厂最欢迎的干果,制作果仁巧克力必不可少。

核桃树一般5~6年成熟,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基本上每年等着结出果实就好了,需要做的就是剪枝和治病虫害。

在澳洲本土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病虫害极少,因而核桃树长得都非常兴旺,每年都能带来大笔稳定收益,可比单纯养羊卖羊毛强多了。

市场对核桃这种干果需求非常旺盛,卞春松准备下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在未来的3~4年里,将核桃园的规模再翻上二番,达到1500英亩到1600英亩的规模。

届时,可以考虑自己建一个巧克力厂,专门生产干果巧克力,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这样岂不是美滋滋?

因此,他考虑种植更多品种的干果,以满足自身需求。

在星星湖牧场的带动下,墨尔本周边牧场掀起了一股种植核桃的热潮,连带着牧场培育的核桃树苗价格节节攀升,无形中又大赚了一笔。

所以说,卞春松这些年来是事业家庭两不误,不但仕途前景一片光明,钞票也是大把大把的赚进来,能够维持体面的贵族生活。

“爵爷,您回来啦?”

看着银色的皇冠轿车一路驶入城堡中,卞三儿一路带着小跑跟过来,将迎上前来的仆人挡在身后,殷勤的打开了车门。

卞春松从车上下来,兜手将钥匙抛给了他,一边向里面走,一边交代道;“给我把车开过去洗干净,记得要打上油蜡保养,再把油加满了,全部弄好以后停到车库里,别忘了把钥匙拔下来,要是用光了电小心你的狗头。”

“我晓得了,这台新车就是您的命根子。”

“知道就好了,交给其他人我不放心,还得你伺候着。”卞春松接过女仆递来的热毛巾,在脸上擦了擦,拿下来一看毛巾已经黑了,不由笑着说道;“你看这一小段土路多大灰尘,弄得我满头满脸都是,等会你洗干净车以后,要用干净毛巾把里面一点一点都给我擦拭清爽,经过土路的时候,我忘了关车窗了。”

“您放心吧爵爷,哪怕是皮革缝里的灰,我都给你擦干干净净的,到时候您尽管用白手帕去试,保证摸不到一点灰尘。”

“呵呵……好啊!”

卞春松将手中的热毛巾丢在铜水盆里,走进门廊里取下头上的白色礼帽交给一边的女仆,然后大步走了进去。

卞三儿亦步亦趋的跟了进去,口中说道;“男爵夫人陪着老夫人去城里看戏了,两位小姐和小少爷也一起去了,用的是您以前的那台皇冠车,估摸着得下傍晚才能回来。”

“嗯,有我的信吗?”

“有的,一封是索马里州的信,还有一封是塔斯马尼亚岛上驻军的信,全都放在书房里了。”

“行,我这里没什么事儿了,让人送一杯咖啡上来,你去把我的车安排好就行了。”

“知道了,爵爷,咖啡马上就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