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35章 简雍献策

兴汉使命 第35章 简雍献策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35章 简雍献策

刘备得了简雍,总算是有了一个可以商量对策的人。

刘备把自己心中的担忧告诉了简雍。

简雍说:“主公,刘正豪强之势已成,仅凭八百乌合之众,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暂避锋芒,找个机会离开幽州,珍惜生命,远离刘正。”

刘备叹了一口气,垂头丧气的说:“刘佑兴何其幸运,有一个好爹,攒下了万贯家财,拜一个好师傅,让天下有识之士都赞誉有加。西游东逛,居然纠合起近百万众,连幽州刺史也不能制。”

简雍心想,刘佑兴血战匈奴,奋起抗羌,汉中义捐,临江豪迈,东城仗义,渤海扬威。

这些事情,哪一件不是让天下人热血沸腾的壮举。

反观这刘玄德,洛阳城中臭名远扬,言必称汉室宗亲,人却无半点德行。

那简雍本来打算投靠刘正,奈何兴汉军文武足备,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俗话说:宁为鸡首,不做凤尾。

后来听说梅园三结义的故事之后,认定刘备可以成事,又忖度他麾下没有谋士,这才自告奋勇的出现在刘备的面前,毛遂自荐,游说邹靖,成功的奠定了刘备军中第一谋士的位置。

直到诸葛亮横空出世,行走的地盘又是简雍不熟悉的江南,这才含恨隐退,退位让贤。

简雍追随刘备之后,很快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关羽对他没有什么好感,也谈不上恶感。

唯独张飞,自家人知晓自家事,对简雍十分敬重,用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刘备见简雍一门心思的想要融入整个团队,对他的戒心逐渐的减少了。

简雍很快就明白了刘备在三人小团体中的尴尬处境,于是就对刘备说:“主公,我已经了解了梅园三结义的前因后果。我认为:汉室宗亲这个身份,是主公唯一笼络关羽和张飞两位将军的手段。因此,汉室宗亲这个护身符,对主公来说,比性命还要重要。”

刘备见简雍顾左右而言他,于是就说:“宪和,这个我也心知肚明,只是这纸终究是包不住火,总有一天会穿帮的。我现在想的是,如何度过磨合期,只要让二弟和三弟认可了我这个人,而不是汉室宗亲这个身份,才是万全之策,你有什么办法吗?”

简雍回答说:“吃则同席,寝则同榻,折节下交!”

简雍告诉刘备,只要天天呆在一起,直的也能掰弯了。

刘备唯一擅长的,就是用眼泪博取同情,男女通杀,威力无穷。

对付关羽和张飞这样的直男,以柔克刚是最好的办法。

刘备急于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功夫考虑这个建议,对一个男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了那个梦,牺牲一点色相,那是在所难免的。

刘备还是很感激简雍的,这样一来,虽然身体上吃了点小亏,但是兄弟三人之间如同一体的形象,渐渐的在乡勇心中根深蒂固了。

刘备这个大哥的形象,成功的在乡勇队伍里有了足够的份量。

只要不是兄弟之间闹矛盾,刘备也可以指挥周仓的长刀兵和张飞新训练的长矛兵。

刘备不再是光杆司令,有了自己的小团体。

刘备有些遗憾,他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巩固,还需要继续努力。

刘备身无长物,论武力,远不如关羽和张飞;论智力,与简雍更是差了好几条街。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想哭就哭,哭得惊天动地不是梦。

关羽和张飞都是仁义的人,在刘备的眼泪攻势下,又有御赐族谱作为最有力的证据,想要不溃不成军,那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靠着坑蒙拐骗建立起来的小团体,一旦到了东窗事发的那一天,轻则散伙,重则内讧。

刘备也是心急如焚呀,他对关羽和张飞的喜爱,已经到了疯魔的地步,更是把两个兄弟当成了博取功名的本钱。

刘备严格按照简雍的计策,打算用温情软化两位兄弟的心,让他们敬重刘玄德这个人,而不是汉室宗亲的身份。

只有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实现三位一体的构想,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随时都有散伙的可能。

刘备问简雍:“宪和,按照你的说法,直接对付刘佑兴,肯定会万劫不复,那又该如何是好,才能让我的汉室宗亲嫡脉核心成员的身份不至于穿帮,落得个公孙伯圭那样的下场,无论怎么努力,获得什么样的成就,都没有资格继承辽西公孙家族的荣耀和资源?”

简雍回答说:“主公,目前只能分两步走!”

刘备忙问:“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又是什么?”

