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都督 > 第1181章 意见分歧

大明都督 第1181章 意见分歧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8

第1181章 意见分歧

现在,草原中的三个顶尖的人,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毛成勇代表的是草原军团,刘兴贤代表的是奴儿甘都司,马维忠,将是以朝廷内阁的形式出现,对那些由他亲自封的王爷们继续进行宣抚,也就是说,内阁派他出来,并不是没有目的的。

内阁一共7个人,除了首辅总揽全局之外,其他的各个阁老,其实都代表着一个部门的利益,这是优胜劣汰竞争的结局,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在内阁里有自己的一个代表,争取一个话语权。而同时,这些阁臣们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势力,就比如说,杨嗣昌虽然是首辅,但它代表的是西北的利益,现在内阁唯一的一个老人沈光祚,代表的就是西南这里。而这个年轻的马维忠,因为几次出使草原,也就自然而然的代表了草原的利益。

而刘兴贤,被毛文龙举荐为奴儿干都司的指挥使,自然而然就要代表蒙古东部的各个部落的利益。所以,在毛承勇代表草原军团的显示状况,而马维忠出于维护刚刚接受大明统治的王爷们利益。两个人出现分歧的时候,刘兴贤的意见,将是决定两个人的决定最终谁能占上风。

刘兴贤慢条斯理的道:“小毛帅从军队方面考虑,的确应该这么做,为了保证京畿的安全,我们的确应该将这群乌合之众,撤退到喜峰口去,和那里的边军会合,将这一段长城结成一个坚固的篱笆,一面防守,一面训练整合,最终完成一个钢铁一样的团体,再次出击。”

马维忠立刻一拍手:“在我们必败无疑的情况下,这是最稳妥的办法,曹帅当初的那场惨败,绝对不能再出现。”然后痛心疾首的道:“当初曹帅惨败,并不是因为他丢了多少物资,也不是他损失了多少人马,而是因为他的军团覆灭,在没有的林丹汗成为缓冲之地之后,整个长城就暴露在皇太极的面前,这才是最可怕的后果。”

毛文龙就给了马维忠一个嘉许的目光。

身处庙堂之中,当然要高瞻远瞩,现在看来,屁股决定了他的脑袋,他已经开始从大局考虑问题了。

马维忠说的对,林丹汗有野心,但他的野心在那一段时间,一直在长城以北。林丹汗掌握着上千万牧民,近百万的勇士,虽然这个人自大才疏,但他抱定了一个最根本的目标,那就是在不断的努力统一蒙古,和崛起的建州女真争夺蒙古的部族。纵观他整个人生的历史,他一直在和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个父子斗,这也等变相的保护了大明的北方。

只是他最终没有斗过皇太极,被皇太极直接撵到了青海去,再加上袁崇焕自毁长城,杀了扯皇太极后腿的毛文龙,结果皇太极就从蒙古直接扑向了长城,然后三次侵略大明的京畿,彻底的打掉了汉人的自信。

现在,林丹汗并没有得到大明的容忍,但是他在表露出对中原的窥视之后,被已经中兴强大起来的大明朝廷,直接给撵到了青海高原,这就等于替皇太极扫清了蒙古的障碍。

现在堵在皇太极通过长城进攻京畿道路的,不再是上千万蒙古人,而是这个孤单的草原军团。而一旦这个军团再次覆灭,自己来的时候看到边军的状况,皇太极就可以直接带着队伍,越过长城,历史上的灾难就会再次出现。

而一旦皇太极越过长城,他的历史结局依旧不会改变,但他依旧会获得他想获得的东西。

就比如说后世,皇太极第1次进入京畿所掳掠的收获,就非常可观,根据皇太极后来自己的历史写的,得银二百四十万,粮草无算,掳掠奴隶四十五万,其中工匠达到了十万。也正是这第1次的抢掠,不但让满清得到了甜头,最主要的是奠定了他丰厚的家底,成就了他强悍的实力。

现在的现实是,毛承勇这个草原军团,取代了林丹汗原先的作用,成为在草原方面,大明的北方唯一的藩篱,一旦按照毛成勇的计划,将军队撤回去,这道藩篱就等于没了,就等于让皇太极的精锐部队,直接顶到了帝都的鼻子底下。

现在大明朝廷,的确是外强中干,面对满清的三大集团,的确是气势汹汹,强悍无比,但这都是鸡蛋外面的壳。

而只要越过这个壳,大明的内地,就虚弱的不可想象。虽然八贤王主持了整顿卫所的工作。整顿的方式是,不是将所有的卫所都变成强军,而是为了国家省了许多费用,将几个卫所合并成一个,就比如说京畿24卫,现在只整编出来10个,三个府才有一个。虽然精兵简政了,虽然战斗力提高了,但也显得兵力空虚了,处处都是漏洞了。

所以,为了京畿的安全,大明外面的这个鸡蛋壳,是绝对不能被打破的,一旦被打破,整只鸡蛋就彻底的被搅乱了,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但刘兴贤下面的话,却更加有道理:“但是我们刚刚宣布恢复奴儿干都司,我们刚刚封那些部落的首领为王,他们也刚刚表示了对我们大明朝廷的忠诚和归附,一旦我们放弃了对他们的保护,在没有了一个统一的首领的情况下,个个平等的蒙古王爷,就是真正的一盘散沙,根本组织不起来一个抵抗满清的集团,那么他们就将被奴役,被屠杀,最终不得不再一次投降满清,成为他们攻打大明的帮凶。”

毛文龙就又给了他一个嘉许的目光。

刘兴贤说的绝对有道理。

灭掉了林丹汗,大明拓展了千万里的土地,收复了蒙古几百万上千万的人口。而为了解除他们未来的威胁,推行的平级封王的制度,目的就是要让蒙古人成为一盘散沙,再也不可能凝聚成一团,对整个大明产生威胁。

事情就是这样,有利就有弊,利弊之间随时可以互相调换,塞翁失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整个蒙古族人,能够凝聚在一起的时候,虽然对大明帝国产生了威胁,但同时也成为大明帝国在北方和满清的一个缓冲之地。结果威胁没有了,缓冲之地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那么保护这块缓冲之地,就只能大明朝廷亲自赤膊上阵,这也就是组建草原军团的目的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