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484章 吞纳河西

三国:季汉刘璋 第484章 吞纳河西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484章 吞纳河西

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四郡,统称河西四郡,东汉时属凉州,而凉州治所位于天水郡冀县。

在如今东汉末年之际,河西四郡同冀县的往来通道、文书通信经常为羌胡阻绝,所以河西有什么紧急军情、火烧眉头的政务,往往由于先请示冀县,导致不得及时处理。

于是河西四郡共同上书朝廷,请求另设一州,不至因为四郡同凉州治所冀县过于路远,导致四郡的政务得不到及时的料理,小事演变成大事,出现大的纰漏。

当时为兴平元年,身处长安的天子刘协汇聚众臣商议后,分凉州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设立雍州,治所在姑臧,任命陈留人邯郸商出任雍州刺史,又以张猛之父为张奂——昔日为凉州三明之一,在河西素有威名,因是委任张猛担任武威太守。

天子刘协带着期盼,希望雍州刺史邯郸商能和武威太守张猛上下和睦、文武相济,稳定住河西的局面,毕竟河西僻远,朝廷难以顾及,大小政务需要地方官一应处理。

然邯郸商和张猛二人,由于年岁相近,脾性相冲,因是二人经常互相欺侮对方,又由于施政的主张不同互相责备,是以二人之间嫌隙日生,到了无法弥合的地步。

此处因为张猛素有勇武之名,又是名将之后。邯郸商担心若是不先下手为强,后面恐将后悔莫及,于是邯郸商设下计策,打算以会议为由招来张猛,于会上诛杀张猛。

可邯郸商行事不谨,为张猛所察觉到异样,因而邯郸商计谋落空,反倒是被回过神来的张猛引军攻打,为张猛所擒,囚禁在官舍中。

如此一来,河西之地的大权落到了张猛的手中,张猛自署雍州刺史,强令邯郸商上表天子让位于他,他好名正言顺的坐镇河西,割据一方。

只是张猛的盘算打的震天响,却是落了个大空。

由于非法囚禁正牌子的雍州刺史邯郸商一事,刚刚攻克陇右的大司马刘季玉竟是要求他速速释放邯郸商,并让他赶赴冀县请罪。此外刘季玉非是空口白牙,这位大司马派遣了蜀军赶赴河西,打算以强兵行拨乱反正之举于河西。

“名曰讨我,不过是欲得河西尔。”张猛宣言大堂内,对着麾下一众文武说道。

而后张猛征询众人的意见:“卿等以为该当如何应对蜀军,可使蜀军无功而返,我得独据河西。”

堂下一众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着小眼,莫有出首对答者。毕竟来敌乃是荡定韩遂、宋建此辈枭雄的大司马刘季玉,他们如何有什么应对之策。

良久的沉默后,张猛低沉着嗓音,言语不善道:“诸君,奈何不发一言为吾出谋画策,何以长默尔……”

在张猛的强压下,武威郡督邮,一个略显肥壮的中年男子出席应道:“府君,向着蜀军西来,如韩遂、宋建者,这些纵横凉州十余载的英豪,都不过数月之间就败给了蜀军……今者蜀军趁讨定陇右的高昂士气,大军发兵至此,思以河西之众,实不足以当蜀军的兵锋,若念着万全之举,莫如举郡归降为上,坚守顽抗为下也。”

“督邮所言甚是。”见有人带头,一名郡将拱手向张猛言道:“蜀军骁锐,凉州精卒尚不足以对敌,况我等河西之人,府君可早定降策,不至日后追悔。”

“诸君所言,可谓正理也。”一位武威名士出列道:“大司马刘季玉以宽仁为名,仁德闻于天下,府君若是早降,一则府君可得高官侯爵,保全身家,二则河西无有兵灾,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这名武威名士言谈切切,并同步着倜傥的动作,示意众人附和于他,而在场文武,一个个的确是心怀降计,念着弃暗投明,归降于刘璋。