简雍献策说:“主公,第一步:就是以关羽和张飞作为臂膀,获得刺史刘焉刘君郎大人的认可,为汉室宗亲的身份加上一道保险。其实洛阳族会才是真正叙同宗之谊的好去处,只可惜主公经验不足,把事情办砸了。如今只能退而求其次,至少要在幽州范围之内,坐实汉室宗亲的身份永不动摇。然而主公在洛阳城中留下的恶名,将会产生对主公极为不利的影响。只有在幽州范围之内,立下刘君郎大人无法拒绝的功绩。才能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借口说服刺史刘焉,让他可以有意识的忽略主公当年的劣迹,同意与主公叙同宗之谊,核定双方的辈分,这是主公将来与其他各脉汉室宗亲叙同宗之谊,计较辈分的根本所在。主公目前的汉室宗亲身份,还没有得到其他汉室宗亲支脉的认可,这对主公非常不利。反观那刘佑兴,有名师作保,丁建阳,陶恭祖也愿意为他摇旗呐喊,再有十万兴汉军和南山城作为安身立命之地。就算他不承认自己是汉室宗亲,其他各脉汉室宗亲也会主动找他叙同宗之谊,引为臂助。这样的优势,是主公无法具备的硬实力。获取刺史刘焉的认可,是主公的当务之急。”

刘备听了简雍的话,心中很是不满,然而他又不得不承认,简雍说的可是句句在理,于是就问:“宪和,还是快说说第二步吧,咱们刘备军是吃糠咽菜,还是吃香的,喝辣的,都要靠你来谋划了。”

简雍说:“这第二步,就是让刘焉无法证实,主公在汉室宗亲里,中山靖王一脉的嫡系成员的身份是假的。毕竟晒族谱,叙同宗之谊,是一个很严肃的大动作,特别是汉室各脉,尤其慎重。那刘焉作为汉鲁恭王一脉的嫡系,肯定不愿意与中山靖王一脉的庶出子弟叙同宗之谊,一旦传扬开来,会成为天下笑柄的。我对刘佑兴有所了解,他既然承诺主公,不会以汉室宗亲身份示人,就一定不会食言。”

刘备听了简雍的话,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对简雍说:“宪和,只要刘佑兴不拆我的台,别人说什么也无济于事,我总算是高枕无忧了。”

简雍见刘备有些大意,马上就给他泼了一盆凉水,接着说:“主公还是太乐观了。刘佑兴信义当先,肯定不会有问题。然而刘佑兴不说,并不代表其他人不说呀。楼桑村中山靖王一脉,除了刘佑兴之外,还有其他人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更何况是那些看着主公长大的人。要是对刺史刘焉说点什么,主公的大计可就泡汤了。”

刘备问:“宪和,我该怎么办?”

简雍说:“只有清楚这些来龙去脉的人都死绝了,才能保守秘密。”

刘备对简雍说:“那刘义一直对我不满,你谋划一下吧!”

简雍说:“主公,刘义是刘正的人,一旦我们动手,激怒了刘佑兴,后果不堪设想,赵云的第一军,就驻扎在不远处的深山里,朝发夕至,咱们这点人,翻不起什么大浪,还是少招惹兴汉军为妙。”

刘备垂头丧气的说:“刘正动不了,最具威胁的刘义又不能轻动。宪和,你的献策有什么意义呢?”

简雍说:“主公,刘义唯刘正马首是瞻,肯定不会违背刘佑兴的命令,坏了他主公的名声。听说刘佑兴对刘义的培养是不遗余力的,想来那刘义应该也是深明大义的人,伤害刘正声望的事情,他应该不会做。”

刘备问:“除了刘义,还有谁会成为威胁?”

简雍说:“楼桑村!”

刘备闻言大惊失色,慌慌张张的说:“不行,家母还在那里呢?”

简雍说:“老夫人才是整件事情的关键。”

刘备说:“我可不能有违孝道!”

简雍说:“屠灭楼桑村,是山贼所为,与主公没有任何关系。”

刘备听了简雍的话之后,怒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问简雍:“这件事情,该交给谁来办?”

简雍自从加入刘备的小团体之后,就一直被关羽轻视,总想着报复一回,于是就心生一计,对刘备说:“周仓所部,曾经就是山贼,干这样的事情,正是恰到好处。不过我认为,最好是关二爷亲自领军,否则以周仓部的义气,可能会节外生枝。”

刘备说:“我不能陷二弟于不义!”

简雍说:“这不义之人,总得有人来承担,要么是主公,要么就是关二爷。”

刘备问:“怎么不能是三弟?”

简雍说:“张三爷嫉恶如仇,主公还是早作决断,以免节外生枝!”

刘备叹了口气说:“都怪我这个做大哥的无能,只好委屈二弟了。”

刘备按照简雍的计策,趁着张飞带着三百长矛兵乡勇拉练的时候,找到了关羽,声泪俱下的说起了后顾之忧,一旦家人被贼人控制,所有的雄心壮志都会烟消云散云云。

刘备假意横剑在肩,只请关羽借周仓所部,解除楼桑村的后顾之忧,要是关羽不答应,刘备愿意一死,不再苟活于世。

关羽义薄云天,当然不能陷大哥于不义,只是问:“大哥,非要一这么做不可吗?”

刘备说:“想要成就大事,就不能有后顾之忧,至亲的人,应该有这样的觉悟。既然他们下不了这个决心,能帮一把是一把。”

关羽说:“大哥肩负重任,仁义之名不容有失,关羽本是河东逃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这个恶名,我关羽担了。”

关羽主动请缨,刘备喜出望外,两人抱头痛哭一场,发誓说:“如果不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今生今世,永不回乡!”

楼桑村的悲剧,就这样命中注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