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之血时代 > 第414章

五胡之血时代 第414章

作者:疯狗先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5:31

第414章

公元三一四年。

匈奴汉国嘉平四年。

长安。

在八王之乱中,长安曾经两次被攻破,然后又是匈奴军队两次攻破。

城内的皇宫内苑早已经是破败不堪。

不过,这一切都在数月之前,匈奴皇帝刘聪宣布迁都长安之后大为改变。

在此之前,长安城中剩余的居民仅仅不足万人,可谓是一片萧条破败。

等到匈奴皇帝刘聪率领十二卫匈奴各部胡人迁居长安后,城内人口瞬间增加到了十多万人。

这还没有算上后续从平阳迁徙而来的其家眷、部曲等人。

不仅如此,刘聪把匈奴各部胡人编属十二卫大将军,称之为右十二卫。

随后,又把单征、蒲洪、杨末都、姚弋仲、苟晞、樊武等氐羌汉等各股势力也都编为了十二卫,由这些人分别统属,称之为左十二卫。

总共左右二十四卫的士兵,已经把关中富饶之地几乎全都占为己用。

匈奴皇帝刘聪下令,左右十二卫的军士及其眷属统称为‘国人’,其它的晋人豪强百姓等人全都是地位低于国人。

几乎是顷刻之间,凭借着二十四卫大将军府统领的十多万胡汉杂糅的‘国人’,匈奴皇帝刘聪立刻就把关中牢牢抓在了手心里。

数月以来,匈奴汉国的局势可谓是一片大好。

各种的好消息纷至沓来,让匈奴皇帝刘聪一扫之前屡屡受挫的阴霾。

在依旧有些简陋的长安皇宫内,匈奴皇帝刘聪正在与左右十二卫将军及各台省官员朝会。

“陛下,刚刚收到的晋王捷报,伪朝并州刺史刘演进兵平阳大败,晋王亲率大军杀伤甚众,刘演兵败之后退保晋阳龟缩不出。”

辅国将军靳准满脸堆笑的向刘聪报捷。

自从刘聪迁都长安后,为了衬托新朝新气象,把原来的四个皇后,一口气增加到了八个皇后。

在这其中就有一个皇后是靳准的女儿,并且凭借自身的逢迎拍马屁的功力,靳准也顺理成章的成了右十二卫大将军之一。

对于这个消息,其实匈奴皇帝刘聪早已经知道了。

之所以在今日朝会上,依旧让辅国将军靳准再说一遍,主要是为了给某些人听得。

“哈哈,刘琨、刘演叔侄素来不知兵,徒有虚名罢了,如今兴师动众而来,却铩羽而归,平阳无忧矣!”

匈奴皇帝刘聪立刻大声的说道。

“陛下,晋王有功于社稷,实在是皇汉之幸,陛下之福也!”辅国大将军靳准立刻追着说道。

看到刘聪、靳准这一对君臣的表演后,下面的中山王刘曜,呼延晏、汝阴王刘景等人都是默默的心中翻了一个白眼。

靳准口中所说的‘晋王’,就是匈奴皇帝的长子刘粲,也就是如今独揽东都平阳大权的统帅。

自从刘聪把大部胡人迁居关中,并且分为十二卫之后,早已经让刘曜、刘景等宗室贵族大为不满。

因为在此之前,刘曜、刘景等人各自的势力很大,远超其他人。

但是在胡人分属十二卫后,他们这些人却只能各领一卫的兵力了,可谓是大大的削弱了实力。

唯一的受益者,就是匈奴皇帝刘聪了。

“陛下,晋王新立大功,宜褒奖以表功勋,令万民效慕!”靳准立刻又是说道。

听到这句话后,坐在匈奴皇帝旁边的皇太弟刘乂却是脸色一绿。

作为皇帝的长子,刘粲已经是晋王,并且还拥有‘大单于’的称号,统领着独立于左右十二卫之外的平阳老巢。

这要是再封赏的话,除了让刘粲做皇帝,那就是做储君了。

眼看着皇太弟刘乂的脸色一变,他的外祖父氐人豪酋单征立刻出言说道。

“晋王取得大捷,固然是大喜,不过我听说山东的数万乞活军又回到了晋阳屯田了,要是拿不下晋阳,只怕后患无穷!”

