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都督 > 第1168章 让人气馁的对比

大明都督 第1168章 让人气馁的对比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8

第1168章 让人气馁的对比

知道真相也已经晚了,如果再不跟上大明军备竞赛的步伐,那就更晚了,现在皇太极知道了,当初毛文龙告诉了自己的宿命,其实就是想要自己连诸侯都做不成,他是往死里逼自己啊。

不过现在皇太极和大明搞军备竞赛还有资本,那就是他曾经的缴获。

这种缴获来至两个部分。

第一个就是上次战役中对大明的缴获。

草原军团曹文诏所储备的物资,简直用不能形容来形容。预计十五万骑兵部队过冬的粮草和准备发放的饷银用度,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单单就是发放饷银用度的银元一百万之多。而储备的人吃马嚼的粮草就足有百万石,再加上军械,这些军械就足够满清八旗装备二十万大军。而后来围点打援截获的粮草,更是海量。

这一场歼灭草原军团的大胜,已经就足可以让满清八旗过上一年充足的日子了,足可以和当初努尔哈赤广宁之战,劫掠觉华岛相提并论而胜两倍。

而关宁铁骑的装备好的简直令人发指。关宁丢在广宁外五万将士,而满清历来有打扫战场大搬家的习惯。而大明除了穷到家的东江镇,都是富人的习惯,根本没有收集战场遗留的习惯,对他们来说,战场遗留的,都是无足轻重的,反正,朝廷会给自己更好的。关宁退去,于是满清冲上了曾经的战场,那是小到关宁将士遗骸上的鞋袜,大到他们带着的马槽石磨,那是一点不留。最让八旗将士欢呼的是关宁那一套套精美的铁甲,真的是有钱也难以买到的宝贝。还有那出产自东江镇军工厂的战刀,每一把都可称为百炼宝刀。这样,让八旗的装备等级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

毛文龙进击沈阳,他最终是被八旗追着屁股打出去的,他们丢在战场上来不及收走的燧发枪,就自然成为了大金将士的缴获宝贝。两万多杆燧发枪,让皇太极的侍卫亲军全部换装成火器营。这次战役让大清虽然丢了鞍山铁厂,但凭借其缴获,在武器上,大金最少能支持两年不缺。

现在皇太极是拿着大明的缴获,在和大明搞军备竞赛,感觉到轻松自如的很。

重新补充八旗,这是必须的。

但镶蓝旗和正红旗两次被歼灭,这次连大旗和旗主都战死了,再建,大家都认为非常晦气,于是,干脆,就六个旗完事了。不过每一个旗,由原先最多的一万五千旗丁,全部扩充到两万。

十二万八旗勇士,足可以藐视天下了。关宁铁骑,依旧处在被碾压的状况。

再建蒙古八旗,每支由原先的一万,全部扩充到两万。这样,就足可以和大明新建的草原军团相抗衡了。

新护军,撤销,因为汉人还是靠不住,直接让他们去种地,去生产生活用品。

而在三江平原屯垦的朝鲜人里,征募十五万新附军,多尔衮的教导营,扩充为一万。他们的装备,非常好解决,每人一根木杆,也叫棒子,反正他们本身就是棒子,实至名归。

这些新附军主要面对的就是东江镇。现在,对东江镇的策略就是防守。

皇太极沿着牛庄(营口)辽中,辽阳,大兴,宽甸,筑成一道依靠山势的筑垒防线,将毛文龙的辽南和辽东隔绝开,让朝鲜棒子军,配备佟养性的炮兵,对这些要地山口进行严防死守。

从这一点上看,尽管皇太极每日在朝堂上对东江镇喊打喊杀,其实已经认怂了。

对东江镇认怂,不等于对草原军团和关宁认怂。尤其是关宁,从起兵以来,大清八旗就一直对关宁采取按在地上摩擦的态势,无论是在战力上还是心理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动的。

所以,在整编完毕之后,皇太极颁布了大清最近几年的策略,那就是,南守,北攻,中骚扰,趁机夺回广宁的策略。

现在,大明的南面东江镇,可谓是兵强马壮钱粮丰足,最是强悍,动不得,只要能守住就成。

中部关宁,虽然大家在战斗力还有心理上占据优势,但关宁有地形优势,一时半会儿拿他没有奈何。草原军团其实是最弱的。不但没有地势可以依靠,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成份最复杂,即便毛承勇再能收蒙古人心,但不是一个娘生的兄弟,是无论如何也拧不到一块的。

所以,扩展疆土,聚敛人口,增强实力,就必须可这个软柿子捏,打开这里的缺口。

于是,在天启十年秋,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候,皇太极准备御驾亲征,带着自己的两黄旗,配备上蒙古八旗全部,各部一半,对大红庙的草原集团,进行进攻。

毛文龙将自己的义子毛承勇放到了草原上,虽然有刘兴贤帮衬,但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于是,趁着东江镇大扩军,诸事步入正轨,自己也懒得在这里指手画脚,于是就决定,向朝堂告个假,带着草原急需的食盐和毛承勇急需的器械,去草原一趟。一来散散心,二来看看这俩个小年轻,不,应该是三个小年轻做的怎么样。

中国的政治一直是老人政治,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正是这个制度,虽然让中原文明进取不足,但也一脉相承,四平八稳的走到了今日,而没有如其他那三大古老民族那样,自己作妖把自己作死。

但因为上次的京城政变,天雷炸死了一批,羞愧自杀了上百,因此获罪而免职了一批,再加上虽然万岁没有追究,但毕竟还要点脸的人还是自动辞官隐退一批,所以,站在朝堂上的老的,一扫而光,就只能拿这些年轻的顶上了。

结果正是因为年轻的顶上了,才有了这沉闷腐朽的老大帝国的焕发青春充满活力,而当这些小年轻的真正步入老年,那还需要四五十年,那时候,现在执行的政策已经成熟稳固,后来者想要变动也不可能了。

所以,大家就欣喜并担忧的看着这些小年轻的成长壮大。

就比如这一地军团的三个人,毛承勇今年不过才二十八,刘兴贤更小,只有二十三。宣抚草原的次铺马维忠是他们中最年长的,但年纪也不过三十一。他们三个带着十几万大军对阵皇太极,毛文龙实在不放心,他想看看,听听,指点指点。

好为人师啊,这毛病就改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