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219章 荀攸的决断

三国:季汉刘璋 第219章 荀攸的决断

作者:花花家的太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3:23

第219章 荀攸的决断

第219章 荀攸的决断

荀适提溜着一双如同黑葡萄的大眼睛,圆滚滚的脑袋左转转右转转,打量着成都少城的市肆和民居。

虽是少年老成,但荀适亦是少年心性不减,成都少城的市肆百工兴盛、百业繁荣,街道两侧的店铺无物不贩,铜器、铁器、陶器、漆器、马车以及兵器等等,皆是工艺精湛、制作精良,自是吸引了荀适好奇的目光,令他的目光四处游离不定,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立身于荀适身侧的荀攸,见到成都少城如此繁华和洽的一幕,不免心中多有感慨。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分崩,宇内大乱,他的老家颍川兵寇横行,灾祸连年,这几年来他是见惯了纷争混乱,可眼下成都城却是如此的祥和安宁,让他有种少年时所见京师雒阳的感触。

踏步在这成都少城内,但见市肆、民居、宅邸规划井然、鳞次栉比。市肆的道路宽广,修建平整,一马拖乘的斧车、带帷盖的辎车、运货载人的棚车等等,不同大小的车辆频繁往来。

“嗯?”

见到一辆四马并行的轺车行来,荀攸不急不缓的将荀适牵到路旁,父子二人驻足于路旁,打算等轺车通过后再继续行进。

这辆轺车并不是蛮横的直接穿过道路,而是前有为官吏出行护卫的力役伍佰开道,清理出一条道路后前行,伍佰们亦不是气焰嚣张的清理道路,而是伸出手将行人请至路旁。

“是王长吏啊!平日里倒是少见王长吏出巡,他这是要去哪?”一位贩卖布匹的肥硕商贩抬起头看到轺车上的人后,向身侧贩卖陶器的瘦竹竿商贩问上了一句。

“我又不是官府中人,如何知晓。”瘦竹竿商贩摇了摇头,接着给出了一个猜测:“或许是前往太守府吧,也可能出城散心吧。”

挺着个大肚子的布匹贩子反驳了一句:“王长吏怎么可能有时间出城散心,刘益州现在正在讨伐米贼,这留守的一应事情,都是王长吏主持,不得忙个天昏地暗……依我看,应该是你前一个猜测,王长吏是前往太守府会见陈府君。”

当轺车行过荀攸身前时,从身边商贩讨论言语中,得知了轺车主人的身份乃是益州的萧何王商,因而荀攸饶有兴趣的向着轺车上望去,打算察看一下王商的相貌风度如何。

只见王商一脸清癯,不怎么丰腴,为人有些消瘦,两条宽眉和山羊般的胡子一丝不苟,打理的十分齐整,头上没有带冠,而是用幅巾裹着,看上去不像是什么益州重臣,反而像是一个教书的老儒生。

可就是一副儒士打扮的王商,在益州前往亲征汉中的当下,手握蜀地的大权,出行之时,前有伍佰,后有随从,更有甲士护卫左右,因此虽是王商看上去没有什么显赫的地方,但派头和气势已足,称得上不怒自威。

荀攸身侧的荀适眼神有一些迷离,如王商手握这般煊赫的权势,何人不羡,但凡是个士人都会羡慕一二,少年的他更是不例外。

待轺车行经过后,荀适收回艳羡的目光,仰着头向荀攸问道:“父亲,这便是益州的萧何吗?”

荀攸点了点头,想着给荀适的太史公书荀适没有白读:“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这位王长吏自然是刘益州的萧何。”

“孩儿以后也要成为王长吏一般无二的人物。”荀适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远远的追逐起了拥簇王商的队伍,直到王商的车马被重新踏上道路中央的行人遮掩住,他方才收回了目光。

“我儿志向非常。”荀攸点头应和了一句,夸赞着荀适的志向,但他的心底却是摇了摇头,作为一名成年人,且是受过社会磨砺的成年人,他自是知道,想成为如王商一样的人物何其难也。

首先需要同王商一样的才干,能镇抚蜀地,无有风波,其次更重要的是有益州牧刘璋一般的君主,能够对王商亲而信之,无有犹疑,天下有王商一样才干的人或许很多,但能如同王商一样施展出自己才华的人却是很少,若是没有高皇帝,萧何至死不过一刀笔吏尔。

