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352章 汝妻子我养之

三国:季汉刘璋 第352章 汝妻子我养之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352章 汝妻子我养之

“我乃骠骑将军张济之侄,张绣是也。”

奔波了一夜,但精神奋然,神色间未见什么疲劳的张绣,向着面前的蜀军将领道明了自家的身份,以及自己的来意。

“我叔父一时不慎,为李傕、郭汜所害,军中新丧主帅,又为李傕、郭汜所攻,仓惶流离,奔逃至此,欲投效刘益州……前者我叔父麾下都尉胡车儿求见刘益州,刘益州言明接纳我等,此等秘事不知将军知否。”

“此事我知道的。”张任点了点头,表示他知道张济私下里归顺刘璋的事情。

作为蜀军大将,又是刘璋从小吏的位置一力简拔上来,张任可谓是刘璋的亲信臣子,是以张济归顺的事情,刘璋同张济是通过气的。

“某姓张名任,字公义,蜀郡人也。”张任向张绣通传了姓名籍贯。

张绣说着客套话,拉近和张任的关系:“将军也姓张,我们倒是有一二缘分。”

张任淡然的点了点头,面色没有太多的波动,他不止知晓张济归降的消息,也还知晓军中主簿荀攸、军议校尉法正等人,皆是对张济归降一事保持着谨慎小心的态度,认为张济归降之事,难以断定真假。

毕竟凉州人什么德行,凉州人什么货色,天下之人都是有目共睹的,欺诈、蒙骗、谎言等等等等,这些恶劣的形容词,基本上是刻入了大半凉州之人的骨头里。

更不必说,张济是国贼董卓的旧将,昔日天子东迁、朝廷播越,张济在其中是出了力了,这样一个人,奉行信义、遵守诺言的可信性不是十分的高。

因而张任只驻马于原地,并没有上前,他眉宇间虽是略微放松,但戒备之意仍然徘徊不去,没有对张绣的说辞放心、信任下来。

“骠骑不幸丧于贼手,张将军还请节哀顺变。”只是不信任归不信任,但张任也不是什么不知礼的人,他安慰了一句张绣。

张绣默然点头接下,并向张任致谢,同时他察觉到了张任身姿以及微动作上展露出来的戒备,不过他没有去介意,毕竟情状突发下,任谁也做不到对一个新降之人去信任,信任这位新降之人的言辞。

两边简单的通了气,张绣决定做些事情,来取信于张任,他垂下手中的大枪,并向后挥手示意麾下精骑放下武器,不做厮杀攻防的姿态。

在张绣的命令下,他麾下的骑士或是放下紧握着的强弓和随时搭上强弓的箭矢,或是垂下手中的长矛,不再横举着向前,做突阵的姿势。

张任见状,他也斜撇了一眼身后的骑卒,仅一个简单的眼神,他麾下骑卒就会意的放松了身形,不再做出紧绷的姿势,从一只下山的猛虎,变作了饱食后袒露着肚皮、慵懒休息的胖虎。

一时间,本是剑拔弩张,气氛紧张的两方,顿时变的和洽了起来。

“张将军既是至此,可随我归营,我当向明公面陈此事。”张任拱手,愿为通禀之人,向刘璋引见张绣。

“自当如此,多谢将军。”丧家之犬般窜逃至此的张绣,拱手向着张任致谢。

但张绣致谢之际,却见张任不再打眼看他,而是向着他的身后望去,他不免回顾身后,只见后方是烟尘滚滚,想来是追杀他的夏育和高硕,趁着他在此地停留的时间,追赶了上来。

“此队人马,是郭汜麾下夏育、高硕二将,不想竟是追赶至此,若是不攻破此辈,却是不得安然西行……将军稍待,且看我为将军攻破此贼。”张绣请命道。

张任握紧手中的长枪,点了点头同意:“那就有劳张将军了,我在此为将军掠阵。”

言罢,张绣调转马头,一声令下,留下五十余骑护卫着婶婶邹氏和先生贾诩,其余人等则跟随于他,反向向着追杀他的夏育、高硕所部冲杀而去。

人如龙,马如虎,风尘滚滚,席卷四方。

张任半眯着眼睛细致观察起凉州骑士对决厮杀的情状,作为蜀地出身的骑将,他虽是有一手的好骑术,以及阵战之时少有人敌的武艺,可他总归是出身在蜀地,对骑兵离合、汇聚的厮杀之道,不如凉州的将领精通。

