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 第1779章,贪官污吏

大明镇海王 第1779章,贪官污吏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7:20:45

第1779章,贪官污吏

京城皇宫乾清宫尚书房内,弘治荒地、刘晋、佀钟、王守仁、韩文、杨一清、梁储在商量着国家大事。

“陛下,黑土省夏云镇移民局官员上下伙同夏云镇官员、官吏,贪墨移民安置款项200万两白银,马五千匹、牛一千头,羊三万头。”

王守仁拿出一本奏疏向弘治荒地汇报起黑土省移民事务来,他是专门负责移民事务的内阁大臣, 出现这样的事情,他觉得脸上没有一丝的光彩。

要说以前的话,大明官员的俸禄确实是低,大家如果靠那点俸禄来过日子的话都要饿死,所以官场里面也是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收孝敬、润笔费什么的。

这是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连弘治皇帝也都知道这个事情, 内阁首辅刘健也是一样在收的。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大明官员的收入已经相当高了,即便是七品官员的收入都已经超过200两银子的,再加上还有补贴、朝廷发放的粮食、布匹、茶叶等实物,收入是远超一般老百姓的。

一般的老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只有五六十两银子,算下来,七品官员的收入是普通老百姓的五六倍还要多。

这样的收入,再加上现在大明的物价极低,可以说养活一大家子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根本不需要说去贪墨。

但是人心都是不足的,**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官员因为贪污被查处。

“哼~”

“移民不远千里、万里前往黑土省,响应朝廷的号召, 移民实边,就怎么点安家费, 还有应得的财物都被这些人给谈贪墨掉, 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弘治皇帝仔细的看完奏疏, 顿时就极其生气的将奏疏往地上一扔。

移民问题是弘治皇帝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

在弘治皇帝看来,移民是很不容易的,离开自己的故土,漂泊他乡,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慌,完全是因为相信朝廷才愿意移民出去的。

现在竟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安家费被贪墨,连发放给移民的牛羊马匹也一同着贪墨了,还上下一起勾结,以为就可以做的天衣无缝了。

“陛下,移民政策关系到我大明的长治久安,关系我大明对边远疆土的统治和管理,断然不能因为这些蛀虫而受到影响。”

“臣以为应该严肃处理这些贪墨之人。”

刘晋站出来满脸严肃的说道。

贪官污吏,自古有之,有些贪官污吏知道什么可以贪,什么不能贪,像发生灾荒的时候,赈灾的银子和粮食,这个就不能贪,因为一旦贪污了, 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的灾民。

但是偏偏有的官员就是雁过拔毛, 不管什么银子,他都敢贪,而且胃口奇大无比,恨不得一口就吃成胖子,将所有的一切都给吞到肚子里面去。

这样的贪官污吏是毫无道德底线的,眼里面只有钱,至于其它的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就好像是后世的豆腐渣工程一般,一旦出问题就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

对于这样的人,刘晋是深恶痛绝的,一直以来也都是毫不手软,查出一個就重办一个,要让他一生后悔。

“陛下,臣也以为理应严肃处理这些贪官污吏,绝不姑息养奸,而且还要在报纸上刊登出来,让他们受万人唾骂,也让天下官员引以为戒。”

佀钟也是跟着站出来表示支持。

其实这些前往黑土省为官的官员,他们不仅仅升迁速度要比其它地方的更快,而且除了俸禄补贴之类的之外。

他们同样也是可以获得大片土地的奖励,即便是普通的七品官员也能够获得几千亩土地,获得不少的牛羊马匹和奴隶。

可以说在这方面,朝廷是制定了一整套的完善的制度,不仅仅吸引老百姓移民过去,也是让这些官员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安心的治理。

没想到,还是有人去贪污。

“陛下,必须严厉惩处这些贪官污吏!”

