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709章 全新理念

兴汉使命 第709章 全新理念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709章 全新理念

司马师的论文答辩让刘正明白了四方大姓走出华夏的重要意义。把华夏的理念和文明带到更远的地方就会增强华夏的生命力。

固步自封等于自寻死路。华夏人必须要永不止步。人没了追求会死,国没有拓展的领域会亡。走出去是唯一的出路。当年那些走出去的人,让华夏得到了新生。如今需要更多的人走出去。

一潭死水会变得臭不可闻。只有川流不息的活水,才是生命的源泉。人都是习惯安逸的存在,一旦耽于享乐,就会形成连锁反应。

在刘正看来,四方大姓属于主动往外走的那部分人。固本五姓多以守护为标准,很难迈出开疆拓土的脚步。

刘正和东方家联手,将公孙家赶到了偏远的带方。同时让霍家经营乌德城,就是在转变固本五姓的生存态度。

李家到封狼山,是在为走出去做最后的准备。刘正也想把所有的世家和人才留在华夏。可是华夏给人才发挥的空间有限,强行留人就等于冗废人员越来越多。岗位不足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最大的困扰。

刘正总算是明白了留住人也留不住心的真正含义。就拿那个两百人的里来说,养活一千人大家还可以勉强的维持温饱;养活两千人的时候还要把所有人都拴在那里,那就是在逼着所有的人一起饿死。

想兴汉国成立之初,地盘相对来说不是很大,与当时的人口基数进行换算,足以称得上地广人稀。现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兴汉国的人口无限接近一亿五千万。抛开深山老林不计,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就拿淮南某地来说,曾经的百姓可以靠山吃山。一个村就那么几户人家,人口也不过二十几口。这样的人口规模,想要依靠打猎养家糊口自然不成问题。

然而现如今再看那个村子,已经有了三十几户人家,人口数量也达到了近三百人。然而作为猎场的深山老林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由于大规模的垦荒锐减。

食物需求量的激增,直接导致依靠打猎养家糊口的传统难以为继了。深山老林养不了太多的人口,那就只有种地了。

可是刘正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村中的土地也不足以养活全村的人。居安思危,如何养活超出土地承受范围的人口,就是梅园需求提前攻克的重要课题。

人地矛盾会随着太平盛世的持续变得越来越尖锐。十五年前的五口之家,现如今三个孩子成了家,就变成了八口之家。再过一年半载之后,孙辈一旦降生,最少是十一口人起步。

刘正印象最深的是赵云,当初赵家村相遇的时候只是孤身一人。现如今的中山城赵家,那也是突破一千人口大关的大型家族了。至于依附赵家生存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了。

刘正记得赵云成婚之初,不过是得到了三十名家丁。想不到三十年之后,赵家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型世家。这还是梅园限制世家发展的结果。

更何况幽州承平,产业发达,所有的流动人口都会获得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赵家的发展,完全是常山郡赵家的人主动登门投靠。再看长安的世家,拿不出一万以上的青壮作为家族的战力,都没有资格加入世家联盟。

最具有代表性的司马家,随时可以抽调十万人组成军队。也许那十万人不是同一个姓,可是都得靠司马家吃饭。端了人家的碗,就得服从管教。

梅园也是一样,兴汉集团拥有五十万员工,张氏集团拆分之后,拥有四十万员工,甄氏集团三十万员工,忠勇集团二十万员工。

这就意味着刘正可以直接绕过梅园指挥的青壮力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这要是配上武器装备,足以搅乱整个兴汉国了。

刘正为了确保梅园的安全,直接以兴汉集团作为风向标,把员工的数量上限定为五十万。所有集团一旦突破了人数上限,就必须要进行拆分重组。

同时为了避免工人被心怀鬼胎的势力煽动,定期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刘正特别强调了每个季度例行的工人利益保障巡查。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并解决问题。

刘正心里清楚,只要存在着贫富不均,就会持续不断的发生工人与集团之间的矛盾。员工想要多赚钱,集团想要降低成本。这种矛盾永远无法中止,只会出现一个微妙的平衡。

矛盾的诞生得不到缓解就会不停的积压,直到忍无可忍就会彻底的爆发。刘正建立巡查制度,就是想要不停的疏缓员工与集团之间的矛盾。

只有员工与集团的利益同时得到维护并达到微妙的平衡,才能让兴汉国方面减少无休无止的内耗。谁敢挑衅员工的忍耐力,谁就是在自掘坟墓。

刘正心想,华夏一直以来都有人亡政息的传统。甚至有的时候人还在政就息了。员工与集团的矛盾也是一样,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集火集团负责人的恶**件。

就拿最近发生的糜氏集团腐粮事件来说,该集团内部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作为负责人的糜芳并没有正面回应员工福利如何变成了腐粮的问题,而是在整个糜氏集团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

就这样,糜氏集团的员工理所当然的认为集团是一个好集团,只是其中的某些人变质了。

在糜芳处置了几名高层之后,糜氏集团的员工基于自身的当前利益考虑选择了原谅。在刘正看来,糜氏集团的做法纯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一旦危机再次暴发,很有可能让所有的员工失去信心。

刘正只得提醒糜芳,腐粮事件不是简单的捂盖子。必须要彻底的进行改革,员工对集团的信任,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中损失殆尽。作为兴汉国重要的粮食企业,腐粮造成的形象危机不容轻忽。

想要根绝腐粮,必须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彻底的清查粮源,实行追溯制度。

二是改良监测环节,特别是储粮仓库技术的革新。

三是建立腐粮销毁机制。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坚决问责绝不轻饶。

刘正的提醒很及时,糜家的储粮技术已经跟不上梅园科技的发展了。特别是对于腐粮的鉴定标准,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以前部分合格的粮食,按照新标准就变成了腐粮。这就需要糜氏集团提升储粮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

糜家想要拖延时间,梅园肯定不会答应。刘正不想拿糜家开刀,这才提点了一番。一旦糜芳心存侥幸,就会失去粮食大商的地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