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374章 上艾酬功

兴汉使命 第374章 上艾酬功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374章 上艾酬功

在文钦抵达上艾的时候,高利和成骁也带着一大队受训人员赶到了受训区。

焦柳代表着兴汉王刘正,把那些准备参加受训的人迎进了培训机构,并且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和招待酒会。

文钦、高利和成骁则在上艾军营中受到了刘正的接见。

庞统代表兴汉军总参谋部,对于三位优秀的青年授予了校尉军街,统兵权限为一万人。

刘正亲自出面,在中军大帐中为三人授衔。

紧接着,文钦作为代表,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发表了讲话,也做出了相应的承诺。

很多兴汉军中的老将,对于文钦等人的出现都很感动。

兴汉国人才济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今更是后继有人,这就是兴汉军强盛的源头。

兴汉军后继有人,第二代领军人物已经成长起来了,作为老当益壮的前辈,赵云、陈到等人,还能为兴汉军奋斗三十年。

刘正再也不用担心人才断层了,有了十几年的积累,兴汉军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完全成熟了。

献金侯、政略侯和军功侯之间的比例也达到了最优级的黄金比例状态。

总的来说是军功侯占了四成,献金侯占了三成半,剩下的两成半则是政略侯。

不过从影响力方面来说,在边境一带,军功侯地位最高;在发达地区,献金侯地位最高;在欠发达地区,政略侯才是最珍贵的。

当然了,能够封侯的都不是一般人,所谓的地位高低,并没有严格的三六九等划分。只不过是不同地区的百姓,对于兴汉国各项政策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已。

边境上军人拥有相对多的话语权,发达地区偏重于商人的意见,至于那些欠发达的地区,每一位政略侯都是兴汉军的宝贝。

刘正对于目前的发展模式,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好在税收政策的一刀切,倒也不用担心什么天高皇帝远的恶**件,会坏了兴汉国的商业政策。

别的东西都可以好说好商量,只不过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梅园的有些人总是拿悲天悯人说事,总是隔三差五的想要给一些特殊的地方免税,不过都让刘正给拒绝了。

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都是兴汉国的政策红线。

毕竟制定政策的是人,是人就会有私心。今日有人可以更改税收的标准,明日就有人肆无忌惮的摧毁税收法律。

一旦法治变成了因人而异,那些拥有了绝对话语权的人,会不会改变立场,转而以权谋私呢?

刘正只想把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的两大标准深入人心,要是经过这样的努力,百姓们还是无法守住自己的权利的话,那也就不值得同情了。

毕竟总指望别人去付出,从而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争取得来的成果,这样麻木不仁的百姓,终究会付出代价的。

刘正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想留下一个不可动摇的标准。

税收政策的一刀切,不给任何人操纵税收的权利,不仅可以确保兴汉军的军费来源,还可以通过商人的那张嘴,把这些政策传遍天地。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商人赚到的钱,通过献金侯的办法收归国库,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侯政策是兴汉国调节各方矛盾的有效手段,刘正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根本性政策的规划上面。

纪效新纲作为最核心的部分,如今已经加上了一税原则和土地国有。

一税原则是为了保护和规范商人,至于商人想要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就得按照标准献金,这也算是为兴汉国做贡献。

至于土地国有,就是为了打击世家的土地兼并。

世家有机会操纵土地的前提是土地私有,然后再通过天灾**,巧取豪夺的办法从百姓手中巧夺土地。

现在实行土地国有,不允许出现私人买卖土地,这样一来,世家想要兼并土地,那就是在找死。

更何况刘正已经通过甘宁的海军,进行了一次伟大的环球航行。

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相继被发现,已经给了兴汉国安置世家的条件。

据甘宁回报说,仅仅仅是一个吕宋岛及其附属地区,就足以安置三千万百姓。

如今管亥等人被放逐的吕宋岛,人口不足百万,有足够的空间消化兴汉国中的作奸犯科之辈。

海军的伟大成就,才是刘正坚定不移的执行土地国有政策的基础。

听说张白骑已经到了非洲,在一个叫埃及的地方开坛布道。

刘正有时候甚至在想,是不是可以在兴汉国的各类大学之中开展世界教育。

毕竟华夏大地上聚集了太多的英雄,放出世界地图,让新五湖四海的思想,给那些不安分的诸侯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机会。

说做就做,刘正在上艾城中召集了郭嘉,贾诩,杨修,卢植,蔡邕,鲁肃,审配,赵云,吕布,甘宁,陈到,徐荣,蔡琰,黄舞蝶,张宁,张夫人,张世平,糜芳。

这算是一次扩大会议。

刘正先是从百科全书中复制了一份世界地图,然后确定了以华夏为中心的方位标准。

再由甘宁向参与会议的众人介绍各地的情况。

首先确定的是四海,东海,即就是后世的太平洋,东海之东,以赤道为界,向北为北美洲,向南为南美洲。

再就是南海,即就是举世闻名的印度洋,由马六甲海峡沟通东海,南海之南,是南极洲,由于极度的寒冷,不适合住人。

以兴汉国目前的技术条件和防寒标准,还没有能力探索南极洲的奥秘。

南海之西,是非洲,热是唯一的气候,从来不知道冷的感,甘宁还让到过非洲的船员现身说法,让参加会议的人充分的认识到——非洲的热是没有底线的。

越过非洲之后,就是西海了,传说之中的极西之地,也就是流传着无数神话故事和爱情故事的大西洋。

至于北海,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描述,就不用过多的描述了,由于极度的寒冷,直接称呼为北冰洋。

提起五湖,甘宁先是指出了在狼居胥山之北,有一个巨大的的湖泊,是著名的贝加尔湖。湖水向北入北海,向南流入东海。

贰师城之西,有一个叫做里海的地方,那就是整个世界的第二湖,里海滋养了周边的广大地区,繁荣了无数的文明。

非洲向北,其实也有一个地中海,南润非洲,北泽欧洲,这也是孕育文明的第三处湖泊。

说完了毕夏之外的湖,处于华夏内部,也有两大湖,一是孕育华夏文明的青海湖,昆仑仙山的传说,长江黄河的源头,这是华夏传承的源泉。

再有就是琼州之南的南海,名为海,其实也是湖,南海留给华夏的,是永恒的开拓精神。

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并没有关起门来夜郎自大,而是把最精锐的力量投入南海的探索之中。

刘正觉得甘宁所宣讲的五湖,与自己当年所领悟的五湖有些微小的差别,好在不影响天下大局,就没有在意这些细节。

再者说甘宁所讲的五湖,是联系世界文明的纽带和源泉,更加的大气磅礴,也是唯一可以自圆其说的东西。

世界地图一出,满座的英雄豪杰震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