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398章 思想教育

兴汉使命 第398章 思想教育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398章 思想教育

面对张方的挑衅式筑城,刘正让河内集团军的督帅赵云保持克制,又严令陈留集团军的督帅太史慈按兵不动,不能把兴汉国拖入战火之中。

毕竟拿下整个冀州之后,兴汉军必须要进入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给魏王曹操等人合纵连横的机会,同时开展大练兵活动,让南山军校的毕业生迅速的融入基层,同时进行磨合训练。

刘正其实很清楚,南山军校已经进入了量产基层将领阶段了。兴汉军的思想教育体系也进入了成熟期。军中将领的大丰收,让刘正有勇气和条件进行改革。

特别是当初黄巾军俘虏的后代们,更是把服务百姓的思想刻入了年魂之中。

当初百万黄巾军大起义,先后被卷入其中的百姓多达一千五百万。其中有三百万的百姓逃难幽州,成了五大山城的第一批原住民。

后来平定南阳,颖川,东郡和冀州之后,由于继任的地方官员不愿意接收俘虏,是刘正将近七十万的黄巾军俘虏送到了北山劳动改造营。

这些黄巾军俘虏可是以青壮为主,再加上逃难的人口中也有大量的孤儿寡母。

当黄巾军俘虏完成改造之后,迅速的成了产业工人的中坚力量,在梅园政事堂的牵头组织下,七十万产业工人与孤儿寡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相亲大会,一共组建了五十多万个新的家庭。

百万新生儿,让兴汉军看到了一股全新力量的诞生。

在神谋郭嘉十三岁成才的英雄事迹的激励之下,南山军校也迎来了二十万考生。

十里挑一,每年新生两万,再加上军中子弟,南山军校的规模突破了十万人,每年有近两万的毕业生送入军中,这刺激了兴汉军蓬勃发展。

在回梅园的路上,总执政官鲁肃派人送来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提案。

这是关于筹建中山城高级执政官员思想再教育中心的书面意见。

兴汉国已经拥有了冀州,幽州,兖州,徐州,青州,河内和大草原。拥有郡县无数,执政官的任命和选拔就成了重中之重。

按照以往的经验,都是地方察举,然后由梅园政事堂出具任命书,再由情报部和刑部交替监督,就算是完成了基层执政官的任用。

然而这样粗犷的管理办法,不利于上下交流,甚至会出现欺上瞒下的奇怪现象。

执政官升职再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特别是在关键位置的任命上,兴汉军都是采用先入梅园做个见习官员,混个脸熟之后才携带印信到地方任职。

兴汉国政事堂没有养闲人的习惯,各部的见习职位有限,无法让所有待选官员得到见习岗位。然而省略见习期直接升官,又有可能造成政令不统一,毕竟大家各有千秋,理念难以统一。

一直以来,梅园政事堂的任官方略都很独特,对升职官员的政务培训必须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只有开拓视野,才能批量出产合格的执政官员。

大量的闲官滞留在中山城之中,要是不加以引导,很有可能会形成一颗毒瘤。鲁肃召集各部负责人合计之后,决定成立中山城高级执政官员思想再教育中心。不仅可以更好的规范管理闲官,还能组织论辩,合理的搭配各级执政官员体系。

刘正看完之后,把提案交给了东方月。

东方月说:“王爷,梅园小学的事情就够我烦的了,这个就不要强人所难了嘛。”

她说完之后,就把提案递给了轩辕无双。

轩辕无双看过之后,并没有学东方月推脱,而是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思想再教育中心的办学目的是有效的管理那些等待着升官或者是即将升官的县令及其以下级别的官员。这办学的经费得梅园政事堂调拨,实行专款专用制度。

二是可以把思想再教育中心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理不辩不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学校的底蕴。让每名升任郡守的县令都有为期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考察期,尽力的避免言过其实的事情发生。

三是关于思想再教育中心的校长,必须要由刘正及其后继者来担任,这是官帽子,要让所有的受训官员弄清楚效忠的对象。彻底的打破世家对执政官员的垄断,从而避免出现世家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情景。

