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224章 天子动向

三国:季汉刘璋 第224章 天子动向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224章 天子动向

第224章 天子动向

旧阳平关的守将,治头大祭酒张卫面对蜀兵的扰敌之计是气急败坏,但是气归气,晦暗的深夜里他又不敢派兵出城,寻觅到敲锣打鼓的蜀兵痛痛快快杀上一番。

可张卫不敢出城,亦是不敢安然睡下,一来蜀兵敲锣打鼓实在闹腾的紧,二来他担心蜀兵虚虚实实的,耍了几招虚招后,来了个实招前来偷城,只得在城头半睡半醒的盯着。

这边张卫不得安眠,那边走马岭上新阳平关的守将军司马李休同样没有入睡,他听着城外传来的金鼓声,眉心拧出了一个川字,神色不耐烦到了极点,像是一口即将爆发的火山,下一刻就熔浆飞涌,直冲天宇。

和祭酒杨任同是出身杨氏的杨帛,面色愤然到了一定程度,他拱手向着主将李休请命:“司马,就遣我出城,带兄弟们冲上一冲,好好杀杀蜀军的气焰……这大晚上的不好好睡觉,摸到我城下敲锣打鼓的,实是恼人的紧。”

杨帛身材高大,胡须虬髯,一张脸被茂密的须发围了个密不透风,说话瓮声瓮气,一股怒意蕴含其中。

“不可,蜀兵侵扰我们,就是想激我们出城……现在月色不明,四野不清,城外情形如何我们是不知晓的,贸然出城的话只会随了蜀兵的意,说不定是往蜀兵的埋伏里冲,少不得损兵折将。”被搅了清梦的孟达耐住了性子,他规劝了一句。

站在杨帛和孟达前方的李休不着意的叹了口气,他认可了孟达的观点:“孟君说的有道理,我们对城外的情形是两眼一抹黑,这蜀兵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暂且不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今不知道蜀兵动向和意图,我们就先按兵不动。”

杨帛一听李休否定了他的请命,登时有些着急了:“司马,难道就由着蜀兵在城外每隔一二时辰敲打一番,这还叫我们如何安睡,手下的兄弟们如何安睡。”

杨帛情急,不可耐的想出城交战,军司马李休却只是摇头。

“害。”杨帛无可奈何,李休受到张鲁看重,非同一般人,且前面李休领着张鲁的令,对新阳平关的指挥一事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力,他虽然身为祭酒,却是难以撼动李休的权力。

无奈的杨帛抱怨了一句:“如今不能出城杀略一番,打断蜀兵鼓吹,那轮班休息的士卒不好入睡,明日蜀兵来攻时,个个疲软不堪,怎生得了。”

李休皱起了眉头,就算杨帛不说,他也在忧虑这件事情,蜀兵连日攻城,明天肯定也还是要来的,今夜蜀兵侵扰士卒睡眠,到了白日将士们一个个肯定会困乏,难以应对蜀兵的强攻。

思绪激荡了片刻后,李休一时间没想出什么好法子,他将目光看向孟达,孟达虽是年轻,但智谋深远,甚是得到他的看好和青睐。

见李休目光看向自己,征询自家的意见,孟达斟酌了一下,想出了一个法子:“或可令轮班休息的士卒用丝絮等物塞住耳朵,这样能减轻蜀兵锣鼓的吵闹声,让士卒可以睡个安稳觉,养足精神,等到白日里好好的招待蜀兵。”

李休和杨帛同时眉目一亮,而后李休叮嘱了杨帛一句:“杨祭酒,且速速去办。”

“诺。”杨帛领命拱手而退。

吩咐完杨帛后,李休这才夸赞起了孟达献上的法子:“孟君心思通透,我不如也,这也算一桩功劳,我当向师君为你请赏。”

“如此,多谢司马了。”孟达面露喜色,行礼谢了一番李休。——

张卫和李休以及汉中士卒不曾安眠,蜀军大营中刘璋亦是未入睡,他设宴款待起了法正,由于正在战事中,所以宴会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只有他和法正以及主簿黄权、兵曹彭羕等几人而已。

一杯酒下肚后,彭羕开口向法正问起了关中的情况:“法君即是从关中来,不知关中形势如何,天子又是如何?”