左十二卫大将军之一的单征,一向都是威望甚高,说出来的话自然是分量十足。

就算是辅汉将军靳准听后,也不敢轻易反驳他。

毕竟,单征的女儿单太后,可是给匈奴皇帝刘聪又当‘妈’又当‘妻’,靳准的女儿尚且比不了。

单征的话,立刻得到了刘曜等人赞同。

他们都纷纷表示,晋王刘粲此战虽胜,但却只是胜了一半,要想真的保证平阳无忧,还是需要把晋阳周边的乞活军全部灭掉才行。

听到这些异见后,匈奴皇帝刘聪心中虽然不满,但却没法再借机给儿子刘粲造势了。

匈奴皇帝刘聪之前杀兄上位的时候,为了拉拢胡人宗室和氐人豪强单征,这才让幼弟刘乂当了储君。

但是,当刘乂知道了母亲单太后和刘聪之间进进出出的关系,自觉受到了奇耻大辱。

几乎是天天在母亲单太后面前冷嘲热讽的告诫,搞得单太后越来越躲着刘聪了。

眼见着皇太弟刘乂成了搅屎棍,搅和自己‘烝母’的乐趣后,匈奴皇帝刘聪自然就越发的不待见他。

并且随着身边亲信的一再鼓动,匈奴皇帝刘聪也是想着用亲儿子来替换亲弟弟了。

“晋王有功,自然要赏,不过并州战事乃是长久之战,也不必急于一时,这封赏之事,暂且记下来吧,等到克复晋阳的时候,再一并封赏!”

匈奴皇帝刘聪也并不急于一时,如今左右十二卫军士有大半都是被自己收入囊中,只要稍加时日,就可让其余的人都是甘心雌伏。

到了那个时候,再让儿子刘粲进位即可。

“朕今日朝会,就是相与众君商议一下,现在皇汉三面皆地,西有晋虏,南有巴氐,东有伪贼。”

“如此局势下,该如何应对?”

其实,这才是今日匈奴皇帝刘聪召集朝会的主要目的。

现在殿中的将领、朝臣都是匈奴汉国最为有权势的人群,这种关系大局的策略,自然就得询问他们。

对于匈奴皇帝刘聪的提问,许多的将领、朝臣早就有所耳闻。

在迅速掌控了关中之后,在可预见的将来,关中的肥沃土地将会让匈奴汉国势力大增。

远远不是之前的平阳之地可以比拟的。

在这种实力将要大涨的情况下,匈奴汉国的处境却是有些微妙。

在西面的秦州、凉州,依旧有自称晋王的司马保、凉州刺史张轨等人,在他们麾下不仅有残存的晋人军队,还有数以万计的凉州诸胡效忠晋室。

特别是在秦州的司马保,几乎是月月都派兵袭扰雍州,这些秦州晋军似乎是对自身认知出现了偏差,竟然一再掳掠雍州的民众,不管是氐羌也好,还是汉人也罢,都逃不过这些秦州晋军的骚扰。

看这些人的架势,似乎真的已经把雍州全境都看成了匈奴汉国的国土了,对于其上的一切都是完全以侵略者自居,浑然没有王师的自觉。

“陛下,臣以为秦州晋虏几乎月月袭扰,略阳东侧诸郡几无宁日,如此可谓心腹之患,宜速除之!”

汝阴王刘景首先说道。

“而且,只要消灭了秦州司马保,然后就可以挥师西进,讨灭盘踞凉州的张氏父子。”

“如此一来,数千里陇西尽入囊中,关中将来再无忧患!”

汝阴王刘景在北面的羌胡之中素有声望,要是征讨秦州司马保的话,肯定得重用河南地的羌胡等部落。

这样一来,必定要重用汝阴王刘景。

刘景自然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大肆扩充势力了。

如今匈奴左十二卫中,都有各自扩充军民的权力,反正分给他们的土地早已经划分好了,只要各自的卫将军有本事能拉拢到人头加入,那其自身的实力也就增加了。

“陛下,臣觉得,秦州司马保之辈,如今不过是跳梁小丑习性,入寇雍州后只知道劫掠,尽是小人之行,只要多些时日,司马保越是猖狂,则关中民心也就越依附陛下!”