个人的能力和君主的见重皆是不可或缺,才有可能如同王商一般无二,一念至此,荀攸心中发出了一声叹息,不说荀适见到王商的显赫,生出了追比的心态,他何尝对王商没有一二羡意。

荀攸抚了抚荀适的额头,道了一声:“走吧,且回酒舍,你今日该读的书还未曾读呢。”

回到酒舍后,荀适拿起竹简温习起了功课,荀攸亦是拿起一卷竹简陪同在了荀适的身旁,但荀攸的心思并没有在手中的竹简文字上,而是沉思了起来。

自荆州入蜀的荀攸,打着投效刘璋的想法,但是在未曾见到刘璋前,只是听闻过刘璋一些事迹的他,心里多少有些犹疑,不敢确信下来刘璋就是他所追寻的明主。

就像他的叔叔荀彧一样,先是同荀谌一起投效了袁绍,但是察觉到袁绍非是明主后,返身投效到了他认为有命世之才的曹操帐下任事,可见明主难寻难觅。

而今在领略了一番蜀地的风土,以及踏入成都城,更为详细的知道了刘璋去岁出任益州牧的所作所为后,荀攸有了决断,他决心留在益州,于刘璋帐下任事。

就荀攸现在的了解,一则益州牧刘璋能置王商为长吏,将国事尽皆交付王商,没有任何的疑心,可见刘璋是个能推心置腹的人,二则刘璋提拔人才,不以出身为要,只要有才干,纵使是寒门,亦是大力提拔,可见刘璋是唯才是举的品性,三则刘璋平定巴郡、讨定南中,所过之处没有大肆杀戮,能放过的就网开一面,而且先叛后降如梁平县令盛道,刘璋是令盛道继续担任梁平县令,被擒后降的南中豪族孟氏的族长孟仪,被任命为了云南县的县长,可见刘璋是个宽厚仁德之人。

‘刘益州如此德行,兼有文武之才,当为我荀攸之主。’荀攸下定了决心。

此外促使荀攸下定决心的还有一条,如今荀谌在冀州袁绍帐下任职,荀彧在兖州曹操帐下任职,荀氏这只狡兔已经有了两个洞窟,荀攸觉得他也用不着去冀州和兖州,去做锦上添花的勾当,何不如投效到益州牧刘璋帐下,给荀氏挖上第三个洞窟。

天下纷乱不休,时局动荡不安,这种情况下,荀氏多方下注,尽量将鸡蛋均到每个可能成事的篮子里,如此一来,不管最后天下为何人所得,荀氏都可以于其中大放光彩。

主意已定的荀攸,现下却是还有一点难处,那就是益州牧刘璋会不会赏识于他,尽管自认才干卓越,机灵敏捷,但王八对绿豆,他和刘璋能否互相看上眼,这种事情很难说。

再者刘璋现下正在汉中阳平关前,对蜀地情形不怎么了解的荀攸自觉现在就算跑到阳平关前刘璋处去投效,只怕一时难以做出什么助力,给出什么成绩。

斟酌了片刻后,荀攸有了个想法,他打算先到长吏王商处递上名刺,王商有懿德高名,荆州之士如荆州牧刘表、大儒宋忠都对王商很是钦服,其次王商好提携士彦,为刘璋招揽才士。荀攸觉得现下也不用东奔西跑,到阳平关处面见刘璋,不如先到王商处显露下才华,拿到王商的荐信,如此可以铺垫一番,为他和刘璋友好会面打下基础。——

荆州,襄阳。

襄阳的官寺之内,荆州牧刘表很是惬意,荆楚之地四方没有扰攘,对于想自守的他来说是再好不过,而且现下他说不得还能开疆拓土一番。

作为益州的盟友,刘表此前向益州连番发去了多封文书,言明荆州打算从汉中东面发兵威胁张鲁,帮助刘璋拿下汉中。

当然刘表志不在此,他没有什么真心诚意,想着去帮助刘璋拿下汉中,他是贪图汉中郡治下的西城、上庸之地。

西城、上庸为无主之地,米贼张鲁不能掌控。若是等后面刘璋拿下汉中,顺汉水而下,西城、上庸毋庸置疑会成为刘璋的领土,对荆州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刘表想着趁刘璋攻打汉中的时机,用着襄助刘璋的说法,偷摸着将西城、上庸置为荆州的郡县。

