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511章 十倍回报率,工业先发国的优势

第511章 十倍回报率,工业先发国的优势

相比于钢铁厂,大部分国家的使者第一站是靶场。

他们很多人都问过大宋官员,想知道钢铁产业的规模大小以及建造一座钢铁厂需要花费多少钱财。

而官员们给他们的答案是一个天文数字,并且还有许多苛刻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使者都默默估算了一下自己国家的国力,然后很自知之明地不再提这件事情。

毕竟打造一座钢铁厂不是他们这些国家能够玩得转的。

甚至就算是神圣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塞尔柱帝国、朱罗王朝以及遮娄其国这些相对富裕,地域庞大,人口众多的国家,要想打造一座钢铁厂,也几乎要举国之力。

除了技术、材料和资金以外,同时还得满足国内刚好有一座相邻的煤矿和铁矿,甚至可能价值数百万贯宋币的财富投入进去,也有打水漂的可能。

所以从务实的角度出发,一来他们没那么大的权限做这么重要的决定,二来跟钢铁厂投入巨大回报慢相比,还是火器更好。

至少火器能够立即见得到效果,让国内的军事力量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比造钢铁厂立竿见影。

因而除了少数几个国力较大的国家之外,其余国家都涌向了汴梁郊外。

原来大宋禁军是驻扎在城内,后来被赵骏调走,除了少部分禁军在城里负责城防以外,大部分禁军都脱离城池,驻扎在了郊区野外。

为此大宋建立了很多郊外军营以及靶场,用于试射各种武器火炮,包括物理学院与火器司的研究,都在郊外进行。

此刻城北郊外靶场里,随着一声令下,近百门大炮同时发射,烟雾缭绕当中,远处山丘轰鸣作响。

一颗颗开花弹砸在地面,紧接着爆炸开来,火花迸溅,泥土纷飞,烟尘冲天而起。

“太可怕了,如果炸在人身上,恐怕顷刻间就四分五裂。”

“早就听说大宋火器的厉害,之前只是听闻他们在巴格达依靠火器就轻松击败了十倍于他们的敌人,现在看来,恐怕再来十倍也无用。”

“真想我国也能拥有这样的重器。”

大约有三十多个国家的使者齐聚于校场上,坐在观众席上用望远镜观看着远方的试射,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

他们万万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能够看到这样壮观的场景。

如今西方正处于中世纪。

罗马帝国与法兰西卡佩王朝共据西欧,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以及基辅罗斯公国处于欧洲中部以及欧洲东部。

接着是地中海地区的拜占庭帝国,然后就是中东的法蒂玛王朝、阿拔斯王朝、塞尔柱帝国。

这些国家就是地盘和人口相对较多的国度,其余小国家在他们当中夹缝生存,国力以及地位上,都要依附于那些实力强大的大国。

但此刻即便是那些小国家,也看到了火器的威力。

如果他们能够拥有这些火器的话,就算是只能装备几千人,哪怕不能横扫西方,那也能在自己周围附近称王称霸,甚至打下大大的疆土,成就一番伟业了。

所以火器的吸引力比钢铁厂大得多,在看到这些火器在远处爆炸时造成的缭绕烟尘以及四溅泥土的时候,他们就下定决心,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给自己的国家带去大量的火器。

“这就是我们大宋的火器了,它由我们的火器军工厂研发制造,威力非常惊人,一粒子弹就能杀死一个敌人,一颗炮弹砸过去,再厚的甲胄都能轰开。”

“我们大宋早就摒弃了刀枪之类的冷兵器,这些兵器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作用,只有枪炮才是未来的战争之王。”

“好好好,请使者放心,咱们当场说好的武器订单的事情,我们绝不会食言。”

“什么?你们还要增加订单?”

诸多陪同的官员得意洋洋地对着那些使者介绍着,叙说着。

即便这些都是宋夏战争、宋辽战争时期淘汰下来的落后火器,主要动力是依靠黑火药,而不是现在大宋军队用的黄火药枪炮。

但放在中东和欧洲地区,那也已经属于降维打击,再厉害的重骑兵与重步兵在它们面前,脆得像一张纸。

一时间在场诸多使者有的之前没有谈订单的马上就要谈,有的之前已经谈好了订单立即要增加单量,还有的干脆就问大宋官员能否在他们国家建造生产线。

在这一刻原本大宋堆积如山的落后军械,居然很快就被清了库存,各种订单如雨点般打来。

几日后,二十三日,距离庆典活动还有一天的时间。

凛冬腊月,汴梁没有下雪,空气颇为干燥,白天的时候也看不见太阳。

但天空却也不是灰蒙蒙的,而是像夏天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那种亮,却又不是亮得很透彻的样子。

政制院屋子宽敞,依靠特殊的设计,以前能够让太阳光照射进来,让屋子里充满光明。

现在没有太阳光,就只能开灯。

昏黄的白炽灯照得屋子里满是明亮,每个宰相的桌案都堆积着许多公文,沙沙的声音一直在响。

“知院。”

苏涣作为制敕司的司长,将外院最新拿来的公文递了过来。

以前政制院的办公方式都是由各部将文件送到政制院,然后政制院进行裁定或者审查。

后来赵骏认为这种办事效率太差,也非常麻烦,于是将原来用于驳斥皇帝圣旨的中书舍人知制诰,也就是中书省改为了制敕司,充当秘书。

各部送上来的公文会由制敕司进行审核,所以别看制敕司只是个三级机构,苏涣这个司长也只是一个正四品的级别。

但就像高育良和李达康也得尊称小白为一声白处长一样,那些正二品尚书,也无人敢小觑苏涣。

谁都知道,知院是在把苏涣当宰相培养,而且据说苏洵的儿子苏辙自从进了汴梁中学之后,成绩很快就名列前茅,或许未来苏家还会再出一个宰相。

“怎么了?”

