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632章两害相权取其轻

澳洲风云1876 第632章两害相权取其轻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632章两害相权取其轻

澳洲风云1876

国王陛下御驾亲征,这给新罗西斯克前线带来了巨大压力,大规模会战准备工作陡然加速。

从昆士兰州各城镇开往南方前线的蒸汽列车带着兵员和武器装备日夜不停,返程的时候带走大量向内陆疏散的民众。

越是临近前线,紧张的大战氛围就越是浓重。

沿着铁路线同向的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向南开进,他们高唱着战歌,排着整齐的队列行军,沿途有大量的雏鹰学校学生组成宣传队,情绪激昂的大声鼓动宣传。

驻扎在威斯康星市的B军团奉命开拔,军团主力红一师当仁不让的占用了两列蒸汽机车,将齐装满员的坦克营和炮兵团输送到前线,剩下的一个铁甲战车团和两个步兵团实行混编开进,充分利用手头现有的交通工具加快行军速度。

铁甲战车不但里面坐满了士兵,就连车顶上都坐满了用背包带绑牢的战士们,剩下士兵的则用马车,火车甚至步行赶路,130多公里的路程,仅仅用了二天半便全员赶到了,行动可谓神速。

而此时

B兵团主力部队刚刚通过五羊市,先锋部队还未抵达茂名镇,距离前线还有近90公里的路程,步行抵达最少需要三天时间。

嗅到了新罗西斯克前线的危险味道,南方联盟军也变得消停下来,漫长战线上大大小小的激战很快偃旗息鼓,诡异的平静下来。

仿佛风暴前的宁静,让人压抑到窒息。

南北双方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决定性的会战,以求打破目前相持的僵局。

近半个月来的残酷战斗,验证了南方联邦军白人保守派高层的普遍共识,那就是白人民兵的战斗力要远高于华人民兵,这让他们的信心再度爆棚起来。

如果不提大洋王国的炮兵优势,不提大洋王国以防御为主的作战方式,双方面对面像一名高贵的骑士一样决斗,一名白人民兵至少能对付两名甚至更多的华人民兵。

因此,南方联邦此刻信心十足,准备一把梭哈玩个大的。

他们正在加紧调集各种火炮增援前线,甚至已经派人前往美国大规模采购库存旧货,意图扭转炮火装备的劣势。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身管液压复进火炮技术就掌握在蔚蓝色武器公司手中,授权生产的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法国国民钢铁公司等著名企业都能够生产性能先进的速射野战炮,问题是南方联邦买不着。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

其一是南方联邦要货要的太急,这些世界著名武器生产企业不可能把别的国家用户订单丢在一边,至于说先给南方联邦生产,他们还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比如,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现在就手持着大清国北洋海军上百门火炮订单,另外还有阿根廷,智利和奥斯曼帝国火炮订单,难道全都不做了,去给南澳大利亚自由联邦生产吗?

如此做不但要承担商业信誉的损失和经济利益损失,而且会影响与上述国家的关系,得不偿失。

第二是顾忌到大洋王国的因素,这些世界著名公司出于慎重起见,均感觉不宜向南方联邦提供新锐火炮,老式火炮要多少有多少,新锐火炮则不行。

且不谈专利技术掌握在蔚蓝色武器公司手中,单纯考虑一下火炮是干啥用的,就知道事情远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卖出火炮总是要打死人的,结下了血仇,以后澳洲市场还要不要了?

依照大洋王国国王李福寿那种睚呲必报的霸道性格,指望他很快就忘掉旧怨,怎么看都不靠谱儿。

倒不是说怕谁,而是没必要掺合这一摊子破事。

商人都是精于计算的,卖几十门炮而已,充其量几百门陆军野战炮,撑死了也就是一二十万英镑的生意,实在不值得大动干戈。

陆军野战炮大部分都是小炮,40毫米口径60毫米口径,75毫米口径,95毫米口径或者是105毫米口径,主流都是这些炮,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

昂贵的是海军炮,一座双联装305毫米舰炮动辄二、三万英镑,一艘铁甲战力舰就可以装备三座双联装主炮,再加上十几门大口径副炮及其他附属设施,一笔单子价值就超过10万英镑。

南澳大利亚自由联邦可是没有海军的,自然也就不会建造昂贵的铁甲战舰,大洋王国可不同,拥有在整个南太平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力量,那妥妥是一个现实中的大客户呢!

所以,南方联邦被逼无奈只能跑到花旗国去翻库存,毕竟在南北战争时期,花旗国南北双方共装备了八万多门火炮,就算大部分都回炉熔铸了,多少还能剩下来一点。

此外,南方联邦孤注一掷的大规模招兵买马,战争说到最后拼的还是人,在这方面他们很有底气。

大洋王国人多了不起吗?

