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975章 战争损耗

兴汉使命 第975章 战争损耗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975章 战争损耗

按照刘正的估计,赵家每年新增的核心成员大致在一百五十人左右。剔除赵家新老更替的人员名单之后,仍然需要一百二十个公职岗位。

赵家要扩张,就只能从别的世家嘴里抢食。那些争不过赵家的世家,不得不从更弱的对手碗里抢资源。

这样不断的弱肉强食,到最后倒霉的就只能是寒门子弟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刘正为了平衡世家与寒门之间的关系,就只能通过战争损耗来抑制世家的发展速度了。

和平年代的世家,需要梅园提供大量的公职岗位安排核心子弟。传统的世家站队,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部分多余的人才。战争和刑杀都可以瞬间消耗大量的有志青年,大浪淘沙留下的精英,才是时代需要的人才。

世家要发展,寒门也要顶着历史潮流崛起。这就需要梅园掌握平衡各方利益的手段。战乱可以催生寒门,只是规模有限。一旦到了和平年代,世家的底蕴才是长盛不衰的本钱。

当年追随刘正创业的那些寒门子弟,几乎都倒在了和平年代的金钱上。寒门没有底蕴,却要求世家那样的待遇和地位。万般无奈之际就只能以权谋私了。

世家子弟担任官职之后,通常都是拿资源换取政绩:寒门子弟担任官职之后,还得依靠朝廷的俸禄养家糊口。为了维持官府的面子,寒门子弟就得倚仗权势开辟财路。

治理地方需要金,赈济灾民需要钱,养家糊口更需要钱。没有底蕴的寒门,仅靠微薄的俸禄根本就无法支撑。

乱世可以巧取豪夺,太平盛世就得靠底蕴长期规划了。世家子弟受家学熏陶,又没有养家糊口的负担拖累,只需要专心做好份内之事就可以了。寒门子弟要做出一番成绩,需要在执行计划之前找到赞助商拿到资金。

世家有资源,寒门子弟想要做事就得向世家靠拢,最后成为世家手中的提线木偶。乱世崛起的新兴世家根基不牢,很快就会在和平年代的世家冲击之中坐吃山空。

晋国的三**武将世家和七十二大文官世家,基本上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军政资源。剩下的一城由寒门和普通百姓共享。

刘正也想维持这样的平衡,给晋国保留一个引入活水的渠道。可是寒门养家糊口的负担,使得寒门子弟在面对金钱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抵抗力。特别是在面临天灾的关键时期,世家可以大张旗鼓的赈济灾民刷声望。寒门子弟要么以权谋私,要么坐视家人饿死。

自古忠孝难两全,生死抉择会在绝境压迫寒门子弟。单打独斗的寒门子弟想要生存,就得找准机会抱大腿。

赵家作为武将世家,也是很多立志开疆拓土的青年才俊,趋之若鹜的一条粗大腿。

武将世家的传承理念,决定了赵家无法拒绝人才的投效。引进了新的人才,就得提供相应级别的工作岗位。

赵家无法证明人才的价值,就只能把难题交给梅园。这就是世家和梅园的矛盾焦点。

也有部分青年才俊会选择直接报效梅园,下场都会比较凄惨。毕竟要从世家的指缝间抢资源,梅园却只能充当裁判的角色。

赵家替新收录的人才要位置,要资源。梅园就得提供相应的岗位和考核制度。位置总是不够用的,就得通过一定的手段涮掉一些人。

梅园无法向那些被涮掉的人提供岗位,也无法容忍那些怀才不遇的青年才俊成为世家的私人。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进行生死淘汰。

根据晋军总参谋部推衍:灭蜀之战结束之后,益州的官府体系将被彻底的摧毁。然而益州原有的官员却有七成会被原职留用。另有两成的官员也要同晋国其他州郡进行对调。彻底被罢官免职的对象,只有一成。

