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62章 赵骏改变了官家第二更)

第62章 赵骏改变了官家第二更)

第62章 赵骏改变了官家(第二更)

赵祯是个软蛋这件事,整个大宋都知道了?

诸多大臣面面相觑。

虽说官家性格软是软了点,但也不至于到这个程度吧。

再扭头看看官家,就看到官家的脸色已经从紫色变成绿色,再从绿色转成黑红色。

估计着都快气疯了。

想也是。

天天被人指着鼻子骂,还不能回嘴,太难受了。

此刻赵祯握紧了拳头。

脸色黝黑,手上的青筋暴跳,恨不得给赵骏一拳。

但想想还是算了。

等赵骏眼睛康复之后,他还得巴结一下这位,不然工业革命怎么搞?自己儿子可还没着落呢。

好在这样的日子已经不远。

赵骏眼睛恢复在即,他很期待对方康复之后,看到自己的表情。

“咳咳.”

晏殊咳嗽了两声,说道:“仁宗已经是大宋最好的皇帝之一了,相信如果他能够得到启示,应该会做得很好。”

“想多了。”

赵骏耸耸肩:“他不止是软蛋的问题,而是脑子根本不清醒,这种人我说句实话,所谓的仁宗盛世都是吹出来的,仁宗天团也都是士大夫阶级互相吹捧的结果,有什么卵用。”

“赵老师,够了够了。”

吕夷简看着赵祯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连忙提醒道:“今天说得差不多了。”

赵骏愤怒道:“才到哪啊就差不多了,一点都不够,我把宋仁宗时期的事情说给你们听听你们就知道他有多垃圾了。”

“先说“重熙增币”,在与西夏交战的时候,被辽兴宗逼得称臣纳贡,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也就是他老子有“澶渊之盟”这种打赢了仗还纳贡的事情在前,不然这事也该钉在耻辱柱上。”

“而且被辽国趁火打劫威胁签了“重熙增币”也就算了,毕竟当时的大宋内忧外患,一边要应付西夏,一边面对辽国陈兵边境,没法两面开战,这个理由勉强说得过去。”

“但被西夏逼着签了个“庆历和议”,不仅要承认西夏立国,还要每年给西夏供奉“十五万匹绢、七万两银、三万斤茶”又算是怎么回事?”

“西夏民少国弱,国力上还不如大宋的十分之一,结果被一个小国揍了个半死,三战连败,被一个小国逼着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事要是汉武帝、唐太宗他们听了估计得笑掉大牙。”

“还有三易回河,明明咬咬牙,不是没有暂时治标的能力,但却为图省时省力,还为了防止辽国入侵,故意采取了最坏的策略,淹没了整个河北,把原本富裕的河北一夜之间变成了一片泽国,损失反而比之前还重,真是自作孽不活。”

“军事上被一个小国家吊打;外交上丧权辱国;经济上疲惫不堪;教育上毫无作为;民生治理更是让大宋盗贼横行,起义遍地,修个黄河直接把母亲河变成了灾难河。你们说说,这皇帝当得有多好?”

“然而就是这么个玩意儿,居然被吹成了宋朝少有的明君,伱们就可以知道这明君的含金量了。也就是整个宋朝的昏君数量堪称历史之最,跟司马家和爱新觉罗家不遑多让,不然赵祯那种东西,凭什么能当得起“仁”?”

说到最后,赵骏怒其不争,已经是近乎喊般地说出来。

虽说他对宋仁宗的感官勉强还可以,因为这位的脾气性格确实好,还有中晚期治下勉强还算太平盛世。但不能否认的是他只是一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好皇帝。

所谓的明君基本上就是被吹出来的,也就是他在位的时候不怎么折腾,并且与民休息,颁布了不少减轻徭役和赋税的政策,比宋真宗时期“增田三十四万馀顷,反减赋七十一万馀斛”,算是有不少仁政。

但说句实话,把赵祯换成刘禅,一样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甚至说不准刘禅做得比他更好,至少刘禅一直坚定支持诸葛亮北伐,不像赵祯那样,对范仲淹改革的事情摇摆不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骏从不认为赵祯是什么“明君”,只不过在宋朝这个比烂的朝代当中,他真就是皇帝里矮子中挑高个,勉强能算个人罢了。

此刻赵祯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当面被人扒光了一样,仿佛再也没有**可言,令赵祯都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众人面面相觑,还是晏殊看了眼天色,对赵骏说道:“赵老师,快天黑了,回去吃完饭早点休息吧。”

“嗯。”

赵骏自知有点上头,慢慢压下了刚才被勾起来的火气,然后说道:“不好意思,刚才想到宋朝那些憋屈事情就有点生气,我这气不是冲大家撒的,是冲宋朝撒的。”

吕夷简等人当时就差点尿了。

好家伙,都快指着官家的鼻子骂了,还说不是冲我们发的?

