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175章 苛捐杂税,路遇田昌

第175章 苛捐杂税,路遇田昌

第175章 苛捐杂税,路遇田昌

就在赵祯沉迷小说不可自拔的时候。

赵骏已经乘着春风南下。

正值一月下旬,相当于阳历的二三月,春光灿烂,艳阳高照。

漕船顺汴河南下,一路疾驰。

赵骏站在船舷眺望四周,汴河是京杭大运河主渠之一,宽二十米,来往船只非常多。

所以为了防止碰撞,大家都会保持一定距离,不敢靠的太近。

两岸旷野农田,村庄遍布,杨柳飘摇。

由于速度实在是太慢,几乎是以每小时10多公里的龟速前进,让赵骏很快就失去了继续看风景的兴趣,回船舱休息。

为了打发时间,他带了不少书,不是什么四书五经,而是宋代本来就有的小说话本。

虽然因当时的小说并不兴盛,所以写的佳作较少,长篇小说也不多。但那个时候的小说经常以志怪和传奇为主,还有些写探案悬疑之类,颇为猎奇,也能勉强看看。

可惜笔记本赵骏不是不能带出来,是不敢带。他毕竟是四处奔波,往来于各地,旅途当中四处背着笔记本,万一磕磕碰碰摔一下,那就难受了。

所以他只能把笔记本留在汴梁,赵祯虽然不是什么好皇帝,可笔记本的重要性他是知道的,把笔记本留在皇宫是最好的选择。

船舱内颠簸,不过赵骏是南方人,小时候也不是没坐过船,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看着小说打发时间。

过了约四个时辰,大概下午三点多钟,漕船晃晃悠悠驶入了宁陵。

汴梁到应天府本来就不远,大概一百五十公里,基本上十个小时就能到。而宁陵在应天府西北面,属于京东西路,位置就是后世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

作为汴梁与应天府的漕运中转站之一,宁陵除了提供本地商货交易以外,主要提供的就是停船过夜以及补给功能。

此刻码头上停满了来往船只,漕船没有停,直接过了宁陵,一路向应天府去。

宁陵为过路船只提供过夜服务,往往都是从汴梁上午10点以后行船的商船,赵骏的漕船出发早,早上七点多钟就出发了,大概下午五点多钟应该就能到应天府,没必要停靠在这里。

但就在他的船只正准备过去的时候,从河岸边亭舍小码头处,一艘快船飞速驶来,船上有七八个穿着官府服饰的税丁,个个凶神恶煞,把船拦住。

船只被迫停下。

这里距离前面宁陵延伸出来的分支运河还二百多丈远,就算要交税,也得等到宁陵码头再说,没想到这些人提前把船给拦下了。

赵骏船只的驾驶者是江大郎他们,他们本身就是码头出身,船只操纵娴熟,自然由他们掌控。

此刻江大郎让船舱的人停好船只,探头看向外面的小舟。

“几位官人,何事?”

江大郎面无表情地问道,他其实知道是什么事,常年靠漕运讨生活,又怎么不晓得里面的规矩?

小舟上一个税丁头目呵斥道:“瞎了你的眼,不认识字吗?我们是应天府商税院宁陵场务,过路的商船都必须交税。”

江大郎沉声道:“可是我们船上并无货物。”

“检查!”

税丁头目大喊着。

“出什么事了?”

赵骏这时候走过来。

“知院,是应天府商税院宁陵场务来收税了。”

江大郎回答道。

“呵呵。”

赵骏给逗乐了,说道:“真会横征暴敛,宁陵哪来的场务。”

宋代商业繁荣,征税都有规定。

以各路主要商业城市为基点,设商税院、商税司、商税务,下设各地税亭场务。

问题是最早税务规定只在各个主要商业城市征收,你路过哪个大城市,就在那里交税,为货物总价值的2%。

以扬州到汴梁为例,征收点只有扬州、楚州、泗州、宿州、亳州、应天府以及汴梁七个地方。

这样大概税收就是你货物总值的14%。

如果路过每个县城都要交一次税的话,沿途可是有20多个县城,交40%以上的税,商人不得亏死?

毕竟古代经商成本本来就高,利润并不可观。如果再加上高额税务,商人要想赚钱,就要提高售卖价格,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

所以当时规定抽税率基本要维持在10%左右。

可惜的是规定是规定,各地根本不履行,往往每过一州至少要被抽两次税,而且苛捐杂税极多,什么“力胜钱”“到岸钱”“市例钱”“过桥钱”“打扑钱”应有尽有。

到宋徽宗时期,抽税率已经达到30%以上了,严重增加了商人们的负担。

显然应天府在宁陵设场务,就是准备雁过拔毛,到时候在应天府还得交一次税,估计到了扬州,这税率已经远远超过10%,在20%以上了。

江大郎问道:“要不要赶走他们?”