彭羕素来为人倨傲,对于不如自己的人都是用鼻孔看着对方,甚至连谈话都不愿意,不过法正一则出身贵重,乃是关中大儒‘玄德先生’法真的孙子,二则法正为刘璋献上扰敌之计,平步青云的被刘璋加封为军议校尉,看上去甚得刘璋的青睐。因此彭羕收起了他的坏脾气,找了个话题同法正聊了起来。

“我是从去岁,也就是兴平元年入蜀,故而关中现在的详情我不是太了解。”法正先给自己铺了一个台阶。

黄权同样对关中的朝廷有不小的兴趣,他直言道:“无妨,法君就讲一讲去年的事也好,蜀地偏僻,汉中为米贼所据,同关中道路不通,我们收到的关中消息大多从荆州传来,都是些二手的消息,真假如何难以辨识。”

“就劳烦法君讲上一讲。”刘璋补了一句,作为穿越客的他对去年关中的局势是了如执掌,毕竟历史还没有偏差太多,很多事情法正说不得还没他了解的详细,不过深入关中基层的话,他不如法正了解的透彻,就此了解一番,打发漫漫长夜也是好的。

“诺。”法正拱手向着刘璋领下命来。

而后在刘璋、黄权和彭羕感兴趣的目光中,法正缓缓道来:“去岁故益州牧有意辅佐王室,解救天子,同凉州马腾一起兴兵讨伐李傕、郭汜,只可惜功败垂成,这件事诸君是知晓的……此战过后,李傕令郭汜、樊稠开府,与三公合为六府,把控官吏选举。”

法正眉宇微微揪起:“自此朝廷选官举吏的权力,皆归于李傕、郭汜等人之手,李、郭、樊等人是纷纷推荐起了他们的人出任显赫的官位,三公九卿稍有反对的意见,他们就是大动肝火,搅得朝廷不安,主持官吏任命的人更是无法抗拒,只能任由凉州贼拿捏……并且由于李傕、郭汜、樊稠推荐的人太多,而官位不够,出现排队任命的情况,主持官吏任命的人只好先从李傕推荐的人开始任命,郭汜次之,樊稠再次之,至于三公推举的人,始终得不到任命的机会。”

法正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日积月累下来,朝廷上下都是李傕、郭汜举荐的凉州贼子,忠直之士不见踪影,朝廷事务皆是掌于凉州贼手,我大汉的朝廷,非天子所有,倒像是李傕、郭汜的庙堂了。”

黄权和彭羕沉默了下来,也没有再去饮酒,他们皆是自认为汉家的士人,忠心于大汉,有心出仕为大汉做一番事业,如今听着汉家朝廷如此的不堪,遭到凉州贼子的胡乱操控,自是面色上不太好看。

刘璋却是一脸的淡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兴盛就有衰亡,强汉四百年,沦落到如今的局面,算是很不错的,毕竟真实的历史上有刘姓宗室如刘备想着中兴大汉,还有一大批汉室忠良,如伏完、耿纪等人谋划着还大政于刘协,比起唐末、宋末、明末不堪入目的局面,大汉的晚年称得上一句光彩。

“去年六月,三辅地区大旱,禾苗干死,导致谷价飞涨,谷一斛五十万钱,豆麦一斛二十万钱,而且有钱还买不到,不止如此,把持朝政的李榷、郭汜不仅不想着去救济灾民,反而大肆收刮百姓手中的存粮,将大批粮草屯于他们的军营中,由着百姓饥荒……以至于,我听长安逃到扶风的人说……”这里法正压低了声音:“由于缺粮,长安城中发生了人吃人的事情。”

“该死。”这里刘璋淡定不住了,连朝廷所在的长安城、天子的脚下都发生了吃人的事情,三辅地区其他地方的情况不难想像,只怕比起长安城更是糟糕一些。

见刘璋动怒,法正不为所动,他知道刘璋的怒气并不是朝着他,而是朝着凉州贼李榷、郭汜:“明公所言极是,李榷、郭汜确是该死,他二人无治政的才干,日常以劫掠为生,今日只会想着今日的事,顾着今日的饱暖,至于明日,对李榷、郭汜来说太过遥远,他们从来顾不上明日……也因此,关中父老饱受李榷、郭汜帐下的恶卒欺凌压迫,轻则财货钱粮被抢,重则家破人亡。如我一般,能举宗族逃到汉中,免去灭族之危,实是万千关中父老中的一二幸运儿。”

