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705章护照制度

澳洲风云1876 第705章护照制度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37:31

第705章护照制度

截至1895年6月末移民部门统计数据,在大洋王国3300万人口中,澳洲本土总人口从1893年底的1514万,猛的增长到1866万人规模。

这其中,自发移民大部分目的地是澳洲本土,亲眷移民大部分目的地也同样如此,再加上本地新生人口暴涨,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猛增350万居民。

当然,这种情况不可复制。

从7月份开始,来自京津地区的移民已经急剧减少,每个月仅仅三四千人规模,堪堪坐满两条中型移民船。

到了8月初,干脆连一个人也没有了,想要移民最少跑到胶东半岛英租界坐船出海,津门肯定没戏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北直隶巡抚顾志学回京述职闲居,朝廷拟另有任用,短时间内无法重返津门掌控大权,就是说被撂在一边冷却了。

7月底,危机期间北赴津门的2万名新军精锐,在广东总兵段祺瑞的带领下,登船返回两广,未经传召不得入京津。

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啊!

至于进京勤王的功劳,咳咳……不谈也罢。

在面临日军大兵压境关键时候受朝廷召唤,这2万新军精锐北赴津门勤王,不但没有落到半分功劳和好脸色,甚至连粮祙都不供应。

若非自带粮草弹药,恐怕早就散了大半了。此外新军受到当地北洋军头极力排挤,清流言官攻讦,各种列数罪名的弹劾奏章一大箩筐,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弹劾巡抚顾致学大人一大箩筐,总兵官段祺瑞一大箩筐,至如说北洋总理大臣李鸿章那就是堆得像小山一样,全都是弹劾奏章。

朝庭覆亡危机刚刚稍缓,内斗政争便又剧烈起来。

行了,这个行将入木的王朝不能谈,全都是让人灰暗的负面情绪,看不到一丁点儿希望。

话回正题

预计到了今年年底,澳洲本土居民数量有可能突破2000万大关,这其中白色人种约110余万,约占总人口比例的5.2%。

东印度群岛和土著人口不足5万人,只占据人口比例的千分之四,其他全部都是华人居民,人口占比迅速提高。

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十年里,白色人种数量仅可能小幅增长,在人口占比中弱势明显。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护照,俗称“黑本儿”。

立国之前

昆士兰州已经长期执行身份纸的制度,因为名不正言不顺,所以那时不叫“护照”,叫“身份纸”。

“身份纸”也没有贴照片,仅仅是每一个入籍公民的简单身份证明,但是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乘船,坐火车,住旅店,购业置产,办理银行户口,结婚登记,报考公务员,参军服役,缴纳税收都需要“身份纸”,没有它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正是因为严格执行“身份纸”制度,所以澳洲的每年人口统计数字非常精确,到移民部门查一下数字就好了,如果觉得数字不可靠,那么到船舶航运部门再核对一下,银行复核一下,基本上就能把所有的水分全部挤干。

正是有了此前十几年的铺垫,立国之后正式推行护照制度极其顺利,公民所要做的就是将身份证更换为更为正式的“黑本本”,这是贴上照片,加盖钢印,标记有王室徽章的正式证件。

护照一证一编号,每个州都有独立代号,每个市,镇也都有独立代号,有经验的警察看上去一目了然,仅凭证件编号就知道你是哪里的人。

对于正式领取“护照”的华裔移民,内政部官员审查相当宽松,民族一栏登记的是唐族,俗称“唐人”,大洋王国绝大部分都属于唐族,也就是华人的别称。

不管大陆任何省华裔移民,以前的身份都不管用,通通都是登记为唐族。

你如果说“不行,我是哪个哪个民族”。那好;“下一个”。

然后内政部官员便会在你的申请报告上打上一个黑叉,5年之内不得再次申请“护照”。

这意味着你在5年之内都不能够结婚,合法纳税,坐船乘火车,买房置田住旅店,几乎什么事儿都不能干,甚至连离开澳洲都没可能,因为你买不到船票。

不解释,不准抗争,不准闹事,胆敢瞎逼逼直接拿下施以鞭刑,当场生效。

按规定抽一鞭子,这一鞭子下去基本上走路都颤抖了,关键是档案里有黑料了,这才是最大的麻烦。

在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华裔移民申请护照通过很顺利,基本上只要有当地雇主证明或是亲眷联保证明就可以,来10个,通过10个。

但这个证明可不是随便打的,若是此人有犯罪记录隐瞒不报,有不法行为,有坑蒙拐骗作奸犯科事实,今后一旦揭发出来可是要吃瓜落,承担连带责任,搞不好拖下水财产损失都是轻的,身败名裂亦有可能。

