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54章 问心

三国:季汉刘璋 第354章 问心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54章 问心

面对刘璋的质问,质问自己为李傕、郭汜出谋画策,反攻长安,致使司徒王允殒命,天子受逼,朝局败坏,一时间关中的局势不可收拾。

这般严厉的质问下,贾诩依旧保持着淡然的面色,并没有因为刘璋的赫赫威压而有所紧张和忧惧,沉默片刻后,贾诩拱手向刘璋反问了一句。

“明公这是问罪吗?”

“若说罪,诩昔日附翼董卓,有助纣为虐之嫌,后董卓亡命,我为求自保,向李傕、郭汜画策,聚拢凉州诸将,反攻长安,致使后面天子受逼,公卿折辱,诩之为祸甚矣。”

作为一个凉州人,尤其是追随过董卓的凉州士人,若说没罪那是不可能,董卓为祸、李郭造逆,掺杂其中的人必然是有大过的,是以贾诩坦言,他于言辞间无有遮掩,将自己的过错和罪行全盘托出。

“先生倒是坦诚。”刘璋微然一笑,他对贾诩袒露罪行的行为评价了一句。

“不过璋非是问罪,而是问心。”

“董卓为祸、李郭造逆,雍凉之人中,不得已附贼者数以万计,难道都是国之贼寇吗?”

刘璋看向贾诩,他正色道:“似先生,往日里在董卓女婿牛辅军中任事,可未曾听闻过什么恶迹,后虽是为李傕、郭汜定策还攻长安,但也是事出有因……”

“王司徒一日千里,王佐之才,前诛董卓,功勋甚大,但不免志得意满,行事有所失调,一意孤行,不愿赦免凉州诸将……”

说到这里,刘璋直直的轻叹了一声,董卓被诛杀后,董卓所部以董卓的女婿牛辅为首,牛辅此人胆小怯懦,没有主持大局的才干,在营中有士兵逃亡的时候,误以为满营皆叛,牛辅立即就弃军出逃,为一同出逃的亲信支胡赤儿所杀,传首长安。

事情到了这里,董卓死了,牛辅死了,凉州诸将没有了主心骨,当此之际,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心怀忧惧,向朝廷上表,只要朝廷宽宥他们的罪行,他们便归降朝廷。

但就是只需一纸赦书颁下,朝廷便可妥善处理董卓旧部的问题时,作为诛杀国贼董卓的首要功臣-王允,却是因为一时志得意满、居功自傲,认为董卓即死,剩余的凉州诸将不足为患。

于是录尚书事,总朝政的王允以董卓死的时候朝廷已经大赦过一次,而一年之内大赦两次不符合朝廷制度,所以否决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的请求。

刘璋朝贾诩继续说道:“凉州诸将不得朝廷宽宥,被逼上了一条绝路,正所谓兔子急了都会咬人,何况是李傕、郭汜、樊稠等人,这些人如狼似虎,怎么会甘愿俯首就诛。”

贾诩目色闪动了一下,却是没有开口发言,而是静静的听着。

“是以就算先生不为他们出谋划策,定出还攻长安的计策,以李傕、郭汜、樊稠等人的穷凶极恶,自然还是会合兵一处,放手一搏,领兵攻打长安。”

刘璋的话似是在为贾诩开脱,开脱贾诩为李傕、郭汜、樊稠等人画策定谋的过错,但他的话并不是虚言,而是实情。

是时董卓身死,牛辅亡命,而牛辅当时屯兵的地方是弘农郡的陕县,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是汇聚到陕县商议,这些人就算不去打长安的主意,一心奔逃回凉州,也需要经过长安地界,怎么都会和长安城内的王允起冲突。

而王允诛杀董卓,自得意满下,一则不能安抚诛杀董卓的功臣吕布,只是将吕布当做剑客对待,吕布受到王允的轻待,和王允渐渐失和,二则不能拉拢凉州大人胡轸、杨定等人,导致这些人在听闻李傕、郭汜向兵长安的时候,反倒投向了李傕、郭汜。

因而王允同李傕、郭汜等人的战局胜负,一目了然。

刘璋宽言道:“纵使先生不言,李傕、郭汜、樊稠等人,为求自保下,也还是会起打长安的主意,兴兵攻打长安,时局纷扰,先生身处局中,能保全自身,亦是不易了,璋自是不会问罪先生。”

