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枭雄 >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全食

乱世枭雄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全食

作者:九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7:59:31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全食

(非常感谢‘流离de岁月’、‘本地木哥’和‘孤勇英雄’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当然,这对于王君临来说,自然是最浅显的一些医学知识,但对这个时代的大夫,特别是孙思邈这等精通医术的神医来说,那就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或者说是打开了一完全不同的医术世界。

所以,孙思邈这一看,便是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王君临安排侍女及时换茶水,将吃食按时供应上之后,便不再理会。

王君临对于孙思邈的反应很理解,若是没有物我两忘的研究精神,又怎么能够取得那般大的成就,这是典型的研究人员的优秀特质。

而据王君临所知,一千一百多年后,人们对细菌才有了一个简单的认知,一千四百多年后,医药学才进入了一个有据可循的时代。

而在眼下这个时代里,西方的巫医治疗病患的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放血,西方很多民族感冒发烧放血,肠胃不好放血……

相比来说,东方华夏民族的医术要好一些,但大隋国的医学也好的很有限,不论是《黄帝内经》抑或是别的医学著作,比如《左传》昭公元年记述医和给晋侯诊病时的医理论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唯一让王君临感觉成体系形成一定医学系统理论的是西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这也是华夏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前期三千多年华夏医学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

除此之外,王君临统统把这些归类于哲学著作,而非医学著作。

总体上来说,这个时代的医学其实就是一个经验学,大夫某一次不小心用一种办法治好了一个病人,然后,再遇到这样的病症,他就会沿用上一次的治疗手段,或者治疗药方。治好了自然皆大欢喜,可其中因病症的差别,或经验的不同,在很多时候出现治不好的情况,只能……算病者倒霉。

孙思邈显然算是这个时代最为出名、最为优秀的经验学医生,以王君临的估计,此人应该几乎学会了迄今为止所有经验手段,手中掌握着大量同弥足珍贵的药方。

所以,当与外科手术有一点点关联的这个领域被孙思邈第一次接触之后,后者心中震撼和好奇自然是极大的,而当在读《诸病源候论》这本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不解,被王君临三言两语说的通透,且发现王君 临所说之药理比《诸病源候论》更合理,更高明之后,孙思邈再看向王君临时已经像是在看一个妖怪。

感觉到孙思邈对自己的态度在悄无声息发生着莫名的变化,王君临心中甚是欣喜,暗暗计划着找机会再给对方一些震撼,直接颠覆其一心求长生的疯子想法,断了其对鬼神之说的念想,让其一心扑在医学研究上。

当然最终此人是要跟着王君临身边研究医学的。为此王君临同样暗暗下苦功,努力回忆自己所掌握的所有后世医学知识。

……

……

有些出乎王君临意料的是,杨素动用军中杀人利器,刺杀王君临一案的结果,最后竟然是不了了之。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不知道杨素动用了何等手段,那六名活口有三个在作证之前死了,剩下的三个竟然当着满朝文武和杨坚的面当场翻供,然后当场自杀。

这样的结果,让王君临心中对杨素警惕等级再次提升。王君临和沈光等人推测,侯官府中有杨素的人,而且地位不低。

当然,此事之后,杨坚对杨素的忌惮肯定会更深,杨广眼下需要杨素的支持,但等将来称帝之后,肯定会和他老子一样迫不及待的对付杨素,而且相比杨坚,肯定更加果断和狠辣。

……

……

王君临本来打算两不相帮,在一边等着处于明面上的太子杨广和暗中的废太子杨勇在日食出现后围绕着可能出现的谣言恶斗,自己在伺机出手捞一些好处。但当杨丽华派夜鹰使告诉他,前几日他在大街上被八牛弩刺杀极可能是废太子杨勇的人所为之后,王君临的想法便发生了变化。

显然杨勇因为王君临与晋王杨昭交好,便认为前者很可能是杨广一系的人,所以便想一箭双雕,杀了他的同时再嫁祸给杨素。之前王君临隐隐有所猜测,但因为京城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不太确定。

