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774章潜在力量

澳洲风云1876 第774章潜在力量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774章潜在力量

河口市

这座建立在赞比西下游三角洲平原上的城市,具有浓郁的华夏明清建筑风格,城市宽敞的道路铺设着柏油路面,拥有完善的下水道设施,非洲风情的行道树郁郁葱葱,就像是一座华夏南方古城。

仔细一看,又能发觉诸多不同之处。

河口市容特别干净,道路两边每隔一段就会有座公厕,被建设成为原始的非洲木屋形状,流露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城市里主流居民是华人,也有少数的白人和黑人,每到黄昏时分,街头巷尾总会飘散着美食的味道,让人流连忘返。

河口市是一座盛产稻米的农业城市,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手工业和港口贸易,城市人口27.8万人,通往乡村的道路四通八达,最常见的是人力平板车和骡马大车,驴车,是一座安静祥和而美丽的城市。

在莫桑比克地区

河口市既没有首尔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也没有七曲市兴旺发展的工业经济,更没有马拉维市蓬勃的发展势头,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军事作用。

从地理上看

赞比西河下游三角洲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间或有些许高度不超过百米的小丘陵,政府修建了赞比西河南岸堤坝,约束了赞比西河在每年雨季的泛滥成灾,创造了是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自从1885年击败了葡萄牙殖民者,经历15年的建设,如今赞比西河南岸地区已经成为阡陌纵横的米粮仓,纵横交错的输水沟渠,桥梁涵洞,保证了这片肥沃三角洲平原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该地区盛产的稻米,小麦,大豆,香蕉,马铃薯,西瓜,葡萄等农作物,在整个南部非洲都赫赫有名,是莫桑比克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在河口镇附近有几十座连绵的丘陵,高度从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一条铁路从这里向东延伸20多公里到海岸边,向西通往260多公里外的首尔,这是赞比西铁路的一部分,沿途连接起数十座重要城镇。

由于河口镇扼守着赞比西河入海口,肩负维护内陆广大地区安宁的重要职责,所以在河口镇附近的山丘上建立了三座环形布局的岸炮台,称之为“河口炮台”,装备了4门281毫米长身管岸炮,6门203毫米岸炮,12门152毫米岸炮,总计22门中大口径火炮,战时可以全面封锁河岸地区,禁绝任何敌方舰艇进入。

除此之外

从河口镇向东直至海岸呈“L”形的铁路线,总长约30余公里全部属于军用,用于帝国唯一的列车炮营使用,该营下辖两辆列车炮,每辆列车炮装备两门203毫米舰炮(改装为陆用),6门95毫米火炮以及8门20毫米哈乞开斯快炮,火力十分强大。

此外再加上距离赞比西河口不远的莫桑比克岛上,圣塞巴斯蒂安城堡装备的大口径岸炮,共同组成严密的沿海防御网,可以将整个赞比西河口及附近区域严密封锁,让任何来犯之敌望而生畏。

在整个莫桑比克地区,有三个正师级军事单位。

一个是莫桑比克卫戍区,司令部设在首尔,一个是非洲舰队,司令部设在莫桑比克岛,一个是非洲机动师,师部设在河口市。

在河口市范围内,各部驻军人数高达4000余人,连同军人家眷总数超过14000余人,占据城市人口的1/20,这已经是相当大的比例了。

段褀瑞少将率领高级军事观摩团抵达这里,受到了当地驻军及行政长官的欢迎,当晚便设宴洗尘,让军官们享受到了久违的华夏美食和酒水,当真是宾主尽欢。

休息两日后

段祺瑞少将便在当地驻军长官的陪同下,视察的周边防御设施和兵力部署,深入了解莫桑比克地区民兵训练和配备情况,退役士兵安置情况等等。

得到的消息让他相当欣慰,深感不虚此行。

截至1899年9月

莫桑比克地区总人口已经从1896年6月620万余人,迅速增长到当前的710余万,其中白人从13.4万增长到14.7万,土著黑人从30万减少到23万多人,唐族人口从577万增长到672万人。

