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826章马尼拉新貌

澳洲风云1876 第826章马尼拉新貌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826章马尼拉新貌

殿下低着头不吱声自顾走着,耿承恩准将担心的看了一眼詹森-阿登纳少将,连忙跟在后面,一同向停放在不远处的车队走去。

随行副官拉开了车门,殿下李思元一声不吭的坐了进去,詹森-阿登纳少将匆忙快步走了几下,拉开另一侧的后车门坐了进去。

耿承恩准将呆了一下,挥手示意副官坐后面的车,他自己坐到了前排副驾驶的位置上。

由四辆黑色“皇冠-御天下”轿车组成的车队离开了停车场,一路向着马尼拉王城的方向驶去。

“殿下,您……”

耿承恩准将回过头去话还没说完,被堵在了喉咙口。

只见李思元神色轻松的坐在后座,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此时耿承恩准将什么都明白了;

oK,顺利过关。

这时候,耿承恩准将觉得身上如释重负,长长的舒了口气说道;“哎呀殿下,你可吓得我不轻,总担心这事儿被呈上御前,现在好啦……咱们皇家海军还是有担当滴,何大人向来照拂子侄辈,断不会鲁莽行事的。”

“哼,你现在马后炮来劲了,有道是有难同当,当初去司令部受训,你二人为啥不去?”

“嘿嘿嘿……殿下恕罪。”耿承恩准将脸上堆着笑,若是他俩跟着去,那么舰队司令官张道儒海军上将的怒火必然倾泻到自己头上,那是肯定的。

别瞧着张道儒上将一番严厉训斥,唉,说实话,绝大多数都是针对舰艇编队其他长官,将他们训得狗血喷头,到了殿下这里也只会蜻蜓点水,略微擦点儿边。

主要传达的就是太平洋舰队绝不姑息的态度,倒不是要真的训斥殿下。

违反上级命令这么大的事儿,太平洋舰队一定要拿出态度出来处理,否则有样学样,那岂不是乱套了?

“别跟我扯那些没用的,烦着呢。”李思元接过詹森-阿登纳少将递过来的红酒,拿在手上喝了一口,语气闷闷的说道;“基本上算过关了,可“三马林达”号也停航了,啥时候解了这个金箍咒也不知道,你们这两个没义气的家伙说说怎么办吧?”

怎么办?凉拌。

耿承恩准将脸上一副思索的神色,一缩脖子坐了回来。

詹森-阿登纳少将有着日耳曼民族的严谨和直率,接话说道;“殿下,既然座舰停航了,上峰必然是让我等好好反省,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可不能惹出什么事端,须得谨言慎行,面壁思过才是。”

“哼,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东北亚风云激荡,战事正酣,“松江”号与“墨尔本”号受命即日出征,北巡琉球周边海域,沙俄组建大规模远征舰队,眼看着又有一场千载难逢的好戏也要瞧,这关键的当口,我怎么能坐得住?”

李思元打从内心里热爱海军,又正值年轻意气风发之时,没动静还想搞点动静出来呢,又怎能耐得住寂寞?

当今圣上春秋鼎盛,据算命的老神仙说;

圣上身居九重而运筹万里,紫气直冲云霄,鹏程之势也,诸邪不侵,神鬼辟易,当有一甲子以上的阖国龙御之气,盖千古一帝也!

大洋帝国建元区区14载,就是说当今圣上至少还有46年以上气运,至于以上是多少,那就没数了。

据说老神仙算到这里时候,狂喷三口鲜血,精气神一下子就萎靡了下来,苦笑言道;

区区一介凡人妄测天机,必遭天谴,吾命不久矣。

果然,次年含笑而亡。

李思元自然是深信不疑的,对于这个皇储的身份也不在意,龙登大宝的那一天,对他而言只是个无比遥远的奢望,想都不敢想。

他只盼望着追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冒险家脚步,率领舰队纵横四海,为帝国建功立业,开疆拓土,方不负这满腔热血。