“沈光,你亲自将这封信交给杨昭。”王君临在信中写下自己推算出这几日会有日全食出现,并猜测可能会有不利于独孤皇后的流言出现。

他只要将这些信息告诉杨昭,杨昭自然会告诉杨广,至于会不会告诉杨坚,那就看杨昭心智如何了,而杨广自然会记下他这个天大的人情,至于杨广如何应对,就不用他多参与了。

事实证明,杨昭虽然身体肥胖,但心智一点都不弱,并且也知道皇爷爷杨坚对父亲杨广当太子并非完全赞成,所以只是告诉了杨广。

杨广的反应迅速,也很激烈,暗中召见司天监问话,后者自然是一脸懵逼茫然样。历史上真正能够提前推算出日全食出现的,是唐太宗李世明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李淳风。眼前大隋这位名不见经传,混吃等死的司天监自然是没有这才能的。

为了避免司天监将日全食的事情泄露,杨广行事极为果断狠辣,直接派人制造了一场意外事故,让司天监永远的闭嘴了。

再然后,杨广就亲自来五福茶社与王君临一番秘谈,得到王君临进一步的肯定之后,杨广神色阴沉之极的便开始暗中提前做准备。

第二日下葬,前一日杨广暗中派人弄坏陵墓几处地方,意欲将下葬之日往后推一下,这是防止下葬之日刚好是日全食出现的时候,那样的话即使没有人故意散布流言,也会被人联想独孤皇后很多不好的事情,从而引申到当年独孤皇后一力主张废除太子之事上。

可惜的是,不管是杨坚,还是朝中大部分重臣,出于其它一些原因,依然一力主张按时下葬,杨广郁闷之余,只能期盼着日全食最好别来,即使出现也千万不要在下葬之日出现。

然而,世间之事,往往最怕什么,就会出现什么。

独孤皇后下葬,合棺的瞬间,人们看到太阳圆面的西边先产生一个黑影,黑影逐渐扩大,太阳变成了月牙形,暗淡的光辉好似黄昏来临一样。

“这……这是天狗食日。”山陵外,满朝文武和皇亲宗室随杨坚最后向独孤皇后行祭奠礼时,突然有大臣惊呼。

众人闻声,抬头看去,无不脸色大变。

杨广更是脸色阴沉得能够滴下水来,同时心中暗自侥幸自己已经提前知道,做了一些准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快点,是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食日,所有人赶紧击锣打鼓、用身边器物发出声音,好让那天狗将太阳吐出来。”有大臣很恐慌的大喊。

事实上不等大臣位呼喊,山陵内外官兵、仆从、小吏已经自发的以各种方式就便发出声响,很勇敢的与目边之母所化天狗“战斗”。

而在京城内外,只要日全食覆盖的范围内,地方官员和百姓们的反应更快,拿着各种锅碗瓢盆,燃烧着爆竹,冲着已经全部变黑的太阳大喊大叫着。

对于在日全食出现时,发出各种响声把天狗撵走,从而救下太阳,对于百姓来说,这其实已经成为一种风俗,和重阳节大家喝雄黄酒,插茱萸是一个道理。

但这种事情对于朝廷,对于皇族来说,若是发生在一些特殊的时候,却会被引申到国家大事上来。

中国封建王朝的大臣对于将天地异象和天子、皇后,以及国家大事联系在一起,好像有着一种天赋。天空上的太阳还没有完全被遮黑,日全食还没有完全发生,已经有大臣将日全食的出现与今日皇后下葬联系到了一起,而且绝不是什么好话,毕竟天狗吃日绝非什么好兆头。

没过多久,天色已经彻底变黑,犹如夜幂降临,天空中出现了星星,气温迅速下降,鸟雀纷纷归巢,鸡鸭匆忙回窝……仿佛世界末日一般,一些第一次经历日全食的百姓心中生出莫名的恐慌。

现场近半文武百官一会看天上,一会看独孤皇后下葬到一半的巨棺,渐渐开始议论纷纷,杨坚脸上阴晴不定。但也有部分官员盯着杨广,好似在等着配合对方行事。

过了几分钟,太阳的西缘开始露出一丝亮光,好似清晨来临,同时,鸡鸣雀噪,直到太阳逐渐复明,整个大地再次成为欢腾的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