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144章 千里送诏

兴汉使命 第144章 千里送诏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144章 千里送诏

剿灭董重之后,洛阳城之中,就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天下豪强世家的,一言堂了。

然而面对泰山压顶的,西凉刺史董卓,还有那二十万西凉军。

京师洛阳城中的,文武百官们,心中的担惊受怕,也是与日俱增的。

大将军府依旧开始了,按照惯例开会议事。

陈群说:“大将军,西凉刺史董卓,不进不退,是什么道理呢?”

袁绍说:“还能有什么,董卓如今是董家的一根独苗,董老太后要是不肯死心,就应该有所表示了吧?”

韩猛问:“任县侯的意思是说——西凉刺史董卓,是在等河间那位藩妃,董老太后的明诏懿旨吗?”

何进一拍大腿,恍然大悟的说:“也对,这个解释才是最正确的。”

董卓当仁不让,是董老太后,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倘若她不肯死心,与董卓结盟,那少帝在大义名份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隐患——先帝的儿子,还有一个陈留王刘协,在一旁虎视眈眈呢?

董老太后,扶养陈留王刘协多年。

要是她进入西凉军中,随便找一个孩子,指认为陈留王,那东西两汉帝的悲剧,恐怕就要上演了。

陈群说:“大将军,为了天下大义,董老太后,必须要死!”

何进知道,鸩杀guu,这可是要遗臭万年的呀!

然而董老太后,是东西两汉帝的关键人物。

至于陈留王刘协,没有董老太后的存在,他就得不到,天下人的认可。

只要董老太后,无法开口说话,就能避免汉室分裂。

何进是个聪明的人,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何进派出心腹韩猛,前往河间驿庭。

……

河间驿庭,东院。

董老太后靠在床榻上,一言不发,两眼微闭。

侍女小冰说:“董老太后,您就喝口粥吧,您都三天没有吃东西了,这样下去,您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

董老太后摇了摇头,缓缓的说:“不用了,何进应该,很快就会想明白的!”

看着小冰,那着急的样子,董老太后,欣慰的笑了。

她慢慢的解释说,何进驱逐她,只是出于义愤,完全就是想替何太后,出一口恶气。

他根本就没有考虑全局。

大将军府人才济济,很快就会明白,把一个扶养皇孙多年的老太后,弄到皇宫之外,那简直就是,给政敌送刀子。

董老太后知道,失势的她,唯一的结局——就是死路一条。

想来那大将军何进的特使,应该在来的路上了吧?

董老太后知道——一定不能垂死挣扎。

否则处于风雨飘摇的董家,就要大祸临头了。

用她的一条老命,换董家一众人等的安全。

否则骠骑将军,董重的悲剧,依旧会不断的上演。

董老太后决定了——慨然赴死!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反击,临出永安宫的时候,十常侍之首的张让,给了她一道,加盖了汉帝六印玺,兼传国玉玺的诏书。

这道诏书,是先帝留给陈留王刘协的,继位诏书。

它更是汉帝的,真正遗诏。

如今事急,董老太后明白——要是不早做打算,关于陈留王刘协的,这道诏书,就要保不住了。

董老太后看着,侍女小冰,那我见犹怜的模样,心中就有了主意。

董老太后说:“从今天起,赐你姓董!”

小冰磕头谢恩,从此唤作——董冰。

董冰给董老太后,磕了三个响头,算是认了义奶奶,全了礼节。

董老太后取出遗诏,交给了董冰,让她火速西进,把密诏交给西凉刺史,二十万西凉铁骑的主人,董卓字仲颖。

董冰拿了诏书,化妆成了流民。

一路小心翼翼的,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了弘农郡。

然而在过函谷关的时候,不小心露出了破绽,引得何苗部将的追杀。

董冰夺路西逃,何苗部将见追之不及,就下令放箭。

董冰身中数箭,好在她凭借着一个信念,强撑着没有倒下。

在她即将死于非命的时候,牛辅带着西凉铁骑出现了。

董冰获救,她终于可以不用担心了。

牛辅的夫人,是董卓的女儿,董宜,她既继承了,大家闺秀的良好家风,又沾上了西凉儿女,快意恩仇的习气。

她嫁给了牛辅之后,相夫教子日少,舞刀弄qiang时多。

董宜见牛辅,带回来一个,浑身是血的姑娘,于是就问他:“老牛,怎么着,是嫌老娘又苦又涩,想要换口味儿了吗?”

牛辅忙说:“阿宜,救救她吧,这个丫头,也是苦命的人儿呀!”

董宜虽然心中不快,但是看到董冰,身中数箭的模样,心就软了。

董宜发现,董冰抱着一个,一尺来长的黄布袋子。

无论她怎么用力,都无法让少女董冰,松开那一双玉手。

只好将就着扶董冰趴好,开始了从背后治伤。

鲜血流入了,董冰的怀中,浸泡着黄布袋子。

两个时辰之后,董冰醒了过来,先向董宜道谢,再挣扎着起身。

董宜说:“妹子,你不要命了吗?”

董冰说:“姐姐,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还有任务,必须要马上就走!”

董冰三拜董宜——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若是不死,容后必报!

董宜见董冰,坚持要走,于是就提出,陪她一起完成任务,也好有个照应。

董冰心想,董宜古道热肠,一起出发,若是撑不住,也有一个可以交代后事的人。

只是当董宜问起,任务详情的时候,董冰沉默了。

关于先帝遗诏一事,事关重大,她不敢向无关人等,透露只言片语。

董宜见董冰为难,就不再追问。

董宜对牛辅说:“老牛,我回一趟潼关,顺道把董冰送过去!”