眼下得到机会,他自当好好观摩一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他的明公锻炼出一支天下无双的骑兵队伍。

只见张绣率部同追骑迎面撞上,却是不同于蜀地骑兵惯常的袭扰之策,而是冲突军阵,陷阵无前的打法。

这一点,有点像是大名鼎鼎的幽州突骑,突骑者,其言骁锐可冲突敌人也,就字面意思也可以知道,突骑是能做到冲锋陷阵的骑兵部队。

‘凉州骑卒,不逊于幽州突骑也。’张任感慨了一声,边州的士马大抵强劲,胜于中州,更胜于偏鄙的蜀地骑士。

张任这边惬意的观战,那边张绣却是杀得双眼通红,他挺枪跃马,不顾生死的向着夏育和高硕所部杀去,作为同州之人,说实在,他本不该这般绝情。

但因为叔父张济之死,他和李傕、郭汜所部人马,已然是血海深仇的境地,仇人见面,当是不死不休。

其次张绣是搬出一二诚意,给那名唤作张任的蜀军骑将看,他唯有和追杀的凉州骑卒厮杀的越惨烈,张任才会对他给予信任,刘益州那边,也才会接纳下来他。

“疯了,疯了。”夏育面对癫狂的张绣,他生出了退缩的心思,本来他是想远远的吊着张绣一行便是,既不贴身,也不远离,等到郭汜大部人马快赶上的时候,再上前纠缠住张绣。

但张绣愈行愈远,再往前只怕会碰到蜀兵,他们就不太好追了,于是他奋力追逐了一波,想着纠缠住张绣,拖到郭汜领着大队人马到来。

可眼下的情况,怕是郭汜还没有赶来,他们就被张绣杀散了。

这里不得不提,他在同张绣一行骑交上手后,没有了张绣所部遮挡视线。两军乱战之际,斜刺里竟是看到了张绣的后方有千余掠阵的骑卒,一个大大的张字大纛,竖立在骑士队伍当中。

不用想也知道,这是蜀兵的骑卒。

只是蜀兵的骑卒看起来没有参战的想法,只打算坐山观虎斗,想让他们凉州人自己厮杀一场。

这也是夏育一行千余骑能同血怒的张绣纠缠厮杀的缘故,不然蜀兵只要有一二动静,向前突阵一段距离,他们就得落荒而逃了。

但是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只见蜀军的大纛突然移动了起来,千余蜀兵骑士分作数队,前部百余骑士向着他们冲杀而来。

见此情形,夏育顿感重压,或许他可以拼死缠斗,直到郭汜领着大众到来,但拖到那个时候,只怕他麾下人马所剩寥寥了。

而作为一名将领,他麾下的亲族子弟部曲,是他的立身之本。

“撤……撤……”夏育朝着高硕大喊了一句,同时也是招呼他手下的骑士,连声呼喊下,他手上的动作也没有清闲下来,调转马头就此向东方狂奔而去。

闻言,正在厮杀的高硕一时间有些懵然,但他很快就醒悟了过来,同样是拨马就走,夏育既然都走了,他自然不会留在这里。

来的快,走的也快,夏育和高硕所部,并不是没有章法的撤离,在留下数十名断后的尾巴后,二人领着麾下部曲往东而去。

在张任和张绣和合力,经过一通秋风扫落叶般的畅快后,夏育和高硕所部留下的敢死队全部被挑下了马头。

“张将军,东方烟尘大起,不可轻追。”张任在张绣卖力厮杀的表现下,对张绣归降一事,十分有了八分的可信,因此他止住了想去追杀夏育和高硕的张绣,避免张绣冒进出现什么闪失。

“是。”张绣拱手应诺,做出一副唯命是从的安分模样。

到了这时候,张任和张绣麾下的士卒才放下了对彼此的戒备,毕竟有一句俗话,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是达成互信、生出友谊的最好手段。

随即两队人马向着西方行去,这里张任打马经过前面张绣引军厮杀之际,留下的五十余骑,见到了这五十余骑中护卫的两个人,一个是国色天香的妇人,一个是略显富态的文士。

张任没有去追问什么,他只平淡的扫过一眼,就打马西去。

……

五丈原,蜀军大营。

“张济为李傕、郭汜所杀,张绣前来归降?”刘璋有点发懵,张济不久前向他请降,这还不到三五日,张济就死了,这让他有些难以置信。

好好的人,怎么就死了呢?