除去每年8~9万的政府补贴移民,年均3万余人的民间自主移民,其他的人口大部分源于自然增长和马达加斯加岛流入。

马达加斯加岛的人口流入由来已久,在在1885年,马达加斯加王国强势女王病逝之后,这个土著王国就陷入长期的内乱和部族战争之中,大量年轻女性人口持续外流,年均达到3~4万人的规模。

这一方面是源于利益诱惑,该王国盘踞各地的强势人物,部族首领纷纷将俘虏的敌方女眷转手卖出,获得金钱购买武器弹药,或者直接用武器装备来交换,继续投入到扩大势力的部族战争中。

另一方面是源于殖民者的挑拨,不怀好意的怂恿,纵容,不断输出年轻妇女人口,令这个原本强盛的土著王国大量失血,人口增长陷入停顿甚至倒退中。

真正的改变出现在1895年,法国殖民者看到马达加斯加国王国急剧衰落,大举出兵殖民该岛。

此时在莫桑比克海峡对岸的非洲大总管行辕看到了机会,迅速出兵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形成了与法国人划线而治的局面。

自此之后

马达加斯加岛人口外流现象急剧增长,从北部蔓延至南法国人控制的南部,形成了利润惊人的地下人口贩卖浪潮,很多法国殖民者都卷入进来,大大的发了一笔横财。

具体数字无人统计,但是据知情人估计,这4年多来流出的妇女人口超过百万规模。

大量流出的育龄期妇女解决了莫桑比克地区尖锐的男女矛盾,约有150余万男性移民在此期间解决了婚姻大事,实现了人口的大致均衡。

部分富裕起来的华商群体,甚至娶了第2房小妾。

然而,如此规模的年轻妇女人口流出,已经给马达加斯加地区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

在这个20多年前总人口800多万的土著岛国上,如今人口已经急剧萎缩到470余万,育龄期的年轻妇女已经很难见到,人口繁衍出现巨大的断代。

在平均寿命不过35~40岁的马达加斯加,缺少了女性让这个岛屿陷入更大的混乱中,生产生活失去了原有秩序,部族战乱频繁,演变得更加血腥残忍,动辄大批大批的斩杀战俘。

法国和大洋帝国几乎失去了对岛屿的控制,只能停止对该地区的殖民,退缩到传统的势力范围内,然后其他地方就任其混乱下去。

拆掉了一根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支柱,带来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马达加斯加岛的毁灭造就了莫桑比克的繁荣,城乡间不断延伸的铁路和公路,大片大片开垦的良田,高高伫立的工厂,一座又一座飞速发展的城镇,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该地区婴儿潮持续爆发,1898年的新生人口已经高达38.3万人的规模,还在以陡峭的曲线向上扬升,成为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

雄厚的人口基数造就了该地区充裕的人力资源,每年培训超过6万名基干民兵,再加上历年退役士兵数字,积累起来的基干民兵数量相当惊人。

总体而言

莫桑比克地区的村镇治安大部分由基干民兵维护,皇家警察只是有益的补充,而在这片广袤的非洲大地上,军队总数仅有1.5万余人(含非洲舰队2360余人)。

减去莫桑比克卫戍司令部下属4800余名官兵,能够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只有非洲机动师,总数不足8000人。

这其中,细看非洲机动师的兵力部署,能发现真的没有多少可以抽掉的兵力。

非洲机动师驻扎在马达加斯加岛的有一个加强骑兵营800余人,驻扎在西南边境的一个加强团2000余人,主要负责防御土著斯威士兰王国和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边民越境侵扰,劫掠,维护西南边境安全。

驻扎在马拉维湖区北部威远堡一个步兵营650余人,用于维护北部与德属非洲交界地区安全,防范黑人土著越界进入繁荣的马拉维湖区。

在河口镇师部,驻扎了一个加强团附带一个炮兵营,总兵力2640余人(其余部队属于非洲卫戍司令部和非洲舰队所辖),在首尔驻扎了一个团部千余人,在西部高原洛伦索-马贵斯,索法拉等重要城镇驻扎了少许兵力,基本上是以营连为单位。

