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之血时代 > 第119章 两姓之好 二

五胡之血时代 第119章 两姓之好 二

作者:疯狗先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5:31

第119章 两姓之好 二

并州,平阳。

平阳自前汉开始,就是并州地界上的大城,只不过再从魏武帝迁徙南匈奴入并州以后,平阳这里就几乎成了左部匈奴的地盘。

等到刘渊率领五部匈奴起兵反叛,就直接把平阳当做了匈奴汉国的都城。

平阳城的郊外,匈奴汉国的侍中、御史大夫都在等待一个重要人物的到来。

很快,在道路的远处,一片旗帜闪入了众人的视野。

在几十名南匈奴骑兵的带领下,一群衣衫甲胄不整的骑兵来到了跟前。

为首一人,一双豹眼凶恶,正是从青州一路转战兖州、徐州、豫州、司隶的王弥。

看到王弥到来,奉匈奴汉王刘渊前来迎接的御史大夫赶紧,上前施礼慰劳。

“下官御史大夫陈隽,奉大王之命,特来恭迎王将军!”

王弥与刘渊早年间就有交往,算是一起在洛阳的老交情了。他跟迎候使客气的说道。

“王弥败军之将,还劳烦汉王派遣诸君迎候,实在是不敢当啊。”

此番王弥来平阳,正是来投靠匈奴汉王刘渊的,他在洛阳城外一败再败,等到他败逃七里涧,身边只剩下了数百人了,之前裹挟招揽的流民军全都丧失殆尽。

眼看着走投无路,王弥终于下定决心投靠在并州自立的匈奴人刘渊,虽然投靠一个胡人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如今的王弥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本来王弥还担心,自己败军之将得不到匈奴人的重视,但是在来的路上,王弥听说了凉州猛男北宫纯率领千余人凉州马军在河东大败匈奴刘聪,刘聪身为匈奴汉国第一战将也损失惨重,如此说来王弥的败绩似乎算不得什么了。

“汉王让我转告将军,已经在平阳城中给将军准备好了府邸,如今汉王亲自在府邸中,拂席洗爵,敬待将军。”

那御史大夫说道。

“哈哈哈,好,那咱们就赶紧进城,不能让汉王等的太久啊。”

王弥一听这个御史大夫的话,心中大喜,汉王刘渊的这么一副姿态,充分说明了对于自己的重视,自己之前担心的被匈奴人冷落,乃至吞并的情况应该不会发生了。

等到王弥跟随匈奴汉国的使者进入平阳城,来到了刘渊给他准备的府邸后,就见到了匈奴汉王刘渊。

刘渊的身边侍立了一大群人,其中有晋制衣冠的人,也有匈奴打扮的武士。

王弥见到排场气势逼人的刘渊,虽然心中并不十分情愿,但还是立刻大礼canbai。

头发花白,已经有了老态之相的刘渊见状,不禁心中暗暗得意。

匈奴汉王刘渊当即宣布,任命王弥为匈奴汉国的司隶校尉、侍中、特进,王弥的弟弟王桑为散骑侍郎,其余部将也都一一作了封赏。

在随后的宴席中,已经屡次攻打洛阳失败的刘渊,开始与王弥讨论如何再一次攻打洛阳。

“大王,洛阳周围地势狭小,附近的不足以供应城中巨量人口,只要能派遣几路兵马截断冀州、豫州、徐州对洛阳的支援,那么洛阳根本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王弥颇有心得说道,在之前来的路上,王弥早就已经想好了匈奴刘渊肯定会询问自己这一方面的问题,毕竟纠合了五部匈奴实力的汉国数次进攻洛阳失败,肯定非常影响军中的士气。

“可我汉国初立,只拥有半个并州之地,北有晋刘琨和拓跋部的威胁,实在是没有这么多的兵力去远攻这么多地方啊。”

刘渊说道。

匈奴汉国虽然对晋朝一直保持攻势,但这两年也不过一直在黄河和太行上之间打转转,根本没有占据太多的地盘,也就是匈奴人如今都被整合到了一起,军事力量相对有些实力。

“我听说大王手下,有一个羯人将军,名叫石勒?”

