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348章 教训袁熙

兴汉使命 第348章 教训袁熙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348章 教训袁熙

刘正看着垂头丧气的袁熙,冷静的问:“显奕,你知错了吗?”

明知不敌,还要纠缠到底,一将无能,害死三军哪?

常言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

你这样不见棺材不落泪,八万晋军轻出,还能有机会回并州吗?

晋军的兵力本来就不足,你这样贱卖爷田,四世三公的袁家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哪?

你怎么也不想想,当年二师兄主动放弃巨鹿,又与中山王相安无事多年。

就是想要给兴汉军和晋军之间,留下一个缓冲的地带。

以元皓的聪明才智,为什么要打破这样的平衡呢?

看来元皓为了晋国的长治久安,已经做出选择了。

袁熙说:“七叔以势压人,晋军还能有生存的机会吗?”

元皓先生一直恪守中立,不参与我们兄弟的夺嫡之争。

七叔这话,似乎是在故意的挑拨离间。

刘正问:“并州东线,相安无事十几年了,你就想不到其中的奥妙吗?”

你也不想想,要是兴汉军主动的挑起纷争,打破了平衡。

中山王韩馥在惊惧之下,就只能选择归晋一条道走到黑了。

如今却是让你带着十万晋军,率先的挑起了事端,不想卷入夺嫡之争的韩家,就只能选择投效兴汉军了。

中山王韩馥主动归晋,投效的对象是晋王袁绍,自然就有机会置身事外,不会卷入夺嫡之争。

然而你带着大军到了冀州,整个中山国就会打上二公子袁熙的烙印,这是韩馥无法接受的。

想必你应该明白了,元皓先生让你东进冀州,就是想借你的手把韩馥推向兴汉国。

十万晋军的牺牲,你所犯下的错误,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这可是釜底抽薪哪?

元皓先生略施小计,三子夺嫡中的次子袁熙,就彻底的失去了问鼎晋王宝座的资格。

更何况你和我还有着师徒名份,元皓先生肯定得先对付你。

袁熙问:“七叔,你的意思是说——元皓先生选择了三弟,才把大哥派到西线,打赢了晋国会有新地盘,要是打输了,就没有机会争嫡了。”

至于我这个二公子,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弃子。

我要是按兵不动,一个畏敌如虎的帽子,就会葬送了我的前程。

我选择了主动出击,这结果却变得更糟糕了。

冀州被推向了兴汉国,我就是罪魁祸首。

友若先生也是一等一的智者,为什么就不提醒我呢?

刘正说:“元皓先生知道子远先生和友若先生不服气,当然得出一道难题,以功绩论地位,大家都无话可说。”

元皓先生南下与魏军隔河对峙,可以收获忠汉王刘备的一百五十万斛粮草。

子远先生陪同显思去攻略凉州,也可以替二师兄开疆拓土。

至于友若先生,要是顺利的拿下冀州,晋国的人口会增加五百万,相当于增加了一半的人口。

这要是成了,友若先生就是当之无愧的晋国第一谋臣。

这诱惑太大了,让友若先生故意的忽略了其中的风险。

冀州五百万人中,韩馥又是有兵无将。

这可是一块巨大的肥肉,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友若先生自负舌辩之才,当然想要达成这份看似不可能的功业。

只是友若先生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他是以你的幕僚身份来劝说韩馥的。

这就是他失败的根源。

韩馥是袁家的门生,根本就没有理由拒绝的,只要友若先生代表的人是二师兄,韩家就得乖乖归晋,否则就是忘恩负义。

然而友若先生所代表的人,只是一个做不了主的袁家人,这就让韩家怒不可遏了。

韩家不想卷入夺嫡之争,更何况是根本就没有希望的你。

这样一来,走投无路的韩家,就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选择投效兴汉国了。

袁熙说:“原来我这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友若先生也是被我给拖累的,要是他可以名正言顺的代表我的父王,冀州就会归晋。

只可惜我统兵出征,一旦拿下冀州,韩家就会打上我的烙印,最后的结果是必败无疑。

难怪韩馥宁肯放弃土地和尊位,老老实实的到汉昌开办大学,发展教育,原来是想要保全韩家的书香门第的地位。

作为人师,韩家照样可以青史留名,历经万世而不朽。

友若先生投效兴汉国,想必是知道了元皓先生的用意。

这才放弃了晋国,替新主效力。

刘正说:“好了显奕,你已经回不了晋国了。”

就算是成功的回到了晋阳,也只不过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寄生虫而已。

无论是显思,还是显甫,都不会给你机会,让你再度的掌握兵权。

你去弹汗山城吧!

伯约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封狼居胥的准备工作。

去那里建功立业吧!

忘记晋国,忘记你的身份,以义士之名替落日原的英灵们报仇雪恨。

至于你要不要逃回晋阳,你自己看着办吧!

机会给了你,就得看你的选择了。

我不会替你决定人生,只是希望你可以牢记卢门的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做出正确的选择。

就在这个时候,轩辕无双牵来了白玉麒麟马,又让人抬来了火龙枪。

刘正替袁熙解开了绳索,袁熙接过火龙枪,飞身上马,出了昔阳,望北而走。

庞统问:“王爷,你说袁熙会怎么选择呢?”

毕竟到了弹汗山城之后,他就只是普通的一兵,而不是养尊处优的袁家二公子。

要是他继续带着八万晋军与咱们作对,还是会有一些小麻烦的。

刘正说:“袁显奕怎么选择,对于兴汉军来说,根本就没有意义。”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咱们可以抓他一次,难道他就可以在一夜之间长进了吗?

我的那位二师兄和他的军师元皓先生是怎么想的,这才是事情的关键。

友若先生是晋国的三大谋士之一。

元皓先生擅长军略,子远先生擅长理财。

至于这位友若先气,不仅集前面两人之所长,更有舌辩奇才。

也就是说只要拥有一个全心全意替百姓办事的友若先生,就相当于同时拥有了子远先生和元皓先生。

文武全才哪?

这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士元,你觉得元皓先生会昏了头,把友若先生这样的大才,拱手让给兴汉国吗?

公达在海上飘泊十年了,始终都没有机会上岸,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友若也是荀家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哪?

庞统问:“王爷,难道友若的投效存在问题吗?”

应该不至于吧?

荀家不是喜欢分别下注吗?

友若投效兴汉国,荀家就会少了一个分支呀?

刘正说:“士元,普通世家的谋算,通常都是以一百年作为计量单位的。”

像隐族九姓,他们的谋算都是以千年作为计量单位展开计划的。

兴汉国大势已成,辽东公孙家族选择了蛰伏对抗,东方家族和轩辕家族,选择了联姻支持。

吕家选择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超神吕布的选择,就是吕家的态度。

如何安置荀家,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