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 第1570章,大明建筑工程学院

大明镇海王 第1570章,大明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7:20:45

第1570章,大明建筑工程学院

尚书房内,弘治皇帝看了看眼前的几位重臣说道:“这长江大桥一事,大家怎么看?”

刚刚早朝上面,关于要不要修建长江大桥,大臣们也是争论不休,主张修建的也有主张修建的道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长江天堑,严重的阻碍了长江南北之间的往来,修建长江大桥沟通南北,对于促进南北之间的往来非常具有帮助,而且现在铁路都已经修到了南京,想要继续往南修建的话,就必须要修建一座大桥。

反对修建长江大桥的大臣则是觉得风险太大,长江上修建大桥,这长江可不是小河、小溪的,河面非常的宽,江水翻滚,想要在上面修建大桥,难度非常大,而且施工极为不宜。

况且这大桥投资巨大,需要五千万两白银,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世纪工程,要知道即将通航的埃及运河,它的总投资也不过两千万两白银而已,这造一座大桥却是耗资五千万两白银,这简直就是用银子来堆一座大桥出来。

这桥如果能够建起来还好,如果一旦建不起来,或者是建起来之后很快有倒掉的话,如此庞大的财富砸进去,可都是打水漂了。

朝中反对的大臣很多,都觉得这个风险太大了,技术上存在太多难以攻克的难题了。

“陛下,臣以为修建此桥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长江天险,江水又深、又急,河面非常宽,修建此桥,可谓是前无古人。”

“况且所需资金实在是太大了,五千万两白银,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刘健首先站出来,他是反对修建此桥的,觉得风险太大,投资太大。

“陛下,刘公所言有理,长江天险,非人力所能克服,长江大桥的修建风险太大了,这成功还好,一旦失败的话,恐怕会遗臭万年啊。”

李东阳也是跟着说道。

他们两个对于修建长江大桥都是持保留意见的,这其中并不蕴含任何的党派之见,纯粹就是觉得这个投资大、风险大,难以修建。

“陛下,在长江上修建大桥,虽然是前无古人之事,但并不代表我们就真的无法在上面修建大桥,也正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在上面修建过大桥,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开历史之先河。”

“当然,这能不能修,我们说了都不算,因为我们都不会造桥,也不懂造桥,在这方面,臣以为还是应该多听听那些懂造桥、修桥的人来说一说,最好是能够派遣一支考察团前往长江这边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论证,进行相关的实验,这样才能够得出准确的答案。”

“如果我们有技术可以修建此桥,那我们就应该勇于去开创新的时代,投资虽大,但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然,如果确实是无法修建此桥,那我们还是应该谨慎出发,将这件事情交给后人去做。”

刘晋沉思一番也是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能不能修,大家说了不算,因为大家都不是造桥的,不懂造桥的技术,别说是长江了,就是随便一条河流,叫大家去修,大家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修。

这事情,还是要让专业的人员去做专业的事情。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也是微微点头。

刘晋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涉及到造桥、修路、挖隧道这些事情,大家是真的说了不算,还是要让专业的人来说。

“招工部的工匠来问问?”

张懋想了想说道。

“不,我们应该去大明建筑工程学院这边走走、看看,和建筑工程学院的教授们聊一聊、问一问,听听他们的意见。”

“工部的工匠,他们的造桥技术是远不如建筑工程学院的,现如今,我大明的公路、铁路的建设,大部分都是建筑工程学院的教授、学生们领队完成的。”

刘晋摇摇头提议道。

不能说工部的工匠技术就真的不行,而是工部的这些工匠,技术大多数都是祖传下来的,尽管有很多精湛的技术。

但是在创新方面是远不如刘晋建立起来的诸多学院。

刘晋所创办的诸多学院,参照的是后世的高等教育,所招收的学生又都是经过系统性基础教育出来的学生。

他们所学的东西都非常的广泛,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等诸多学科都要学习,同时又要学习大明诸多传统的技艺,两者互相集合,这才有了现如今大明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能够不断的研究出各种各样的新机器出来。