要不是现在时机还未到,恐怕为了维护官家的颜面,早就一拥而上上去轮番轰炸怼他了。

然而众人不知道的是,赵骏之所以这么愤怒,是因为想到赵祯这么一个没什么作为的人,居然被奉为明君,实在太讽刺了点。

虽然从理性上来说,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他们更应该客观中立地看待各个朝代,不能带入私人情绪。

但历史专业的学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像晋、宋、清三个朝代,大多数历史专业的学生对它们都不感兴趣,《史料选读》选《宋史》的人寥寥无几,因为那东西看得人血压飙升。

当年人大还曾经邀请过宋史专家曹教授来学校讲一堂宋史课,结果来的人屈指可数,还是辅导员一个个去拉人,才勉强凑足了一个小礼堂的人,可见一斑。

所以赵骏很讨厌晋宋清三个朝代,偏偏村里人还特别喜欢听宋朝的事,那不逮着机会狠狠地骂一顿?因此说到赵祯,这才有些失态。

此时天色已渐暗,到了傍晚时分,很快赵骏就被范仲淹和晏殊带走,他吃了晚餐,躺在床上已经开始准备休息。

而大宋君臣们则去了后面的观稼殿内开起了小会。

此刻观稼殿中,赵祯坐在椅子上,宰相们也在他的左右两侧各自坐着。

外面皇城司的禁军将宫殿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就连王守忠都只能站在殿门口,不敢进去。

涉及到如今除了“赵光义是个蠢猪”之外的大宋最高机密,安保的严格程度也与日俱增,除了特点人员以外,就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后苑里。

看到官家对赵骏的重视,吕夷简也有些后怕,幸好自己这次听了晏殊的话,没有一意孤行,和范仲淹拼个鱼死网破。

不然的话,现在恐怕最差都是流放岭南了。

过了大概三十多分钟,范仲淹和晏殊回来,向赵祯禀报了赵骏已经休息的事情。

等到大家都坐好之后,赵祯才环顾四周,扫视了众人一眼。

没有人说话。

今天赵骏把官家骂惨了,大家也怕官家再次暴怒,因此没有人做第一个发言人。

“说说吧。”

过了一会儿,让大家意外的是,赵祯已经平复了心情,语气平淡地询问道:“说说今日的感悟。”

晏殊听到他的话,感慨道:“官家,今日的交谈,可谓是这些天以来最多的收获。臣由衷感叹,赵骏嘴中的那位伟人,真乃千古神人也。”

“是啊,纵观历史,千百年来,未尝能见到对事物剖析如此之深者,后世人人人都如此了解,谓之人人如龙啊。”

吕夷简也十分惊叹。

他作为大宋宰相,三相三参当中,独断乾纲,连王曾和王随都不能与之相比,可谓人中龙凤。

但就连他自问都没有这样的见识和眼光,而后世的大学生却人人都学《马哲》《伟人选集》,造就了非凡的眼识,让人惊叹不已。

难怪赵骏即便未生在古代,却对古代社会如此了解,这都是那位伟人的功劳啊。

“后世那位的眼光确实千古无二,但我们要考虑的却是当下。”

赵祯沉吟道:“赵骏今日的话,让朕很是不安。西北有赵元昊猖獗,东北有辽国边寇,中原大河又即将泛滥成灾,朕.该如何是好。”

“归根到底,还是钱。”

“不能说是钱,而是生产力。”

“的确,只有提升生产力,才能让国家强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这次赵骏的话已经触及到了核心,也就是生产力。

目前大宋的生产力其实已经到了世界第一,比同时期的辽国和西夏都要强得太多。

根据后世西方历史学界推测,宋真宗咸平三年时期,也就是公元1000年左右,那一年大宋的GDP占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三十。

遗憾的是北宋的生产力没有用到正道上,三冗问题已经深入骨髓,就算年收入巅峰时期到一亿贯都没什么用处。

而现在他们又面临着西夏、辽国以及黄河即将泛滥成灾的压力,让大宋君臣们一个个都充满了紧迫感。

“发展生产力自然是关键,但我们必须要关注的是目前最窘迫的问题。”