虽是有些不敢置信,但刘璋心中却是有些庆幸,以张济当下的身份-——天子刘协授予张济骠骑将军一职,虽然是朝廷滥发官爵的缘故,可总归还是朝廷颁下的正牌子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说起来比起刘璋现在的监军使者、领益州牧的职位是胜出的,若是张济真的归降于他,他倒是不好给弄出一个合适的位置给张济。

因为名义上,张济的职位是高于刘璋的,但实打实的权柄上,却是刘璋远胜于张济,官小而权大,官大而权小,这是怎么个事。

说起来,刘璋对张济的生死倒是不太在乎,张济死了就死了,没有什么可惜的,他在乎的是前来归降的张济之侄张绣。

张绣可是一员骁将。

张绣第一次归降曹操时,因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张绣怀恨之下,忿然兴兵,致使曹操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

这里曹安民和典韦倒是其次,长子曹昂的死,对曹操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一则曹操和丁夫人决裂,二则是在曹操四方征战时,失去一个最适合替曹操坐镇中央的人物。

而第二次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归降了曹操,官渡之战,张绣力战有功,接着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击破袁谭,食邑增至两千户,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才留下一户,将领中封邑没有达到一千户的。

作为一个降将,又是同曹操有旧怨,张绣凭借着一手的战功,竟是鹤立鸡群,食邑两千户,可见张绣的本领和武艺。

只是可惜的是,魏文帝曹丕没有汉光武刘秀的气度和雅量,张绣数次被曹丕怒骂:‘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张绣心中不安,不得已被隐诛,而张绣的儿子张泉,不明不白的被卷进了魏讽谋反一事中,当做魏讽的同党诛杀了。

父子二人,皆不得善终,也无怪乎曹魏不得一统天下。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刘璋不免念叨起了陈寿给曹丕的评语,在陈寿一通春秋笔法下,堂堂魏文帝曹丕被贬损的不成样子。

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这些都不用看,是一通客套话,就像是因为学生调皮,老师请家长,当着家长的面,老师不会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先铺垫一下,说这个学生聪明是聪明,但是……但是之后才是真正的评价。

用在曹丕的评语中,老师口中的但是,即是那一个‘若’字,若者,假如也,假设也,也就是曹丕都没有‘若’字后面的东西。

大度,公平,顺应天道,德播天下,这些曹丕通通没有,反向说明了曹丕为人小气、促狭,心胸狭隘,德行不足,是以曹魏祚短,不亦宜乎。

一念至此,刘璋甩开杂思,他踏出中军大帐,向着辕门踏去,前来归降的贾诩、张绣一干人等,此刻正于辕门处等候着他。

“凉州贾诩,见过刘益州。”

“凉州张绣,见过刘益州。”

贾诩在前,张绣在后,错开一个身位向着刘璋施以拜礼。

“张骠骑头颅何在。”刘璋没有答话,他问询了一声张济。

闻言张绣有些发愣,他在想是不是该将他叔父张济的头颅拿出来,毕竟张济死状惨烈,不宜显露。

但面对刘璋的命令,张绣斟酌一二刻,还是将张济的头颅拿了出来,解开包裹着的布帛,展露出张济死不瞑目的惨状。

“本意同骠骑共襄义举,诛杀李傕、郭汜二贼,不意二贼狡黠,骠骑中途亡命,悠悠苍天,何薄于骠骑也。”

刘璋一通话语,感人肺腑,他伸出手,不避血污,遮盖上张济死不瞑目的双眼。

“但请骠骑瞑目,我定当诛杀李傕、郭汜二贼,以二贼之首级祭奠骠骑,至于骠骑之妻子,我当养之,不使骠骑于黄泉之下生忧。”(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