“只需先生心中明白,有些许愧疚在心,便是无罪之人。”刘璋目光灼灼,他看向贾诩。

“明公仁德,诩不胜羞愧。”贾诩心头略微有些触动,他本是心如磐石的人物,可听闻到刘璋的话,却是多少有些触动。

凉州士人出身的他,虽是得举孝廉入仕,但在雒阳混的并不是很如意,为郎官一段时间后,他就借口养病返回了凉州,后来大将军何进同宦官火并,董卓入主雒阳、把控朝局,他位卑权小,被裹挟其中。

在那一段时间里,他为求保全自身,做过一些不得已的事情,就如向李傕、郭汜定谋,以长安朝议不愿宽赦凉州人为由,劝告李傕、郭汜反攻长安,胜则把控朝堂大局,败则再考虑退还凉州。

而事情正如贾诩所谋划的一样,李傕、郭汜等人成功攻下长安,他得以保全性命,但以李傕、郭汜等人的残暴,上至公卿,下至黎庶,多为李傕、郭汜所荼毒,他目睹了这一切,多少心有戚戚。

所以在战后,李傕、郭汜以他画策有功,欲胁天子封他为侯的时候,他以‘救命之计,何功之有’推辞掉了封侯的嘉赏,也推辞掉了尚书仆射这一朝堂重职,只领了尚书一职,在选人方面多所匡济,为关中父老做一些微薄贡献。

也正因为如此,他在面前这位益州牧刘璋兴兵关中的时候,说服了骠骑将军张济,遣胡车儿向刘璋表明了归降的心意,有心相助这位刘益州,诛杀李傕、郭汜二贼,还关中一个太平,同时弥补一二往日的过错。

夜色渐深,刘璋和贾诩却是没有睡意,一番坦诚的交谈后,他们接着议论起了李傕、郭汜二贼。

作为一名顶尖的智谋之士,加上对李傕、郭汜一方的情形知之甚详,贾诩须臾之间,就为刘璋定下了几条计策,用以荡平李傕、郭汜。

……

襄阳。

中郎将蔡瑁、校尉张允高居点将台之上,而台下,一队队精锐的荆兵各成队列,划分为几个小方块,正在不断地往来操练着,或是进击、或是后退,或者是交叉向前做厮杀状。

今日阳光明媚,自大江上飘过来的狂风,吹得旌旗猎猎作响,再加上校场内肃杀的练兵气氛,落入蔡瑁、张允的眼中,便是一幅再美不过的盛景了。

自去岁连番兵败上庸,兼之失却了房陵,今年以来,蔡瑁心中每每想到这件事情都是十分的不快,他作为荆州大将,竟是不敌一个上庸的小豪族申氏,不敌一个自汉中仓皇出逃的米贼张鲁,以至于兵败受辱,为荆襄人士所嗤笑。

蔡瑁是一个好面子的人,他自然不能忍受这种情况,因而他这一段时间来,放弃了参加酒宴和出游狩猎,拿出了一股子精神头,大力督促麾下士卒训练,打算练出一支精兵。

今年无论如何,也要拿回房陵、攻克上庸,夷灭豪族申氏和诛杀米贼张鲁,一雪往年的耻辱,使蔡氏在荆襄之地,大放光彩一次。

‘耻辱啊,耻辱啊。’蔡瑁头上青筋微微暴起,他想起了去年上庸的惨败之事,他堂堂荆襄大族,楚地名士,如何能受辱于申氏和张鲁这等货色。

“今番我等兵甲已足,粮草满仓,当奖率三军,西克上庸,诛杀申氏和张鲁,一雪前耻,光耀自身。”

蔡瑁向着身侧的张允宣言道。

“这是自然。”张允应和了一声,他豪言道:“区区申氏、渺渺张鲁,往年一时不慎,着了他们的道,而如今,这些宵小莫想再耍那些小伎俩,我等也不会再中他们那些小伎俩。”

“今时今日,如将军所言,当荡平上庸,一雪前耻,扬名荆襄。”

蔡瑁面露笑意,他点头道:“如今我们一则是遣送间细,刺探上庸的情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不是,二则得向使君请命,好早日领兵征伐上庸。”

