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都督 > 第1397章 天启落水

大明都督 第1397章 天启落水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8

第1397章 天启落水

天启皇帝和内阁很头疼,这一点毋庸置疑。

自从草原战争胜利之后,原则上这是一场属于天启自己的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彻底的解决了历朝历代祖宗没有解决的北方困扰。真正将漠南漠北纳入了大明的版图,向北开疆拓土上千里,实现了历朝历代祖宗没有实现的奋斗目标,这是应该让天启皇帝骄傲的事情。

但是在获知林丹汗的百万部族军,被追杀的只剩下三万,歼灭,是的,是歼灭了九十多万,这当然因为林丹汗的部族全民皆兵,等于歼灭老少妇孺合计九十多万后,天启皇帝并没有骄傲和兴奋,反倒显得垂头丧气。在将这开疆拓土的大好消息祭告太庙的时候,在如此隆重的祭祀事情上,天启皇帝都没有亲自参加,而是让太子,以及自己的弟弟八贤王主持。

这是一个非常反常的举动,按照大礼仪,在皇帝只要能动的情况下,这样最重要的祭祀是绝对不能用别人代替的,因为在祭祀的过程中,蕴含着太多的政治信息。

但这并不是所有的臣子们最担心的,因为他们更担心的是皇帝的身体。

皇帝越来越睡不安稳了,失眠已经成了他的顽疾。难得的睡下,却每每在梦中惊醒。身体越来越消瘦,每日的茶饭越来越少,神情也变得恍惚起来。在天不亮的时候,他就会晃晃荡荡的在皇宫里漫无目的的走。然后在皇宫打开的时候,非常自然的让自己的弟弟进宫,然后就让自己的弟弟抱着太子,坐在他的对面,他就那么静静的看着这爷两个,一看几乎就是一天。

所有的大臣都知道,这是非常仁厚的皇帝,在对杀了草原接近百万生命的内疚和自责。

那是心病,群臣嫔妃乃至老太妃,包括宫女太监,所有的人都在全力以赴的开解,但天启皇帝只是惨淡的一笑,然后继续恍恍惚惚的四处晃荡。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传进了皇城,辽西的关宁铁骑,收服了广宁,大明对建奴的整个战略态势,彻底的扭转了。

面对着关乎国运的天大胜利,当禀报给天启皇帝的时候,皇帝并没有为此开心,只是拿着战报愣了一下,然后说道:“向天下公布这个决定性的胜利,给每一个百姓赏100钱。”

魏忠贤就一咧嘴:“万岁,天下百姓亿兆啊,那最少要一千万的银元啊。”

天启刚刚提起来的精神就又黯淡下去:“自打朕登基以来,天灾**接连不断,死在战争中的,死在天灾中的,死在瘟疫中的何止千万?再加上移民出去的,流亡海外的,现在全天下的人口还能有五六千万就已经不错了。而我们这次草原战争,所抢掠的何止于两三千万?这些钱存在咱们的账户里,有什么用?这是造孽钱,就将他们丢出去吧,就算是为我赎罪。”

一听到赎罪这两个字,王振和魏忠贤的眼泪就又下来了,国家兴盛,但是皇帝却背负上了巨大的罪孽感,看着一天天销售颓废下去的皇帝,谁不痛心疾首?

3月份的时候,东江镇大捷报到了天启这里。

往日天启皇帝一听到他崇拜的毛帅,哪怕是打了一个小小的胜仗,都会欢欣鼓舞的在皇宫里跑上几圈。结果这一次听到一战歼灭10万真建奴的好消息,天启也不过是欢喜的多吃了一碗饭,然后再次向天下撒了一遍钱,也就没了下文。

杨嗣昌就没事找事的找皇帝请求:“两场大捷,立功的将士无数,请万岁决定对前方将士的封赏。”这一点非常关键,但其实内阁和兵部加上吏部就能解决,但杨嗣昌非要拉上天启皇帝,不过是想给他找一点缠头的事,分散一下他的精神。

结果天启皇帝就恍恍惚惚的点头:“对呀对呀,草原曹文诏,辽东洪承畴,东江毛文龙,早就应该封赏了,这事儿就交给八贤王协助太子去办吧。”然后就背着手,低着头,在一脸愁苦的皇后陪伴下,继续漫无目的的乱走,走不了几步,就长叹一声。

