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都督 > 第907章 天启的决断

大明都督 第907章 天启的决断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8

第907章 天启的决断

天启皇帝越来越勤政了,这让许多真心为国的大臣们欢欣无比,尤其是他的经筵听讲,更是让大儒们感觉到天启这个皇帝学生是孺子可教,于是不管是担任的所有讲师们的三党任何人,都开始欢欣鼓舞。不管党派如何争斗,能教导出一个中兴明主,都会被留名青史的,这是文臣们的最高追求。

这一次的集英殿的经筵结束,讲师大儒们已经感觉到精疲力尽,因为现在的天启,不但听,而且还问。有时候问的东西非常深奥,让一些大儒帝师们感觉到穷于应付。所以,这次经筵之后,大儒帝师们赶紧纷纷告辞,准备回家养养精神,以便应付下一个被提问的困难。

一个倦怠的皇上让大家操心,但一个勤政的皇上让大家闹心啊。

结果正在大家起身告辞的时候,天启却没动,直接吩咐,继续进行平台召对,让外面等着的大臣都进来,进行国事咨询。

大儒们只能站着,参加这次的召对。

有事情汇报的文武鱼贯而入,行了常礼之后,两面站定,装备皇上垂询。

天启却没有询问国事,只是皱着眉,支着下巴,满脸疑惑的突然问了一个让大家措手不及的故事:“诸位爱卿师傅,重耳杀怀公而自立,当时得到了秦国的支持,结果成就五霸,不知道重耳是对还是错,秦穆公是对是错。”

重耳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后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后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这事情大家都知道,但这个时候天启询问这个问题,大家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解释了。因为所有的人都是人精,大家立刻就明白,天启是用这个故事,来说朝鲜,来解决一直争论不休的对待朝鲜的问题。

李倧政变,被正统的文人官员定性为篡位谋逆,虽然已经成为事实,但大家还是为了维护正统,坚决不答应天启对李倧出册封。

这个时期,在朝堂已经争吵了三个月了,东林是坚定的反对派,因为,东林之所以占据朝堂最大的话语权,就是因为他们他们占据着道德和大义的制高点,他们在维护正统,也就是一个王朝的根基。

实用主义者孤臣党,则是秉承了毛文龙的意思,用实用的精神,坚决的支持承认李倧为朝鲜国王,以稳定朝鲜局势,以联合朝鲜抗金。

其实孤臣党说的也绝对的对,这是从现实出发的。

李倧推翻的那个光海君,的确不是东西。在光海君继位后,对王位威胁者不断展开肃清,杀人无数,也算是倒行逆施。

这其实和大明也没有什么关系,人家一家人杀来杀去的,大家也管不着。

但是,光海君对大明和后金的策略,其实是对大明真的没有半点益处。

光海君对明和后金是拒绝援助明朝,秘密书信后金,在大明极力封死后金的情况下,这个家伙直接开通了朝鲜的贸易渠道,等于变相的支持后金建奴。

而李倧一直是大明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最反对建奴的,如此,其实李倧上位,还是对大明有利的。

但这个年代要命就要命在,一个正统的坎就绕不过去。

天启挽留了诸位大儒师傅,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当然知道,这又是一个朝局的决策,天启在虚心的请教下,其实已经通过这个提问故事,在向大家表明,他已经有了决断。

皇上有了决断是好事,但决断要是不附和最大利益集团,那就是一个坏事难。乾纲独断,在永乐之后,内阁和文官集团强势崛起之后,就再也不存在了,而在土木堡之变,勋贵集团集体覆灭之后,状况更甚了。也就是说,在内阁开始强势崛起之后,其实就是文臣在利用内阁和和皇帝争夺权利,结果就是,文臣话语权越来越强,皇帝的话语权越来越弱,最后到了这几十年,再出了于谦张居正几个杰出的强臣之后,皇帝几乎就没了话语权。你还乾纲独断?你连放个屁,都得内阁准许。

