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475章 楚国局势

兴汉使命 第475章 楚国局势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475章 楚国局势

周瑜灰溜溜的乘船南渡长江,楚军在长江以北的势力和地盘,被止啼军一扫而空,全部纳入兴汉国的控制范围之内。

兴汉国的实力彻底的超越了其他诸侯势力的总和。即便是各路诸侯联合起来,也没有能力同兴汉军抗衡。这是兴汉国的综合实力第一次质的飞跃。

兴汉国的海军实力强大,可是却缺乏适应江南地形作战的陆上军队。其实兴汉军并没有做好渡江大战的准备。淮南地区的作用,就是兴汉军练兵的场所,练出一支适应南方战场环境的雄师。

梅园的嘉奖令到了皖城,张辽派人送到了石亭城中。麒麟军副将刘立,晋升为麒麟督帅,麾下的三大副将分别是赵统,典满和孙尚香。洪安为护卫都尉,享受校尉的待遇。麒麟军的主力奉命调到酸枣大营,进行正式的休整编制。

由于糜威的伤情严重,不适合长途跋涉的行军。梅园指示——让他作为止啼军的一员副将留在皖城。郭奕由武职转为文职,成了合肥城的执政官,专门负责淮南粮仓的建设。

吕蒙和邓当联手,再组建渔民逼信队,将长江中下游皖城至如皋段江北防线经营得固若金汤。其中邓当的舰队负责监视柴桑水军大营的周瑜,吕蒙的舰队则专门负责袁耀的东吴水军。

倒不是说邓当有能力牵制周瑜,而是楚军撤回长江南岸以后,周瑜的主力已经移师赤壁,在三江口与黄祖的江夏水军在夏口和乌林一带对峙。

苏飞主持江夏水军,背后有蔡瑁和张允的大力支援。周瑜的进攻并没有达到攻取江夏的战略目标,反而让楚国的水军陷入了战争的泥淖。

本来孙策打算亲征赤壁,可是东吴和解烦军虎视眈眈,长沙城中的孙家人也是摇摆不定。居然有三分之二的人支持东吴吞并楚国,孙家合而为一以增强实力。

孙策的功勋大将都是南征北战多年的老将,很多人甚至是孙坚时期的重要班底。如今他们都是家大业大了。面对孙策和孙权的兄弟相争,大家都想做和事佬。就连吴国太,也希望孙策可以退一步,好保持孙家的超然地位。

然而孙策和周瑜早就分析过了——孙权的权力**十分旺盛,要是楚国拱手投降,孙家旧臣肯定会依旧享受着荣华富贵。可是作为楚国支柱的孙策和周瑜,就只能壮年赋闲在家,在孙权的严密监视下过日子。

这样的结局对于一个纵横沙场的将领来说,根本就没有办法接受。吴国太也知道自己的要求很过分,可是楚国的发展潜力已经耗尽了。周边的诸侯都是强敌,荆州的保汉王刘表,在黄蔡蒯三家的支持下,二十万水陆大军陈兵襄阳南郡。让楚国西进的梦想破灭了。

南下倒是有一线生机,可是交州士家的十万大军,也有能力在主场作战的时候与楚军拼一个旗鼓相当。甚至是让楚军损失惨重。孙尚香拒绝回归长沙,楚国的联姻计划就没有办法实施了。

要是兄弟同心,东吴与楚国合并,完全可以编制出五十万水陆大军,这样的实力在长江以南,足以横扫任何势力。甚至是北渡长江,与淮南的止啼军一较高下。

东吴有将无帅,孙权虽然说带过兵,但是他的统帅能力有限,距离三军统帅的要求还很遥远。楚军的形势恰好相反,有帅无将。无论是周瑜,还是孙策,都是一等一的大军统帅。可是程普,黄盖和韩当占据将位多年,仗着劳苦功高,让周瑜无法如臂指使,即便是孙策出马也一样。