他心中最大的愿望是,是父皇以自己为荣。

“三马林达”舰艇编队是个临时性任务编队,完成巡航任务后,自然回归原本建制,小编队中的通用巡洋舰“秋月”号与“花月”号回归各自的巡洋舰支队,“三马林达”号战列舰停航,即将进入船坞进行年度检修。

太平洋舰队那么多的舰艇,在没有作战任务时期,基本保持1/3的兵力用于日常巡航,1/3的兵力驻泊待命,剩下1/3的舰艇或是进行实战科目训练,或作检修,舰艇检修有各种科目,日常维护检修,月度检修,年度检修,每隔3~4年进行的船坞检修,舰艇寿命中期升级大修等等。

一般来说要排队等着进船坞,最少7~8个月才能出来,时间长一年多都有可能。

“三马林达”号下水刚刚两年半,正常来说是轮不到进坞检修的,一般都是三四年的舰艇,需要进船坞清除船底藤葫等海生附着物,重点是全部涂覆上防锈漆和船底厚厚的沥青漆,这种漆要来回图刷5~6遍,用以避免严重的海水腐蚀。

问题是船坞从来就没有现成空闲的,排期检护的舰艇排成了长队,“三马林达”号这样的主力舰毋庸置疑具有优先性,不会等太长时间,但也得老老实实的排队。

总不能把船坞里检修了一半的舰艇拖出来,先让“三马林达”号进去吧?

李思元短暂轻松过后,情绪随之有些失落,百无聊赖的将目光投向车外,看着街道上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有些出神。

詹森-阿登纳少将还想劝说些什么,看到前座上耿承恩准将默默摇头,于是也紧紧的闭上了嘴。

车窗外

虽然一行4辆黑色皇冠御天下轿车无声前行,但车头飘扬的皇室族徽旗极为耀眼,街道上的巡警吹响了尖利的警哨,屏蔽路口往来的车辆和行人,然后神情恭敬的立正敬礼。

路过的行人全都站在一边,右手抚胸,微微欠身施礼,目送着一行四辆轿车快速离去,眼神中充满了景仰之色。

此时的马尼拉已经与六年之前截然不同,原本城市里低矮凌乱的木楼,狭窄的街巷还有各种胡搭乱建的窝棚全都消失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宽阔整洁的街道,完善的下水道设施,一排排整齐的路灯,绿化带上的灌木丛姹紫嫣红,开满了鲜艳的花朵。

历经6年持续不断的市政建设,在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庙宇,教堂及各种名人建筑和私家庄园后,原本环境脏乱差,晴天一片灰,雨天满街泥污水的旧城市,被大片大片的推倒重建。

联通整个城市发达的下水主干道和支线,全都按照一级大城市标准建设,能够做到暴雨之后无积水,无大片裸露泥土,城市主干道有分隔绿化带,有路灯,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泾渭分明。

城市中有公园,有绿地,有依山傍水的历史遗迹,每隔5~800米就能见到公厕,大街小巷道路干净卫生,不许吐痰,不许随意便溺。

爱护环境的公示牌中英文双对照,围墙上可以看到大幅公益道德宣传标语;

美好城市是我家,大家都来爱护她。

社会公德从细微处体现,随意丢弃垃圾严管重罚。

随意便溺可耻,踊跃举报光荣。

维护城市安全人人有责,遇警请找巡逻民兵和皇家警察。

改造过的城市合理划分为商业街区,居民街区,行政,司法警察和金融机构办公街区,休闲文化街区等用途,引入地产公司分别建设。

根据规划

凡是地产公司拍卖获得大小不等的地皮,都要缴纳一笔土地出让金和公建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城市民用及公益市政建设,公建用于修筑公建房,安置原本拆迁的棚户居民。

公建房一般为6层,也有三层和4层楼房,大部分位于市郊区域,由政府方面招标的建筑公司统一建设,按实分配。

被拆迁的户主可以凭身份证件摇号,决定住在几排几栋几楼几室,一般公建房的面积都不大,分为甲乙丙丁4种类型,最小的42平方二居室,最大的68平方小三居。

具体能够分到哪一种公建房,要看拆除的是窝棚还是木搂,是瓦房还是船屋,都有相应的标准参照。

不能说绝对公平,大体上拆迁户还是满意的。

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和四面漏雨的窝棚生活质量截然不一样,由于马尼拉土地价值较低,政府对此还有大量营建补贴,但只限于拿到正式身份证的居民。

