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407章 都是因为宋国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07章 都是因为宋国

作者:玩蛇怪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8

第407章 都是因为宋国

第407章 都是因为宋国

新法下诏之后,八月下旬,汴梁城里就愈发地热闹起来。

街头巷尾,茶摊酒铺,很多人在议论纷纷。

对于朝廷改国名,增设国旗、国徽、国歌这件事,百姓们都在看热闹。

毕竟以前从未有这种事,何况这种事好像离他们还很遥远。

但对于各个衙署的部门来说,就是个重要事情了。

新法之下,各个衙署、部门都要悬挂国旗、国徽,各个学校没有也要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

这些东西它们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它们代表的意义不同,它们象征着国家。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旗国徽与国歌就像是“龙”一样,属于精神象征。

因此新法下达之后,汴梁织造局和冶炼局就忙得不行,开足了马力开始绣国旗,造国徽,用于各個衙署。

不过本身这种事情,短时间内想要有效果是不现实的,需要润物细无声。

不过财政情况相信等过两年就又会好很多,因为目前大宋的商业发展并不是受限于体量,事实上作为一个已经拥有一亿人口的国家,如今的商业其实还满足不了国内市场。

在民间商业极度繁荣的情况下,哪怕是从国外大量进口铜矿,国内也持续开采,铜币的缺口依旧非常大,并且中小型交易也非常不便。

阻碍大宋发展的还是老问题。

这条铁路就是按照赵骏设想的,环全国境内铁路的第一步。即连接湖北到汴梁,从而让四川走长江到湖北之后,不再需要走浙江再从淮南去开封。

可以说目前的修葺工作,就是为了未来建设国道而做准备。

另外又开辟了约四千多公里的新道路,极大改善了以前道路坑坑洼洼,行走不便,交通困难等问题。

缺钱。

在教育方面,全国各路已经修建起了超过二百多所学校,包括一百多所小学、数十所初中、二十多所高中,慢慢完善数理化的基础教育。

汴梁大学以前是不对外招生的,只招收汴梁高中优秀毕业生以及科举进士,明年也将正式对外进行考试招收学子。

不过万事开头难,现在学校少原因是理科人才少,老师就更少,并不是说朝廷建不起学校。

否则的话,如果还按照以前天下六分兵冗占五分的情况,大宋别说搞建设,就算是养活现在的百姓都困难。

民间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从原来的积贫积弱,财富大量涌入到老百姓的手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虽然招收的目标还是各路的高中优秀毕业生,而且还必须参加考试,考核通过才能入学。

其余开垦良田、兴修水利、扩宽河道等等举措,亦是不胜枚举,全国上下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建设时期。

毕竟现在大宋的教育还是非常差,不说跟后世接近十五万所小学比,单说那1.5万的高中数量,就是大宋望尘莫及的数字。

或者说缺容易流动的资金。

唯一受伤的可能就是财政了。

虽然现在修缮的仅仅只是夯土路面,然而大基建后,预计未来几十年内,这些道路都会重新进行修建,让它们变成水泥路。

外部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涌入,财富也在随着新政推动下不断流入民间,百姓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与日俱增,衣食住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能消费得起。

只要这条铁路修好,那么四川与汴梁之间的联系就会进一步紧密,同时也能够极大改善目前可以说已经不堪重负的运河贸易。

现在仗打完之后就是全力发展经济和教育建设,未来几十年内教育都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等到基础人才培养起来,学校自然也会如喷井式地壮大。

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政体变化,也仅仅只是在民间稍微掀起了点波澜,百姓就当一件新鲜事在听,听完之后,也就没有再继续进行关注。

化学院内,按照朝廷的指示,化学家们通过将棉纤维和亚麻纤维熬煮成浆糊,再加入适量的石油与橡胶提取物,最终制造出了适合制作纸币的材料。

已经分为秦凤路和永兴军路的陕西,现在正在植树造林,按照赵匡胤和赵光义时期就制定好的政策,慢慢恢复关中的生态环境,改变水土流失的状况。

九月初,燕云的风吹过了河北,抚到了汴梁。七层浮屠铁塔下,汴河边上,杨柳在风中轻轻摇曳。

物理学院最近则一直在研究电力,电力是发明出来了,可如何调节电力和输送电力还是个问题。

相信等过这些技术都能解决的时候,就是火电和水电修建的时候。

包括对官员的认知变化也是,想要把他们从以前高高在上的思想中拉出来,回到为国为民的初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今这个时代是大宋最好的时代,经济上升,粮食产量暴涨,百姓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没钱还有工作。朝廷取消一切徭役制度,改为雇佣制度。

