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陈战(求票)

大隋第三世 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陈战(求票)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13:17

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陈战(求票)

大兴宫御苑,杨侗踏步上岸,杨沁芳像个低眉顺眼的小妻子跟在他的身后,抿着小嘴儿,红着脸,羞羞答答地低下头,含羞带笑的妩媚羞态令人怦然心动。

罗士信略显意外地瞟了这只母老虎一眼,随即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这才目注杨侗,行礼道:“参见圣上。”

“免礼!”杨侗率先向千秋殿方向走去,边走边问:“李尚书怎么会败了呢?”

李靖、杜伏威为首的第十军兵力计有六万,是从几十万精兵、郡兵、民兵之中挑选出来的精悍之士,选拔要求之高,不弱于骁果军,而且每一人都有作战经验,经过大半年的训练,作战能力或许不如另外九个军团,但绝不弱于李世民最精锐的士兵。

与第十军对峙的唐军,是巴东都督府,在援军未至之时,人数只有两万,武器装备、训练力度高强、单兵素质、士气和作战意志根本就没有资格和隋军相提并论;而从主帅方面上说,大隋这边是李靖和杜伏威、段德操,三人之下是史劲、阚棱、周孝节等水陆大将,反观唐军,主帅是巴东都督府长史高士廉,麾下将领是杨道生、许玄彻、李光度、万瓒、陈普环等原萧铣旧将,这些人有那么强么?

罗士信介绍道:“圣上,巴东秭归县位于长江出口处,地势险峭、水流湍急,河道、陆路都极为狭窄,说是易守难攻毫不为过,所以唐军在两岸岩石上凿孔,系四条大铁索横截江面,阻遏我军战船西进。唐军为了固守峡口,防止我军破坏拦江铁索,并在长江两岸的官道上各设水寨一座,水寨居高临下,由于这一段长江滩涂密布,五牙战舰在这里不能灵活作战,若是强行入江,只会成为唐军水寨内的投石车活靶子,被砸烂、焚烧是必然的结果,是以李尚书、杜将军在水战方面,只能依靠较小的‘黄龙战船’,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黄龙战船虽然灵活自如了一点,可湍急水流也令逆水行舟的黄龙战船西进速度缓慢,再加上船只高度远低于唐军水寨,是以占据险要的唐军以弓弩防御,水陆配合,令拥有极大兵力优势第十军不得寸进;而在陆军方面,水寨同样是处于压制的高度,一寨只需数百士兵,便能将我军拦到水寨以东,同样不得寸进。”

“朕明白了。”杨侗沉默有顷,随即又问道:“然后呢?”

罗士信愣了一下,反问道:“然后?”

“是啊。”

“然后是李尚书、杜将军、段将军他们考虑到我军实战经验丰富,制定了夜袭计划,对唐军执行了疲兵之计,每天晚上敲锣打鼓的水陆并进,到了拂晓时分,就退了回来。他们已经搞了十几天啦。”

“这么说来,李尚书他们明显是在进行试探性进攻,并非大举决战,我军即便出现损失,也不会太大。”说到这里,杨侗恶狠狠地瞪了罗士信一眼:“你这混蛋,还说大败?弄得朕以为全军覆没了呢。”

“问题是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未败过,也从未把战争打得这么不痛快,而且以圣上‘不胜则败’的理论来讲,这不是大败又是什么?”罗士信嘿嘿一笑,心说:我要不是见您的裤裆顶了个大包,怕您尴尬,这才‘谎报军情’把你吓软么。

“你说得好有道理,朕竟然无言以对。”杨侗自是不知罗士信的‘好意’,一听到‘大败’是这么一回事,他那颗悬着的心终是放了下来。

这也难怪李靖他们打了十多天时间,却没发来战报;不过此时经罗士信这么一吓,下面不但软了,塞了好几天的鼻子居然也通了气。

到了千秋殿,三人一起人后侧门进入。

一见就看到杨善会、房玄龄、杜如晦、凌敬、杨纶、谢映登、程咬金站在沙盘之前指指点点,有说有笑,丝毫没有‘大败’的凝重气氛。

入殿一问,才知道今天才收到的鹰信,之前并没有得到李靖他们的丝毫消息。

大殿之内门窗俱开,但闷热的晚风吹来,也让人有些难受,可是右仆射杨善会兴致极高,君臣就座之后,他喝了一口冰镇凉茶,这才说道:“圣上,臣认为征伐伪唐之战,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也不可能输。”

“说说看。”杨侗有些疲倦的说道。虽然感冒不是什么大病,可也折腾得他很没精神。

“是!”杨善会行了一礼:“到了今天,伪唐国力孱弱,兵无斗志,甚至连武器装备都很紧张,不管李世民如何强势,但他其实也已失去了跟我们决战的勇气。何况,地势之利还给了他希望。他纵然心有不甘却也很清楚,选择防御为上的国策,远比跟我们正面决战损失要小。如果这还不能让他甘心防御的话,‘杀弟杀父’的风声一传出去,他就不能不认真考虑了。我们虽然也不愿意在隋唐之战出现重大损失,但我们豁得出去,只要一年税赋就能把伪唐国力耗干。而李世民却不敢拿国破家亡的后果来当赌注,这就是‘势不如人,不得不认’。据我们的谍者发来的急报来看,自从李世民主政之后,思想也慢慢由激进向保守转变,一旦成功将我军御于国门之外,他便会裁减部分军队,与民休养。臣以为在这一方面,李世民比扫地为兵的李渊做得好,表现得相当稳健从容,并没因我大隋势大而草木皆兵,如若惊弓之鸟。”

“的确如此。”杨侗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接下来呢?又有什么打算?”

