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455章 姜维

三国:季汉刘璋 第455章 姜维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455章 姜维

建安二年,夏。

大司马、行车骑将军事刘璋,在夏初的时节从长安向陈仓行去,随行的人马不多,只有他的亲卫士卒百余人,数日的长途跋涉后,他抵达了陈仓。

“明公。”明汉将军吴懿,领着中郎将孟达、阴溥、徐猛、袭肃等人伫立在陈仓的城门口口,齐声向抵达陈仓的刘璋致礼道。

“军国多事,何须此等繁文缛节。”刘璋先是应下了众人的致礼,而后他摆了摆手笑道。

吴懿迎了上来,他笑道:“明公,虽是军国多务,可礼不可废,况且当下也没什么大事,一众文武有心出迎,还望明公鉴纳。”

“嗯。”刘璋点头应下,随即挥手示意众人入城。

说起来,当今天下,小的纷争虽是不断,但正如吴懿所言,大的纷争却是没有的,河北袁绍和易县的公孙瓒,逢着夏初,两方粮草都是不济,如今是息了兵戈,等待夏收回一波血后再战。

许都的曹操奉迎大驾至许不到一年,如今忙着把控朝廷上下和屯田蓄谷的内务,一时间倒也没有妄行兵刀。徐州吕布方才虎步淮南,当下也是蜷缩在下邳休养生息,淮南袁术经吕布大挫其锋,正于寿春默默伤怀。

至于荆州刘表,则是一贯的稳如老狗,没有什么举动。江东孙策倒是有心听朝廷政令,发兵攻打袁术,实则谋取淮南之地,但江东六郡宗贼为盛,孙策一时间被困在地方,不得出击。

而身处关中的刘璋,他碍于粮草不足,也是未及发兵陇右。因是如故,宇内现下倒也显得海晏河清,四方无事,诸侯们都困于内务,不得大起征伐。

陈仓,县寺。

由于陈仓旧时曾经作为过秦朝的都城,加之陈仓之地甚为重要,为关陇、巴蜀之间的要地,因而陈仓作为一座城池,竟是有着内外两层的城垣,陈仓的县寺位于陈仓的内城之中。

当下刘璋举步踏入陈仓内城的县寺,一边走着,他一边垂询吴懿道:“陇右韩遂,近来可有什么动静,听闻其人招诱了不少的羌胡助阵,人数有数万之众,不知是真是假?”

吴懿听到刘璋的问话,他点了点头道:“禀明公,确有其事,韩遂久在凉州,杂处于羌胡之中,深受四方羌胡渠帅所拥戴,如今韩遂大手一挥,羌胡们就纷纷赶赴陇西郡助阵韩遂,欲同我军厮杀相抗……而羌胡之属,不分兵民,凡六尺之士,皆需提刀上阵厮杀,虽是妇女幼儿之徒,也需擂鼓出阵、为伙头马夫,是故韩遂当下所聚拢的人马,已有数万之众。”

“卿意以为如何?”刘璋追问了一句吴懿的看法。

“乌合之众,不能当王者之师。”吴懿态度肯定的言道:“无需明公出手,但以一旅之师交于懿统帅,加之懿本部的兵马,懿必为明公荡平凉州,枭首韩遂。”

吴懿的这番话,说的十分的豪迈,惹来刘璋脸上的微笑。

“子远豪迈有胆气,虽古之名将亦可匹敌。”刘璋赞了一声,却是没有应下吴懿所请,对于征讨凉州一事,他心中自有主张,派遣一将或许可暂时的抵定凉州,但要想凉州长治久安,非刘璋亲往不可,毕竟他人行事,或多不得刘璋心意。

时间就如同一匹白驹,欢快的跳跃着,钻进了狭小的山间缝隙,飘忽不见,消失的无影无踪。

刘璋来到陈仓的时间已经有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他没有安静的待在陈仓,而是四处巡视走探,或是往陈仓狭道上行进,或是向陇道游走,查探地方,了解地理人情,关中是他的基业,他需要将根须牢牢的扎入关中,成长为一棵不可动摇的苍天大树。