赵骏把手中的笔停下,抬起头。

他刚刚在签署明年施政的一些纲领,还有前几天统计部以及各部内部就把数据提上来,这些天宰相们也都为这件事情忙碌。

再加上明天就要开始搞新年庆典,虽然从二十五到二十八号还有三天上班时间,但也基本上就这三天了。

所以政制院搞年底任务是忙得焦头烂额。

“这是外交部、礼部、火器司、商务部这几天谈的成果,这是各国国王、使者贿赂官员的礼单,这是这几天他们采购的清单,还有这个。”

苏涣把每份公文都理得清清楚楚,然后把最下面那一份较薄的公文放上去道:“这是几个国家想买钢铁技术的意愿单,在最下面还有一份,是他们几个部门核算的总价。”

“我看看。”

赵骏接过来各自瞟了一眼,几份公文采购清单最厚,足足有一尺多高,最薄的是那张钢铁技术意愿单。

估计是没有统计技术总价,这些东西比较复杂,涉及建立工业体系,他们几个部门可能短时间内做不来,就只是统计了一下对方的意愿和要求。

而那些总价单就相对详细,差不多有八十来页纸,把每个国家需要购买的武器弹药都门列详细,最后一页则记载了总价。

目前要购买枪炮的国家有五十多个,除了少数小国家属于凑数,只买了一些火枪用于武装国王卫队以外,其余大部分国家都买了不少枪炮和手榴弹,有些还增加了数量。

像朱罗王朝原本是要50门火炮,现在改为80门,还要购置威远炮300尊,12000杆燧发枪,子弹90万发,手榴弹3万枚。

其余遮娄其王朝也差不多,只是遮娄其王朝受限于大宋和朱罗王朝的约定,不能卖炮,因此买了燧发枪7万杆,子弹620万发,手榴弹20万枚。

还有神罗、教皇国、东罗、阿拔斯、塞尔柱、法蒂玛等目前西方世界国力比较强大的国家,购置的火炮数量都在100门以上,威远炮数百尊,枪械数万杆,手榴弹也是数万枚。

林林总总加起来,大宋卖掉了从宝元年间到庆历十年造的大半火器,各类订单在总价上,居然达到了惊人的三千多万贯。

“三千六百四十二万贯。”

赵骏拿起最后一页纸,轻轻弹了一下,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多少?”

他这句话顿时引起周围几个宰相的关注。

众人都在办公。

但听到这句话,还是几乎都同时抬起头看了过来。

“三千六百多万贯。”

赵骏笑着把纸放下道:“都是大客户啊,国力强些的买了差不多一百余万贯的东西,稍差一点的也有七八十万贯,那些中小国家多的三四十万贯,少的数万至十余万贯不等,不过蚊子小也是肉,五十多个国家都要买东西,加起来三千多万贯,不止收回了成本,还大赚特赚。”

这次万国来朝,带货效果惊人的好。

像朱罗王朝最开始只是打算买50门重炮,成本180贯一门,谈的是1728贯,差不多十倍溢价。

只是由于朱罗王朝有附带条件,不让大宋卖火炮给遮娄其,因此价格再次翻倍,算上炮弹、火药等附加品,火炮达到了一门7656贯,总价就是38.28万贯。

但现在又多增加了30门重炮,300尊小钢炮,还有12000杆枪,3万枚手榴弹,算上火药和子弹之类的消耗品,总价格来到了122.49万贯。

这差不多把朱罗王朝的小半年财政掏空,可看完靶场演示,加上死对头遮娄其王朝也要买火器之后,朱罗王朝还是得咬牙买。

没办法。

大宋有钱是大宋,百万贯对于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强大的国家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像辽国以前强盛时期,人口约900万,一年财政收入算上大宋的岁贡以及辽东各部落的纳贡也才五六百万贯,不如大宋一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朱罗王朝人口虽然约1500万,但在生产力和繁荣程度上甚至还不如辽国,所以一年下来财政收入基本上也就那么三四百万贯。

这笔军费开支还是相当大,差不多耗费了朱罗王国一年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同样的。

遮娄其王国由于不能买火炮,就只能多买点枪械和子弹。

一杆成本约1.5贯的燧发枪大宋敢卖12贯,算上子弹、火药和手榴弹,比朱罗王朝更富的遮娄其王朝买了160多万贯的军火。

其余神罗、教皇国、东罗、阿拔斯、塞尔柱、法蒂玛等大国的军火贸易同样也在百万贯以上。

光那十来个国家就花了差不多1500多万贯,其余四十多个中小国家平摊了另外一半的火器销售,这样总价值就来到了三千六百多万贯了。

“这这这,真的假的?”