御史中丞陈元达却是出言反对了汝阴王刘景的建议。

其实,陈元达也知道,秦州晋军之所以如此做派,大部分原因都是被穷字给闹的,并不是因为什么习性问题。

就秦州陇西荒僻之地,一下子涌入了数万不事生产的军士,不出来抢劫才怪呢。

“那陈公之见,应该如何是好?”匈奴皇帝刘聪缓缓的问道。

“陛下,关东青州贼拥强兵二十多万,又占据着富饶之地,只需数年,其国力还将翻倍!”

“关东伪朝,才是皇汉的生死大敌!”

“陛下,宜以关中之力,养精锐军士,让他们经年累月的进攻伪朝,不给其喘息之机!”

“如此方为取胜之道!“

陈元达早就察觉到,青州汉国的职田府兵就是专门为克制匈奴汉国而生的。

这种府兵不仅有着强悍的战斗力,还拥有着急速的补充能力。

一批批的军府兵死后,只要其户的土地还在,立刻就会有新的军府兵顶上。

在这种情况下,匈奴人的数量就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更加可怕的是,青州汉国还占据着天下最肥沃的地域。

要是匈奴汉国和青州汉国比拼休养生息、集聚实力的话,只怕将来两国之间的察觉更要大。

所以,陈元达觉得,匈奴汉国应该抓紧时间在大河两岸掀起来血雨腥风。

这样才能让青州汉国的无暇休养生息。

不过,陈元达的这个建议,却是几乎没有支持者。

所有人都知道,青州汉国乃是强敌,或者是觉得青州汉国难以撼动。

要是现在就去找人拼命,只怕大家都会挑选氐羌、流民等软柿子,而不是首先去进攻青州贼。

那样的话,只怕不少人都要战死沙场了。

如今关中的‘国人’日子将会越来越好,谁都想着多活两年,把人世间百味都尝遍。

谁肯去进攻青州贼,那就是妥妥的大概率找死了。

果然,立刻就有人出言反对。

“陛下,如今皇汉处境皆是寇仇,就算是要讨灭青州贼,却也不是什么好的时机。”

“如今我朝占据关中,应该重演一遍当年强秦吞并天下的策略。”

“那就是先往南取益州,只要益州在手,则又可得钱粮丁口,又可以编练水军。”

“等到十万楼船积蓄完毕,就可以顺流而下,逼迫江东司马睿等人一起共击青州贼。”

这三种策略一出,整个大殿之内立刻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中。

一直等到过了午时,所有人都是饥肠辘辘的时候,依旧是没有在商量出来个结果。

匈奴皇帝刘聪见状,也只得命人置办食物,赐宴之后又是开始了继续讨论。

·····

与匈奴皇帝刘聪陷入了选择恐惧症不同,此时的汉东平州刺史吴信却是在第一时间,就定好了自己下一步的方略。

自从得知百济人内乱之后,吴信立刻就命人去打探消息。

果然,就如同提奚人传来的讯息一样。

百济人在跟随汉军征讨马韩人之后,全都陷入了恐慌之中,纷纷害怕自己落成马韩人一样的结局。

在其国中贵人的鼓动下,百济人废逐了原来的国王,一直拥护前百济王的幼子继位。

然后百济人大肆招揽濊貊、辰韩、弁韩、马韩等蛮夷,想要一起突袭乐浪、带方两郡。

得知此事后,吴信面对提奚城的求援,却是一直都没有做出回应。

甚至当百济、三韩蛮等数万士兵出现在提奚城南后,吴信也依旧是没有派遣援兵。

提奚城的求援几乎是每日都有,不过,在几天之后,提奚城发出来的求援却是开始慢慢减少了。

“将军,提奚城的求援几乎没有了,说不定城池已经陷落了啊!”主簿王弘轻声的说道。

“这些百济、三韩蛮虽然来势汹汹,但却都是在心中畏惧我军。”吴信依旧好整以暇的擦拭着一柄宝剑。

“一个多月的时间,竟然才打到提奚城外,可谓是小心的很啊。”

“要是我军出现的太早,说不定大半蛮夷就跑了,一入山岭之中,又是得数年才能肃清。”

“但如果提奚城危难,援军依旧不至的话,这些蛮夷肯定以为本将因兵力缺乏,而怯懦了,这样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待其猖狂无备之时,也正是本将军出击之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