念及于此,刘表向下席发出垂询:“别驾,蔡瑁、张允如今到了何处。”

刘先斟酌了一下,朗声回应道:“禀使君,根据蔡、张二位递回来的文书以及路程考虑,现在当是已经到了房陵县了。”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刘表连着道了两个好字。

刘表自觉派遣蔡瑁、张允去攻打西城、上庸,乃是他所谋划的一件极佳的事情,一来蔡瑁、张允是有些文武之才,对兵事是了然的,二来蔡瑁是他的小舅子,张允是他的外甥,都是他的亲近之人。让蔡瑁、张允去为荆州建功立业,给自家人以功勋,不用担心二人立功后如同外人一般跋扈难制。

只是这里刘表还有一个疑虑:“西城、上庸之地,为豪强申氏所把控,以别驾之见,申氏是否为蔡瑁、张允之敌。”

“申氏所据西城、上庸,户口即少,土地恶劣,拥有的甲士之数,自是不如蔡、张所统荆州大众……所虑无非是西城、上庸地势起伏,山难路远,这点还需蔡、张二位小心为上,不要中了申氏的埋伏为好。”刘先拱手应道,在他的观点里,申氏不是蔡瑁、张允的敌手,所要考虑的就是申氏出阴招了。

刘表闻言点了点头,江东猛虎孙坚何等豪杰,昔日将他围困于襄阳,自家差点挂在了孙坚手上,可黄祖设伏,竟是轻易的了结了孙坚,这一点他可印象太过深刻了:“即刻发文,令蔡瑁、张允二将稳重行事,小心为上……刘季玉攻打汉中,阳平关天险也,没有一年半载难出结果,我们可以慢慢拿下西城、上庸,令蔡瑁、张允二将不必心急于一时,万分小心申氏阴谋设伏。”

“诺。”刘先应了一声,而后下去斟酌了起了发给蔡瑁、张允的文书。——

房陵县。

房陵县长蒯祺领着房陵县的文武大小官吏,远远的出了城,欢迎着来到房陵县的蔡瑁、张允二人。

“蔡中郎将、张校尉,祺望二君如同旱苗望甘露也。”蒯祺拱手向着蔡瑁、张允施礼道,并真心诚意的恭维了一句。

原本得以出任房陵县长,心头欢喜的蒯祺,自从到了房陵后,才知晓房陵实乃险山恶水,非是良土,盗寇纵横山野,乱兵四处劫掠,更兼西城、上庸的豪强申氏自认房陵乃是申氏的旧地,且房陵乃是汉中治下的县城,不是荆州治下的土地,怎么也容不得荆州占据房陵,因而申氏对他是虎视眈眈,只是申氏顾虑着荆州势大,不敢发兵来攻打他,但就算如此,也让蒯祺时时感觉芒刺在背。

担着这房陵县的县长,蒯祺是每天备受煎熬,无日不想着回到襄阳的温柔乡。可是一来他受着叔叔蒯越的重托,二来作为蒯氏子弟他不能丢这个脸,因此他只能在房陵熬一天是一天。

可现下好了,蔡瑁、张允领着大军前来,打着襄助刘璋平定汉中米贼张鲁的旗号,意图拿下西城、上庸之地,这叫蒯祺如何的不欢喜,若是解决了豪强申氏,吞并了西城、上庸,自无意外的,西城、上庸想必是归他治下,而且从他叔叔蒯越递来的书信中他得知刘表有将西城、上庸、房陵置为一郡的想法,到时候,他说不得能为一两千石,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因而蒯祺对蔡瑁、张允的态度甚是礼敬,当然除却蔡瑁、张允是来为他解决申氏一事,蔡瑁、张允的身份亦不容得他小觑,毕竟蔡瑁乃是刘表的小舅子,张允乃是刘表的外甥,他蒯氏虽然是刘表的亲信重臣,但亲疏有别,在刘表心目中的地位,只怕是比不上蔡瑁、张允二人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