今日,刘璋没有如往常一般四处游走,而是安然的待在了陈仓县寺,他立身于县寺的门口,静候着,等待一位客人的临门。

不多时,客人到了。

“姜君,这位便是大司马。”陪同客人一同前来的军议中郎将法正向着客人介绍道。

来客闻言神色立即肃然了起来,他端正着面色,快步趋前,在县寺的门口向着刘璋行起了跪拜大礼:“天水姜囧,字子光,久闻大司马之名,只是无缘一会,今幸得相见,此囧之大幸也。”

“子光无需多礼,还请起身。”刘璋摆着待贤的态度,亲自伸手扶起了姜囧。作为一名熟读三国,知悉历史的穿越客,刘璋自是知道姜囧,且知道,这位可是蜀汉大将军姜维的生父,说起来,也是托了姜维的名头,不然姜囧区区一个天水郡的功曹佐官,哪得在青史上刻画姜囧的名字,为后世之人所知。

在扶起姜囧的同时,他打量起了姜囧的面貌,姜囧容貌并不是十分出众,就容貌而说不过是中人之姿,但观其神彩,眉宇间隐隐露着一二分坚刚不可夺其志的神韵,个人风采倒是不错,说不得蜀汉大将军姜维,就是继承了姜囧这份坚毅,才会在连大汉天子刘禅都举起白旗的时候,还在念着兴复汉室,不负诸葛丞相遗志。

姜囧起身,他神色略有感动的说道:“囧,不过凉州一卑鄙之士,何敢当大司马出迎于县寺门前,当是折煞囧也。”

作为天水郡四姓之一姜姓的族长,且出任天水郡的功曹佐官,姜囧却是没有因为出身而有所自傲。他心中清楚的知道,他姜姓不过是小地方的大姓,而他也不过是一介功曹,在朝廷委命的大司马、行车骑将军事的刘璋面前,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了。

更不必提,面前的这位大司马,刚刚拒了朝廷授予的蜀王一职,不将王爵的显赫放在眼里。其人位高权重,掌控巴蜀、关中,是天下数得着的诸侯,可坐二望一。

刘璋听着姜囧真诚谦然的言语,他面露笑意,伸出手拉住姜囧,朗声道:“子光莫要自谦太过,吾虽身处关中,可也听过子光之名,世人皆谓子光文武相济,好郑氏学,为天水衣冠翘楚,如此大贤,我岂不得亲迎,方不失待贤之理。”

“明公言重。”姜囧又是一句谦然,对于刘璋这般的夸词,他多少有些心虚,想来他的名气,还不至这般流传广远,乃至关中都听闻了。

‘果如世人所言,大司马亲贤下士,有如周公。’在和刘璋于门前对谈了几句,被刘璋携手引入县寺的姜囧,他于心中暗叹了一声,作为被天水世家冠族推举,前往陈仓面见刘璋的他,未料到会得到如此的待遇,只怕天水郡的郡守至此,所能得到的待遇也不过一般无二了。

县寺的大堂之上,众人分主客坐定。“囧受郡中推举,至此面见明公,但多谢明公心怀士庶,为凉州黔首做主,郡中众人共议,非明公不臣,必与贼寇韩遂抗衡到底。”

作为客人,兼之使者身份的姜囧,他立身大堂的中间,向着刘璋隆重的行礼道,表达了天水郡世家豪族的臣服归顺之心,效命无悔之志。

“但请子光放心,吾必不负天水士庶此心。”刘璋端正着面色,他坦然的接下了天水郡及姜囧的归附。

该走的流程走了,经过刘璋和姜囧的这一番对答,凉州天水郡就彻底的归顺到了刘璋的麾下,成为了刘璋统御的疆土,天水士庶,也就成了刘璋的治下之民。

随即,一场隆重且热闹的接风宴为姜囧所设,宴会中没有惯常的歌姬美人,但以朴素为先,众人言谈之事,皆是安定凉州,抚集士庶,是大丈夫所行之事。

入夜,宴会散去,众人各归各屋。

刘璋洗漱完毕,他踏步于中庭,念起了今日所接待的姜囧。

‘姜维,伯约。’

