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枭雄 >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关键一招

乱世枭雄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关键一招

作者:九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7:59:31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关键一招

接下来,小河镇上,魏征逐步推行各种政策制度。

首先便是减免丁税、差役及各种人头摊派,这项政策对郑成杰等乡绅礼仪损害不大,更何况即使损害大也不敢反对。

此外,便是在小河镇上全面推行范阳铜元,严令大隋铜钱和金银都不能再进行交易,但专设官行衙门,可以用大隋铜钱和金银兑换范阳铜元。

这一点推行起来丝毫不难,因为远东军控制着镇上的物资,而且规定只能用范阳铜元缴纳租税,只能用范阳铜元向范阳商会刚刚在小河镇设的物资站购买所需盐铁茶布等物资。

而且让小河镇所有人感到惊叹和震撼的是,范阳商会的物资好像是个无底洞,他们想要买任何物品都有,而且从来都不会缺货。

铸币发行最忌能放不能收。要是官府一味滥造铜元,而没有收回的渠道,铜元就极可能会大幅贬值,故而地方会极力抵制,包括当今大隋在内,历朝代有不少朝廷都干过这种杀鸡取卵的蠢事。

但魏征在小河镇规定只能用范阳铜元缴税,而主要生活物资又只能向范阳商会购买,这一下子从根本上保证了范阳铜元的稳定,所以几天时间,范阳铜元便被小河镇所有百姓愉快的接受了。

更何况,只要王君临集团始终能保证币值稳定,保证有庞大的生活物资供应,铜元书面规定等同“十钱”、“百钱”,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一些小河镇的百姓即使还有些担心,但也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统一钱币之后,魏征首先将原本一直存在的地方乡兵全部解散,要是愿意加入远东军,只要通过考核便可以成为镇军的一员。

然后便是直接废除以里甲治理乡镇的惯例,而是在镇上设公安衙,镇兵便归属公安衙,而首任公安衙长官便是郑长生,副官是另一名武官,郑长生抓思想,抓建设,抓意识形态,负责保证镇兵对王君临集团的忠心,而具体练兵和治安之事则由武官负责,但原则上由郑长生领导武官。

这件事情镇子上的豪门大地主自然是不同意的,因为所有里甲都是出自他们族中,事实上大隋一朝,乃至历朝历代,当地贵族架空官府的主要手段便是以里甲治乡镇。

但在强势的远东军威慑之下,当地豪门地主们即使心中不甘,也不敢表现出半点不愿之色。

事实上,对于当地豪门地主们来说,相比魏征推行的另外一个政策,废除里甲以公安衙治乡镇还算好的。

钱财和法治、法权、治安权的问题解决之后,小河镇设立的官府才算是彻底建立,并且初步将这座大镇上的大命脉抓在了手中,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便是税收的问题。

而在这个时代,税收问题永远绕不开农田和丁户,或者说是以农田数量为主征税,以丁户为辅交税。

所以,魏征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清查田亩和丁户,至于小河镇上的那个在中原一带非常有名,原本隶属于大隋朝廷的铁矿自然是收为官有。

这些事情,才是真正动了当地豪族地主们的蛋糕,但郑成杰等人不管关起门来怎么骂,面对魏征派去的小吏,也只有陪着笑脸,将自家田契不情不愿的交出来。

而小吏们始终面对笑容,对豪族地主们表现得非常温和,没有任何威逼的意思,这让郑成杰等豪族地主们心中顿时有了一些不该有的想法和心思。

当然,魏征也不可能相信这些地主们,所以让豪族地主们自己上报之后,紧接着便又派人清查镇上的所有田地,瞒报的田地直接归为公田,顿时让豪族地主们差点没吐血而亡。

就拿郑成杰为例,在小河镇四周有七万亩良田,但因为魏征推行以田地的多少缴税,上报的田地越多,缴的税便越多,所以就少报了三万亩。结果魏征就给郑成杰留了四万亩,另外三万亩直接成了公田。

和郑成杰所为和遭遇类似的几乎包括了小河镇上的所有大大小小地主们,但他们只能吃哑巴亏,因为这都是他们自找的。

此举一下子就让小河镇上三分之一的良田归为公有,魏征立刻以寻常地主交五分之一的租子收租,招收镇上百姓给公家种田,顿时让镇上和附近村子的穷苦百姓欣喜若狂,纷纷跑来给公衙当佃户,导致都没有百姓给小河镇和附近的地主们种田了,逼着镇上豪族地主们不得不也降低了租子,和公田保持一个水准。