听到赵骏的话,晏殊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走到赵骏身边。

赵骏把清单递给他道:“你自己看。”

“我看看。”

晏殊拿起那张纸上下看了三遍才缓过神来激动地道:“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

“还真是三千六百万贯啊?我记得前些年官家让火器司那边造了大量的火器,花了超过千万贯,这样的话岂不是血赚回来了?”

“那不然呢,而且还帮我们清掉了很多库存,也免去了咱们再花钱维护的成本。”

“太好了,虽然现在我们一年下来收入已经有2亿多贯,可每年要花出去的钱也不胜枚举,不仅存不了钱还要举债,现在看来,国库今年能存点钱了。”

“可惜啊可惜。”

“咦?”

听到富弼发出可惜的声音,旁边的文彦博诧异道:“这有什么好可惜的,难道不是普天同庆吗?”

富弼苦笑道:“我是可惜这些年因为维护不善,损坏了不少火器,我估计以后他们还会再买,要是能够保存下来,那就太好了。”

“这样说的话,那确实是可惜。”

众人不由得赞同起来。

事实上这些年大宋确实砍掉了许多军费开支。

但在火器方面的投入依旧非常巨大,如早年武安钢铁厂产的大部分钢铁,都要用于制造火器。

为了应对西夏和辽国的威胁,从宝元年间开始,大宋就大量制造火器。

像最开始的八万火器部队,有十六军,每军三个炮兵营,每个炮兵营有大炮十门,威远炮六十尊,总计全军重火炮四百八十门,小钢炮三千尊。

这还不算守城炮以及残次品。

因为重火炮行动不便,靠牵引车拉经常会陷入坑里,导致军队布置很少,主要的重炮都是放在边境城池上。

所以从战争开始之初,大宋就一直在疯狂地堆火器,造的枪支弹药堆积如山。

即便战争停下来,基于赵祯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缘故,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宋的火器依旧在不断地制造,火器数量自然也在增加。

十余年过去,经过火器司统计,那种两千斤的重炮,大宋造了足足五千多门,威远炮达到了一万多尊,各类燧发枪百多万杆,手榴弹更是数以百万计。

而重炮一门成本差不多180-200贯,威远炮成本约20-30贯,燧发枪成本低廉,差不多1.5贯,手榴弹就属于消耗品,成本非常少,就一点铁和黑火药,大概值个十几文的样子。

再算上这些年投入在火器上包括的研发、人力、材料、维护等成本,总成本差不多一千多万贯。

其中里面花最多的就是黑火药,其余东西都是打造出来可以用,黑火药就是消耗一点就得造,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开销大头。

只是这些年一直没什么战事,除了日常训练以外,大部分火器只能放在仓库里,受限于保管技术以及各种原因,火器的折损还是非常大,很多都在残酷的战场上沦为废品。

这里面可能会存在一些监管不力的问题,但也基本上不存在倒卖军火的问题。

因为大宋严格管控枪支,不允许流出民间,这年代交通不便,大量军械也没有办法运输到国外去,就算军方的人想倒卖军火也没有任何办法把那么多东西卖出去。

所以差不多就是保管不当,以至于损坏、生锈等问题频发。

只是也没办法。

庆历十年大宋火器升级,化学院有专家利用明胶将硝化纤维的稳定性和易燃性问题解决,使得大宋正式迈入了无烟火药时代。

加上钢铁技术也得到了提升,铬钢、镍钢等高强度钢材出现,新材料迅速成为了香饽饽。

用无烟火药和新型钢铁研发出来的无烟步枪、无烟火炮那基本上都是二战时期的技术了,自然要进行换代。

这使得以前的黑火药枪炮变得无人问津,朝廷也不可能花那么大的代价和成本去维护。

因此在这件事上也怪不得谁,只能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去年火器司就做了统计。

算上之前战损的器械,五千多门重炮还剩下不到一半,威远炮留了个六成,燧发枪手榴弹等火器保留不少,枪械七八十杆,手榴弹几百万枚。

可以说剩余的火器经过这些年的缺少维护,折损了接近五成。

不过即便如此,把库存的这些黑火药枪炮卖出去,那也是大大地发了笔巨财,可以说是十倍的投资回报率,大宋赚麻了。

看到众人激动的模样,唯有赵骏笑而不语,高深莫测。

见他的样子,范仲淹问道:“怎么,把这个老大难题解决,你不高兴?”

“高兴,但也谈不上太高兴。”

“为什么?”

“因为这本来就是正常的事情。”

赵骏淡然一笑,深邃的目光看向门外道:“先发工业国的优势摆在这里,未来还会有比这更赚的事情发生,有的时候还是得学会从容一点,以后这样的事情你们会经常看到,不必大惊小怪。”

众人对视一眼,纷纷翻起了白眼。

可恶。

让他装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