这可不行,恩从上出,虽然带着太子爷说的过去,但太子还在吃奶呢,他能代表什么?八贤王?绝对不行。所以,虽然杨嗣昌不说,但内阁也没有让八贤王参和,这事还说放一放吧。

杨嗣昌就再次建议:“皇上,按照规定,您可以带上一个妃子,巡游天下半月,臣建议,这一次去山西,顺便看一看晋祠啊什么的风光,祭拜一下炎黄陵寝。”

天启就点点头,淡然道:“让八贤王代替朕去吧。”

就站住了脚步,遥望着西北,最终长叹一声:“蒙古人也是炎黄一脉,我如此做为,我还有何面目面见我们的祖先啊。”

杨嗣昌简直痛苦的快哭了,这个皇帝明显的又犯老毛病了,什么事情又都交给朱由检去做了。

“皇上,杀林丹汗部九十多万,那也是因为战争,战争就是这样的,即便杀戮过重,那也是统帅曹文诏过于残忍,和万岁您何干?”杨嗣昌不得不老生常谈。

“唉——若当初我要是好好的约束一下,也不至于如此,其实还不是我默许的结果。”

一个仁厚的好皇帝,是现在大明最需要的,但这种仁厚过了,就是坏事了。

杨嗣昌只能仰天长叹:“这大明,怎么就没点天灾**什么的,能让皇帝去亲自赈灾啊。”

可也是怪了,头几年每一年地震洪水旱灾频繁不断,但从头年到今年,各地竟然太平无事。而各地百业具兴,人们安居乐业,连找个借口让皇帝出去散散心的机会借口都没有。

杨嗣昌就一边打自己的嘴巴,一面喃喃自语:“老天爷呀,弄出点灾害吧,但是不能大,不能死人,不能毁坏房屋,不能时间过久,不能——”

天空中就出了一声闷吼:“这么多要求,你让我怎么降临灾害?”

杨嗣昌就真的没辙了。

而最让文武大臣们担心的事情,就是这个皇帝又开始厌倦这个皇位了,又开始扶持他的弟弟。但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太子在逐渐的长大,并且没灾没难,天启皇帝的意思更倾向于让自己的弟弟成为摄政王。

但这并不是让群臣们放心的关键,虽然经过闭门思过之后,朱由检的偏激性格有所改变,但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对于朱由检成为摄政王,也就是实际的皇帝,大家充满了担心。

现在这个老大帝国,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所在,向左还是向右,再一次被提到了日思议程上。现在的老大帝国,已经不再像前两年那样,需要一个锐意进取乾纲独断的皇帝,随着内阁制度的完善,年轻有为的大臣兢兢业业高效运转,现在的帝国需要的是一个,中庸平和敦厚仁厚爱民的皇帝。

而这个皇帝就应该是天启。而绝对不应该是任何其他人。

所以每一天内阁的值班房里,日夜灯光不息,都在讨论的这个问题——怎么样能让皇帝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掌握这个国家。

内阁是行之有效的,运转也是高效率的。但是这个老大帝国,并不能真的由内阁运转,他们需要一个皇帝,全天下的百姓需要一个皇帝,一个宽厚仁和的皇帝,哪怕他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要他坐在那个高高的位置上,就足可以安定天下民心。

“都是那个该死的毛文龙,装什么半仙,说什么宿命。这下好了,把皇帝忽悠的神情恍惚了。死罪,绝对是死罪,即便他真的灭了满清,也绝对是死罪。”回京的孙承宗咬牙切齿的吼道。

回京的袁可立深有同感:“那个神棍,绝对是个妖孽,我准备去东江镇,将他揪回来,就在午门外直接烧了他。”

从南方轻松归来的张慎言坚定的道:“我去点火。”

毛文龙实在是不会想到,原本是香饽饽的自己,已经成为了众人的公敌。

就在大家讨论着怎么烧烤或者是直接炖汤毛文龙的时候,魏忠贤连滚带爬的冲了进来:“不好啦,不好啦,万岁落水啦。”

听到这个消息,整个内阁,所有的官员全都木雕泥塑一般的愣在了当场,一个个脑袋里只有一个声音在轰响:“万岁忌水,尤其是天启七年,六七月份,千万不能游湖啊,过河啊什么的。”这是神棍毛文龙刻意叮嘱的。

“现在,是什么日子?”杨嗣昌哆哆嗦嗦结结巴巴的询问。

魏忠贤哭着回答:“天启七年六月十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