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415章 各取所需

兴汉使命 第415章 各取所需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415章 各取所需

差生们取得了进步,让家中的父母觉得脸上有光,从而给予了物质奖励。获益的同学口口相传,这就让班上的其他同学看到了刘立设置的有偿补课的实用价值。

随着补课学生的增加,刘立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了,为了更好的服务差生,帮助贫困生,他开始了更进一步的谋划。

到了这个时候,刘立觉得聘请优等生助讲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就找班上的第二名到第五名谈话,以一个月十块钱的标准,聘请他们对加入有偿补课的差生们进行交叉辅导。这样既可以解决差生跟不上进度的问题,又可以解决优等生的零花钱问题。

对于常年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普通人来说,每个月十块钱的额外收入,就相当于替一个家庭养活了一名家庭成员。刘立有心帮助贫困生,可是他也没有办法让辣鱼亭蒙学的贫困生享受到助学贷款,只能另辟蹊径的通过补课的办法,从而实现班级内部的资源调配,达到普及文化知识的效果。

学以致用,这就是知识的力量,与使用者的年龄没有任何关系。刘立的办法所能产生的作用,目前阶段只能帮助四名同班同学。不过随着兴汉国蒙学教育中有偿补课的普及,他坚信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实现就学的梦想。

一位负责六十名蒙童的老师,根本就没有能力让所有的学生达到相同的学习进度,更不可能为了照顾差生而放弃蒙学所规定的教学进度。刘立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不增加老师的教学压力的情况下,给愿意付出金钱的差生们,一个赶上进度的机会。同时也利用补课的办法让贫困生的家长们,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坚决杜绝读书无用论,这可得从娃娃抓起。毕竟十年寒窗,要是只有投入,不见产出,有很多家长就会中途放弃。有偿补课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可以提升贫困生家长送子女就读蒙学的积极性。

毕竟每位家长都会仔细的计较一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岁以后就是家中的半个劳动力,要是长期靠家庭供养,很有可能在经济的压力下被迫中止学业。一个有机会成才的贫困生,必须要要家长看见希望。否则就不会有未来,更不用说完成学业了。

刘立很快就弄好了有偿补课的章程,特别是对于贫困生的录用条件——必须是班级前五名,以每次月考成绩作为标准,优者上,劣者汰。

没有什么理由可讲,要是贫困生出现了成绩下滑的情况,那就只能被淘汰了。想要持续不断的获得赚钱的机会,就必须要做到足够的优秀,至少在整个班级的排名不能被别人超越。

在刘立看来,贫困生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要是努力的程度不够,被淘汰也就怨不得别人了。至于那些尝到了甜头的差生,肯定会持续不断的投入金钱。

刘立希望通过这种残酷的竞争机制,让整个班级的同学都明白——落后就要被淘汰。

有偿补课进行了一个月,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被调动起来了。参加补课的十几名差生,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功的进入了中上游水平。

月考成绩出来之后,顾蕊居然爆冷成了第五名,至于原来的第二名陈涛,竟然跌落成了第六名。

按照刘立制定的规则,他毫不犹豫的淘汰了陈涛。他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贫困生。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只分到了十亩山地,没有半分水田,家境可以说是班上最差的。

在给同学补课方面,陈涛也是最努力的那个人,只是可惜他并没有调整好学习进度与有偿补课之间的关系,居然出现了月考成绩下滑的原则性问题。

面对陈涛的求情,顾蕊的态度似乎有些软化了,她甚至提出把第五名的资格让出来。她不缺十块钱,可是十块钱的有偿补课收入,很有可能决定着陈涛能不能继续上学读书。

刘立拒绝了顾蕊的请求,他直接告诉陈涛说“有偿补课必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三大原则。制度的标准必须要具备唯一性,从来都不允许出现例外。”

在刘立看来,顾蕊可以不用在乎有偿补课给予她的公平,可是他不能破坏这份来之不易的公平。陈涛月考成绩下滑至第六名,就已经失去了继续替同学补课的资格。

同情不能代替制度,刘立也不想亲手破坏有偿补课的择师标准。陈涛的家庭贫困,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有偿补课的出现,他已经获得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只不过他没有能够抓住机会,这就怪不得别人了。

顾蕊觉得刘立的决定很冷血,甚至有可能毁掉陈涛的前程。可是她根本就不明白刘立的想法——有偿补课目前只能帮助四名贫困生,这就必须要建立在一个公平的制度上,刘立不打算为陈涛破例。

刘立直接告诉陈涛——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爬起来,失败者没有资格祈求什么。有偿补课是一个帮助贫困生的小平台,不是专门为改变陈涛命运而存在的机构。

作为一名贫困生,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学习成绩,没有足够好的排名,陈涛什么都不是。这也是刘立给陈涛的一个教训,给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要是陈涛没有足够的竞争力,那就只能被淘汰。

陈涛哭了,只不过他的眼泪并没有让刘立破坏有偿补课的基本制度。很多时候,每个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一次。

顾蕊抓住了了刘立给的机会,也成功的领悟了精英教育的精髄,她不仅顺利的在有偿补课中站稳了脚跟,还将学习成绩稳定在了仅次于刘立的第二名,从而牢牢的占据了一个补课教师的资格。

反观陈涛,一次失败就失去了斗志,不仅成绩掉到了十名开外,再也没有机会加入有偿补课的小团体。

三个月之后,顾蕊已经顺利的升入了县官学,陈涛却只能辍学回家,跟父母一起种地,继续贫穷的命运。

当顾蕊谈起陈涛的时候,还有些埋怨刘立的不近人情。一个本来有机会改变命运的少年,一次失败就只能遗恨终生了。

刘立也是感慨万分——当机会给了陈涛的时候,他没有抓住,就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兴汉国的启蒙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命运的竞争,这是一个成绩至上的时代。

刘立其实更明白竞争的残酷性——陈涛竞争失败,还可以回到家中,与世无争的种地生活。刘立要是竞争失败,苟全性命都是一种奢求。他可以给陈涛改变命运的机会,却没有办法让陈涛拥有改变命运的能力。

顾蕊成功考入官学,代表着精英教育的成功,陈涛离开了有偿补课的培养,就只能继承父母的命运。这或许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吧!

刘立的有偿补课在辣鱼亭蒙学得到了发扬光大,顾蕊也把这种另类的互相促进的学习制度带到了县官学,这让泉州掀起了一阵学习的新风。

在这场全新的变革之中,陈涛成了唯一的悲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