“正是,石勒年轻勇武,想不到你也听说过他。”

如今的石勒在招揽了太行山去的羯胡群盗之后,已经是颇有实力的一股实力。

“我的意思就是,像石勒一样招揽那些群盗反贼,一同归入大王的麾下,然后去骚扰晋国的各个州郡,让他们无暇顾及洛阳,然后再合围洛阳,这样一来必能攻破晋都。”

“可是,这种人毕竟数量有限,如何能有那么多的人数,同时进攻袭扰几州之地呢?”

刘渊当然知道这么方法,他也一直在积极招揽这些各路胡人,不仅是本族的匈奴人,就连氐人、羌人、羯人、契胡等各路胡人都一概拉拢,甚至为了拉拢氐人首领单征,刘渊还一再有意无意的表示,他与妻子单氏生的小儿子,聪明伶俐也是继承人的可选之人。

“哈哈哈,大王不要担心这个,这中原之中,可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各个州郡的晋民不都是可以为我所用吗?”

王弥哈哈一笑,根本不觉得刘渊担心的事情算是多大的问题。

“哦?贤弟,有何方法,让这些晋人追随我汉国?”刘渊亲切的唤着王弥。

“晋人百姓在意者,无非是故土和家眷,那就把他们故土的田地房屋统统毁掉,把他们的家眷置于我们的刀qiang之下,这样一来他们肯定就乖乖的追随我们。”王弥用平常语气说道。

随后,王弥又向刘渊分享了他在徐州和豫州,是如何毁掉一个郡县的田地、屋舍,把那些平常百姓变成流民,继而变成跟随自己求活的流寇。

刘渊和王弥说至酣畅之处,齐齐举杯痛饮,仿佛两人商议的让万家黎民家破人亡的计划,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业。

在匈奴汉国一众胡汉官吏的劝饮下,王弥和刘渊很快就喝的微醉。

刘渊开始向王弥询问,山东诸州的情形和晋朝军将的为人能力。

当王弥把司马越这些晋朝宗室大肆嘲讽了一通后,表示如今司马越虽然拥有数万中军和十多万随行百官,但将帅无能,士兵疲惫,天天周转在已经被打烂的兖州、豫州,已经没有多少潜力。

如今真正有潜力的州郡是幽州、凉州、青州。

刘渊在听到此话后,深表同感,不过对于远隔千里的青州,刘渊并不是很了解。

他向王弥细细询问了一番青州的情况,知道了还有一个王弥之前的同伙,东莱贼刘预的事情之后,刘渊轻轻的说道。

“东莱刘预,这么说来,也算是一员虎将。”

刘渊想了一想,继续说道。

“我们接下来就要进攻冀州,要是能把这个刘预拉拢过来,到时候贤弟和石勒出太行进攻冀西,刘预渡河水进攻冀东,那岂不是事半功倍,几乎可以一战定河北!”

刘渊说完,越想越觉得要是这能如此,那简直就是太好了,到时候匈奴汉国就拥有了横跨三州的资本,三面南下进攻,肯定能把司马家的一群酒囊饭袋打的跪地投降。

王弥听了刘渊的话,心中并不觉能把刘预拉拢到匈奴人的旗下,不过,如今寄人篱下,王弥也不好去破坏刘渊的兴致,也就没有出言置疑。

醉醺醺的刘渊甚至开始计划,要让何人去出使青州,完成这个拉拢招揽刘预的任务,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官职爵位。

这时候,听到刘渊的话,在一旁陪侍的匈奴丞相刘宣,开口说道。

“大单于,这青州的刘预远隔千里,未必知道我汉国的雄威,就算是派人去拉拢也未必会有作用,而且要是不成功的话,恐怕还会堕了我汉国的威名。”

这个刘宣是匈奴汉王刘渊的叔祖父,威望极高又老谋深算,一直深得刘渊敬重,听到刘宣的话后,刘渊也对于此事暂时放下了,不过在他的心中却一直留下了刘预这个名字,仿佛冥冥之中会发生一些什么。

青州,临淄。

在原本打算,狠狠敲诈了一笔东海王司马越之后,刘预发现这个掌控晋朝大权的太傅司马越,简直比自己还要穷,除了能给刘预提供一堆堆的空白委任制令以外,其他的钱帛、粮食等有用的物资什么都提供不了,甚至在刘预手下商行卖给他们食盐之后,也没有钱帛,而是用了一批工匠抵偿的。