吕夷简环视四周,然后说道:“赵骏说赵元昊狼子野心,三次大败我大宋之后,就建立起西夏国。”

“嗯,朕将来居然让赵元昊这厮逼着纳贡,当真是屈辱至极。”

赵祯想起了赵骏之前说的“庆历和议”,就觉得脸又开始发烫发热,这实在是太丢脸了,难怪后世人如此不待见大宋。

“这第一步,就是要击败赵元昊,决不能让他立国。”

王曾沉声道:“听赵骏的意思,辽国之所以陈兵边境,就是看到我们被赵元昊打败,以为有机可乘,于是趁火打劫,逼着我们签订了“重熙增币”。若是可以击败赵元昊,辽国见到大宋的兵马强盛,应该就不会轻举妄动。”

“不一定。”

吕夷简撇了王曾一眼,说道:“辽国一直有南下之心,耶律宗真继位不过四年,朝堂一直被萧太后所掌,前年才囚母收权,根基不稳,很有可能会借着这一次我们与西夏交战,领兵南下立威!”

“但后来耶律宗真并未与我们开战,这显然说明他只是想立威,而不想真正与我们为敌。此时他辽国内部不稳,一旦打起来,他真就有胜算吗?”

王曾反驳道:“因而只需要击败赵元昊,让耶律宗真看到我们的实力,他自然会知难而退,到时候若是能出使辽国,说动耶律宗真一起对赵元昊用兵,兴许能借他的手除掉此獠。”

吕夷简冷笑道:“你莫不是把耶律宗真当傻子,先不说耶律宗真和赵元昊是姻亲关系,有宗女兴平公主嫁给他为后。但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耶律宗真会在大宋虎视眈眈之时,对西夏用兵?不怕我大宋坐山观虎斗?”

“呵呵。”

王曾同样报之冷笑道:“人都逐利,西夏国小民弱,辽朝未必不觊觎赵元昊的国土。何况大宋在那些边寇眼中恐怕早就是懦弱无能之辈,不然赵元昊又怎么会有胆子擅自立国?耶律宗真必然会以为我大宋不敢出兵。”

说得好像你们这群脑残真敢出兵一样?

要是赵骏在这里,并且知道自己已经穿越到大宋了的话,估计会竖起自己的中指,然后狠狠地咒骂一句,不用边寇眼中是懦弱无能之辈,你们就是一群懦弱无能之辈!

不过不得不说,王曾确实有谋略,历史上就评价他为多谋善断,是一位谋士型人才。

因为辽夏战争赵骏其实并没有告诉众人,辽兴宗刚刚登基,地位并不稳固,而且和老娘萧太后斗法,造成国内局势动荡。

为此他必须稳定局势,强调自己在辽、宋、西夏三国的老大哥地位。于是一边出兵边境,威逼宋朝,一边等宋夏战争结束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出兵三路,精兵十万,直接杀到西夏去。

这样一来他南在宋朝逼着赵祯签了“重熙增币”,西又暴揍了西夏一顿,就能在国内立威,狠狠地打击那些反对者,稳固他的地位,巩固自己的皇权。

可惜欺负宋朝成功了,在西夏那边吃了憋,反被李元昊狠揍了一顿,灰溜溜地逃了回去,反倒是为李元昊建国称帝立威。

所以王曾在不知道这些的情况下,还能做出这样准确的判断,的确可以说富有谋略。

然而这两个人争吵把赵祯气得不行。

大敌即将到来,还在这里党争,那赵骏说的未来,说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他大怒拍桌道:“够了,还吵什么,一天天就知道党争党争,能不能干出点实事?现在敌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还在这里争吵,朕要你们何用!”

这声咆哮,顿时让满室默然。

每个人的脸上都不一样,有惊讶,震惊,担忧,以及低头不语。

官家以前可从来都不会这样,这是一个宫女忘了上茶水,都不忍心出声提醒,害怕宫女会被内侍责备的人。

也是一个被人把口水喷在脸上,都只是尴尬地笑一笑,没有任何一点脾气的皇帝。

但现在,他却坐在椅子上,狠狠地对着满屋的宰相们发出怒吼。

所有人都知道原因。

宋夏战争,三易回河,以及未来的靖康耻大宋灭亡,都如悬在官家头顶上的剑,深深的刺激着他的神经。

赵骏。

真的已经在改变大宋官家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