于是乎,坐在上首的张猛,见着自己的手下,无论是文职还是武职,无论是年长还是年少,无论是郡中显宦还是青衣小吏,一个两个都纷纷进言,认为归降刘季玉为上,顽抗为下。

听着一众文武纷纷进言归降之策,张猛不由怒上心头,他抽出腰间宝剑,握在手心,同时目光逐个扫过堂下众人,和一众文武对上了眼神。

在张猛不善的目光下,堂下一众文武察觉到了张猛眸子中的杀气,一个两个默然的闭上了嘴巴,不敢再进言归降之策。

待到堂下文武全部闭上了嘴,且大堂静默了数刻后,张猛缓缓开口道:“吾意已决,必与蜀军抗衡到底。”

“若是有人不从吾者,当如此案角。”张猛大喝一声,向着身前案几的一角挥动了手中宝剑,这柄从他父亲张奂手中传承下来的宝剑,轻而易举的斩掉了案几的一角。

被斩下的案几角向着堂下众人面前翻滚而去,连着打了几个圈后,落在了埋头盯着地面的一众文武眼中。

“哼。”言罢,张猛冷哼了一声,在帐下武士的簇拥下离开了大堂。

而随着张猛的离去,大堂内的一众文武三三两两的也离开了大堂,组成一个个小团伙的众人,他们口中并不搭话,只是目视他人,从他人眸光中征询他人的意见,不时默然的点头称是。

不数日,当蜀军的旗号抵达武威姑臧城外时,太守张猛顶盔掼甲,腰悬宝刃,雄豪顾盼,熠熠生辉,立身于城头之上。

“蜀军远来,一则军士疲敝,不堪力战,二则道路悬远,运粮不便,而我军则可逸待劳,伺机破之。”张猛面带微笑,指着蜀军的前部人马,放出壮激的话语,借以振奋麾下士卒的士气。

作为名将张奂的子嗣,张猛非是不会用兵的庸俗之辈,而是精通兵法、朗朗上口的人物,因是他所出言的话语极为符合兵法所云,在场的士卒听闻后也各自心中暗道有理。

只是令张猛意料不及的是,初至武威的蜀军就做起了攻城的姿态,于城下搭建攻城用的战具,不多时就向姑臧城发起了攻势。

‘这不合常理?’张猛见着蜀军攻来,他心下甚是讶异,这天下哪有远道而来,不经修整三五日,即刻之间就引兵攻城的军队。

城下,甘宁望着看上去守御有方的姑臧城,目光中露出不屑的意味,作为一名打老了仗的猛将,他一眼就窥破了姑臧城的虚实。

虽是姑臧城看上去守御还算有模有样,然则不过是虚有其表,内中甚为虚弱,于是甘宁并不打算修整一番再行攻城,而是趁着初至城下,即大举攻城,给姑臧守军一点小小的锦帆震撼。而守御姑臧的将校,确是为蜀军不合常理的打法所震惊到了,有士卒两股战栗,手中兵刃都险些拿不住了,只是因为有坚城为依仗,所以未曾奔逃。

“与我坚守城池,战后皆有重赏。”张猛大声宣言道,虽说蜀军的打法不同寻常,但蜀军远道而来、疲乏的情况还是事实,他只需坚守住姑臧,顶住蜀军攻势最强的前几次攻伐,念来姑臧即可守下,而后还可趁蜀军顿兵坚城懈怠之时,伺机攻破蜀军。

然而张猛的美好蓝图只是规划不到数刻的时间,就听他麾下的士卒指向城内高声呼喝,张猛循着士卒的指向望去,但见城内县寺火起,城中竟是生出了乱子。

城内突生变故,城外蜀军急攻,张猛顿然心下慌乱,他在士卒的簇拥下离开了城头,放弃了守御姑臧的想法,欲向西奔逃。

缘奈何,郡兵塞道,挡住了张猛的去路,而都统郡兵阻挡张猛的人,张猛看的真切,却是前面为他囚禁在官舍中的邯郸商,只是不知被何人放出。

邯郸商此刻面带笑意,他也望见了张猛:“叔威,众人议定,推我为主,举河西归顺大司马,今者河西之地,皆将为大司马所有……卿可早早跪服请降,莫要做困兽之斗。”

听着邯郸商略带讥讽的话,张猛心中一阵无名火顿时烧起,他横举父亲张奂留下的宝剑,指着邯郸商说道:“休要多言,但一战尔。”