“明公,来日讨定张鲁,当发兵关中,诛灭李榷、郭汜二贼,将陛下从李、郭二贼手中解救出来……上佐天子,下安黎庶,还关中父老一个太平。”彭羕听的动怒,他意气直发,向着刘璋请求道,但他的话虽然冠冕堂皇,可私下里却藏着一个小心思。

黄权附和着拱手向着刘璋道了一句,他的话有些直白:“若是能解救陛下于水火,以明公宗室重臣,国家骨肉,可奉天子以讨不臣,自是无往不利。”

听的黄权此言,法正眉眼一亮,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没由来的向着上首的刘璋看去,想通过观察刘璋的面色大概猜测出刘璋的想法。

只是令法正失望了,他看到先是刘璋点了点头,紧接着摇了摇头,这让他不免有些疑惑,他见刘璋所作所为和言语吐谈,当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可刘璋却否定奉天子以讨不臣的良谋,难道刘璋无意于争雄天下,只想着在蜀地躺平。

在黄权、彭羕和法正三人略微有些疑惑,但又不敢开口询问的当下,刘璋缓缓道来,说出了他近来收到了一条消息:“李傕、郭汜自然是要诛杀的,可奉天子以讨不臣一事,却是没有这个机会……王长吏有书信递来,言是自荆州传来的关中消息,说是天子思念旧京雒阳,遣使向李傕请求东归,十余次后总算得到了李榷的允许……这条消息从关中传到荆州,再从荆州传到我们这里,时间很长,或许现在天子已经在东归雒阳的路上也说不好。”

‘坏了。’

在场的黄权、彭羕、法正三人皆是智谋之士,他们顺其自然的推算了起来,若是天子东归雒阳,关东群雄肯定会有和董卓一样的角色跳出来,去将天子刘协抢在手中,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来,而不管这个挟天子的诸侯是谁,对于他们的明公来说,都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彭羕大脑急速的转动着,他想到了一个可能,登时让他头上冒出了细汗,更是凝结成了水珠滴下:“天子若是东归雒阳,河北的袁绍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怎么都会派兵让天子移驾冀州,巡幸邺城……现在公孙瓒已经势力衰竭,只能做困兽之斗,早晚会被袁绍所灭,袁绍到时候坐拥河朔之地,加之招抚夷狄之众为用,兼之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而言顺,南向以争天下,恐怕难有敌手。”

方才归顺刘璋的法正摆出了自己军议校尉的身份,为刘璋考虑了起来:“明公,兵曹之言,当需深思,袁绍据燕、赵之地,冀州户口百万,幽州突骑乃天下精兵也,以冀州之粮草,资燕赵之甲兵,兵精粮足,若是再加上挟持天子,掌控大义的情况下,实属明公的大患。”

“明公,念及光武,不可不慎。”相比较彭羕和法正,黄权言语直白真切,直插要点,他搬出汉光武刘秀立足河北,自北向南拿下天下的例子,毕竟情况实在太像了,袁绍的事业起步和光武帝事业起步简直是如出一辙。

几人言语殷殷,向着刘璋出言谏告,刘璋心里却是不怎么放在心上,毕竟他是开卷考试,对袁绍是了解的,好谋而少决的袁绍八成不会去迎奉天子,这里不说是十成十,是刘璋考虑到了历史走向可能会因为他而产生改变。

同时刘璋默然叹了口气,袁绍的确是东汉末年第一大BOSS,威震河朔,名重天下,如黄权、彭羕,处于蜀地闭塞之地,也知晓袁绍的赫赫威名,对袁绍甚是敬畏。

“卿等之言,我自是记在心中,天子动向如何,不是我们现在能把控的……当务之急,先料理了米贼。”

感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月票,这里致上太岁诚挚的谢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