赵骏沉吟了一下,说道:“让他们上来,盯紧他们,防止他们乱翻,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横征暴敛的。”

“是。”

江大郎便再次探出头道:“伱们上来吧。”

说着放下梯子。

很快下面的税丁便爬了上来。

但他们还没来得及耀武扬威,就一个个惊慌失措不已。

因为他们骇然地发现甲板上到处都是人,一个个腰间悬着刀,盯着他们面露不善。

江大郎掏出腰牌道:“我们是外调的屯驻禁军,路过此地。”

原来是群贼配军啊。

税丁们顿时放心下来,不过头目也没保持刚开始的跋扈,而是说道:“既然是外调的兄弟,那我们也不为难,按照往常惯例就是了。”

外调的屯驻禁军也经常经商,来往之间,船舱里藏些货物也是正常的事情,大家都不愿发生冲突,基本意思意思就行。

只是旁边的赵骏佯装不知道:“劳烦这位官人,我们也是第一次外调,却是不知道这往常惯例是多少。”

税丁头目纳闷道:“你们没长官带的吗?”

“长官在船舱歇息,不敢惊扰。”

“好吧。”

头目说道:“若是带了货物,就按货物价百取其一算就行,若是没带的话以你们这样的漕船大小,需得两贯钱。”

当时货物税收起征点是三百文,也就是货物价值超过三百文,要交六文钱税。

别看那些大商人每次出行都带价值几万贯的货。

但中小商人带几百几千贯货就很了不起了,如果按一千贯的商品算,正常交税就是二十贯钱,船上没货是不用给钱的,但有个税叫力胜钱,按船只大小交。

赵骏他们这艘船算是中大型的漕船,虽然不比顶尖漕船,但也得交钱。这还是他们是外调的禁军,要是商人,就算空船也得交个十贯以上。

江大郎看向赵骏。

赵骏微微点头。

“有劳官人了。”

江大郎从怀里掏出两贯钱递了过去。

税丁接过来,向他拱拱手告辞,等下了船,离得远些,那头目还说道:“真是晦气,那么大船还以为来了大主顾,没想到是一船子禁军。”

等税丁船走远了,江大郎则看向赵骏道:“知院,这力胜钱本来就是不该交的苛捐杂税,我们为什么要交呢?”

一侧黄三郎也不忿道:“是啊知院,若是亮出知院牌印来,不吓死他们,何必让着他们?”

赵骏摆摆手说道:“现在亮身份,消息眨眼间传遍应天府,那些上下其手的官吏得到了消息,还怎么查他们的罪证?都老实些,先探探情况,不要太张扬。”

“是。”

众人只好应道。

交了这苛捐杂税,赵骏回到了船舱,船只就继续航行。

很快就靠近到了宁陵县城河道。

本来他们要是没这耽误,早就已经顺利过去了。

可正是被税丁们耽误了时间,导致恰好从宁陵的码头驶出来一只船队,离得五六十丈,将前面的河道堵住。

这明显是一支商船队伍,规模还不小,竟然有十多艘大漕船,绝对的顶尖豪商。

江大郎看对方这架势,要是没到对方前面,得耽误不少时间。

所以江大郎他们就立即给对方还未斜插进运河的船只发信号,示意对方先慢一点,等他们的船只过去再说。

可还是慢了一步,对方的船因为惯性问题,已经从宁陵的运河码头驶出来,停不住了。

此时如果直接冲过去的话,就有碰撞的危险,因此江大郎他们不得不减缓了船速,再次被迫停在河中。

船只停下,商船们徐徐出来,像是直行等红绿灯的车,看着前面左拐的车驶入主道一样。

赵骏的漕船就只能停在原地,必须等对方过去之后才能跟在尾后继续前进。

江大郎站到甲板上,抬起头看了眼天色,骂骂咧咧道:“他们这么多船,光从码头出来估计都得小半时辰。这群直娘贼真是,稍微等一会儿会死啊?”

黄三郎说道:“算了,先等着吧,勿惊扰了知院。”

他们就只好继续等着。

外面的商船还在出,显然也是卡着时间准备去应天府。

过了十多分钟,赵骏在船舱里待得无聊,透过窗户发现船只又停了,便走出船舱问左右侍从道:“又出什么事了?”