杨善会沉声道:“一个字,就是稳。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在军事上压制、稳步推进;政治上,我们没必要把伪唐看得太重,更没必要倾国之力来关注、来支撑这场战争,该治理的继续治理、该修建的工程继续修建、该反贪的继续反贪……,而在舆情上,则对李世民加以攻讦,让益州百姓知道他‘杀弟杀父’,看清他恶劣的面目,继而人人唾骂。”

杨侗微微点头,自白马仓案件浮出水面以来,大隋这几个月对内部清洗之狠堪称是史无前例,一次又一次的反贪风暴,造成了官场人心惶惶,完成这一次行动之后,要稳下来经营内部,各地官仓虽然也要继续查下去,但不能再刊登到《半月谈》了,以免造成更大的波动,现在用强势手段清洗‘春秋堂’余孽的的确达到了目的,接下来因势而定的策略,也需要让他们适应,所以政治上的稳定,是大隋目前重中之重,更这么轰轰烈烈的搞,那就得不偿失了。

想到这里,杨侗便说道:“军、政方面,朕没意见。但舆情恐怕难以凑效吧?毕竟伪唐打土豪、分田地,博得了益州百姓之心;军功赏土地也令唐军归心、众志成城。”

杨善会微微一笑:“打土豪分田地、立军功赏土地确实使伪唐有了寰转之地,成功扎根于益州。但是,跟李世民有何关系呢?”

“打土豪分田地、立军功赏土地是李渊定下的国策,确实跟李世民没有关系。”杨侗恍然大悟,笑着说道:“百姓感念的是李渊,而不是‘杀了’李渊的李世民。”

“正是如此。”

“但是朕不太认同这种说法,对于百姓来说,他们不管皇帝是谁,只要谁能给他们好日子过,他们就拥护谁。李渊固然给了他们田地,但他穷兵黩武也令一些人感到失望和怨恨,而李世民的裁军之策,正好迎合了百姓之所需。”

杨善会又说道:“话是如此,但李渊在益州穷兵黩武的时间太短,也没有跟我们打过大仗,对益州并未造成创伤,他到益州之后,给益州百姓营造出了一副蒸蒸日上的虚假繁华,所以多数百姓是拥护李渊的。我们要是在军事上取得成绩,迫使李世民裁军之策无法执行,那么穷兵黩武之名,自然要由李世民来扛,百姓开始怀念李渊,当事态到这一步,李世民大失人心,这‘杀弟杀父’的恶劣兽行便会成为他的致命一击。”

杨侗呷了一口热乎乎的茶汤,缓缓地道:“那么对右仆射对军事,又怎么看?毕竟不管是我们不管要收复益州也好,让伪唐自己崩溃也罢,都需要军队取得重大突破。”

杨善会略一沉吟,缓缓地说道:“伪唐虽弱,但爪牙未衰,甚至在人和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了,臣认为我们在军事上顺势而为即可,既不要过于压迫,也不能放松警惕。关键是李世民如今除了我大隋王朝,还有个强大得令他根本不可能战胜的敌人,所以这时我们要是对上下同心的伪唐猛攻,恐怕不是什么好主意。”

杨侗问道:“李世民的大敌是什么?”

杨善会道:“时间。”

“时间?”杨侗有些不解。

“不错。”杨善会说道:“李渊扫地为兵,把益州能利用的青壮通通一口带到了军队,而失去这些主要劳力耕种,伪唐朝廷控制的田地虽是增加了,但是今年上半年的收成反而不到去年一半;再用不了多长时间,数目庞大、训练强度极高的唐军就会啃光抄家得到的钱粮;李世民怎么办?要么裁军、要么加重税赋,而我军只需不温不火的步步推进,那裁军之策就是一个亡国也实现不了的笑话,所以他只能从勉强解决温饱的民间弄来粮食。”

听到这里,杨侗不禁失笑。这说来说去,还是需要在军事上打开局面,迫使李世民溃于穷兵黩武,简而言之,就是耗死他。不过这也符合大隋稳步推进的一惯风格。他笑问道:“对于第十军的军事行动,右仆射怎么看。”

“臣觉得任由他们发挥好了,只要不是大败,我们就赢了。”杨善会笑着说道:“高士廉铁索拦江之策,不过是拾陈朝大将吕忠肃之故技罢了,吕忠肃拦不住杨素,高士廉照样挡不了李靖。”

“朕就说李尚书和高士廉的打法很熟悉,原来是杨素主导的‘歧亭、延洲之战’也是这么玩的。杨素正面破不了吕忠肃的水寨、铁索,便让大将军刘仁恩迂回,攻打陈军大后方……看样子,李尚书也要派人当刘仁恩大将军了。”

“苏定方将军为首的北镇军,不就是么?”

“对对对!”杨侗豁然大笑:“这一仗有意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