刘正有些为难了,作为兴汉国的最高象征,军政一把抓会导致独裁,可是放弃对执政官员的掌控,后果又难以预料。

轩辕无双的建议确实符合眼前的利益,可是从长远看是不利的。刘正不想形成一个以个人喜好用人的观念。

在高层来说可以统一思想,提高办事的效率,可是延伸到基层,那就是祸非福了。

刘正觉得只要抓住军队就够了,至于执政官员体系,就交给总执政官鲁肃来管理吧!不能做一个领导内行的外行,从而坏了军政分立的老规矩。

一直以来,执政方面都是刘正的弱项,甚至是一窍不通。总执政官鲁肃可以管理好整个兴汉国,最关键的是没有掣肘,这种默契不应该被人为的破坏。

如今思想再教育中心的筹建,就得秉持鲁肃的施政理念。要是刘正的突然介入导致了思想混乱,很有可能破坏兴汉国的休养生息战略。

刘正说:“这个校长我不能当,刘家的子孙,专注于军权就好。至于执政的权力,就交给天下人自主选择吧!”

这个所谓的天下人,其实就是新兴的世家。如今兴汉国一统华夏的底蕴已经储备完成了,是时候开始进行利益划分了。

商人经过二十年的精心锻造,已经具备了挑战世家的力量,允许商人子弟做官,就是为了冲击世家的绝对权力。

至于商人组织会不会吞没世家,刘正倒是一点都不担心,对付世家可能会后患无穷。对付商人很多人都会拍手称快的,绝对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后遗症。

为了抑制传统的世家,刘正会大力鼓励经商,那些顶不住压力的世家一旦改了行,再想获得曾经的政治资源,就难于上青天了。

保持兴汉军的独立性永不动摇,刘家人对军权的掌控绝对不能有丝毫的让步。

只要抓住军队,刘正的话语权就不会被削弱,在五大山城之中,已经有近三成的世家子弟投身商旅。

最关键的是——投身商旅的世家子弟不用依附于嫡系而生存,反而让那些财大气粗的商人,对嫡系出身的穷书生指手画脚。这样一来,这依附关系就来了一个华丽的超级转身。

那些成功的商人在世家之中掌握了话语权之后,肯定会千方百计的提升自己的地位,把嫡系踩在脚下蹂躏,是每一位庶子商人们心中的宏图大愿。然而家规已经定了,想要掌握主动权,就只能分家了。

庶子商人成了新的主脉,没有钱的旧主脉就会举步维艰了。他们一定会发奋图强,从而与庶子商人竞争。这样一来,抑制世家的目的就达到了。

庶子商人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力,要让穷困潦倒的主脉依附商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书生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骨气。

刘正没有办法消灭世家,那就抬高庶子商人的地位,让穷困潦倒的主脉无法理直气壮的从庶子商人们身上吸血。

穷则思变,世家想要抱残守缺,得问那些给主脉提供资源的支脉答不答应。

借力打力消除世家的威胁,其实不需要做太多,只要让庶子商人扬眉吐气,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兴汉国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了,就拿糜家来说,作为主脉的糜竺专心从政,糜威也与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一起考进了南山军校。

至于糜芳的儿子糜武,反而考入了南山大学。

如今糜芳已经完全掌控了糜氏集团,糜竺的影响力只在梅园政事堂。

这样一来,让糜芳拱手让出糜氏集团再回糜家,让儿子糜武做糜威和太史亨的附庸。

糜芳又不傻,是肯定不会答应的。

糜家分家已经成了必然,以此类推,凡是商政并行的世家,唯一的结局就是分家。

至于那些不愿意经商的传统世家,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兴汉国中,穷不过三代已经成了必然。道路千万条,抱残守缺死路一条。

刘正想通了之后,立即派人传信,批准了鲁肃的提案,并且亲自任命鲁肃为思想再教育中心的校长,同时形成一个定制——梅园政事堂的总执政官,必须要兼任思想再教育中心的校长。

刘正只抓军权,放手梅园政事堂,给了世家一个争权夺利的机会,再加上庶子商人的冲击,世家就不足为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