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302章 深入交流

兴汉使命 第302章 深入交流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302章 深入交流

廖化跟在刘正的身后,亦步亦趋,似乎欲言又止。

刘正问:“元俭,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想说就说吧!

没准儿还能给我,提供一些参考的意见呢?

毕竟所谓的共同理想,就是求同存异的升级版。

我需要你的意见,以及更多兴汉国百姓的意见。

廖化回答说:“王爷,先来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东方月先生,又来了一个古老传承的轩辕无双小姐。”

梅园兴汉宫,从此只怕就要不太平了。

隐族的力量有多强大,我也无法说清楚,炎黄子孙的理念,已经贯穿了整个华夏历史的上下五千年。

轩辕家族作为这一理念的创始人,传世永恒而不朽。

东方家族生于红尘,又超凡脱俗。

与轩辕家族并驾齐驱,想来也是求仙得仙,求仁得仁。

这可是给了华夏民众,最独一无二的超脱思想。

轩辕家族脚踏实地,用血肉之躯铸万里长城。

东方家族放眼未来,沧海桑田可以养育天下。

兴汉国与这两个庞然大物比起来,简直就是可怜的弱鸡。

以我的武力,居然在月先生手上走不了三招。

在尖端战力方面,咱们与隐族差距太大了。

几千年的积累,华夏经过了反复的锻打之后,更是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炎黄立族,大禹定鼎,周封天下,秦扫**。

汉有大义,与世长存。

这些东西,可都是伴随着隐族九姓流传下来的。

炎黄出轩辕,大禹定东方;周退南宫出,**靖,西门生。

刘正听了廖化的话之后,才知道了更多的东西。

这里面肯定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又有谁能够知道——廖化的家族,其实也是大有来头的。

至少比隐族九姓的来头更大。

然而廖门独战天下,只留下一曲悲歌了。

刘正福至心灵,轻轻的问:“廖化,你们的家族,是不是姓盘呀?”

廖化回答说:“王爷英明!”

盘古开天,才有了天地的定义。

正如老子所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盘古一力成就了天地,不仅留下了一个传说,还留下了精神传承者。

女娲造人,这个生长于天地之间的人,就是盘古思想的传承者。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后来不周山倒塌,天地四分五裂。

先有天灾,令人陷入绝望之中。

再有**,邀猛兽为邻。

三皇创道,五帝铸魂。

这人就复杂了起来。

然而盘古思想的传承者——临危受命,顶天立地。

三十年前汉室无道,又到了盘古遗姓出世的时候了。

本以为张角是仙人弟子,可以站在高处看华夏。

却没有想要他鼠目寸光,几次三番想要让张家成为天下共主。

天下张很是强大,只是他们分列于三教九流,十根手指张开,根本就没有办法握成拳头。

这是张姓的生存智慧,也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张氏虽强,却不可能合而为一,从而拥有掌控天下的力量。

盘古精神,无法依附张氏而生。

王爷横空出世,既有悲天悯人之心,又有开疆拓土之志。

盘古族人,决定转投王爷,也是为了守护天地之间的人类秩序。

刘正听了廖化的话之后,忍不住的陷入了沉思。

做天下先锋,续盘古精神。

廖门的顶天立地,成就了人的辉煌。

刘正说:“眼界决定一切。”

