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图援魏

大隋第三世 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图援魏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13:17

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图援魏

李密去年为免自己成为隋朝第一个打击的对象,决定放弃广袤的中原大地,与隋唐达成了互不干涉、互不侵犯的秘密协议,他知道只要自己退出,大半个中原就是势力空白的地带,那么隋唐两朝都要抢占这些空白之地,从而爆发隋唐大决战。

自己则退出中原纷争,割据淮水以南,从而形成隋唐魏三足鼎立之势,一旦势成,天下就会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隋唐大战,稳定了大后方的魏军则可从徐州、江淮兵发中原,从东面、南面牵制隋军,要是隋军伐魏,唐军则是从西面进攻河洛和关中,逼迫隋军从中原撤军。

这是汉末魏蜀吴的翻版,只要三足鼎立势成,对峙局面很可能延续数十年,这是杨侗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他要在唐魏两朝最虚弱之时敲下一足,先灭掉弱势、好打的李密,致使三国鼎立变成两强对决。

但杨侗也知道,就算唐魏没有结成共进退之盟,但李渊不会不知道唇亡齿寒之理,极有可能借此机会主动发起进攻。尽管李唐上下士气俱丧,怯弱之态毕现,出兵的可能不大,但是在这种决定天下归属的重大战略上,杨侗不想出现任何变故。

所以他招募退役大军镇守雍凉,令巴蜀方向的唐军动弹不得,而淅阳薛万均、南阳杨善会、南郡段德操针对的则是荆襄唐军;江夏的秦琼则是钳制林士弘,加上坐镇巴陵的裴仁基三万武部军队,迫使李渊、林士弘不敢轻举妄动,不敢参与到隋魏之战中来。

这是大隋从战略方向上的布局,而在战术之上,则是使用事先商议的计谋,让与杨侗极为神似的杨侑打出大隋皇旗,高调的进入南阳军营,营造出杨侗本人就在隋唐前线的假象。

四十多万隋朝大军在李唐四周磨刀霍霍,使李渊承受巨大压力,但是隋军的强势威胁,却也缓和了李氏父子之间十分尖锐的矛盾,迫使他们摒弃前嫌,同心同德的对应隋军,割除内部毒瘤。

李渊一方面命齐王李元吉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入主巴蜀,掌控地方军政,保证李氏家族对巴蜀的绝对的掌控,免去了关陇贵族敞开门户、任由隋军入巴蜀的风险;另一方面,李渊又让李世民坐镇夷陵,一是保证巴蜀和荆襄的生命通道不被隋军斩断,同时也能威胁大隋王朝的南郡,要是隋军进犯汉水防线和巴蜀,李世民可以化主动为被动,强势攻击南郡,将战火引进隋朝所属的荆襄各郡。

夷陵只有三个县,自北向南分别是远安、夷陵、夷道,从远安县沿着沮水南下,即可攻打下游的南郡当阳,而夷道县乃是清水和长江汇合之处,下游是南郡的松滋和枝江二县,相对而言,身为郡治的夷陵县面对的是巴蜀,战略地位到此时远不如远安和夷道重要。

有鉴于此,李世民所控制的七万大军,除了侯君集率一万新军驻扎在远安外,其余六万全部驻扎在夷道县附近,兵锋直指易攻难守的南郡松滋、枝江二县。

但是负责南郡防御的段德操也不是善茬,自然不会让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他让史劲、薛万备率领两万大军驻军于南郡西北的宜昌县,不但可以威胁到夷陵县,往西北可以攻打巴东郡、西南方向则可攻打清江郡。而在宜昌县境的长江对岸是流头滩,巴蜀物资都在这里卸下,然后通过官道运往襄阳,要是隋军横渡长江占领了流头滩,亦或是夷陵县,那么荆襄和巴蜀之间的联系和物资命脉将会中断。李世民丝毫不敢大意,无奈之下只得分兵两万,由翟长孙和罗君副坐镇夷陵县,这样一来,李世民手中的兵力消弱到了四万人。

李世民的军队没有住在县城,而是驻扎于长江北岸,既可以攻打枝江县,也可以攻打枝江以南的松滋。

中军帅帐内,李世民站在一幅巨大地图前沉思不语,尽管他不在襄阳,但他还是能够得到最新的急报,包括李密遣使求援之事,李渊也在第一时间送来的紧急快报。

当他把零零星星的情报串在一起,放大到天下来看时,李世民发现一个巨大危机笼罩在了李唐王朝头上。只是还有一些事情没有想明白,所以他需要总体思路整理清楚,只要看破杨侗的战略,即可针对性去布局。

这时,谋士宇文士及、殷开山、苏世长走入帐中,宇文士及到了李世民身旁,低声道:“殿下是不是觉得杨侗并不在南阳,皇旗只不过是隋军疑兵之计?”