且没有拿到正式身份证的土著,房子拆了也就拆了,窝棚拆了也就拆了,那是没什么补偿,更别提分到公建房了。

当初城市改扩建的时候,也是有不少华人三教九流去闹腾,有的不想拆,有的提条件,有的干脆耍泼满地打滚,结果直接被武装民兵围起来,全部装上囚车送走了。

罪名是违反战时军事管治条例,聚众生事,意图不轨。需知吕宋群岛至今依然实行军管,还没有解除战时状态,这些闹事的华人正好撞在枪口上。

据说这些抓捕起来的人是参加集体劳动改造,首先要改造思想,进行灵魂深处的反省,反正几年过去了也没见人回来。

有不少城市家属去看望,就在奎松城北方30多公里的一个山坳农场里,一个个晒得黑漆麻黑,人精瘦,精神倒是很不错,见到家属来看望眼泪就像泉水似的止都止不住。

这人呐,就怕比较,这一比较幸福感就出来了。

政府投入巨资花了大代价改造马尼拉城市建设,几乎全部推倒重来,这一来创造了海量工作岗位,数十万人投身于城市建设热潮中,吸引了帝国本土大量资本。

城郊外

十几座水泥厂,数百座砖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带动运输、钢铁、纺织、家具、日常用品需求急剧攀升,人们腰包里有了钱,在银行的支持下有了改善住房的更高要求。

城市中环境好,配套好的商品住宅和洋楼一经推出便销售一空,这更助长了其他房产公司拿地的热情,推高了地皮拍卖价格。

更高的地皮拍卖价格,意味着政府有更充沛的资金用于市政建设,维护,铺设水电管网,增加文化教育设施,公建房基金也更加充沛,形成良性循环。

如今,一座现代化崭新的马尼拉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座海湾城市干净整洁,建设标准高,海滩边椰树林立,碧海白沙,一片亚热带地区旖丽风光。

需要指出的是;

在整个吕宋群岛地区,花费如此大力气将整个城市推翻重建的只是个例,仅马尼拉这一座城市。

其他的二级城市,由于划拨的经费有限,基本上是程度不一的主要街道改造和下水管网改造,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城郊依然存在贫民区。

最令人欣喜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1903年吕宋群岛人口670万余人,超过470多万人口是华裔,剩下170余万土著,十几万白人,还有20来万印度,马来亚,中南半岛和太平洋群岛族裔。

从表面上看

1898年战争前,吕宋群岛人口接近870余万,经过几年战乱,瘟疫和社会动乱,还剩下670余万人,似乎相差不大的样子。

其实不然

仅仅6年时间,华裔人口从不足百万猛增到470余万,实现了社会主流族群的结构变化,如今每个月依然有数万北方华人移民抵达,为整个社会带来新鲜血液。

这期间,吕宋群岛向南美地区有组织输出劳动力取得巨大成效,每个月都有几艘装满了土著劳工的移民船,离开港口,向着太平洋东岸的南美地区驶去。

他们的目的地是智利,巴西和阿根廷的农场,矿山和林场,为南美国家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如今在吕宋群岛的土著人口中,4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了八成以上的比例,他们年龄大了,是南美国家也不愿意要的累赘。

如今这个年代,土著居民的平均年龄也就是41岁~43岁,由于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恶劣,能够活到60岁以上的极少。

移民船返回时将带回整船羊毛,牛皮,硝石和精铜矿砂,一包一包堆满了船舱,这是南美国家感谢的善意。

南美国家普遍欠缺深加工能力和现金支付能力,他们只能出口这些初级资源,用来换取宝贵的人力资源。

双方各取所需,合作愉快,相互间关系更为紧密。

这些年来

伴随着华人移民潮涌动,也有很多华人愿意前往北美或南美国家寻求机会,在跨越东太平洋的移民船上,不乏自费移民的华人家庭。

在任何时候,华人都不缺乏冒险精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