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966章 夜校经验

兴汉使命 第966章 夜校经验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966章 夜校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正对黄土坡驻村夜校的考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总的来说,夜校速成班的开办不仅完成了扫盲任务,还促进了百姓之间的有序交流,加深了百姓之间的同学情谊。

半年的同学情谊,将会影响百姓的一生,甚至是下一代。上一代的亲密关系,基本上都会顺理成章的传递给下一代。

地方百姓的情谊,有血缘关系的可以论亲戚。这样就会对外来户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现在多了一层夜校速成班的同学关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原住民与迁居者之间的隔阂。

刘正的商人身份,令他切身体会到了速成班培训前后,黄土坡百姓对他的态度变化。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同学半年,刘正的商人身份,靠着同学关系,在黄土坡站稳了脚跟。杨花等土改工作组的成员,也在夜校的教学中,走进了黄土坡一带老百姓的心里。

近距离的聆听百姓的心声,有利于制定出一套符合黄土坡实际情况的土改政策。

晋国在仙峰的新政策,得到了绝对多数百姓的拥护。

半年的时间,晋军不仅在仙峰站稳了脚跟,还获得了大量的优质兵员,补充进入了一线作战部队,迅速的提高了晋军在益州山地作战的能力。

黄土坡驻村夜校的成功,不仅为接下来的大扫盲行动提供了参考方案,还给梅园政事堂提供了一个了解百姓的窗口。

刘正决定对驻村夜校进行经验总结,同时让杨水负责益州北部数郡的扫盲计划,因地制宜的宣传晋国的政策。

仙峰土改进行得很顺利,这与杨花等土改工作组成员的老师身份密不可分。再加上深入的接触与了解百姓的需求,使得土改工作组在具体的分配方案上,做到了合情合理又合法。

各种捷报雪片般的飞到了碧云寺。

“庄主,仙峰的土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咱们是不是可以动一动了?”杨修问道。

“德祖,驻村夜校的事情已经办得差不多了。是时候把杨水调回碧云寺,替咱们训练一支先头部队。让一批拥有军事常识的当地人作为向导,可以更好的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刘正说道。

在刘正的竭力主张之下,信使带着命令,快马加鞭的赶赴仙峰最偏远的村子。

收到命的杨水把驻村夜校的事情交接给了杨花,连夜赶回碧云寺待命。

与此同时,甘卓也收到了碧云寺的命令,准备筹建一个适应益州地形的两栖作战督。

杨水被任命为营长,负责组建一支编制为一个连的向导支队。

杨莲,黄松,黄平,三人成了向导一文队的排长。

“营长,我们这些人,将来也就是替主力部队带带路而已,又不用上阵杀敌,有必要系统的学习军事知识吗?”黄平问道。

“大家可不要掉以轻心。一旦进入作战区域,短兵相接的战斗,随时都有可能打响。”杨水说道:“万一发生险情,咱们也得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杨水告诉向导支队的成员:晋军南下,平原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山地作战就差强人意了。一旦进入山区与蜀军短兵相接,向导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向导的能力将直接决定一支部队的生死存亡。

毕竟晋军将领的本能,依旧处于平原作战模式。纵观华夏历史,很多在北方纵横驰骋的将帅,到了南方水网密布的地带,突然之间就不会打仗了。

同理,南方将领到了北方,也会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吃大亏。这是对战争的地域特性评估不足,更是对敌我行军速度的判断有误。

杨水的话,算是统一了三位排长的思想。整个支队很快就进入了作训状态。

一个月之后,杨水向碧云寺汇报了第一阶段的作训成果。

刘正对向导支队的期望很高,闻报之后,就带着指挥部的人前往黑石咀训练营,视察向导支队。

看完向导支队的训练之后,刘正决定:与向导支队的排长杨莲进行对话。

“庄主,我不明白,晋军战士骁勇善战,晋军将领也是身经百战。为什么在战旗一带的战斗,晋军一线部队会频频吃亏?”杨莲问道。

“道理很简,就是对速度的把握出了问题。”刘正答道。

刘正坦言:晋军主力南下益州作战,大多数晋军将领的作战思维依旧处于北方平原。平原行军,日行百里更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北方的道路都是一条大路,平原无遮无挡的环境,也很难对大部队的行军加以牵制。

因此,北方将领对于行军速度的了解,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如今到了益州腹地的东安和仙峰,再按照传统的行军速度制定作战计划,布置作战任务,就会在具体的衔接上出现问题。

益州地理环境复杂,不为人知的小路比比皆是。更何况蜀军的武器多是单兵作战装备,更利于走小路进行穿插。

晋军的战斗,一向依赖重型武器,大军行进对道路的需求十分严格。这也就是说,蜀军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晋军的动向。晋军却无法判断蜀军的位置。

武器的特性决定行军路线,这是特殊武器对道路的特殊需求决定的。

晋军重型武器的存在,直接圈定了晋军攻打战旗的路线。这样就会给蜀军可乘之机。

对于兵家必争之地的判断,是一名将领最基本的素质。之所以有人可以进行预判,也是基于对敌军装备与编制的了解。

装备决定行军路线,也是判断大军动向的重要依据。也许有人可以出其不备的轻装。然而轻装突击就必须要承担风险。小打小闹可以冒险,大型战役就不存在冒险的可能。

山地作战,晋军的人数优势难以发挥作用,重型武器也会成为蜀军的活靶子。最关键的是晋军将领在短时间内,既做不到知己,也谈不上知彼。盲人骑瞎马,根本就不知道问题的所在。

向导支队的存在,一来是协助先头部队建立交通线;二来是让主力部队尽快适应山地战,做到知己知彼。

向导支队收集的数据,可以成为晋军将领制定作战方案的重要参考。毕竟北方战场的数据已经不合时宜,就得因地制宜的找到新的战争数据。

西蜀地形图只是解决了晋军的方向问题,却没有办法给晋军主力额外的选择。蜀军完全可以分析出晋军主力的位置,从而决定是打是撤。

“庄主,我们向导支队也就是一个连的编制。相对于整个战场来说就是杯水车薪呀!”杨莲说道。

“不,你们的存在,只是为了给晋军主力制造出其不意的可能。”刘正说道:“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可以更加合理的进行布局。尽量不给蜀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刘正对向导支队的要求,就是给晋军将领换上一副山地作战的思维模式。从而实现对各部行军速度的切实掌控。

再有就是主力行军的后勤保障也会有南北差异。北方行军,需要注意敌人的骑兵突袭。因此警戒部队当以快速成阵的枪兵为主。

然而进入山地战场之后,敌军的偷袭必定是弓兵为主。若是再让枪兵部队承担警戒任务,防御薄弱的枪兵,很有可能成为敌人的弓箭打击下的活靶子。

因此,山地作战,担任警戒任务的部队,只能是刀盾兵。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

警戒兵种的转变,也就意味着山地作战需要全新的作战思维。然而晋军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参考。

向导支队的存在,就是提供各种数据的原始单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