这就意味着晋军入蜀之后,只会获得十万蜀官之中的一万个岗位安排有功之人。

平定益州之后,治理才是第一位,一万个新生岗位,还得把八千交给梅园政事堂安排内政人才。这一连串的分配之后,军功岗位就只剩下两千了。

在这两千个军功岗位之中,入蜀的晋军得占一半。剩下的一千个岗位,蜀军降将又要拿走八成。

最后,晋国留给益州寒门的位置仅有两百。

“文和,你觉得两百个寒门子弟代表的益州新兴势力,真的有能力与老牌世家对抗吗?”刘正问道。

“庄主,若是益州寒门没有生存压力,晋军就不会有存在感了。”贾诩答道:“世家拥有传承和骄傲,注定不会与晋国同心同德。两百寒门子弟,其实是晋国改造益州世家的种子。”

晋军进入成都,益州世家主流蛰伏。刘正也没有理由继续打击益州的传统势力。作为入主益州的新势力,师出有名很重要。

晋国想要对益州传统势力进行重新洗牌,必须要准备一张牌桌和几名牌友。

茂县就是刘正替益州牌局选定的牌桌。

以杨莲为首的益州寒门,就是牌桌之上的第一位牌友。

以甘卓为首的晋军新生代,就是牌桌上面的首席庄家。

以黄崇为代表的益州世家,就是牌桌上的肥羊。

以吴乔为代表的吴家,就是撑起牌局的对家。

刘正和兴汉山庄的众人,就是组织牌局的比赛方兼裁判。

“文和,你觉得茂县之局,究竟哪一方赢对晋国有利?”刘正问道。

“庄主,哪一方赢得牌局,都对晋国不利。”贾诩答道。

贾诩的答案令刘正瞠目结舌。唯有牌局僵持,兴汉山庄才能保留裁判的职能。一旦牌局结束,益州各方势力的对抗就会由明转暗。这样一来,不仅会增加晋国排除危险的难度,还会导致不明真相的百姓同情益州世家。

贾诩以为,只有让吴乔在茂县站稳脚跟,才可以让心存侥幸的益州世家铤而走险。

益州世家动起来之后,才会替牌局提供筹码。

有了筹码,杨莲和甘卓才可以从茂县牌局中获得利益。

因此,拖得越久,利益越大。速战速决,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刘正也觉得益州民风彪悍,小冲突都能往死里打。不如留下茂县让益州百姓感受战争的残酷,起到一些杀鸡儆猴的作用。

刘正决定移驻绵竹,亲自主持益州牌局计划。

绵竹,黄府。

吴乔秘密的拜见黄崇。

“吴乔,你听我说:你这样搞会害死大家的。”黄崇劝道。

“黄崇,牌局已经启动,我吴家没有掀桌子的能力,你黄家也没有那个胆。”吴乔说道:“我听说兴汉山庄的刘庄主已经到绵竹了。”

“你想干什么?”黄崇惊问道。

“借你黄家三剑客一用,打响茂县抗刘第一枪!”吴乔理所当然的说道:“你可以拒绝我的提议,不过要承担事情败露的相应后果。”

吴乔轻描淡写的态度,让黄崇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吴家准备截杀刘正,向益州各家正式宣告举家抗刘的态度。

黄崇无奈,只得取出一块特制令牌交给吴乔。

“凭借令牌,可让三剑客出手一次。记住:你的行动只有六个小时的时间。我会在三小时之后宣布黄家令牌被盗的事情。”黄崇说道。

“多谢!”吴乔笑道。

吴乔离开不到半个小时,黄崇立即找来管家黄杏。

“杏老,你立即安排人前往成都到绵竹的官道,把黄家令牌失踪的消息通知刘庄主。”黄崇吩咐道。

“家主,这?”黄杏迟疑道。

“放心,吴乔要是这么容易死的话,吴家也翻不起什么大浪。”黄崇说道:“黄家处境艰难,我只能这么做。”

黄杏听了黄崇的解释之后,立即出去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