根据去年统计部的数据,庆历二年改革之后,全国各地兴起修路大潮,改革后的第一年,全国共计修缮了约两千多公里的乡、县道路,效果显著。

这还只是修缮原有的官道。

等到去年的时候,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发展,修缮的原有基础乡道、县道、州道总里程达到了一万三千多公里。

并且由于是南北同时修,进度非常快,以平均每个月20多公里,加在一起大概五十公里的里程在铺设,因此预计到明年年初,第一条铁路京襄铁路就能正式全线通车。

从汴梁到襄阳,一条铁路正在修建,去年年底汴梁到尉氏的铁路已经通行,现在过去了十个月后,铁路已经修到了叶县。

纸币出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预计到明年年初,印刷厂就能够正式印刷第一版大宋纸币,从而让商业迈入纸币时代。

但相比于以前,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这需要各方面的培养,比如思想教育、权力监督、奖罚措施等等方方面面,所以赵骏也没有急于一时。

修筑堤坝、建设道路、开垦良田、兴修水利都要给工钱。

随着大基础建设,花出去的钱如流水,也亏得赵骏改革军制,砍掉了一半多的兵力,又顶着巨大压力查完了军中一切贪腐和吃空饷问题,填补了财政亏空。

所以现在大宋国内的市场进行内部消化绰绰有余。

全国交通道路方面,从庆历二年开始,大宋就已经在筹备进行全国性基础道路修缮工作。

大宋全天下的造钱监开足马力,也很难满足日益高涨的国内需求。

因此纸币的流通刻不容缓,带动消费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朝廷财政收入——只要纸币可以被回收、兑换金银铜、用于纳税,就完全可以承担信用货币。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骏的每一步都高瞻远瞩,往往是大宋缺什么的时候,就能立即补上,从而不至于出现发展停滞的现象。

而就在大宋的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轨,每年的GDP都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的时候,日本这边的情况却非常不好。

大宋这边是欣欣向荣了,日本那边国内经济都快接近崩溃。

南宋时期,日本渐渐从闭关锁国的状态恢复过来,又开始与中原王朝进行官方交流,大力促进民间商贸发展。

结果由于宋朝工艺品大量流入,导致国内的手工业几乎被摧毁,日本的本土钱币“乾元大宝”也被宋朝的钱币取代,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被南宋给控制。

后世日本光出土的南宋铜钱就多达350万枚以上,还有很多未出土以及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货币,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日本经济状况。

为此执政的平氏非常烦恼,差点动了再次闭关锁国的念头,但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现在的日本经济比南宋时期更夸张。

国内的手工制造业完全失去了竞争力,全被大宋的商品垄断。

日本民众现在从业者只有少数几种选择,一是耕地做农夫,二是经商从石见地区港口将大宋的商品买来运入其它地方贩卖,三是充当体力劳动者。

比如挖矿、搬运、押送等活计,大量女子在石见港口码头充当妓女、侍女、陪酒女,全国的人口也大量往石见地区流动。

要知道公元1047年的日本全国人口也才五六百万左右,现在光石见地区就有数十万,比京城还多。

其它地方的经济环境非常恶劣,全国各地的金银铜都被运往石见,然后装上宋人的船只,被宋人运到了国内,换来粮食、茶叶、丝绸、墨水、书籍、毛笔等等。

这种情况让目前执政的关白摄政藤原家和现任天皇后冷泉天皇十分担忧。

不过碍于藤原家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目前后冷泉天皇并无实际权力,最终让他们迟迟不能联合在一起商量出对策,因此现在国内也完全是处于放任自流的一个情况。