李世民点了点头,望着宇文士及,皱眉道:“我总觉段德操、尧君素和杜伏威这三个点布得有点怪异,他们三人似乎和我大唐有极大的关联。”

“殿下为何会这样想?”宇文士及问道。

李世民叹息道:“我一直在想,段德操为什么不怕我军进攻南郡?淮南的尧君素为什么不担心钟离和汝阴魏军包抄?历阳的杜伏威为什么不担心江都单雄信、丹阳郡守郑德韬包抄?结果父皇那边传来消息,杨侗和杨善会率领十万大军出了新野县,驻扎在南阳四河口,距离襄阳城不到几十里。这就让我豁然开朗,觉得尧君素和杜伏威即将进攻李密,而淅阳薛万均、南阳杨侗、南郡段德操这三路大军,其实是替尧、杜二将解决掉唐军的威胁,以免受腹背之敌。至于淮安方向的李靖,极有可能是二将的后援,同时还能将李密之军斩断于淮水南北,使其首尾不能相连。如此一算,那杨侗的真正目标其实并不是我大唐王朝,而是魏国李密。”

说到这里,李世民苦笑道:“杨侗麾下战将无数、名将辈出,而我们却只盯着杨侗本人,见他到了南阳,便紧张兮兮的疑神疑鬼起来,完全忽略了他麾下这些大将。如今淮安有李靖、颍川有谢映登、鲁郡有杨恭仁、琅邪有裴行俨、淮南有尧君素、历阳有杜伏威等将,这些人个个都是战功赫赫之将、个个能征善战。有这些大将对付李密,何须杨侗亲自上阵?实际上杨侗早就任命李靖为主帅了,可是杨侗一出现到战场之上,我们的眼睛就围着他转,习惯的视他为隋军主帅,从而犯下了习惯性的错误,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宇文士及、殷开山、苏世长闻言苦笑:正如李世民所说这样,李唐王朝被杨侗打怕了,而且杨侗的盖世功绩夺尽天下名将光芒,导致李唐朝野上下把他看得太重,像防贼一般的盯着他,最终把隋朝那些大将的能力忽略得干干净净,当他们顺着李世民的思路去思考,发现大隋除开杨侗之外,能打的大将多得是。

“大家都陷入了杨侗的迷障。殿下却能跳出这个迷团,着实令人佩服!”宇文士及赞叹一声,又说道:“把杨侗抛开之后就好办了。”

李世民问道:“先生有什么想法?”

“回禀殿下,尧君素和杜伏威联合攻打李密也显得相当蹊跷。”宇文士及沉吟一下,接着说道:“尧君素的军队皆属于萧铣的军队,虽然经过了整编所得,但是在上一次战争之上,主力其实是杜伏威,而萧铣的精锐不堪一战,还拖垮了杜伏威的军队,两人损失惨重,甚至连累杜伏威的义兄辅公祏也阵亡了。这就说明萧铣的军队哪怕整编了,也还是畏惧李密的弱兵。而杜伏威过不了多久,又与李密决战于襄安,虽然杨侗助他大胜李密,但损失同样不小。据我们得到情报上说,杨侗给杜伏威补充的只是武器装备和钱粮,兵员由杜伏威自己募集,这才短短不到三个月时间,杜伏威怎么可能缓得过来?从李密邀赵郡王出兵江淮一事来看,即可知道尧君素和杜伏威之军战力不强,否则李密也不敢在大军压顶、内部混乱之际主动进攻了。这也就是说,尧君素和杜伏威极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充当看客。”

经宇文士及这一说,李世民的思路更加清晰起来,他用手中的木杆一一指出地图上李密占据的淮北七郡,然后说道:“我有一事想不通,就是杨侗既然打的是李密,而且实力鼎盛,为什么不先攻克淮北七郡,而是让实力不济的尧君素和杜伏威挑起战争呢?这中间还隔着淮北七郡,万一尧君素和杜伏威惨败,李靖和谢映登又被王伯当挡在淮阳和汝阴,江淮大地岂不是尽数落入李密之手?如果是从鲁郡和琅邪出兵,同样是绕不开彭城郡的徐世绩,要是轻骑南下驰援,极有可能被徐世绩和李密联军剿杀。”

“杨侗已经对唐、楚、魏三朝进行了孤立,彼此之间几乎谁也帮不了谁,杨侗这时候不管是攻打大唐,还是征伐楚国林士弘、魏国李密,都能一步一步推进,我要是杨侗,而且攻打的是李密,一定先打下淮北七郡。实力强到他这地步,根本不需要尧君素、杜伏威去冒险,二将只需自保不失即可。然而最不应该动的两员大将反而行动了,这个杨侗到底在搞什么?”李世民心下十分不解。

一边的殷开山叹息道:“这就或许就是杨侗的高明之处了,他没有给尧、杜二将补充强军,其实是故意迷惑李密,给李密一种可以进军假象。可是李密却不知道杨侗除了陆上军队,隋朝的水军也不弱,当初高句丽不就是被杨侗的水军攻克平嚷城了么?”