侍从回答道:“好像是前面有商船从宁陵码头出来,恰好隔绝了我们的河道,只能先停着等他们过去。”

“哦。”

赵骏就钻出房间,走到甲板上去眺望。

就看到远处的确有大量商船在前行,由于运河江道狭窄,他们甚至把对面过来的船只也堵住,必须等他们全部拐弯成功,靠近右边河道才能继续通行。

显然以那商船规模,一时半会儿肯定是不能马上走完,一来大漕船速度慢,拐弯也慢。二来河道狭窄,必须小心翼翼,急不得。

所以赵骏也就只能站在甲板上看风景,远远眺望到远处宁陵城池,城门内外,摊贩众多,还是颇为兴旺。

而就在这个时候,其中一艘商船上,一个人也正四处眺望,忽然他好像看到了什么,脸色一凝,随后马上惊叫道:“快,停船,停下!”

“家君,现在停船吗?”

仆人问。

“立即停船,备小船,我要去那艘船上!”

这人大喊道。

仆人连忙去通知船舱划船的水手把船停下。

很快一艘小船从漕船上放了下来,远处赵骏就看到有人爬梯子下船,又登上小船,向着他的方向飞速驶来。

等到了近前赵骏才发现,那个人居然是田氏茶叶的老板田昌。

田昌划船到漕船下,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冲着上面的赵骏拱手一礼道:“小老儿田昌,见过知院。”

赵骏俯身看着他,说道:“原来是田大东家。”

说着让江大郎放下梯子让人上来。

田昌虽然是个老头,可常年在船上奔波,身手居然还挺矫健,麻溜爬了上来,笑着说道:“没想到小老儿竟如此幸运,遇到了知院。”

“呵呵。”

赵骏笑了笑,随后指着远处道:“大东家的船队停在江面上,堵塞了江道却是不好。”

田昌便连忙对下面划船的人道:“快,快让他们走,要快些。”

“是是是。”

下面小船便飞速驶回大船。

很快远处船队又继续启航,没多久就让出了河道。

趁着这个功夫,赵骏就问田昌道:“大东家这是打算回江浙地区收茶了吗?”

田昌笑道:“是啊,昨日小人就启程了,恰好在宁陵有桩买卖谈,耽搁到了今日。本来是想今日到应天府歇息,没想到恰好遇到知院,小人便连忙过来向尊者问安。”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枚玉佩说道:“来得匆忙,小人未带什么礼物。这玉佩便是在宁陵城中收到的一块古玉,特地过来送给知院,以表心意。”

“这可使不得。”

赵骏一边推辞,一边笑道:“怪不得田东家这生意做得大,这人情世故也通透。不过可惜无功不受禄,本知院只会秉公办事,不会收受贿赂,还是算了吧。”

田昌连忙说道:“小人自是知道知院清廉,但这并非是贿赂,小人也并没有打算求知院办什么事情,这只是小人一份心意罢了。”

赵骏摇摇头道:“那也不行,你我之间并无交情,第二次见面就送大礼,这确实是不合适。”

田昌感慨道:“知院清廉,当真是百官楷模也。”

赵骏笑了笑没说话。

他没有怪罪田昌,主要是宋代送礼之风盛行,若只是送礼,没有求办事,就不算贿赂,所以当时官场之间都是互相这样送礼。

但正所谓拿人手软,赵骏这个地位要是接受别人礼物,显然不太合适,因此除了吕夷简他们那些人的东西可以心安理得的收以外,其余人的礼物就算是不求回报,也决不能收一分一厘。

见赵骏没说话,田昌收起玉佩,然后说道:“不知道知院出行是有何事?若是去扬州的话,这一路上小人都熟悉,愿意为知院鞍前马后,不敢怠慢。”

赵骏本想拒绝,但忽然想起田昌既然是个商人,来往税收肯定是了如指掌,便问道:“那你可知道这来往税务?”

田昌笑道:“知院若是问旁人肯定问不出什么,若是问小老儿,那就是问对人了,这南来北往,漕运之事,就没有小老儿不知道的,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小老儿想知道,知院是想听哪些?”

他试探性地问道:“是漕运所有税务,还只是沿途商税情况?”

“我要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骏淡淡地看着他道:“包括哪些地方有什么贪官污吏,沿途哪些地方有人为非作歹。田昌,我是知道你为人还算不错,才这么直白问你。若是你给的东西与我调查的不符,那这国营榷卖,以及你以后能否拿到茶叶的事情,恐怕就得商榷一二了。”

田昌脸色一滞,随后竟是狂喜了起来,拱手说道:“小老儿,必定实话实说,绝无妄言。”

张贤弟。

为兄帮你报仇的时候到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