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239章 西守东攻

兴汉使命 第239章 西守东攻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239章 西守东攻

看着庞统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刘正只好解释说。

忠汉王刘备的势力范围,只在南阳郡的周边地区。

北面和西面是汉室的控制区域,按照诸葛亮的政略方针,主动进攻献帝是不存在的。

南面里保汉王刘表,忠汉王刘备自诩是汉室宗亲,诸葛亮作为军师,当然不会主动的搞什么兄弟相残,否则就是自己打脸。

要知道刘备的汉室宗亲名份,可是三无产品:

一无出处,族谱上存在的涂改,直接让刘备的身份不足为凭。

二无同宗的认可,至少在幽州为官多年的刘焉,根本就没有认可刘备。

否则以刘备的能力,幽州又是战事频繁的地区,出人头地的机会那是大把大把的。

然而刘备虚耗光阴二十年,始终都是白身,连县中小吏的身份都没有。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可以佐证了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有水分。

三是没有得到先帝的认可,少帝也没有诏令承认刘备的存在。

献帝同样没有给予认证。

这样一来,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并没有汉室朝廷的批文认证。

按照惯例,刘备是没有资格自称汉室宗亲的。

要是再无理南下侵犯刘表,天下人就会以为刘备不自重。

这对刘备的政略思想很不利。

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很快就会明白一件事情——荆州只可以用亲情同化,绝对不能够用武力强占。

诸葛家从琅邪郡西迁荆州,怎么着也算是受过了保汉王刘表的恩惠。

这样一来,以诸葛亮的智慧,恩将仇报的事情应该不会发生。

刘备军的出路,只剩下豫州了。

不管诸葛亮是怎么想的,要么从舞阳南下,进攻上蔡;要么取道北上,进攻颖川。

至于孤军深入进攻重兵防守的陈国,那是替袁术军背锅。

诸葛亮新官上任,可以选择的对手只有两个:

一个是颖川的淳于琼,八万袁绍军。

一个是汝南郡的纪灵,七万袁术军。

杨弘虽然没有诸葛亮厉害,但是汝南郡是四世三公袁家的根。

以袁家在汝南郡的实力,诸葛亮想要顺利的拿下一郡之地,就必须要与他人联合。

袁绍不可能与他人联合进攻袁术,可以第一个排除掉。

赵王张扬后方不稳,肯定不敢主动进攻袁绍军盘踞的颖川,也不是理想的合作对象。

吴王刘繇,一旦进入汝南郡,刘备军就没有机会驱逐吴兵了。

至于明王陶谦,有兵无将,也不可能成为刘备军的合作者。

算来算去就只剩下魏王曹操了。

陈留东面是定陶,有贾诩的存在,曹操想要算计也得掂量掂量了。

北面张扬,曹操也是投鼠忌器,万一引起了兴汉军赵云部的兴趣,东郡就收不回了。

西面是袁绍军,一旦魏军西进,肯定会引发袁绍军的反弹。

南面陈国,是曹操唯一可以进攻的地方。

诸葛亮想要找人合作侵吞豫州,就只能找曹操了。

两家的利益暂时的一致,刘备军想要破局,只能先拿下汝南郡,与吴王刘繇接壤,从而保证三面的安宁,才能全力从舞阳挥师北上,拿下颖川郡。

魏军想要拓展生存空间,也只能欺负袁术军了。

这中原战场上的形势,可就有趣得多了。

是诸葛亮神机妙算,还是戏志才技高一筹呢?

庞统听了刘正的话之后,有些忧心忡忡的问:“王爷,那戏志才怎么可能是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的对手呢?”

刘正回答说:“士元,戏志才的能力,与奉孝不相上下。”

诸葛亮是全才,战时能带兵,闲时会种田。

然而你要他打仗的时候治政,或者是治政的时候谋划军略。

刘备军的大政人才不足,会特别的坑军师。

徐庶和诸葛亮两个人,徐庶专精军略,然而资质有限,与戏志才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诸葛亮要是专心政略,不出两年,刘备军就可以军需充足了。

然而以南阳周边地区的局势,两年之后的袁家兄弟,刘备军更是惹不起呀。

袁绍有并州产马之地,袁术有钱。

要是袁术军弄出五万骑兵,抵消了西凉铁骑的优势,刘备军就只能在南阳混吃等死了。

诸葛亮想要破局,就只能硬着头皮带兵打仗。

可是治政人才的缺失,以诸葛亮的秉性,肯定会想方设法的遥控指挥。

这必然会导致一些想当然的决策。

比如诸葛亮以舞阳的地理条件为判断依据,要求远在筑阳的刘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补给运输。

一路之上困难重重,刘封有可能按时完成任务吗?

反正刘正是不看好诸葛亮在打仗的时候,还要操心后勤补给。

诸葛亮一味的求全责备,肯定会导致武将们与他离心离德,执政官员照样不买他的账。

以诸葛亮追求完美的个性,肯定会想办法自己搞定一切——种田练兵打仗一条龙服务。

庞统问:“王爷,难道这就是诸葛亮的致命弱点吗?”

刘正点了点头,对庞统说:“士元,诸葛亮才智超绝,势必会以己度人。”

他以为刘备军的谋士,都拥有他那样高超的水平。

这样一来,诸葛亮不仅会高估执政官员的能力,更会凭借着想象安排军政任务。

总以为下面的人应该可以完成任务吧?