要是兴汉国没有力量勾动天下大势,就没有资格得到廖家的认可。

想当初面对黄巾军,兴汉军只是一支地方力量。

诸侯讨董,才有机会伸张大义于天下。

开元立国,三大政策深入人心。

这些都是兴汉军的成长经历。

世家的形成源于共同的理念,志同道合则为一家。

只有实力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才有资格接触更高层面上的东西。

就像一个普通的百姓,所行不过方圆十里,所住不过一屋一庐,能够接触的高官,也只不过是里长。

若是获得了察举,就会走出乡村,迈向郡县,甚至成为一州贤达,从而获得好名声。

扬名一州而引天子注目,就可以伸张大义于庙堂,达则兼善天下。

这是一个人的成长,拥有了不朽的理念之后,就会形成一种传承,有后人愿意传承这种理念,就可以团结在一起,从而聚为世家。

不朽的辉煌,永恒的真理。

一切扎根于百姓的思想,都有资格被发扬光大。

这是刘正对世家的理解。

拥有一份久经考验而不朽的理念,就是世家。

三皇五帝定华夏之名,周封天下制圣人之礼。

秦扫**定天下秩序,汉扬雄威树大道之基。

陈汤立足西域,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呐喊。

霍去病封狼居胥,让华夏的脊梁骨挺直。

冠军侯成为了天下武将的精神领袖。

这些都是华夏的明星时代和明星人物。

廖化说:“王爷的兴汉壮举,拥有一千五百万百姓的支持。”

已经有资格永恒传承了——大汉当自强。

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脱胎于周制的分封,又强化了历代的侯爵制度。

以前是代天牧民,如今是为天地立秩序,让秩序成为永恒。

以百姓作为根本,心甘情愿的成为领路人。

施教化于人前,洒希望于华夏。

强者走出去,看更多的风云变幻。

弱者留下来,育新一代的栋梁。

刘正说:“我愿意为守护华夏而生,令天下世家各赴五湖四海。”

留华夏于民,植根基于整个时代。

正在这个时候,甘若男走了过来。

廖化识相的闭上了侃侃而谈的那张嘴。

甘若男说:“王爷,月先生有请!”

刘正忙走向了马车。

想要听一听东方月的解释。

东方月问:“王爷,隐族现世,已经成了定局,不知道兴汉国的对策是什么呢?”

这可关系到天下大势的走向,若是方寸之地,倒也可以一言而决。

然而华夏的大好河山,那可是五湖四海的超级蓝图。

其实隐族问世,对于目前的兴汉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轩辕家族的精神,那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为天地立心。

南宫家族的理想,正是继承上古先贤的为生民立命。

东方家族的壮志,可是永垂不朽的为往圣继绝学。

西门家族横刀立马,自是响彻天下的为万世开太平。

文治武功,正是东西两世家的生存根本。

东方家族倾向于文治,传承的是以德服人。

这才有了人文盛地的不朽。

轩辕无双插话说:“月月,你好虚伪。”

想要以德服人,那就是在养虎为患。

耻于教化圣人文章,却把百家精髄拱手奉上,直接让茹毛饮血的非华夏百姓,从此超越了大汉民族。

乌桓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弱于仁义教化,专供百家技艺。

直接让内附的乌桓人,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带给了幽州百姓沉重的灾难。

再看兴汉国立国之后,讲汉语,进汉食,行汉礼。

至于百工根本,那可是要严守秘密的。

大家可想而知,如今兴汉国中,肤色各异却语言相同。

这才是真正的教化。

十几年的时间,汉语成了唯一的通用语言。

那尚未成型的乌桓语,再也没有机会成长壮大了。

刘正说:“同一个华夏,同一种语言。”

这就是兴汉国努力奋斗的目标。

既然东方家族专注于教化,不如到狼居胥山勒百修书,将圣人文章布施于大草原上。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汉语应该成为更多人的骄傲。

支持兴汉国的教育事业,从鲜卑人抓起。

一定要真正的普及圣人绝学,而不是那些苟延残喘的百家理念。

东方月说:“王爷放心!”

东方家族计划在草原上兴建七十二座教化之城。

把仁义礼孝的思想发扬光大。

让鲜卑人明白做人的道理,认同华夏一家人的理念。

刘正说:“兴汉国会支持东方家族的教育事业。”

这是大草原之民的福音。

轩辕家族移驻北海,华夏本土拓地千里,这可是百姓的呼声。

让草原之民知书达礼,让汉室百姓明白——人民当自强。

坚持同化教育永不动摇,才是兴汉国传承久远的基石。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得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