李世民大吃一惊,他连忙细看地图,发现从渤海军港、高密军港到东海郡、到江都郡都不远。

这一下,李世民心中的一切不解之处全都豁然贯通,势弱的尧君素和杜伏威不过是一个诱饵,不管是李密主动进攻,还是二将进军,李密都会主力尽出,企图将江淮隋军一战歼灭干净。而在他精锐尽出之时,隋朝水军如同攻打高句丽那样,三两下就把江都城拿下,然后悠哉悠哉的以江都城为饵,调动各路魏军来打,这就给了隋朝骑兵纵横驰骋的机会了。

这手法,和攻打高句丽一模一样。高建武当年就是上了杨侗的老当,让渊太祚、乙支文德把主力之师都带去了鸭渌水以北,导致老巢被杨侗轻而易举的端掉,当消息传到渊太祚、乙支文德耳中,军心一片大乱,被房玄龄窥得战机,将之歼灭得一干二净。

高句丽俯首称臣。

李世民当即高声道:“我们不能坐观李密灭亡,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李密,让他防范隋朝水军。”

殷开山叹了口气,苦笑道:“殿下,杨侗和杨善会逼进襄阳,如同房玄龄当年逼进渊太祚之军,隋朝水军这时候恐怕是已经到了江都,我们现在提醒怕是真的来不及了。”

“这。。。。”

李世民脸色一白,露出了浓浓的失望之色,他忧心忡忡叹息道:“要是李密被隋军一战而定,那东面就没人牵制得了杨侗了。下一步,隋军必将挥师西进,和秦琼夹攻林士弘,另外一支军队可自南向北歼灭孟海公,与此同时,李靖、杨恭仁、谢映登等人则可脱离战场,迅速集结于南阳、汉东,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强行攻破汉水防线,兵临襄阳城下。诸位先生,李密一旦败亡,我大唐也是危在旦夕啊!”

苏世长这时候说道:“卑职有一策,或许能够挽回大势,就怕圣上和太子殿下不同意。”

李世民沉吟一会儿,便明白了苏世长的意思,苦笑道:“先生是说出兵南郡,执行围魏救赵之策,缓解李密压力?”

“正是如此。”苏世长点了点头,说道:“段德操针对夷陵分为三处,要是殿下顺流直下,完全可以拿下松滋县,段德操只能合兵一处,翟长孙和侯君集将军亦可兵进南郡,江夏秦琼、巴陵裴仁基只能回援南郡,这样林士弘即可从九江进攻蕲春、同安,而舂陵湖阳的柴绍则可脱离舂陵,往东攻打兵力空虚的汉东、义阳、弋阳。李靖、谢映登等军这时候已经投入到了淮北七郡当中,一时半会抽不开身,而南阳方面的杨侗和杨善则交给李孝恭和襄阳方面牵制。为保江淮不失,尧君素和杜伏威只能回师阻拦柴绍。要是圣上愿意依此行事,李密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恐怕很难很难。”李世民苦涩一笑,他知道父皇被杨侗打怕了,视杨侗如洪水猛兽一般,杨侗去打李密,父皇求之不得,哪会为了李密搭上大唐?

“卑职也觉得难如登天。”给出点子的苏世长也怅然长叹。

李世民一咬牙,说道:“事态危急,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绝对不能坐观李密败亡,否则我们也离死不远了。我给父皇写封信,向他陈明厉害关系。”

说到这里,连忙奋笔疾书,写完之以后,李世民想了一想,叹息道:“我再给皇兄也写一封,要是我们兄弟二人合力,都不能说服父皇,那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殿下,最好不要给太子殿下写。”宇文士及阻止道。

李世民奇怪道:“为何?”

宇文士及摇了摇头,叹息道:“其实太子殿下的心思和圣上一样,现在好不容易恢复一点实力,而我军大多是新兵,注重民生民心、立足稳健之道的太子哪能答应?”

“这……”李世民猛然想到了李唐之内忧,以及父皇对关陇贵族布下的各种陷阱。忽然觉得隋魏之战是整顿内部的天赐良机,这时候,确实不宜发动隋唐之战。一念至此,便将写给父皇的信件的撕了个粉碎,叹息道:“诸位先生先下去休息,容我想想。”

“喏!”宇文士及、殷开山、苏世长躬身而退。

李世民目视三人离开,分别给父皇、皇兄和萧瑀写了意思内容不同的书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