牛辅点了点头,派一队西凉铁骑,沿途保护两女。

进入潼关之后,董冰让董宜,送她到西凉刺史的行营。

董宜问:“董冰妹子,你到西凉刺史行营,想要见什么人吗?”

董冰回答说:“我有任务,奉命拜见,西凉刺史董卓大人!”

当董宜再问的时候,董冰装聋作哑,一言不发。

董宜无奈,只好帮人帮到底。

有了董宜的帮助,董冰顺利的见到了,董卓和李儒。

李儒问:“姐,你怎么来了呀?”

董宜笑着说:“文优小弟,看你这么嘴甜的份上,给你找了个元配夫人。正好今天有空,就带过来给你瞧瞧!”

董宜打趣李儒,怎么样,这姑娘的模样,你满意吗?

董卓说:“小宜,别胡闹!”

董卓声若惊雷,吓得董冰瑟瑟发抖!

李儒怜香惜玉,于是就安慰她说:“姑娘别怕,董公他,其实是一个好人。”

董冰见李儒慈眉善目,心中的恐惧少了大半。

她忙把董老太后交给她的东西,呈给了董卓。

董卓打开遗诏,先是一喜,再是一愣。

喜的是——遗诏是真的,他拿到了拥立新帝的大义名份。

愣的是——传国玉玺的印位,被血水浸泡,已经模糊不清了。

董冰问:“大人,出了什么问题吗?”

董卓说:“没事,你先下去休息吧!”

董卓留下李儒,商讨如何处置董冰。

李儒建议董卓,收董冰为妾侍。

董卓拒绝了,董老太后赐姓董,自己怎么可能乱了伦常。

董卓决定,认董冰为义女,算是在名份之上,与董老太后分庭抗礼。

随后,董卓又说:“文优,义女董冰,知悉机密,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李儒会意,忙说:“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李儒真磕了头,这门亲事,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就这样,董冰被指给了李儒。

她千里送遗诏的义举,赢得了西凉铁骑的忠诚。

……

就在董冰,离开之后的不久,特使韩猛,带着密诏,赶到了河间驿庭。

董老太后,早就做好准备了。

两人之间,倒也没有什么废话。

一壶美酒,两个小菜。

半个时辰之后,河间驿庭传出消息——董老太后,寿终正寝,归天!

韩猛持诏,护送灵柩,进入京师洛阳城,于皇陵中安葬,谥号:孝仁皇太后。

少帝刘辫,亲自主持葬礼,陈留王作为扶灵人,哭灵随行。

何太后作为孝妇,唐姬也以孝孙媳妇的名义,参与了送葬仪式。

死后哀荣,孝仁皇太后董氏之墓,这一行字,印入了天下人的心中。

后来,董卓逃离洛阳城,派遣大将盗墓,孝仁皇太后的陵寝,是第一个遭殃的地方。

……

刘正在梅园,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建安元年七月了。

郭嘉问:“侯爷,董卓得了诏书,会不会对咱们的大计,产生什么致命的威胁呀?”

刘正叹了一口气,幽幽的说:“奉孝,不管董卓怎么做,天下人都会当他是叛逆。”

郭嘉一听就明白了。

董卓这回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刘正说:“没有那么麻烦,世人捡起一块黄泥巴,就说是董卓拉的屎。他也得认呀!”

刘正继续解释说,董卓鲸吞天下的大势已成,天下豪强世家,肯定会拼死一搏。

这董卓独战天下,西凉铁骑的军纪,又是那样的坑爹。

董卓先胜后败,已经成了定局。

刘正想要做的,就是去见识一下,天下豪强世家,又会抛弃哪些人呢?

想要喂饱董卓,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呀!

贾诩迈着八字步,慢慢悠悠的走进了梅园。

刘正问:“文和,何进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贾诩回答说:“侯爷,用你的话说,厕所里点灯——找死!”

天下豪强世家,内斗贯穿始终,如今汉帝那个大敌已经灭了,摇旗呐喊的董老太后,也进入了皇陵休息。

虽然说有董卓虎视眈眈,但是大家都认为,朝堂之上,唯一的异类,那就是十常侍了。

作为喊打了二十多年的老对手,天下豪强世家,还是想名垂青史的。

刘正让贾诩,关注洛阳城的消息,就是为了锻炼他,布局天下的本事。

刘正告诉贾诩,皇家的尊严,不许践踏,女人得救,男人就放弃掉。

贾诩问:“咱们不如来一个,奉天子以令不臣,侯爷以为如何呀?”

刘正说:“文和,这样的话,我不想听见第二遍。”

刘正直接指出,汉室已经成了一个包袱。

虽然里面,可能有好东西,但是更多的是,破烂货。

全盘接收,那是自掘坟墓。

在头上弄个帽子,不仅遮住了太阳,还容易长虱子,给自己找难受呢?

兴汉军不能给自己,找个婆婆,否则那无休止的婆媳矛盾,会牵扯住,很大一部分的精力。

刘正知道,贾诩的想法是——尽快平定天下。

可他却忘记了,这要是拖后腿的人多了,想要往前走上一步,付出的代价,都是兴汉军战士的鲜血。

贾诩似乎故意忽略了,以臣克主的巨大隐忧。

刘正不想计较什么,至于贾诩,还是得用,然而贾家,会逐渐的边缘化。

刘正信任贾诩,但是对贾家的后代,绝对是充满了警惕之心的。

不管是谁向贾诩献的策,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肯定准备好了,让新的豪强世家,取兴汉军而代之。

两次三番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惯性——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牌局思想。

有能力的豪强世家,都会觉得——天下是块大肥肉,谁有办法谁就吃上一口!

刘正的头上,不允许存在任何人。

从根基上杜绝豪强世家,谋划兴汉军基业的土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