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835章 治商之法

兴汉使命 第835章 治商之法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835章 治商之法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为什么?”诸葛亮和周瑜异口同声的问道。

“粮食的商业化种植,虽然可以降低粮食的成本,但是却会导致新的安全问题。”刘正说道。

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政商集团的经济实力也会水涨船高。倘若粮食生产也进行商业化运作,粮食价格肯定会由于成本的原因居高不下。精品高价粮的存在,其实只适合少部分人。

若是政商集团投资大众化的粮食产品。要保证百姓吃得起,铁定了会亏本。商家为了利润,肯定会抬高粮食价格。

梅园为了国计民生,必须要把粮食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粮食种植户不能自主决定粮食的价格,生产积极性肯定会消失。毕竟在商人的理念之中,无利可图就相当于资金的流失。

商人要利润,百姓要吃饭。这其中的差额只能由梅园买单。可是兴汉国地方数千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把粮食安全交到政商集团手里,无异于慢性自杀。

梅园为了粮食安全,只能把土地留给最广大的农民。至于政商集团,坚决不许拥有土地。落地生根的政商会挤压农民的生存空间,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

农民种粮可以不赚钱,但是填饱肚子绝对没有问题。粮食是梅园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不许政商集团插手粮食种植的源头,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

政商集团的资源整合,绝对不能包含土地在内。这就是刘正的底线,同时也是当年青州粮案驱逐管家的真正原因。

兴汉国的治商之道,关键在于虚其根本。商人无根,就不会成为国家的威胁。这里的根就是土地。

刘正的一番话,让诸葛亮明白了蜀汉的软肋。依靠政商集团起家的蜀帝刘备,把追随的商人当成耕读世家一样对待。商人拥有土地就等于扎下了根!一旦长成参天大树之后,周边的杂草和小树还有机会存活吗?

“刘庄主,你的意思是说拥有土地的商人才是最可怕的?”诸葛亮问道。

“不错!”刘正说道:“儒家讲仁义,墨家专攻技术,道家注重无为而治。这三家都对兼并土地没有太大的兴趣。可是商人就不一样了。”

得陇望蜀是商人的本性,赏功得了土地之后,就希望得到更多。文人士子争取功业,还讲求一个问心无愧。可是商人的唯利是图,绝对会不择手段的巧取豪夺。

这样一来,耕读传家的儒门也会受到影响。一旦把所有的东西与利益直接挂钩,就会导致道德沦丧与法制艰危。

纵观历代治商之法,均是以儒教化,以道规劝,以墨要挟。总之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惩恶扬善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治理商人的难题。毕竟绕不开一个“利”字。

不给商人土地,就是为了保证商人的纯粹性,同时也能让商人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压力。没有土地的商人可以在利益的驱使下走四方,那些落地生根的商人就未必了。

有了土地的商人,肯定会转变成另类的世家。政商世家的特点很奇怪,既没有儒家的仁义,也没有道家的顺其自然,更没有墨家的专精技术。

政商世家追求的是阶层利益最大化,为此不惜以破坏公共道德式的钻营。金钱诱惑,美女腐蚀,让更多的人同流合污。

因此在有识之士的眼中,政商是没有底线的。即便是商业活动的好处再多,也抵不住商人对社会公德的破坏。

历代重农抑商的起因,皆源自于政商操纵市场,左右朝政。无奸不商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无数的佐证。

“刘庄主,我还是有点儿想不通到底是为什么呀?”诸葛亮不解的问道:“蜀汉以国士待政商,政商为什么还要变本加厉的侵吞国家财富?”

“没有人会嫌弃功劳大,也没有人会嫌弃钱多!”刘正说道:“在政商的眼中,权力具有价码,更具有时效性。”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政商的贪婪皆源自于此。

商人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在于洞察商机。世间有很多事情只有做过了,才知道对与错。商人眼中的商机会诱惑他们铤而走险。

诸侯以国士待政商,短时间内倒也不至于出问题。可是随着商业成本的增加,利润空间也会不断的压缩。政商不甘心利益受损,各种钻营和投机取巧,就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甘落后于人是政商最显著的特点。拥有土地的政商在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没有耕读传家的世家实力雄厚。但是架不住政商会钻营,一套组合拳下来,耕读传家的世家很难保住自家的土地。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环境熏陶出来的世家子弟,在政商面前只怕会遭遇重创呀!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遇上政商,家业不保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很多读书人由于不通俗务而败家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就导致了士大夫集团与政商集团的尖锐对立。此时的士大夫集团正值巅峰状态,完虐政商集团不是问题。

以司马家为首的长安世家,把政商集团变成了附庸。只用其赚钱养家,不教其做人。当然了,对于那些听话的政商,偶尔开放一个读书入仕的名额,那就是天大的恩典了。

政商集团识得时务暂时蛰伏,可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于传统世家的压榨深恶痛绝。这就让政商集团时不时的搞事情,乱世的根源不在百姓,而是心怀不满的政商集团在向传统世家宣示态度。

“政商集团为了获得地位,就会投资有希望的诸侯参与逐鹿中原!就拿兴汉军来说,当年兵出幽州的主要军费,就是甄、张、苏、卫四大政商提供!”刘正说道:“好在梅园有言在先,不许政商拥有土地。”

梅园给了政商爵位,严格限制政商落地生根的抢占土地。这才平衡了兴汉国的士商矛盾。士子扬名与商人获利,皆源自于普通百姓。

商人的存在丰富了百姓的衣食住行,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质。士子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化百姓。

士商对百姓的争夺,那是不遗余力的。士子可以有教无类,商人大搞优惠大酬宾。商人的宣传虽然立竿见影,可是一遇灾荒就会原形毕露。士子对百姓的教化非一日之功,却会影响百姓子弟的一生。

百姓为了感恩士子的教化,更是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这就是商人无法匹敌的了。商人的一饭一粥,会让受惠的百姓感恩一时。然而士子教育的道理,会让受教的人感恩一生。

这让商人拿什么与士大夫集团竞争呢?

政商集团为了与士大夫集团抗衡,就只能从**上消灭士大夫集团。可是上位者治国,必须要仰仗士大夫集团。这就迫使有野望的政商选择代言人与传统的士大夫集团进行抗衡。

治国的关键在于治商,治商的关键在于避免商人落地生根。这就是刘正总结出来的经验。

不许商人拥有土地,更是重中之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