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827章 诸葛孔明

兴汉使命 第827章 诸葛孔明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827章 诸葛孔明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兴汉山庄召集华亭谈判,魏蜀吴三国只能虚以委蛇。同时又害怕成为兴汉军重点打击对象,在谈判人选的斟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一个月之后,各方代表云集华亭会场。

蜀汉代表是丞相诸葛亮和大将关索;东吴代表则是张昭和周瑜;曹魏代表为荀彧和司马昭;兴汉国代表是政相李严和军相姜维。

刘正作为华亭的东道主,兴汉山庄成员负责会场秩序的维持,以及参加会议的各方代表的安全。

大会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与会各方尽可能的达成共识,确定华夏未来五十年的征伐秩序和章程。

诸葛亮与周瑜就交州方面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交州地方山高林密,瘴气积存。若是人为的加以利用,肯定会害人害己。

“诸葛孔明,兵家之道,有天兵,地兵,人兵。凡名将临战,须三兵合一!”周瑜说道:“俗话说:天予不取,反受其乱!”

“周公瑾,自古以来王者兴师,须得仁字当头!”诸葛亮据理力争的侃侃而谈:“仁之奉行,民心所向!交州瘴气本是天灾,再添**岂是大将所为。”

天兵,自古以来就是星象,天气,昼夜以及雷霆之怒。善用天兵者,必知天文,驾驭天威,得以君权神授。

地兵,则是地利的总概括。山川河流,悬崖峭壁,森林草地等自然之物。善用地兵者,必定能据险关,镇交通,驱水火,伐无道。水火无情,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

人兵,主要是事在人为。名将用兵,士气当先。凡为大将,必定会身先士卒。

弟兄们,跟我上!

将不畏死,卒必奋勇向前!

弟兄们,给我上。

将若畏死,卒必犹疑不定。

周瑜领兵打仗,必定会身先士卒。是以每战攻必克,战必胜;诸葛亮带兵,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诸葛孔明,你倒是仁义为怀!只可惜于大局无益!”周瑜义愤填膺的说道:“想你二出祁山之时,区区陈仓弹丸之地,那魏将不过数千兵马。蜀汉劳而无功,你也落得个吐血退兵的下场。”

“周公瑾,你懂什么!”诸葛亮立即组织语言反驳说:“你倒是南征北战多年,身上一直都是旧伤未愈再添新伤。我也是戎马倥偬,你能在我身上找出一道疤算我输!”

“伤疤是大将的军功章,带兵的人身上没有伤,你好意思吗?”周瑜问道。

“我可是儒将带兵。要是仗打到需要我亲自上阵的份上,那也太失败了!”诸葛亮理直气壮的拿话回敬周瑜说:“谋定而后动,说的就是咱这样的人。”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周瑜冷笑着说道:“抱残守缺,必定会一事无成。临战决断,才是大将的根本素质。”

两人越吵越过分,恰巧刘正巡逻经过。他们竟然不约而同的停下了对骂。

“你们怎么回事?都是百来岁的老人了,还有必要吵得这样面红耳赤的吗?”刘正问道。

“刘庄主,你也是带兵打仗的人了,就给咱俩评评理!”周瑜说道。

“对评评理!”诸葛亮也不甘示弱的吼道。

两人似乎放开了心灵上的所有束缚,像小孩子一般叽叽喳喳的吐槽。

刘正都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反正以他们的语速,根本就没有办法表述正确的意思,倒是搞成了一串串噪音。

“停!”刘正运转真气大吼一声直接作用于两人的心灵。

耳朵根子总算是清静了,两人在战场上没有分出胜负,到了开会吵架的时候依旧平分秋色。

刘正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做流氓有文化。两个功成名就的老人,吵架的样子也有几分英雄气。

只是世间诸事得以理服人。有理不在声高,吵是没有用的。大将就得拿战绩说话。

“孔明,你来说!”刘正说道。

诸葛亮瞄了周瑜一眼,迅速的把两人争论的话题解说了一番。

“刘庄主,我一直倚重文聘!他为什么会弃我而去?”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很不甘心,文聘的退隐使得汉中全面崩溃。蜀汉至今不敢北顾,只能在水深火热之中与周瑜争夺交州。

这份痛苦的积淀,几十年来让诸葛亮不堪重负。他与周瑜的争执不休,其实是为了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诸葛亮一直觉得蜀汉的衰退,其根源在于夷陵之战的惨败。六出祁山的后果,更是让益州的处境雪上加霜。

现在有机会与刘正直接对话,诸葛亮当然想要问个清楚明白。

面对诸葛亮的问题,刘正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是看着神情恍惚的周瑜,他突然就有了主意。

“诸葛孔明听令:目标周公瑾,给我冲!”

“……”诸葛亮瞪大了眼睛。

这是什么情况?

诸葛亮的身份是谋士,居然被刘正当成武将一般号令冲锋。

有这样的道理吗?

诸葛亮表示不理解,反正就是脚底生根,没有任何的行。

“怎么,没有听明白吗?”刘正问道:“我让你揍周公瑾,有什么问题吗?”

“有没有搞错?我是谋士,能像武将那样做事吗?”诸葛亮好奇的问道:“再说你自己就是武将,为什么不自己搞定?叫我冲锋陷阵,你好意思吗?”

刘正笑而不答,周瑜倒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祁山!”刘正语重心长的说道:“孔明,文聘将军戎马一生,替你冲锋陷阵从无怨言。渭水河滩的那一仗,教人寒心哪?”

“那是吴班见死不救,我也无能为力!”诸葛亮辩解说:“我的谋划没有问题,是前线作战不力。再者说我已经降爵认罚,难道这样做还不够吗?”

“孔明,你可知道前线将领为什么热衷于谎报战功吗?”周瑜不待刘正开口就接过了话头,声嘶力竭的问道:“难道就没有有识之士明白其中的猫腻吗?”

周瑜总算是明白了文人带兵的致命弱点。当年王允的自命清高,受了委屈的并州铁骑彻底的离开了长安朝堂。

诸葛亮自请罚爵,心寒的文聘退隐深山。汉中的问题,彻底的说明了军人对文人带兵的深恶痛绝。战场没有浪漫,只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至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情景。一般来说只会在梦里出现,根本就不现实。

诸葛亮自请处罚,那就相当于文聘的部队在渭水河滩之战的血白流了。不仅没有功劳,还有大过。跟着这样的将领,谁想拼命?谁能拼命?谁敢拼命?

刘正忍不住的对蜀汉的将军们心生怜悯。仗打的了是诸葛亮的谋划之功。要是没有打好,那就是前线将领的问题。

英雄流血又流泪!谋士不贪财只会饿肚子;武将不怕死,那是真的会死。关键是死后还得背负一身的污名。

“为什么?”诸葛亮问道。他一直以公正严明著称。

诸葛亮却没有想过——他的公平公正,只是针对活着的人。至于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谁会记得他们呀!

文聘的绝望,汉中的崩溃,还没有让事必躬亲的诸葛丞相觉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