虽是张猛战意无双,有向死之心,然而陪在张猛左右的士卒,见着城内人人皆反,此刻竟是也萌生反志,将张猛按倒在地,并捆绑了起来递到了邯郸商的面前。

望着不断挣扎,口中厉骂的张猛,邯郸商打了个哈欠,不以为意,作为明面上的雍州刺史,邯郸商指挥士卒打开城门,将蜀军迎入城内,并领着一众郡中文武出降蜀军。

不数日,由枹罕返回至冀县的刘璋,收到了征讨河西的吴懿递来的消息,河西四郡已下,作乱的武威太守张猛如今在用囚车送来冀县的路上。

‘识时务的人还是多啊!’刘璋观阅着吴懿递来的军情详报,详报上言张猛有心据守姑臧对抗,然张猛麾下文武无一不是心怀降志,这些文武趁着张猛驻守城头,放出了被囚禁的雍州刺史邯郸商,并打开了城头。

如此一来,抵达姑臧城下,有意攻城秀一波操作的甘宁,落到了无用武之地的境况,只从城门入了城,而不是堂堂正正的攻下姑臧。

总之不管如何,现下河西四郡到手,刘璋心下不免喜悦,同时他又有些新的烦恼,那就是河西四郡太守的人选安排。

河西僻远,同关中隔着一个陇右,消息往来不够通畅,且河西之地多有羌胡之属,时不时作乱于郡界。

所以河西四郡的太守,须得是文武双全,文能治政安民,武能克定祸乱,并且有一定的决断能力,遇上大事能当机立断,不至于犹豫不决,把小的问题拖成了大的问题。

刘璋提笔,在案几上的绢布上写下几个名字,又划掉了一些名字,时不时皱起双眉,陷入沉思的模样,斟酌起河西四郡太守的人选。

当刘璋斟酌河西四郡太守的人选时,被羁押在囚车中,向着冀县而来的前武威太守张猛,他念起了一桩往事。

起初他父亲张奂担任武威太守时,母亲怀有身孕,梦到带着张奂武威太守的印绶登楼而歌。父亲张奂不解其意,于是问起了占梦之人,占梦之人言腹中婴儿将来会在武威做官,同时也将死于武威太守任上。

而这名婴儿就是张猛,思及此事,张猛自嘲一笑,确是如占梦之人所言,他和父亲张奂一样,坐到了武威太守一职,而且他会死于武威太守任上。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拒了武威太守一职。’张猛生出些许悔意,随即他摇了摇头,这是他逃不过的宿命,却不是他能逃脱的掉的。

张猛对于抵达冀县后会发生的事情大抵有些猜测,作为一名囚禁过州刺史的反贼,他当是会被数以罪行,然后斩首示众,至于冀求生路,只怕是不得也。

行行复行行,山山又水水。

经过旬日的长途跋涉,囚车内的张猛望见了冀县的城墙,同时他似乎也望见了自己的命运终结之所,那就是他的首级将悬于冀县的城头,为风雨吹打腐蚀,最后化作一堆白骨。

囚车经过冀县的城门,向着冀县的官舍而去,待到冀县的官舍门口时,一名青衣书吏立身于官舍的门口,正静候着张猛的到来。

“足下可是武威太守张叔威?”青衣书吏上前问道。

张猛不失礼节之道,他在囚车中拱手回道:“正是,不知足下是?”

“我是大司马帐下书吏,姓程名郁,字公盛。”程郁回答道。

一番对答后,程郁招呼武士把张猛从囚车中放出,并前引路,就张猛带到了官舍内一处屋宅处,而后程郁向张猛言道:“太守且先居于此屋内,有什么不足之处,可着人说于我。”

“啊?”张猛闻言神色惑然不解,他讶异了一声。

作为一名反贼,张猛自谓抵达冀县后,当就死而已,可眼下似乎自己到的不是刑场,而是宽敞舒适的屋宅,此外从程郁称呼自家为‘太守’,而不是直呼他这名逆贼的名字,这就有些可怪了。

对于张猛的疑问,程郁却是不做解答,他只拱手告退。张猛也不敢多问什么,他拱手礼送程郁离去,望着程郁的背影,他神色若有所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