刘预在济南郡留下了心腹部将董平,让他守卫这个青州的咽喉要地,而后刘预就率领大军回到了青州郡治临淄。

当刘预刚刚回到临淄之后,就得知司马越带领大军迁徙到了濮阳,在发现濮阳也是一穷二白缺乏粮草之后,又迁徙到了荥阳。

而荥阳距离洛阳的距离,就非常的近了,看到东海王司马越率领大军几乎驻扎到了自己眼皮底下,在洛阳的苟晞就再也不敢无视他了。

原本苟晞联合北宫纯,在河东几次击败匈奴人,眼看就要收复大批失地,现在也顾不得继续讨伐匈奴人,而是率领军队回到了洛阳城中,严防死守,就怕东海王司马越突然发难,进攻洛阳,把司马炽这个皇帝抢走。

北宫纯和苟晞这两个当世名将,原本讨伐匈奴一片形势大好,进行到一半,苟晞却突然率领大军返回洛阳,兵力薄弱的北宫纯虽然气愤无奈,却也只能跟随苟晞返回洛阳,自此之后,原本惺惺相惜的北宫纯和苟晞两人就变的疏离起来。

虽然东海王司马越心中一直觉得是苟晞背叛了自己,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但是因为匈奴人的攻势越来越强,关中、豫州、冀州都已经无暇响应司马越讨伐苟晞的号召。

当司马越一想到,自己要单独面对苟晞这种当世名将的之后,司马越就守在了粮草充足的荥阳,丝毫不敢再提讨伐苟晞的事情。

因为各方的顾忌,使得整个北方数州,竟然在一个月内没有发生战事,让各方的百姓得享片刻的安宁。

不过,很快更大的战事兵灾就来了。

永嘉二年,九月。

匈奴汉国将领王弥、石勒二人,分别统帅两万军队,从太行关陉而东,寇略豫州魏郡、冀州赵郡。

豫州刺史裴宪在白马抵抗王弥,车骑将军王堪在东燕抵抗石勒,双方拉锯互攻,附近十余万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向北逃往幽州,或者渡过黄河逃往青州。

面对大规模涌入青州的流民,刘预的心中不禁的又喜又忧。

喜的是有了更多的人口,就有了更多的兵源和劳力。

而刘预忧愁的事情是如今的时节可是到了九月份了,已经是中秋之后,今天的粮食早就收获完毕了,本就勉强支撑的粮食又要再分给这些新来的流民一些,更加捉襟见肘了。

这些流民除了随身携带了部分粮食之外,要想熬过即将到来的冬天,就需要青州地方给他们提供粮食、房屋、衣物来渡过冬天,不然的话这数万人口要么在冬天冻饿而死,要么就继续流浪迁徙到南方了。

就在刘预懊恼,为何每年的冬天都是这么难熬,都要为粮食补给而忧愁的时候,另外一桩令他棘手的事情却找上了门来。

一个幽州都督王浚派来的使者,刚刚来到青州。

这个使者在之前与刘预有过一面之缘,是王浚麾下的游姓子弟。

王浚的使者,见到刘预之后,一开口说出此来的目的,就把刘预吓了一大跳。

“什么?!来给我做媒?”

在听到王浚的使者,竟然千里迢迢来给自己做媒之后,刘预忍不住的惊呼。

王浚派人给自己做媒,做什么媒,给什么人做媒,这都让刘预有些想不明白。

使者不慌不忙,甚至笑眯眯的说道。

“将军位列上卿,却一直未娶妻,原本应该是遗憾,不过如今看来确实一件大好事啊。”

使者侃侃而谈,继续说道,“我家博陵郡公有一女郎,年已十四,蕙质兰心,善学诗书,高门贵女,实在是与将军天作之合的佳偶之选啊。”

刘预一听,原来是王浚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啊,不过,这个王浚这是想得哪一出,自己与他从来都是毫无交情,为何会如此手段拉拢自己呢?

“鄙人最近忽然想起来,曾经与将军长兄同窗游学,咱们算是故旧之交。”这个使者见刘预一脸疑惑,继续解释道。

“这王都督嫁女,可不仅是两姓之好,更是为了幽、青二州之好。”...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