造长江大桥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指望传统的这些工匠,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还是要看建筑工程学院的人。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他也是知道刘晋麾下这些学院的厉害,铁路都能够修建起来,一条铁路的修建也是极其复杂的工程,一直以来也都是建筑工程学院的教授、学生来完成的。

“去建筑工程学院。”

……

大明建筑工程学院坐落于京城南区新城这里,和大明皇家理工学院、大明理工学院、大明化学院、大明机械学院等等诸多高校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庞大的高校片区。

每一座学院的占地面积都极大,投资浩大,校园环境极其的优美,每年都要招收大量的学生,为大明源源不断的培养理工科人才,促进大明在科技与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

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刘晋、张懋一行人身穿便服来到了大明建筑工厂学院,行走在优美的校园之中,随处可见大量的学子拿着书本在认真的学习。

这个时期和后世是完全不一样的。

后世之人,很多人对于读书根本就不上心,不用功,甚至于觉得读书无用,大学生都在给小学生打工之类的。

这个时期就不一样,一直以来读书都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唯有真正有钱的家庭才能够供应孩子读书,一般的家庭根本就供应不起。

再者读书人在这个时代享有超然的地位,纵然是一个秀才,也拥有诸多的特权,远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够相比的。

一旦能够考上举人、高中进士的话,那就是真的一飞冲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尊贵非凡。

大家对于读书人也是相当的敬佩,根本就没有人会说读书无用,也不可能会出现说举人、秀才给泥腿子打工的事情。

所以刘晋创办新学,给普通的贫寒子弟提供了读书的机会,无论是这些孩子,还是孩子的父母以及身边的人,所有人都会告诉你,要好好读书,珍惜机会。

你要是不好好学,学校里面老师的戒尺会告诉你什么叫严格,回到家里面,父母的混合双打又会告诉你什么叫恨铁不成钢。

再要是调皮捣蛋,学校直接将你开除出去,不想读书就早点滚蛋,别浪费资源和时间。

所以这个时期的学生,读书都是极其刻苦,每一个人都在拼命的学习,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不敢有所懈怠。

不仅仅是因为读书的机会难得,学校的要求严格,家里面寄托了父母的希望,而且是因为读好书之后,他们确实是能够获得一个好的未来。

刘晋所办的新式教育,只有小学、中学和高等院校三个级别,其中中学毕业考试的时候,如果考不上好的成绩,那就没有办法进入刘晋所创办的诸多高等院校之中继续深造,只能够出来工作。

一般中学出来工作的时候仅仅只有十几岁的样子,不过他们都读书识字,又都会算数,还懂很多基本的常识,故而也是很受诸多工厂、作坊、商行的欢迎。

招进来,先跟着老师傅学两年,到了差不多20岁左右的时候,基本上也都能够独当一面了,成为工厂、作坊、商行等等之类的中流砥柱了。

真正厉害的还是能够考进高等院校的这些学生,他们在这个没有应试教育的年代里面,纯粹就是靠着自己的天赋考进高等院校,可以说都是天才。

在这高等院校之中,他们继续进行深造,同时也是肩负了研究的使命,研究科技与技术,一般他们出来的话,基本上都是大商行、大工厂、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给抢走,一毕业,基本上都可以获得很不错的工作和待遇,生活是绝对不要犯愁的。

特别是这大明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因为他们是专门研究建筑工厂,现如今这大明在大搞基建,城市发展又极其的迅猛,对他们这些建筑工厂的专业人才需求非常的旺盛。

你建房子需要他们这些人去设计、去把关吧,毕竟现在的大楼随随便便都好几层,可不是以前的泥土房。

你修路建桥需要他们吧,没有他们,你的路和桥就根本不可能修得好,有了他们这些专业的人才,不仅仅可以修的更好,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银子出来。

需要他们的地方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建筑学院的学生人还没有毕业,往往就已经收到了很多的邀请,给出的待遇一个比一个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