不仅如此,面对三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老将。孙策和周瑜只能把他们供着,还不能找人替代他们的位置。这就导致了楚军对外征战的主力之中,中级将领层出不穷。可是重量级大将,或者是说可以独挡一面的将领,除了周瑜之外再无别人。

就算是周瑜有心提拔一些左膀右臂,可是楚国的地盘太小,一个萝卜一个坑,程普等人不让位,谁也上不去。这就造成了军司马发号施令的奇怪现象,问题是周瑜军中的骨干都是军司马,在级别上并没有差别。这就导致了谁也不服气谁,谁也指挥不了谁。

楚军独挡一面的战场不多,连老将都不够分,新生代将领根本就没有机会出头。这也是楚国有帅无将的真正原因。在前线拼杀的将领有功无赏,直接导致了楚军的攻城**不强。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人,都舍弃了楚国而投了解烦军。这也是孙权成事的主要原因。

就拿在淮南战役最后阶段来说,表现出色的马忠和周胤,他们的职务都是军司马,就连他们的上司潘璋,也只是昭武校尉。楚军坚持汉制,周瑜做了将军,程普,黄盖和韩当都是中郎将,剩下的青年将领,都只是校尉。

孙策也是没有办法,面对虎视眈眈的保汉王刘表,楚国不敢有任何挑衅的行为。毕竟兴汉王刘正也姓刘,要是孙策敢擅改汉制,肯定会遭到泰山压顶式的攻击。

忠臣是一张虎皮,当诸侯的实力不足以独战天下的时候,大义名份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楚国可以与荆州相安无事,这和孙策所做的表面功夫有很大的关系。

然而有得必有失,就连袁术都知道高官厚禄邀买人心。孙策却迫于现实不敢给文臣武将更高的职务。这就让楚国上下文臣失意,武将离心。

同时也是吴国太亲自出面游说孙策,让东吴吞并楚国,完成孙家资源的整合。可是她不了解孙策和周瑜对于带兵打仗的执着,楚国不能给孙权,孙策不想老死在床上。

周瑜为了向吴国太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只能回师赤壁。打算拿黄祖开刀,替楚国杀出重围。到了这个地步,周瑜对于孙尚香的选择十分痛心。要是楚军依旧占据淮南,还有机会北望中原,楚国内部就不会心生绝望。

孙策纵横沙场近三十年,拥有很高的人望。可是民心向背是以实力为基础,楚国势弱且后继无力,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楚国上下的利益需求。即便是孙家内部,也对东吴垂涎三尺,这就是为什么吴国太愿意牺牲孙策的主要原因。

在孙家人眼中,楚国的基业是孙家人打下的江山,周瑜只是一个外人,是孙家的家奴。如今楚国丢了淮南,周瑜就是名符其实的败家子。反观吴王孙权,一鼓作气的拿下了整个东吴,要是在继承楚国,长江以南就是孙家说了算。在利益的驱使下,孙策的地位就不稳了。

好在孙策和周瑜掌握着兵权。孙策回到长沙之后立即让嫡系换防,把程普等人调到了南面与交州士家对峙。

孙权见孙策不肯交权,也就暂时的放弃了接收楚国。不过为了改变孙家一门两王的局面,步练师提出了斩王攻略。

要是孙策死于非命,楚国世子孙绍年幼,周瑜想要辅佐也不可能。孙权可以顺理成章的吞并楚国,至于孙策的儿子,当猪一样养起来就好了。

好在周瑜在三江口大败苏飞,孙策把吴国太等孙家人送到了建业,长沙城中的孙家人就只剩下大乔和孙绍了。这样的举动,总算是暂时的稳住了楚国的局势。

孙权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怕吴国太唠叨,直接在建业城外修建了甘露寺,把老人奉养起来。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定时请安。至于东吴的大小事务,就不让老人参与了。

长江以南的兄弟之争由明争改为了暗斗,孙权和孙策都把心思放在了对外扩张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