其实诸葛亮可以很好的做到知彼,这一点勿庸置疑。

然而却无法做到知己,他的书生意气太浓厚了,只相信空谈而不务实。

喜欢独揽大权却又分身乏术。

庞统听到这里,总算是明白了刘正的意思。

庞统说:“王爷,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时效性。”

本来是一个正确的指令,要是迁延时日,恐怕就会变成瞎指挥了。

刘正问:“士元,要是让你在汉昌大营安排青州运粮,你会怎么办呢?”

庞统回答说:“王爷,这不可能呀!”

从青州运粮,只有两条路,从乐安出发,北上泉州港,再通过幽冀大道转运。

这中间反复折腾很多次,我在汉昌大营遥控指挥,这不是瞎胡闹嘛。

要知道这么遥远的路程,中间会发生多少波折,谁也无法保证。

我要是给运粮的后勤保障部门限定时日,还不如直接告诉他们,我想要杀人了。

刘正说:“士元,诸葛亮追求完美,军略更是环环相扣。”

他在谋划军略的时候,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走样,否则就执行的人是要挨板子的。

以诸葛亮带兵的脾气,谁敢失误,就只能拿命相抵了。

诸葛亮可不管后方的难处,他要的是完成任务。

这样的遥控指挥,不仅让执行者为难,更会令当权者恐惧。

独断专行的后果,就是只相信身边的夸夸其谈之辈,不再愿意给地方执政官任何的信任。

诸葛亮只适合坐镇中枢,指挥种田。

要是他把前线当成了中枢,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后勤保障能力与诸葛亮的军略谋划无法匹配,仗怎么打都是劳而无功。

庞统说:“难怪王爷所有的谋划,都是以当前的物资储备作为基础。”

毕竟完全依赖后勤保障上的配合,那样的军略谋划,跟找死没有什么区别嘛!

兴汉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也只能靠平时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而不是突然一个命令,四面八方往一处运粮草运物资。

战略储备和就近转运原则,才是兴汉军成功的根本。

比如汉昌大营的粮草,就是由河间和安平两个地方的粮仓调运。

中山城随后又从别的地方转运粮草进行补充。

这样一来,后勤保障的距离不会超过百里。

刘正说:“就近原则,不仅可以活跃地方经济,还能有效的预防**。”

前线随时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粮草储备,我就不相信百里运粮,三个月的时间还不能完成任务。

更何况兴汉军的后勤保障,可是多种手段并存的。

就拿汉昌大营来说,十万兴汉军自带的生产线,可以满足三分之一的需求。

商业合作转运,再满足三分之一的需求。

邻郡调运,满足最后三分之一的需求。

这样一来,敌方想要断绝兴汉军的后勤补给,必须要三管齐下。

以兴汉国情报部的能力,敌方这样的算计还会不露出蛛丝马迹吗?

庞统点了点头,难怪兴汉军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呢?

这样的垂直保障体系,敌人想要破坏,就得投入更多的力量。

庞统问:“侯爷,万一前线将领生变,那不就尾大不掉了吗?”

刘正幽幽的回答说:“士元,从来都没有万全之策。”

前线将领的选择是什么,谁也无法保证。

然而跟着兴汉军,没有人会担心军功缺失和饿肚子。

至于谎报军功,那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以新乐城来说,咱们判断局势的依据就是庞德的战报。

要是掺杂了水分,势必会影响军略的调整。

要是汉昌大营错估了形势,这后果只能新乐城自己承担。

凡是谎报军功的将领,咱们的对手会教他们怎么做人的。

至于夸大敌人的数量,真以为兴汉军情报部是吃干饭的吗?

庞统问:“兴汉军的情报网络,真的可以无孔不入吗?”

刘正回答说:“无孔不入倒也不至于,只是探出一些蛛丝马迹还是可以的。”

前线将领的战功有没有水分,将直接关系到前线的兵力调配。

汉昌大营支应前方,就得分析前线的承受能力。

一旦前线虚报了战功,就会高估前线部队的战斗力,从而导致兵力的错配。

兴汉军上下一直致力于实事求是的宣传。

更是直接了当的告诉前线将领——虚报战功,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虚功养侯一时爽,敌人来时送人头。

一旦事情败露,刑部会拿出有效的惩治手段来的。

凡是胆敢虚报战功的将领,都得想好一条退路。

一旦汉昌大营无法准确的评估各部的战斗力。

低估了的话会影响将领的爵位,要是高估了,直接威胁到前线将领的生命安全。

要不是这次谈到了这个问题,刘正也不想揭谎报军功的盖子。

然而不早打预防针,庞德终有一天会把自己给害死的。

庞统问:“王爷,你也觉得新乐城的战功有水分吗?”

刘正叹了一口气,幽幽的说:“西凉铁骑谎报军功,那是家常便饭!”

庞德以前在凉王马腾的队伍里,享受到了谎报战功的好处。

如今为了增加爵位,肯定会虚报一部分。

可是他却忘了,新乐城可是看守黑山的重要门户。

军力评估十分重要。

庞德虚报的那部分战功,会导致对应的那部分战斗力也是虚的。

万一黑山军来袭,那些水分就会要了庞德的命。

以新乐城上报的战功,庞德部的战斗力评估值的大致极限是:

十万黑山军全力进攻三个月的水准。

要是战功有水分,援军迟到的话,庞德还有机会活下来吗?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谎报战功就会导致战力评估失去了准头。

庞统问:“王爷,对于虚报战功,应该如何处理呢?”

刘正回答说:“这是刑部的职责,我只表示会关注,不会亲自过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