直到最近几年,很多地方的豪族渐渐不再开始向朝廷缴纳贡租,并且纷纷招兵买马,有趋于独立现状的时候,才引起了藤原家和天皇的注意。

大宋庆历七年,日本永承二年九月,平安京,目前日本的首都皇宫当中。

后冷泉天皇、摄政关白兼左大臣藤原赖通、右大臣藤原教通、内大臣藤原赖宗、大纳言藤原能信、中纳言藤原长家等人盘膝而坐。

在日本古代政治体系当中,主要以左大臣、右大臣、内大臣、大纳言、中纳言、参议之类的职务为主。

滕原家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日本高官职务,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权势有多大。

但因为左大臣摄政关白藤原赖通与右大臣藤原教通这对亲兄弟之间存在不小的矛盾,导致这几年藤原家内斗不止,无心理政,让各地豪强渐渐强盛,日本朝廷威信大跌。

矛盾来源于藤原赖通的长子藤原通房在三年前病逝了。

由于藤原赖通的亲生次子藤原师实现在才五岁,所以藤原教通就想让自己的长子藤原信家继承藤原家的权势。

简单来说,就是老大的继承人太年幼,老二就想让自己的长子继承家族,老大这边自然不干,使得兄弟失和,这几年一直明争暗斗,让地方慢慢坐大。

不过随着外部威胁愈发严重,这对兄弟之间为了家族利益,自然也得抛弃成见,再次合作在一起,商量起现在的对策。

“安倍氏自以为强盛了,就可以挑衅朝廷的权威,实在是不能容忍。”

内大臣藤原赖宗开口说道:“而且除了安倍氏以外,常陆国的中村氏好像也有不臣之心。”

“各地贡租愈发地稀少,安倍氏甚至直接断了贡租,如此下去,国之不国。”

大纳言藤原能信也说道:“臣觉得必须要对安倍氏严惩才行。”

右大臣藤原教通说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杀鸡儆猴,唯有消灭了安倍氏,才能够震慑其余宵小,臣也建议派兵出征。”

“派兵肯定是要派兵的,但你们觉得该派谁去比较好?”

“就让国守藤原登任去吧。”

“他的兵力不足,能不能剿灭安倍氏怕是不好说。”

“可以先试探试探。”

众人说着。

藤原教通就问后冷泉天皇道:“陛下,是否派人前去质问,试探安倍氏一番?”

“嗯,大太政的意思呢?”

后冷泉天皇盘膝坐在主位上,穿着“黄栌染御袍”,手里拿着个木板,目光看向旁边的藤原赖通。

藤原家能够掌权可不仅仅是靠着家族都担任高官,还有庄园体系。

目前日本有些像晋代世家门阀时期,各地豪族都豢养农奴,开辟庄园,耕作粮食。

平时这些农奴是家族的佃农,战时就变成士兵。

因此日本各地豪族手里都是有兵马的,比如这次叛乱的安倍氏就是日本东北地区陆奥国的大豪族,手底下有数千农奴,就是有数千兵马。

历史上安倍氏叛乱,陆奥国国守藤原登任派兵讨伐,结果就被安倍氏击败,于是朝廷又派河内源氏的武将源赖义镇压。

之后源赖义击败了安倍氏,占领了陆奥国,为源氏的壮大奠定基础。他孙子的曾孙源赖朝,最终击败了执政的平氏,建立了镰仓幕府。

所以可以说这一次安倍氏叛乱,对后面日本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现在全日本说是有几百万人口,但实际上大部分人口都被各地豪族占据,六十多个国家,几百号豪族,每家分个几百几千人,土地和人口相当分散。

而藤原家就是体量相当大的庄园主,麾下兵马过万,权力自然被他们掌控,就连天皇也得看藤原家的脸色。

此刻藤原赖通沉默不语,片刻后才轻声说道:“我觉得你们还是没有看到这件事情的本质。”

“什么意思?”

藤原教通皱眉道:“各地豪族多有不法,不服王化,难道不该出兵吗?”

“不。”

藤原赖通摇摇头道:“该出兵,但我想提醒你们的是,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你说说。”

藤原教通说道。

“这一切,皆是因为宋国!”

藤原赖通语不惊人死不休,让周围几人,寒毛倒竖。

宋国?

那是他们能讨论的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