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72章 拜见朱隽

兴汉使命 第72章 拜见朱隽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72章 拜见朱隽

刘正等人回到中军驻地之后,已经是午夜了。

刘正没有睡,而是连夜召开团以上指挥人员研讨会,黄叙列席会议。

郭嘉作为主持人,率先说:“校尉大人,诸位团营长。白天西鄂城头一战,神弓营全身而退,确实值得庆贺。然而关于这场大战的消耗,也让我们看到了兴汉军的致命弱点。黄营长,神弓营的战斗是你指挥的,就由你来说说吧!”

黄叙领命就开始了讲述:

据我目测估算,白天城头上一战,击毙击伤的黄巾军大约两千人,误差在百人之内。

战后统计,神弓营消耗弩矢两万余支。平均十支弩矢才造成敌方一个伤亡。

据刘义的弩矢报价,每一支弩矢的造价为铜钱一百文。也就是说兴汉军给敌人造成一个伤亡,就得花费一贯铜钱。

这一贯铜钱按照南山城中等人家的生活水准,可以供三口之家生活一个月。

再加上斩首奖励,兴汉军的标准是普通黄巾军十贯铜钱,黄巾军将校二十贯铜钱起步。

这样算下来,平均也会达到一贯铜钱造成一个伤亡。

还有就是神弓营的训练成本以及战斗过程中的各种消耗。

总之,兴汉军以神弓营这样的水准,消灭一个敌人得综合消耗四贯铜钱。这可是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

从乐陵关之战开始,兴汉军共杀死杀伤黄巾军五万余人。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十五万人一年的生活费,就这么几个月的征战,就消耗掉了。

据鲁子敬大人的人口统计,兴汉军控制范围之内的人口总数不到三百万。

二十分之一的人口的生活费,在战争中成为了消耗品。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呀,要是打上几年,咱们都得组团出门讨饭了。

随着装备的不断换代,这个消耗还会成倍增加,如何开源节流,大家都说一说吧?

太史慈问:“知书,你只讲了兴汉军的投入,这几次大战的收益也得说一说吧?”

郭嘉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郭嘉介绍:

乐陵关血战,收支平衡。

田家堡战斗,得了田家堡的粮食补充,赚了大概三百万贯铜钱。

青州东莱郡,没有战斗,物资消耗有限,损失两万贯铜钱。开阳城得粮四万斛,折合铜钱十万贯。牟城和奉高入不敷出,这十万贯铜钱就赔进去了。

定陶战役兴汉军造成黄巾军伤亡一万五千人,神弓营战损三百人。各类消耗加奖赏和抚恤金,共计铜钱五十万贯。

刺史龚景原定劳军物资总价值五十万贯铜钱,后来加倍之后,总价值一百万贯。

青州讨伐黄巾军之战,兴汉军赚了总价值五十万贯铜钱的物资。

南阳战事截止屈申关之战,共计消耗四十万贯铜钱的物资,再加上沿途的消耗,兴汉军离开幽州以来的收获,就只剩下宛城中的收获了。

据情报部的人说,物资总价值预计会超才两千万贯,具体的数字还在统计之中。

总的来说,兴汉军正处在战争红利期,正在大赚特赚。

反观刘备,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宛城的收获是四大豪强之家经过两百多年的积累,这种福利可遇而不可求。

当缴获不足以抵消战争成本的时候,就会引发很多危机和内部矛盾。

刘正说:“知书说了兴汉军的投入,奉孝把咱们这段时间的收获也说了。我决定让兴汉商会成立保险公司,打算每年投入五十万贯铜钱作为战争保险。一旦入不敷出的时候,就让保险公司帮忙分担风险。以后的每一场对外战斗,都要发行战争债券,让有能力的人都参与进来,为了战争红利努力的争取胜利。”

郭嘉问:“校尉大人,把战争变成一种商业行为真的好吗?”

刘正说:“至少大家都得学会算上一笔帐,亏本的买卖坚决不能做。”

太史慈问:“校尉大人,咱们参战不是为了天下大义吗?”

刘正回答说:“天下大义只是最开始起步的想法。等到队伍扩大了,赚取新的利益才是战争唯一的动力。”

太史慈问:“要是有人给咱们足够的利益,咱们的人就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吗?”

刘正说:“这就得看其中的风险有多大了。比如一个乞丐跟你做生意,你愿意冒这个险吗?”

太史慈说:“很有可能这个乞丐的点子特别的值钱呢?”

刘正说:“这就是想要多大的收益,就得冒多大的风险。富贵险中求,得看值不值得!”

