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465章 周瑜烧粮

兴汉使命 第465章 周瑜烧粮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465章 周瑜烧粮

孙权在巢县遭遇了惨败,大将陈武战死的消息传到了金寨前线之后,孙策痛苦的对周瑜说:“公瑾,咱们这次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周瑜点了点头,孙权北渡增援楚军,主动攻打肥东。本以为可以和孙策夹击合肥,却没有想要被止啼军打击得体无完肤。还落入了孤军深入的凄惨境地,这让解烦军上下对周胤恨之入骨。

孙权为了推卸责任,一直都在大肆的宣传楚军在金寨一带的不作为。这回可是让东吴找到绝佳的借口,从今以后,东吴方面将不再对楚军伸出援助之手。

孙策也觉得脸上无光,孙权看在兄弟情义的份上渡江北上,这件事情天下人都知道。然而孙权在肥东和巢县血战的时候,楚军却在金寨按兵不动,坐看解烦军上下孤军奋战。这已经犯了大忌,至少会让楚军陷入不仁不义的地步。

现在的情况就更严重了——孙权已经退回了建业,肯定不会再次出兵。周瑜的计划算是狠狠的坑了一回东吴。用孙权牵制张辽的止啼军主力,楚军捡麒麟军那个软柿子捏上一捏。这样的谋划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解烦军的一触即溃,这黑锅就得由楚军来背了。

其实周瑜的小心思很明显——要是孙权出了什么问题,孙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整合东吴,楚国的实力至少可以与曹魏分庭抗礼。在淮南战场上,甚至可以和兴汉军一较高下。

现在的问题周瑜想要的东西太多了。以兄弟手足的情义拿捏孙权,迫使解烦军主力渡过长江参战。作为援军,主动进攻肥东,孙权已经尽到了兄弟同心的责任。至于孙策和周瑜再也没有办法拿兄弟感情说事儿。

陈武战死在了巢县南门,孙权全身而退回了建业。楚军倒是毫发无损,这就让周瑜的谋划全部落空。至少程普等人会同情孙权。当然了,孙策肯定不会对孙权见死不救。这救援不力的罪名,就只能让周瑜承担了。

更何况周瑜是楚军大将之首,其他的将领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也会把脏水泼向他。这就意味着周瑜在楚军中的地位和威望,都会遭到严重的削弱。

这样的困境就是孙策也没有办法。再者说解烦军南撤之后,金寨前线的楚军就要腹背受敌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楚军的凝聚力已经下降到了冰点。

张辽带着止啼军从巢县出发,可以威胁到舒城的后路石亭。麒麟军也不是省油的灯,金寨守得固若金汤,让周瑜没有了小脾气。

周瑜说:“主公,据后方消息,张辽正在准备战场,具体的进攻方向不明。按照我的猜测,很有可能是石亭。一旦石亭失守,楚军想要南撤,就只能走夹石和潜山了。这还得有一个前提——皖城不能丢。要是皖城丢了,金寨这里的人,就没有机会回长沙了。”

孙策说:“公瑾,你的担心很有道理,只是典满和陈达两个小子守了这么久,刘立等人在六安城中等了好几个月,怎么可能让楚军顺利的撒退?”

听了孙策的话之后,周瑜也觉得撤退的事情很麻烦。麒麟军主力以逸待劳,肯定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即便是有着孙尚香的关系,孙策和周瑜可以全身而退。但是楚军布置在金寨一线的数万人马,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周瑜琢磨了很久,始终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一个人四处走走。到一处小山坡上,有几个巡营时淋了雨的楚军士兵,正在用稻草生火烤衣服。

福至心灵的周瑜放眼望去,发现远处的稻田里堆满了稻草。由于稻草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稻田附近的树庄全部被稻草包围了。

金寨多山,山高林密可是江南植被的特点。周瑜终于想到了办法,楚军南撤最大的困难在于刘立会带兵追击。只要用什么办法束缚住麒麟军,楚军主力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周瑜提出了用放火的办法来迟滞刘立的追兵。孙策有些犹豫了——水火无情,这是天地至理。楚军在淮南的时间也不短了,当然知道大火意味着什么。如今正是粮食收割的季节,金寨一线的稻田中还有九成以上的粮食没有收割。这把火一旦烧起来,方圆百里的民心就彻底的丢了。

放火烧粮可以迟滞麒麟军的追击,同时也让楚军完全失去金寨及其周边地区的民心。大火烧掉的地区,就会把楚军当成死仇来对待。即便是将来楚军有能力北上合肥,也不可能得到民意支持。除非将金寨一带的百姓斩尽杀绝,只要有漏网之鱼,楚军的恶行就一定会昭告天下。

孙策不想同意放火烧粮,兴汉军已经在寿春和庐江一带建起了淮南粮仓,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自古南方多豪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方的诸侯没有办法依靠粮食赈灾的方式收拢南方一带的民心,只能靠武力征服的办法来抢占地盘。

南方百姓不会因为粮食而转投他人,这也是南方百姓可以抗争到底的真正原因。孙策可以在南方站稳脚跟,最关键的是南方的每一个郡县都有能力自给自足。就拿江夏来说,常备的兵力只有孙策的三分之一,却可以在战争中坚持,靠的就是军粮充足。

历史上的战争,北方大地通常都是倒在粮草辎重上面,南方失败的唯一理由就是兵力不足。就拿孙权的解烦军来说,五万大军渡江北上,巢县可以轻松备粮。

这也是南方很少会出现粮尽撤兵的情况。有粮就有忠心,南方百姓除非战死,否则就会坚持到最后一刻。北方的情况就恰好相反,就拿冀州来说,一旦形成了合围之势,粮尽投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良禽择木而栖,这样的事情在中原以北非常正常,城头变换大王旗。

至于南方就不一样了,易主的可能性非常小,每一次易主都会血流成河。南方人的韧性非常强悍,甚至可以说是打造了“不妥协,不退让”的核心思想。

兴汉国可以在幽州取得成功,靠的就是充足的粮食。然而到了淮南战场之后,才发现无往不利的粮食攻略根本就行不通。

南方是千年世家生存的土壤,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也是长江以南的世家有能力,有资格坚持自家理念的核心源泉。

孙策深和南北的差异,才会对周瑜放火烧粮的决定有些难以理解。金寨周围数十万人,一旦烧了这把火,楚军就会成为过街老鼠,后果会非常的严重。淮南百姓对于兴汉军的存在,根本就没有多少归附之心。

只是不同意放火之策,孙策又没有把握从金寨全身而退。

周胤走了进来,神情沉重的说:“大王,大都督,刺候来报——刘立带着麒麟军主力进了金寨。”

孙策不敢再犹豫了,立即同意了周瑜放火烧粮的计策。

由于楚军南撤心切,放火烧粮变成了放火烧山,直接导致了楚军的一蹶不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