只不过是1000多万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罢了,真正能打的没几个。

就在南方联邦抹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大洋王国也没闲着,国王李福寿坐镇前线先后发布了4条重量级的政令;

第一条,在大洋王国及其所属海外领地内,全面征缴战争特别税收,开通便捷捐款渠道,鼓励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所有民众齐心协力打好保家卫国的这一战。

第二条,实行战时特别法,举凡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造混乱,蛊惑人心,传播恐慌信息,鼓动不臣之心者皆从重从快惩治,没收家财,处以十年苦役以上重刑云云。

第三条,发起第三期募兵,征召员额定为40万人,举凡受到征召不愿从军者,抄没家财,处以五年以上苦役……

第四条,自即日起全面转入战时体制,所有物资生产优先供应军备所需,允许军队紧急征募车马牛羊,建筑等作战所需,允许紧急征募民伕,民众损失可以抵扣历年应缴税款云云。

这4条杀气腾腾的重量级政令一经颁布,将原本就紧张的战争氛围推向**,后方工厂全力运转起来,尽最大努力支援前线充足物资。

李福寿如今也看开了,不再斤斤计算内库房的那点儿小钱,也不再刻意控制战争动员规模,一切以支援前线为要,一切以打赢战争为首,有的钱当花还是要花的。

若是输掉了这场战争,对于新生的大洋王国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将会彻底动摇王国根基,动摇民众信心,更会引来一众贪婪的猎食巨鳄,纷至沓来瓜分这块美味蛋糕。

此次御驾亲征之前,从欧洲传来的消息更加坚定了李福寿尽快破局的决心,这场南北战争不能拖的时间太长,迟则有变!

从欧洲传来的消息一好两坏;

好消息是外交大臣唐昭仪通过努力,混入了维多利亚女王陛下亲自出席的皇家秋季马球赛中,将国王李福寿密信亲手呈递给女王陛下,为澳洲战事赢得一丝喘息之机。

按照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传统,维多利亚女王陛下作为国家元首并不参与实际的政策制定,但是历任首相每周都会定期前往白金汉宫拜谒女王陛下。

大英帝国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实力达到了巅峰,女王陛下对英国内政外交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虽然白金汉宫没有对密信做出任何反应,但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所谓;好事不成双,坏事不单行,坏事则有两宗;

第一件

现在的伦敦和欧洲出现一种论调,那就是“黄祸论”,

这种论调最初出现于13世纪的蒙古西征,后来消泯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旧事重提源于花旗国,在1882年出台《排华法案》之后,加州甚至出现了专门残害华人的沙地党,其首领奇尼亚到处宣称东方人是“黄祸”,起到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如今这种恶劣论调传到了欧洲,九成有人在其中推波助澜,这显然对大洋王国极为不利,容易引起白人世界的敌视。

针对这种情况

李福寿命令驻欧情治机构立刻加强影响舆论界工作,支持和收买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公然驳斥这种荒谬论调,将坏影响降低到最低。

第二件

现任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的约翰·劳伦斯·巴尔德伯爵上蹿下跳,通过公开场合指责李福寿是个野心勃勃的祸害,将澳洲从白人的手中夺走,其意当诛。

这个混蛋是李福寿在伦敦最大的敌人,当初担任新南威尔士州总督的时候就处处与李福寿作对,是南澳大利亚自由联邦的后台之一,也是一个顽固的白人保守派。

在这种时候

李福寿传统盟友维克斯公爵家族和诺福克公爵家族适时的保持缄默,不愿意再这种敏感问题上发表意见。

他们在等待白金汉宫的明确信号,而这恰恰是最不可控的事儿。

当前的南北战争越早结束,英国大规模介入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这意味着介入成本更高,对于向来崇尚利益为本的英国外交基本政策来说,足以令伦敦考虑介入成本是否划得来。

毕竟大洋王国的最终目的是加入英联邦,而不是与女王陛下分庭抗礼,澳洲还是大英帝国光辉下的澳洲,只不过从殖民地地位转变为保护国地位,仅此而已,于大英帝国的荣耀无损。

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加拿大暂且不说,印度的几十个土邦王国也不说,就说南非的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都是这种性质的独立国家,英联邦的一份子,再多一个大洋王国也没什么。

一个是无法掌控的国际风云变化,一个是能够掌控的澳洲战争进程,两害相权取其轻,该怎么选择就显而易见了。

李福寿愿意把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寄托在别人的美好和平愿望上,因此果断决定推动尽快打破僵局,避免事态向不可预测方向滑落,到时候更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