这种不经过强迫得来的良田和强行收来的田地,事情传出去给远东军的形象完全不一样,要知道远东军在中原一带建立根据地,按照王君临和聂小雨的计划,要以大火燎原之势,让小河镇根据地越来越大,最后吞噬整个中原乃至继续扩大。

这种方式对远东军的形象就非常在乎了,任何一次行事都要尽可能的温和一些,特别是根据地开创之初。

总之,就是要让普通劳苦大众看到好处,看到希望,自愿支持他们,让豪族地主们虽然不喜,但却要把控一个度,一个平衡,在远东军威慑之下,尽可能的不将他们逼到瓦岗军的对立面去。

而魏征给参加镇兵的百姓每家五亩良田,并且当场发了田契,在新公衙备案,这一下子就得到了参加镇兵的镇上百姓忠心不说,再次掀起了参军热。

而对镇上的豪绅和地主们,魏征也不是没有给好处,让郑成杰等各家举荐族中子弟参加考试,只要考试通过了,便可以在镇上担任官吏,甚至这边表现好了,还可以调到远东军控制的十个郡担任官吏。

王君临下辖郡县的富庶早就天下有名,而且以王君临的威名和凶名,这些地方怎么看都给人一种会长治久安的感觉,这一下子就让镇上豪族看到了豪族地主们最为看重的官宦希望。

当然,魏征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对无产无地的穷苦百姓的好处是最大的。

随着乱世到来,天下的土地兼并更为严重,对于这一点瓦岗寨的李密等人却没有丝毫理会,更没有想过去救治,甚至瓦岗寨上一些新型“贵族”这两年大肆兼并土地。

其中尤其以翟让的两个弟弟有名,各自通过各种手段已经侵吞了十多万亩良田,其他的大小瓦岗新型“贵族”们纷纷效仿或者学习,导致如今瓦岗寨治下编有三十多万余户,其中有九成都是无地无产的佃户,比大隋统治时期土地兼并甚至更为严重。

而瓦岗军足足有四十多万人马,又没有王君临集团那样生钱、生粮和造出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的手段,为了维持庞大的兵备支出,只好对现有控制区域征收大量税赋,一点都不比原本大隋收的税轻多少。

再加上李密掌控瓦岗军之后,每占领一地,都会依重于地方绅豪势力,即便打压地方势力,也只是方便让瓦岗军渗透过来控制地方。

这自然与李密本身出身大贵族世家有关,让他的目光有了局限性。

当然,出身并不能彻底导致目光的局限性,比如太原李渊父子,同样出身大贵族世家,就看出了大隋灭亡的根本原因,对百姓民生非常重视,在不影响支持他们的众门阀贵族的利益前提下,尽可能的善待百姓。

甚至李渊父子找各种借口,收拾了一大批小地主,顶着各个门阀贵族的压力,效仿范阳郡的治地之法,将不少田地分给了穷苦百姓,极大的得了民心。

而在小河镇,魏征所为比李渊父子做的更加彻底。

一直以来,瓦岗势力范围之内,繁重的赋税依人头摊派,佃户受到的剥削极重无比,但苦于无力反抗。

而如今小河镇减免丁税、人头摊派,将税赋都摊到田亩里,大部分佃户除了极少的田租,甚至都不用再承担直接的税赋。

所以,可以预料得到,当小河镇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从小河镇传出之后,瓦岗军治下的百姓们会如何想。

李密以为李靖离间他们外营各寨和瓦岗本寨的关系已经是最厉害的手段,殊不知王君临通过恐怖的情报网络,对瓦岗军治下的情况早已调查研究的非常清楚,早就制定了真正的厉害手段,而这个手段才是彻底断了他们瓦岗根基的战略。

“可以预料到,魏征在小河镇干的事情传出去之后,瓦岗军治下的百姓都巴不得我们打到他们那里,将瓦岗军逐出去或者杀光。”小河镇所在山道通往瓦岗寨腹地的山口处,李靖得知魏征在小河镇上做的事情之后,神色复杂之极。

他以为此次打瓦岗军将是他大放异彩的时候,事实上刚开始也的确如此,可是随着他们打下小河镇,然后关于小河镇的敌后根据地的计划展开之后,他顿时发现自己由主角变成配角了,因为他看出了魏征在小河镇推行的这些政策的厉害之处,这是从根子上断送瓦岗寨根据的一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