念及姜囧,刘璋不免想到了姜维,这位蜀汉的大将军,说起来还没有出生,如今是建安二年,而姜维得等到建安七年,也就是二零二年才降生。

只是时移世易,世道在变化,和历史的走向完全不一样了,刘璋料来,在他这只大鹏的扇翅下,蜀汉大将军姜维,恐怕出现的概率就很小了,世间当少一到死心还如铁的男儿了。

……

襄阳。

近来荆州牧刘表迎来了一位尊敬的客人,此人乃是大司马刘璋所遣派,来到荆州同刘表商议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而这人正是多次来往蜀地和荆州的功曹张肃。

作为刘璋的使者,张肃得到了刘表的出迎,并和刘表同车而载,向着襄阳的衙署而行。

“君矫远道而来,甚是辛苦。”荆州牧刘表抚慰了风尘仆仆的关中使者张肃一句。

张肃淡笑道:“肃受我主重恩,虽是万里之遥,肃也是但行而已,何况千里乎,如何谈得上辛苦二字。”

“听闻大司马麾下多忠贞之士,今日闻听君矫之言,可谓信哉。”刘表有所感触,他麾下却是少有忠烈之士,若是他有所不利,却是不知荆州一众文武,有几人能为他死难的,又有多少人会卖主求荣。

载着刘表和张肃的的车驾,从襄阳的城门一路向城内行去,自是不免路过市集,所幸道路早早的被刘表麾下的士卒清理了出来,一条畅通无阻,为车驾通行的道路只在眼前。

道路两旁的市人见到荆州牧的车驾,纷纷举目望去,有一市人纳闷道:“那人是谁,如何得与刘使君同车而载。”这人识得刘表,却是不识得张肃。

不过很快有人做出了解答,但听有人讥讽道:“这人你都不识得?此人乃是关中那位大司马的功曹,姓张名肃,是一位响当当的蜀地名士。”

“诶,你何等身份,一个杀猪的,如何识得张功曹?”前面发问的那名市人续而问道。

“嘿。”杀猪匠接着回答:“去岁张功曹出使我荆州,受蒯府所邀,前往蒯府做客,乃公却是有幸在场,所以知晓张功曹的容貌。”

“哦,我还以为你和张功曹喝过酒呢,没想到不过是侥幸远远望见过张功曹一面。”发问的人嘲讽了回去:“也是这般的道理,你的身份,只合与我站在路边,瞧一瞧人家的威风,哪里得抖落自家的威风。”

“哼。”杀猪匠冷哼了一声,他豪言道:“昔日的樊哙不过是一屠狗之辈,最后做了君侯,焉不知某今日杀猪,来日也登上了君侯之位……大槐巷的李瞎子可是说了,依他的一双慧眼,某这个面相,贵不可言,贵不可言呢。”

“呸,你一个杀猪匠,也敢望君侯之位,说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都是浅的,你是地上的猪屎,却妄想变成十足的赤金……也不撒泡尿照一照,你哪里有做君侯的面相,做个杀猪匠说来都是你祖上积德,刘瞎子为了一口猪大肠胡诌的话,你也当做仙人真言捧在心头,真可谓是贻笑大方。”

“你娘的……”

在市人的低声争论中,荆州牧刘表的车驾来到了襄阳的衙署门口,刘表和张肃下了车驾,来回推让了一次后,二人携手向着衙署内走去。

“去岁大司马荡定关中,枭首李郭,声威远迈,传于海内,吾所不及也。”刘表入座后,他先是向着张肃感慨了一句,感慨刘璋泼天的功勋。

张肃闻言,他淡然一笑,神色中没有什么傲然:“我主荡定关中,枭首李郭,此立功尔,闻使君于荆州建立学官,博求儒士,又广求遗书,使荆襄之地古典毕集,充于州闾,且命博士綦毋闿、宋忠等人编撰《五经章句》,如今已有小成,此可谓立言也……立功立言,圣人之所求,二事不分上下,何谈使君不及我主。”

刘表听得此言,他的脸上露出些许得意之色,张肃的话,搔到了他的痒处,于战场争雄,他或是不及刘璋,但在文字典籍上,刘璋确乎是远不及他,正如张肃所言,他和刘璋是各有所长,也难以分出上下。

只刘表还是谦逊了一句:“如今宇内方乱,四海不宁,非是精研典籍,俯首经学之时,还是需要大司马这般的国之柱石,勇烈之人,为国家讨贼,为士庶出头,吾所长于文字,可于世无补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