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771章 手足相残

兴汉使命 第771章 手足相残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771章 手足相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战争依旧在持续着,杨四孬总是在杨三宝的有意照顾之下全身而退。然而战场的态势,对于费曜所部越来越不利了。

战场最能锻炼人,杨三宝和杨四孬都获得了各自的际遇。拳头与智慧的碰撞,成了最残酷的战场交响曲。

“三宝,你这又是何苦呢?”身为行军司马的杨四孬,把敌军的一个屯堵在了绝地才发现,领头的都尉居然是杨三宝。

“四孬,我知道自己没有你那么聪明。为了身后的弟兄,我没有别的选择。”杨三宝义正辞严的说道。他不仅拒绝了杨四孬的招降,还放弃了独自逃生的机会。

“杨司马?”带兵的都尉上前请示。

“给我三息的时间,我再劝上一劝!”杨四孬红着眼睛说道。他走到了杨三宝的面前,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劝说。

“四孬,造化弄人,你又何必犹豫再三呢?”杨三宝说道:“我不会怪你的,动手吧!”

“众军听令:杀!”杨四孬转过身下达了绞杀的命令。此刻的他多么希望杨三宝可以放冷箭,也好过独自活着承担无穷无尽的痛苦。

山谷中的喊杀声渐渐的弱了,杨四孬看见好多将士抱着对手的遗体痛哭。原来那些都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只是被动的选择了阵营,又被动的拿起刀枪对阵。

“如果可以的话,我情愿自己依旧是杨村的猎户!”望着屹立不倒的杨三宝,杨四孬哽哽咽咽的说道。

杨三宝的身上插满了箭羽,身上的皮甲早就支离破碎。费曜部的援军赶到,杨四孬来不及带走昔日的兄弟,只能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文和,你去看一看!”刘正说道。他似乎迟了一步,并没有阻止悲剧的发生。

“庄主,还没有断气!”贾诩跑到杨三宝身边,用一根手指试探了鼻息,发现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呼吸,立即回报说。

“文和,你带上杨三宝,咱们离开这里!”刘正吩咐道。

贾诩用真气托住了杨三宝,跟随在刘正的身边离开了山谷。

杨三宝的山谷血战,并没有改变费曜部战败的命运。积功升任校尉的杨四孬,带着大军拿下了谷口县。成了七品告身。

谷口县外的战斗结束了,司马师承诺爵位军职保持不变,劝得费曜罢兵。

立下大功的杨四孬成了谷口县尉。县中正官衙门特别提升了杨村的行政级别。五份八品行状,九份九品行状,助杨县尉衣锦还乡。

离开杨村近一年的时间,杨四孬也想回家看看。军营的生活,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四孬,三宝呢?”杨大头站在村口,望着骏马青衣的杨四孬大声问道。

“叔,对不起,三宝他已经回不来了!”杨四孬说完,泣不成声。

左右忙把准备好的行状交给杨大头。他看着手中的十几份行状,惨笑着问道:“四孬,你把三宝弄丢了,就带回这些东西?”

杨四孬无言以对。俗话说得好——落叶要归根!他也想过要把杨三宝带回杨村。只是大战结束之后他回去找寻却一无所获。找原费曜部的人打听,却是下落不明。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此刻站在杨大头的面前,杨四孬实在是无从辩解。

“叔,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三宝不见了,我也很伤心!”杨四孬跪在村口,随行的将士闻令而动,一齐单膝下跪。

杨大头把手中的行状放到杨四孬的手中,缓缓的说道:“四孬,叔累了,不想继续做杨村的中正官。你找别人吧!”

杨大头步履蹒跚的离开了。杨三宝的下落不明,对老人的打击很大。

几天之后,杨村的坟山上垒起了一所新坟。坟前还破天荒的树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都尉杨三宝之墓,谷口县尉杨四孬立。

去了职的杨大头做起了杨三宝的守墓人,他总是对往来的人们说道:“行状定品,福兮祸所倚!我害了三宝!”

杨四孬的堂哥主动请缨做了杨村第二任中正官。至于行状定品,先紧着自家人给,多余的部分才交给别人。

杨四孬本能的觉得堂哥的做法有些不妥。然而得利的是自家的亲人,他也没有理由拒绝堂哥的好意呀!

杨大头听说新任杨村中正官的做法之后,抱着杨三宝的墓碑大哭一场,然后就消失了。从那以后,在整个杨村里,杨四孬一家独大。

兴汉山庄,杨三宝终于睁开了眼睛。

“你醒了,感觉怎么样?”一身白衣的华佗俯身问道。

“我这是已经死了吗?”杨三宝问道。他的记忆,似乎停留在生命中的最后一战。

“起来走两步试试!”刘正从外面走进病房,想要看一看杨三宝的治疗效果。

华佗忙仔细的检查了杨三宝的身体,才同意了刘正提出的康复训练。

华佗安排好杨三宝的康复训练之后,才与刘正一起前往会议室。

“庄主,为什么这么着急?”华佗没有想到刘正会突然缩短杨三宝的住院时间。

“华老,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初见端倪!”刘正说道。他取出了杨村的最新消息——杨大头卸任,杨四孬的堂哥接任,行状归属以亲疏为准。

试问整个华夏大地上,有多少个杨村?又有多少像杨四孬那样的人。亲朋好友得了利,他能主动拒绝吗?敢于主动拒绝吗?大义灭亲说得容易,可是紧随其后的却是众叛亲离。连亲人都敢牺牲的人,谁会相信,谁敢效忠?

华夏是人情社会,需要用制度进行矫正。杨村发生的事情,正在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发扬光大。贵者恒贵,贱者永贱。杨四孬一家包圆了品级行状,就意味着同村的普通人再也无法获得公平公正。

“庄主,这下麻烦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世家都希望光宗耀祖,九品中正制还是很有市场的新型制度呀!”郭嘉说道。他一眼就瞄准了九品中正制对于世家的诱惑力。特别是作为规则制定者,可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奉孝,你为什么觉得九品中正制势不可挡?”刘正有些头痛了,赶忙问道。

“庄主,世家制定规则,一旦成功之后就可以获得数不清的好处!一个上品世家的名额少不了!”郭嘉说道。陈群为什么对九品中正制那般上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主持定品可以让陈家获利。

“大家都议一议吧!”刘正望着与会众人说道:“杨村百姓毫不抵触的就接受了九品中正制,关键在于品级行状有利于村中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同时也形成了全国范围之内的标准考量!”

“是啊!拿着品级告身游学,大家都可以知道各自所在的层次!乱世人才流动,九品中正制一出,大家都可以节省时间。”贾诩认真的说道:“长安城推广品级告身,就相当于梅园的各种证书。虽然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利于找到最适合的人才。”

按照九品中正制的原则,乡亭招募无需品级,县里招募最低限制也得九品,郡里八品,州城七品,长安城的入场券为六品。

这就好比梅园招募的文凭。商人需要南山大学毕业证书;做官需要北山大学的毕业证书;当军官需要南山军校的毕业证书。

九品中正制虽然说不能满足专业细化,但是却能够实现人才层次的粗略划分。除了那些自信的人之外,完全可以涮掉大部分滥竽充数的人。

“庄主,大势如此!我建议梅园引进九品中正制!”一直沉默的鲁肃也开口说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