王守仁也是表态道。

“陛下,臣以为必须要严厉的彻查此事,同时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

杨一清也是说道。

他是工部尚书,现在大明在大搞基建,工部过手的银子每年都有数亿,这是非常庞大的财富,每年开工建设的铁路、公路、河提、港口码头、水库等等都数不胜数,牵扯到的利益非常庞大。

每年也是重点调查的地方,也是必然可以查出大量贪官污吏,没办法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工程这个东西,古今中外都差不多,都是极其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为此杨一清也是伤透了脑筋,这管着大量的基建项目,权力是很大,过手的银子也是很多,可是如果总是出问题的话,他这个工部尚书总是被人弹劾。

那些言官御史之类的,他们才不会管你杨一清是不是清白的,只要下面有人贪污了,那就一块着弹劾你,黄泥往你裤裆里面塞,不是屎也是屎了,跳进黄河你都洗不清。

以前刘晋是经常被人弹劾攻讦什么的,那是因为大家嫉妒刘晋,但慢慢的大家发现弹劾刘晋没有什么鸟用。

弘治皇帝对刘晋信任有加,而且刘晋也是不是善茬,张彩现在还在北冰府这边看北极熊呢。

更何况了刘晋现在已经是内阁首辅了,天下文官之首,根深蒂固、树大根深,所以大家慢慢的不弹劾刘晋,改弹劾杨一清了。

就是因为杨一清这个工部尚书过手的项目实在是太多了,过手的银子每年数以亿来计算,工部麾下的各级官员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贪官污吏。

大家弹劾这些贪官污吏的同时,自然而然也就会弹劾杨一清这个工部尚书了。

他现在算是热锅上的蚂蚁,无数双的眼睛看着他。

自古钱财动人心啊。

所以他也是一直在思索着该如何有效的防止这些贪污的事情,特别是一项项的工程还关系重大。

这修的堤坝如果是豆腐渣工程,洪水一来的时候,一下子就决堤了,淹死人了,那就完蛋了。

这修的桥梁要是质量不过关,没几年的时间就塌掉了,那也是要被人给弹劾的。

还有水泥公里,要是几个月就开始坑坑洼洼的话,相关的官员也要被问责。

明朝的工程和后世是有很大不同的一点。

那就是明朝无论是修筑城墙,还是修建桥梁什么的都是要在旁边刻上承建这个工程官员、工匠的名字、籍贯来的。

甚至于连用的每一块砖头,上面都要刻上工匠的名字、籍贯、日期之类的来,这样出了问题的话,直接就拿这些官员、工匠来问罪。

这是从洪武朱元璋开始就实行的一个制度。

.tt kan .c〇

简单来说,大家都知道这个路是谁修的,这个桥是谁建的,如果修建的不好,你是会被戳脊梁骨的。

故而有明一朝,工程建筑的质量都是相当可以的,修筑城墙、长城之类的都一直保存的很好,后世所能够看到的长城其实基本上都是明朝修建的,而不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

从这一点来说,明朝工程的质量绝对是相当可以的,因为修建这些工程的官员也好,被征召的百姓也好,都是在拿命来做事,根本就不敢马虎大意。

“嗯,既然诸位爱卿都赞成此事必须严厉的查出和惩戒,那就传令下去,严厉查处此事!”

弘治皇帝听完众大臣的话,也是微微点头道。

移民关系重大啊。

大明能够有现在繁荣鼎盛的局面跟移民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来说因为大量的移民出去,极大的缓解了大明本身的人地矛盾,原先的时候人地矛盾极其的尖锐,士绅地主、皇室宗亲、豪强家族等等大肆的兼并土地,使老百姓逐渐的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又需要承担税赋。

以河南来说,河南单单是大大小小的宗室王爷就占了河南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土地,再加上士绅地主等等,造成了河南的土地矛盾是极其尖锐的。

而大量人口迁移出去,同时将这些大大小小的王爷也弄出去了,河南这边就出现了大量的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的现象。

其次来说,大量的移民也是增加了大明的粮食产量,辽东、河中、南洋、中亚等地的开发,大量肥沃的土地使用机械化耕种,粮食产量大增,让大明真正的摆脱了饥荒的问题,这是大明繁荣稳定的根本。

还有移民也是巩固了边疆,将边疆之地变成了大明的富庶之地,充足边疆地区,让大明得以没有任何的边患问题。

可以说移民的好处是非常多,也是大明朝廷一直以来都在坚持的政策,即便是现在大明本土人力短缺,但朝廷依然在坚持移民。

将山区的人迁移出来,将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人迁移出去,让这些地方慢慢的恢复自然环境等等。

“陛下,长江疏通工程方案也是已经制定出来!”

讲完了黑土省移民的事情,杨一清也是提交了一份奏疏上来,关于疏通长江河道的方案。

Ps:咳咳,有没有干工程的大佬,说说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