这是通过民间约束体制,对申请护照的人口进行筛选。

有很多富户家庭购买来的东印度群岛小妾,阿拉伯小妾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拿到唐人护照,只要会说简单的几句汉语,有主家作保就行,内政部官员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上峰早有规定;有教无类,善之善者也。

意思您自己体会,反正您只要有这个意愿加入唐族,敞开大门欢迎。

所以经常可以看到金发碧眼的女人,蒙着头巾的阿拉伯女人,羞答答的婆罗洲女人,还有包着头的印度阿三操着生硬汉话说道;“鹅稀唐连。”

行,大笔一挥,过了。

去缴费拍照吧,十日后凭借单据来拿证件,你今后就是唐连了。

在华裔与白人的通婚中,只要拥有四分之一的华裔血脉就可以申请唐人护照,今后在大洋王国就学就业一片坦途,不会受到任何刁难。

所以在新生儿登记中,绝大部分都是唐族,只有纯粹的白人通婚子女,才会登记为“异族~爱尔兰”“异族~美利坚”“异族~德意志”“异族~法兰西”……

这部分依然是大洋王国国民,但是从出生起就被打上了异族的标签,想要出人头地必须更加的勤奋努力,最起码一口流利的汉语国文正音少不了的。

否则,别说求职,就连生活下去都困难。

中下层华人移民以文盲居多,那些英语法语俄语谁听得懂啊,到菜市场当真买菜都买不到。

国内没有正式入籍的公民拿的是“白本本”,这玩意儿叫“暂住证”,不是护照,仅仅具备证明身份的有限功能,以备王室警察随时稽查。

那些无意入籍的外国人呢?

欧美国家有正式护照的当然没问题,比如英法德美等强国公民大都有护照,但是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瑞典,西班牙这些国家都没有,爱尔兰人也没有,就更别提南美国家公民了。

大清国也没有护照这个东东,扶桑国只有正式外交人员拥有护照,数以百万计的南洋姐和扶桑浪人啥都没有,穷的上下精光,那真是要啥啥没有,要命有一条。

对于这些没有护照的外国入境人员,大洋王国颁发的叫做“临时纸”,仅用于证明其身份,国籍,购买船票,火车票都需要经过到有关部门登记申请,允许之后方能成行,并且限定停留时日。

这部分人想要申请异族护照就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

因为内政部官员会非常严肃的对待,要求出示相关国家允许出境证明,国内企业学校和民间组织邀请函,船票,入籍申请理由,不少于5名担保人证明,无犯罪前科证明,学籍能力证明等等一大堆文件。

审查官会详细盘问很多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会对入籍大洋王国感兴趣啊,信奉什么宗教啊,信仰是否虔诚啊,喜不喜欢看歌剧啊,将来有什么打算呢,是否愿意誓死效忠国王呢,是否愿意与过去的一切决裂呢?

叽叽咕咕弄上大半一天,最后通过率低的让人绝望,有种耍人玩的感觉。

一样米养百样人,明明是大清国的人加入唐族很容易,很多人非要贱格申请“异族~满清”。

好吧,你既然不愿意归化,那就别入籍了,等到辛辛苦苦再挣回船票钱,买一张船票回到我大清好了,没人拦着。

“异族~满清”这个栏目的护照虽然有,但是迄今为止发出去的不超过50张,。

在大洋王国,这种人没有生存余地,一张“临时纸”就卡死了所有可能性,这对于扶桑国民同样适用,一口的扶桑话就堵死了入籍的可能性。

“异族~扶桑”这个栏目的护照也有,但是迄今为止发出去伸出手指头都能数得清,说是十万里挑一丁点儿都不过分。

在澳洲本土和海外州有很多南洋姐和扶桑人开设的妓療,具体多少人没有统计过,但是简单算算也有20多万,这部分人口没有正式身份,只能长期局限于一地,也无权购田置产,因此只能从事低贱的青楼妓療行业。

没人知道为什么会如此,但这就是潜规则。

她们的收入统一交给有身份的扶桑外交人员,通过汇通银行或者香格里拉银行开设的正式账户,汇往海外,是扶桑政府的一大收入来源。

这些南洋姐的命运是最悲惨的,风华正茂的时候依门卖笑,等到人老珠黄或者疾病缠身的时候无人问津,也没有钱,只能在病痛中孤独死去,席子一卷丢到野外挖个坑埋了。

这绝非杜撰,而是南洋姐真实命运写照,现实远比想象中更加残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