综合来看,莫桑比克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抽调的兵力,即便能够抽掉,撑死了也就是三四千人的样子。

但莫桑比克地区的优势同样明显,那就是数量众多的基干民兵,含三年以内退役士兵总数高达20余万,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了解到了上述情况,段祺瑞少将一颗心终于放到肚子里去了。

他这个军事观摩团长身负双重使命,若是没有点底气,还真的不敢踏上前往开普敦的邮轮。

据当地驻军介绍;

莫桑比克地区野生动物极多,为了保障屯殖工作顺利开展,保护牧场牲畜和开垦的良田,当地基干民兵日常工作就是狩猎,清除周边的危险野生动物。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赞比西河北岸,那是一片广阔荒凉完全没有开发的土地,总面积高达23万平方公里。

由于南岸建成了坚固堤防,每年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莫桑比克雨季,赞比西河洪水泛滥,北岸地区到处一片汪洋和沼泽,因而无法开垦利用。

在赞比西河北岸,设有规模极大的马场。

十几年前投放的1300多匹马,如今已发展成数量惊人的野马群,总数达七八万匹之多。

每年都可以组织人力,从中套取上万匹3~4岁龄的壮马,驯服之后用于骑乘,带来每年上百万金洋的巨大收益。

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就要归属于北岸民兵营。

北岸民兵营一共有7个连队,分别驻扎在北岸临近赞比西河边驻地,他们的任务就是班为单位,定期骑马巡逻,射杀所有危害野马群的动物。

比如狮子,非洲鬣狗,狼,野狗,鳄鱼,斑马,非洲角马等动物,一旦见到通通射杀,给马场放养的马匹以良好的生长环境。

凶猛的食肉动物就不提了,射杀斑马主要是防止马群胡乱交配,损害了阿拉伯马的血统,射杀非洲角马这些食草动物,主要是为了避免其啃食鲜嫩的野草,与放养马群争夺草场资源。

经过十几年反复梳理,赞比西河北岸流域各种野生动物极大的减少,而马群的数量疯长,这离不开北岸民兵营的辛苦努力。

相应的,北岸民兵营的基干民兵枪法都不错。

而民兵的执行任务期是三个月,在此期间,政府会给予一定的执勤补贴。

由于人口基数大,基干民兵每年轮换频繁,一般超过三年就不再征召了,以避免破坏民兵正常社会生活。

北岸民兵营这种情况在马拉维湖区,西部高原都很常见,这也造就了莫桑比克地区基干民兵的彪悍能力,骑术和枪法都很不错。

基干民兵参与巡逻守卫的积极性非常高,毕竟任务期只有三个月,而且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和牧场,这可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很值得回味。

回归正常社会生活中后,没有谁会拿着枪跑到野外狩猎,一去就是几个月,老婆,孩子还照不照顾了?工作还要不要了?

广阔的非洲大地,野生动物可是永远也打不完的。

在河口地区盘恒了十余天,彻底了解了当地情况,段祺瑞少将满怀信心的率领着军官团踏上了前往开普敦的旅程。

经过两天两夜的航行,他们顺利的抵达开普敦。

此时的开普敦港口,停泊着数十艘等待卸货的轮船,黑压压的布满了海湾锚地,有的船已经等待了近20天还没有卸货。

段祺瑞少将一行受到了当地开普政府热烈欢迎,英属开普殖民地总理阿尔弗雷德·米尔纳爵士派出专员在码头迎接,甚至还有一支二十几人的小型乐队,奏响的优美乐曲回荡在码头上,充满了英国佬注重的仪式感。

英国远征军司令布勒上将也派遣了代表迎接,是英国第5旅长史密斯少将,他率领着部队从地中海赶来,已经在开普敦这座城市呆了三个多月,感觉腻味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