黄忠说:“校尉大人,扯远了吧?咱们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将来的战斗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入不敷出,甚至是只有出而没有入。然而很多不得不打的仗,咱们是无法逃避的,还是从降低战争成本上下功夫吧,这才是兴汉军生存的根本。”

刘正说:“汉升所言极是,大家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来。”

黄叙说:“校尉大人,神弓营在使用强弩的时候发现,强弩的弩矢射出之后,根本就没有方向,能不能射中,全凭运气。我的建议是增加强弩的准星设计,争取可以自由瞄准,一旦成功,弩矢的消耗将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还能提升神弓营持续作战的能力。”

太史慈说:“大量训练精锐的低消耗兵种。两栖团的人均消耗,特别是战时的装备消耗,仅仅是神弓营的三分之一。士兵的精锐程度很重要。”

周泰说:“大人,可以让情报部在各地的分部组织回收弩矢,这样就可以弥补一部分战争消耗。”

张绣说:“随着战争的进程,真刀真枪拼杀依旧是主流。然而一谋葬万军,谋士会逐渐的成为降低战争成本的关键。建议各团着手建立参谋本部,尽量的让优秀的参谋进驻各团,避免团长一个失误就导致了全军覆没的悲剧。”

黄忠说:“校尉大人,我觉得应该把参谋本部制度作为团以上指挥机关的常设机构。田家堡军校把参谋科列为三大主科之一。”

刘正最后总结说:“大家的意见都很好。奉孝记录:强化训练,增强单兵作战能力;武器改良,确保精准伤敌;参谋本部制度,让团体智慧和个人能力相结合。”

天快亮了,众人才意犹未尽的离开了会议室。

第二天,刘正带着黄忠和郭嘉,以及吕蒙带的一个连的亲卫队,朝着郦县方向而去。

郦县城中,右中郎将朱隽大人把统帅部设置在了县衙旁边的民房里,是张家的一座庄园,占地五十亩,有江南水乡的亭台楼阁,也有西北大漠的黄沙风情,更有幽州北部的雪原异景,那清爽的感觉,令人目不暇接。

刘正和郭嘉等候在门口,黄忠和吕蒙护卫在两人身后。

一刻钟之后,朱隽派人来传达命令:召刘正等人进入议事厅说话。

刘正等人走进了一个空旷的房间里,朱隽正站在悬挂着南阳郡地图的墙下,看着西鄂的位置发呆。

刘正忙上着几步,对着朱隽大声说:“幽州讨逆校尉部刘正字佑兴,见过中郎将大人!”

郭嘉跟着刘正上前,大声的说:“幽州讨逆校尉部司马郭嘉字奉孝,见过中郎将大人!”

朱隽没有回头,只是吩咐说:“早就听说幽州刘佑兴骁勇善战,司马郭嘉奇计百出。讨逆校尉部先定幽州,再平青州,转战南阳,大小数十战,立下功劳无数。今日得见,果然是少年英杰。”

刘正说:“中郎将大人谬赞了。我只不过是尽了一个汉室子民应尽的本分而已,不敢居功。兴汉军上下能够有这样的成绩,上赖刘、龚两位刺史大人的提携,以及中郎将大人的抬爱,下有万余兴汉军将士用命。”

朱隽说:“好了,佑兴!你的功劳已经直达圣听,该是你的,别人拿不走。我听说你部进驻宛城期间,纵兵抢掠功勋之家,可有此事?”

刘正回答说:“中郎将大人,佑兴冤枉。”

朱隽说:“冤枉?黄子归和宛城张家的人都已经上洛阳告御状了,希望你可以躲得过这一劫吧!”

刘正心想,既然四大豪强不仁,也就不要怪我不义。

刘正说:“中郎将大人,这是我部进驻宛城期间的相关政令,以及张黄袁韩四家背弃汉室的相关罪证,请大人过目!”

刘正知道对豪强的承诺不能作数,否则就是自寻死路,忙把准备好的材料交给了朱隽,至于他如何使用,一切都要看他的心情了。

朱隽接过之后,翻看了一下,对兴汉军在宛城发布的通告很有兴趣,于是就问:“佑兴,张曼成妄分土地,你怎么也跟着胡闹?要是有人告你从贼,这可是铁证如山!”

刘正说:“大人再往下看,贼首张曼成发布的分粮分田告示,通篇没有太平道字样,落款也是南阳郡太守的官印。这样一来,分田分粮就不再是黄巾军逆贼的恶行,而是汉室南阳郡太守的善政。为了维护汉室的声威,只得将错就错。否则一旦南阳百姓认定太守府言而无信,天下人也会认定汉室言而无信。末将只能宣布告示有效。”

朱隽问:“南阳郡新任太守秦颉战死,有人说你见死不救,你怎么解释?”

刘正说:“秦颉奉了荆州刺史徐璆大人的命令,前往宛城赴任。得到了四大豪强的鼎力支持,又有宛城府库作为后盾,短短数日,便拥有两万五千南阳郡兵。驻地吃紧,就把兴汉军请出了宛城。他为了讨好四大豪强,居然把兴汉军驻守宛城期间置换的地契全部作废。黄巾军余孽赵弘趁机作乱,四方百姓云集响应,就成了现在的局面。”

朱隽说:“你讲的情况,我会一一核实,你既然来了,就说上一说,这仗该怎么打?”

刘正说:“把黄巾军当成正规军来打,其实自从赵慈叛乱之后,南阳的黄巾军就已经正规化了。”

朱隽见刘正把黄巾军贼众当成了平等位置上的对手,于是就说:“既然大家想法不同,那就各打各的,按照斩首论功行赏,你先回去吧,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让我看看汉室儿郎中的后起之秀们,成色怎么样?”

刘正领命之后,拜别了朱隽,转身回了兴汉军大营,准备突击西鄂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