也正是如此,在太平年间,才出了几代其实是可有可无的了大明的皇帝,只要强臣把控,内阁运转正常,大明依旧兴旺发达。从这一点上看,皇权过于强势,对这个老大帝国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内阁掌权,就当然会出现派系,互不服输,于是,政务上也就难免的出现了扯皮和党争现象,为反对而反对,慢慢的成为了各党派的绝对座右铭,就好像后是的台湾一样,最终在这种偏执的理念里,消耗了一国国力,乃至国运。

而在乱世之中,需要团结一致,做事需要雷厉风行,这样,就需要一个乾纲独断的人来,于是,在乱世,上需要一个强势的皇帝的,这就好比后世,一个国家每有战事,立刻形成战时总统的原因,而所谓的内阁两院,就不再是决策者,而是战时幕僚。天启,正处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需要一个强势的皇帝,一个善于拾遗补缺的幕僚内阁。

就在群臣患得患失之中,天启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手札,对着大家摇摆了一下,语气平和,充满了请教,但意思里已经是意志坚决的说:“昨天,毛帅给朕写了一封信,不是奏折,是信,这是我们君臣之间的交流。”

一个臣子的奏折,被皇上说成一封两个朋友之间的信件往来,这已经超越了臣子和君王的界限,也因此大家这次算是彻底的明白了,天启对毛文龙的倚重,毛文龙对皇帝影响了。

天启不等诸位大儒和师傅大臣回答,就拿着毛文龙的信,背着手,走下台阶御案,慢慢的道:“毛帅给朕讲了一个故事,其实也没有什么深意,就是重耳的故事,这让朕一夜没有安枕。”

在座大儒就更加欣慰了,一个贪恋木匠的皇帝,开始为国事而彻夜不眠了,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变化,这绝对可以大书特书的事情。

“诸位师傅也知道,重耳复国,其实也是杀了正统的侄子怀公,才成就了春秋霸业,这和李倧是如此相似。”

看到大家没有回应,也实在是没法回应,在正统的儒学里,重耳是叛逆,但他取得的辉煌也被儒学推崇,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谁也说不清的事情。

“而当时面对重耳的复国,秦穆公却是出力不小,没有秦穆公的支持,重耳根本就不能复国。”

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而也就是因为如此,坚持正统的儒生对重耳,对秦穆公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因为,不管是秦穆公还是重耳,虽然在道义上有所欠缺,但两个人都是春秋时期,成就最大的两个人,是非功过,实在是说不清。

“那么,现在的李倧,虽然也是推翻伯父,在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但在现实里,对我们内忧外患的大明,却是有着实际的意义的,因为他一直坚持亲明恶金。”

一个东林派的大儒就越听越不是滋味,于是站出来想要反驳。

但天启却一摆手道:“师傅想说什么朕是知道的,但朕更知道,大明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建奴已经成了我们的心腹之患,解决建奴后金,是我们大明的当务之急。而朝鲜对建奴的态度,关乎到整个战略,朝鲜对毛帅的东江镇的重要,更是关乎整个大明对后金建奴的态势。辽西关宁,让朕真的很失望。”然后痛苦的摇头:“建奴再入京畿的故事绝对不能再重演啦.”

此言一出,全场默然,这是天启第一次表示了对孙师傅的抱怨,但也的确是事实。

“为了复辽,朕应该做一回秦穆公。”

这个话一出,大家肃然。

“所以,朕今天决定,对于朝鲜的事情,大家不要再争吵了,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复辽,朕今日就乾纲独断,决定承认李倧的地位,决定让毛帅出兵朝鲜,帮助李倧平叛。”

几个大儒还想站出来说什么,天启淡然,但神情坚决的道:“是非功过,后人评说,朕担着,与诸位爱卿师傅无关。”

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叶向高和韩爌高兴的看到,皇帝变了,不是变的独断专行,而是变得有担当,有主见了,这才是中兴之主的气度。

毛文龙的目的达到了,这也不知道对大明是好是坏,也不知道这个家伙,借着这个借口,又兴起什么样的幺蛾子。

不过不管他兴起什么样的幺蛾子,只要对大明有利,就随他去吧,反正最终这种事,不是内阁,而是皇帝给他擦屁,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