“我当与将军一同前往,向使君请命,征讨上庸。”张允拱手道。

蔡瑁上前握住张允的手道:“好,你我现在便去。”

蔡瑁等不急了,他指望着早一日发兵,早一日拿下上庸,也就能早一日洗刷掉蔡氏身上的耻辱,使蔡氏继续成为荆襄第一等的世家,而不是如今名头竟稍逊于蒯氏。

此刻襄阳的官署之内,有一声感慨声正传播于殿宇之中。

“生子当如刘季玉。”

闻得此言,位席下方的别驾刘先、治中蒯越二人皆是不做回应,只是耳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有如泥塑木雕一般的静默以对。

无他,盖因发出这声感慨的,乃是荆州牧刘表,他们的顶头上司,这样的话,他们是反驳也不行,毕竟事实的确如此,刘表的儿子不如那位益州牧刘璋优秀,可附和也不行,毕竟公子刘琦怕是要怀怨他们,这是得罪人的事情,身为智者的刘先和蒯越自然不会做。

“奇袭陈仓,一举打通陈仓道,而后有大将甘宁夜袭李傕、郭汜的营寨,阵斩李傕外甥胡封,李傕、郭汜顿兵坚城之下,师老兵疲,是以退还长安,有畏惧之意。”

刘表念着他手上这张绢布上的内容,神色间异常的复杂。

“而今刘季玉兵发大众,已向长安而去。”

刘璋的行事轨迹,让刘表莫名的想起了那位大汉开国皇帝,高皇帝刘邦的事迹,那一样,项羽挟破釜沉舟之大胜,威逼先入关中的刘邦放弃了在关中为王的念头,将刘邦甩到了汉中那一处偏鄙之国。

可高皇帝何等样人,自不会甘愿沉沦,拜韩信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攻克三秦之地,而后东向以争天下,卒灭项氏,一统天下,开汉家之基业。

‘像,太像了。’

以高皇帝刘邦的故事比照今时今日刘璋的行事,刘表只觉是如出一辙般,都是自汉中出兵,都是由陈仓进军,都是兴义兵,讨贼寇。

刘表念及于此,他的神色有些颓唐、有些欣喜,这里颓唐胜过欣喜一二。

作为一名宗室,面对益州牧刘璋志在讨贼、辅佐王室所做下的事情,他应当是开怀的,乃至于摆大宴庆喜,向荆襄士庶表达出他的喜悦之情。

可他的眉目间喜色并没有太多,更是的是颓唐,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璋是刘焉的儿子,而刘焉同他有一些旧怨,虽说刘焉死了,刘璋那边也同他结盟了,可见着刘焉的儿子一步步走向辉煌,甚至于将他这个宗室、重臣、海内名士给比了下去,让他有一些落差感。

刘表自认比起刘璋要年长,成名要比刘璋早,更是坐拥荆襄这个四通八达的用武之国,在宗室里莫说是比刘焉更优异,超拔刘璋一头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自从刘璋兴兵关中以来,虽是没有人在刘表面前赞扬刘璋,可襄阳的士庶,哪一个不是私底下意兴飞扬的讨论着,讨论着关中战事的一点一滴,任何来自关中的消息都会在襄阳广为传播。

大有襄阳之地,人人都去颂扬益州牧刘璋的风气,以刘璋比之高皇帝,不少士人更是做出了行动,由襄阳往夔门而去,欲投效到刘璋帐下,为讨贼做出一二贡献。

士人西奔,民心归蜀,这等的局面,作为荆州牧的刘表如何能开心的起来。

明明我才是荆州牧,可黎庶之心,竟是向着刘璋,这是荆州牧刘表所不能容忍的,他打算做出一点功业来。

而刘表刚打瞌睡,蔡瑁、张允就递来了枕头。

欲向刘表请命发兵上庸的蔡瑁和张允二人,来到了官署之内,拱手向刘表请命道:“使君,如今粮草充足,士卒精练,我等请命发兵上庸,讨平申氏,诛杀张鲁,收西城、上庸、房陵之地为国有。”

“善。”刘表抚掌赞道:“申氏谋逆上庸、张鲁肆行鬼道,正是国之大贼也,自当讨平。”

刘表决定不落人后,刘璋即是发兵关中、为国家讨贼,他自然也要做些事情,而张鲁和申氏,正是一个合适的软柿子。(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